著名思想家嵇康在文学和音乐上造诣是怎样的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一部对音乐颇有研究的著作,书中不仅对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做到移风易俗有介绍,还涉及音乐美学这一个大学问,他讨论音乐的本质和本体问题。提出音乐是客观存在的影响,哀乐是人们的情感被触动之后的表达。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音乐本身的动不动听,和人情感上对哀乐的认识是没有关系的,嵇康认为,之所以有人会认为音乐中有悲哀的,是因为听的人自己心情不好,心情很悲哀,听到的音乐声自然也就很悲哀。
音乐有着诱导和传播的作用,嵇康反对,两汉以来的统治者把音乐当作政治社交的工具,他反对只有君王才能听音乐,一般人听音乐是违反法律的。他反对那些无视音乐艺术性的行为,对于将音乐作为占卜的道具更是嵇康不能接受的。
嵇康看到的是音乐所表现出的形式美,关于探讨音乐的表达内容和欣赏这之间的矛盾,也是嵇康第一个提出来的。嵇康看到了人们对音乐的误读,正确认识到音乐本质要表达的是,作曲者想要向所有听者表现的美。
《声无哀乐论》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主张推行“礼乐刑政”的音乐思想,是开中国封建社会关于音乐的理解的先河,也是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两流的源头。
嵇康对于音乐的研究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代音乐的走势,让人们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嵇康酒会诗
《酒会诗》是三国时期嵇康所著的五言诗,全诗写的是嵇康和竹林七贤游山玩水,坦荡的生活,诗的前半部分就写出山水的好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可以看出诗人是在一个极其放松的心态下,有了这酒会的感慨。
嵇康《酒会诗》
“竹林七贤”是在魏晋更替的时期,他们大多仕途艰难,为了避免在朝廷做官惹上杀身之祸,开始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而找寻目标,他们有时作诗弹琴抒发对世道不公的感叹,有时登高远眺向自然倾吐自己远大的抱负。在大自然的洗礼后,他们获得了精神上的寄托了愉悦。
诗歌的前半部分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溢于言表的快乐。“乐哉”二字一出,就奠定了全文欢快的基调,一开始诗人就因为自己置身于大自然,远离官场感受到了莫大的乐趣,面对美妙的景色,诗人陶醉了。
花朵盛开的芳香馥郁,极目远眺的高台峙立,林木枝叶交错纵横,深池里鲤鱼欢快的嬉戏。此情此情都是自然为人们展示的自己神秘的一面,这样美不胜收的景色怎么能让作者不为之动容。
诗的下半段意境有明显转折,从写景转到抒情,感情色彩也由原先的高兴陷入思考。想到这样美好的景色自己的好友阮侃不能销售到,不由得多了点淡淡的忧伤,但是嵇康在饮酒的同时,幻想出自己的友人就在身边,充分表达了诗人想要分享这份快乐的心情。
诗人因为欣赏到山水而产生的快乐之情的背后,流露出的是莫名的爱上,给整首诗蒙上一层暗淡的色彩,这是嵇康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是当时魏末时期诗人共同的感情。
嵇康幽愤诗
嵇康幽愤诗,是三国时期嵇康的作品,这首诗是嵇康因为吕安被诬陷的时候抒发自己愤愤不平所作的,道出了自己生平的忧郁,道出了这个世道的黑白颠倒。全诗鲜明的表明了嵇康自己的立场,他坚决反对司马氏的政治态度,要与这不公的社会斗争到底。
幽愤诗
《幽愤诗》是嵇康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嵇康个性和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在看这首诗的时候不得不先了解它的写作背景,从史料记载可以发现,这时候嵇康的好朋友吕安因为被兄长诬陷入狱。
所以嵇康为了证明自己的兄弟是清白的,就说吕安的兄长才是罪魁祸首,但是当时的朝廷已经不是嵇康想的那样了,结果没想到把自己也赔进去了,但是嵇康没有因为这个怪罪吕安。
这首诗就是在吕安被捕入狱后所做的,其实这首诗的产生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时代原因,与诗人独特的个性有着极其相关的联系,我们知道魏国末期政治相当黑暗,在朝中正直的知识分子随时都有可能让小人拿去了性命。
竹林七贤这是因为看到了这一黑暗,才对为官生涯避而不提,而作为七人当中最有成就的嵇康他他要做一名斗士奋战在反对司马氏家族的第一线上。
《幽愤诗》的写作虽然直接原因是吕安倍抓蒙受冤屈,但更深层的意思是作者处于被囚禁的特定环境,表达出的对这个世界的是非不分的愤怒之情,在这首诗中嵇康再一次表明了他拒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倔强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