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桃李满天下”这个成语究竟是演变而来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0
转发:0
评论:0
“桃李满天下”这个成语究竟是演变而来的,“桃李满天下”的出处说法不一,甘肃师大所编《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桃李满天下”的出处说法不一,甘肃师大所编《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认为出自《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张寿康主编的《新编成语多用词典》(金盾出版社,1991年出版)则认为出自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1998年10月23日《郴州日报》所载《“桃李满天下”典出何故》,认为“桃李满天下”典出唐太宗李世民给王通御赐的金字匾额。 

  桃李满天下画

  其实,“桃李满天下”的“桃李”,出自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春秋时,魏国大臣子质,得势时提拔了一批专门投其所好恭维奉承他的人,后来子质获罪逃到北方,遇见故友简子,伤感地说他遇难无人帮助,今后再也不培养人了。上述《韩诗外传》上的那段话,就是简子回答子质的。意思是: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会感恩报德。这就如同栽培桃李的人,夏天可以在树下乘凉,秋天可以吃到甘甜的果实;而种植蒺藜的人,夏天不能采到它的叶子,秋天只能被荆棘所刺。关键在于所栽培的是什么树。你所种的都是些蒺藜,提拔的全是阿谀奉承之徒,他们怎么会帮你呢?所以君子培养人才一定要像栽树一样先选择好对象然后精心培育。简子用生动的比喻批评了子质不识人的错误。后来人们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培养提拔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 

  关于“桃李”的典故

  “桃李”的典故,古诗文中常见。唐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太阶得夔龙,桃李满中原。”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明李东阳《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桃李满天下”亦作“桃李遍天下”,都比喻老师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 

  李少白题桃李满天下

  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杨一清于时政最称为干练,爱乐贤士大夫,朝有所知,夕即登荐,以是桃李遍天下。”用“桃李”构成的成语还有: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教诲;桃李门墙,比喻生徒众多的师门;桃李之教,喻指老师的教诲。宋杨万里《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吓煞。”又同书《延师》:“今日吉辰,来拜了先生。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

  上述事实证明,“桃李满天下”等都是典故“桃李”的衍变。穷源溯流,《韩诗外传》是源,白居易、《资治通鉴》语等都是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破镜重圆这个成语从何而来哦~原来是他
“破镜重圆”出自唐代韦述所著的《两京新记》卷三,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而“破镜重圆”的故事来自隋越国公杨素的一段成人之美的佳话。杨素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华阴)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在辅佐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建立隋朝江山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足智多谋,才华横溢,而且文武双全,风流倜傥。在朝野上下都声势显赫,颇著声名。南陈后主陈叔宝有一个妹妹,被封为乐昌公主,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兼美女。成年后,下嫁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杨素与文帝杨坚的两个儿子南下灭陈,俘虏了陈后主及其嫔妃、亲戚,其中就有乐昌公主。由于杨素征战有功,加之乐昌公主才色绝代,隋文帝就将乐昌公主赐给杨素做小妾。杨素既仰慕乐昌公主的才华,又贪图乐昌公主的美色,因此就更加宠爱她。然而乐昌公主始终郁郁寡欢,默无一语。原来,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两心相知,情义深厚。陈国将亡之际,...
· 曹姓由“漕”演变而来
颛顼帝之后陆终有6个儿子,第5子名安。安从小聪明好学,深得陆终喜爱,长大后智勇双全又深得族人爱戴。大禹受命治水,安请求禹让自己参加到治水当中,在商讨治水对策的过程中,安指出开漕挖河,引水入海,从这时起,安被认为是开漕运的先祖。禹带领众人经历13年,终于开挖贯通了一条大河,连通了许多支流水系,使泛滥成灾的河水流向大海,沿途百姓既可引水灌溉,又可以把河流作漕运通道,泛滥成灾的洪水开始造福于民。禹继位后,封赏有功的人。安曾提议开漕挖河,立下大功,禹决定对他重赏,赐安姓漕,但安认为开漕引水是大家的功劳,不能独占“漕”字。何况水灾已经平息,所以肯请禹把“漕”字的“水”旁去掉,赐他“曹”。禹同意了,并封安到亳地建立曹国,准他以国为姓,世代继承。从此曹姓世代相传。
· 从成语看服饰的演变发展
研究中国服饰演变发展的历史,无非从二个方面着手:一是借助文字记载,如历代的《舆服志》以及各种典籍、野史、笔记、诗词曲赋、戏剧、小说等;二是通过文物考古,如历代绘画、石窟艺术、人物雕塑、俑像、古墓壁画、画像石(砖)以及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服饰实物等。然而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的古代服饰知识除了听书看戏以外,不少却是从大量成语中获得的,由此也足见中国服饰文化历史的悠久和深入普及的程度。只是这种兼有历史和文物双重价值的服饰成语浩如烟海,从何说起?这里只能试举数例,略作诠释,藉此领略一番古代中国人衣着服饰的风貌,并探寻其变化发展的轨迹。被发文身、雕题交趾美国著名服装心理学家弗龙格博士认为,人的装饰形式可以划分为二大类,即肉体装饰和外表装饰。远古时代,人们虽然还未发明可以用来蔽体御寒的衣物,但爱美之心古已有之,他们除将美丽的羽毛、闪光的贝壳之类作为外表装饰外,还常用涂色、纹身(刺青)、疤痕、切除、变...
· 月饼由胡饼演变而来?
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往年对“五仁月饼”的吐槽,也许今年还会再热一阵呢。月饼之于中秋的意义,不亚于粽子之于端午。那么在我国,月饼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传承呢?唐朝中秋节还不是官方节日虽然我国中秋祭月的传统始于周朝,但在唐宋以前,从朝野至民间,只有祭月或赏月的习俗,并没有以特定节日的形式把中秋节固定下来。此前盛传两种说法,一说中秋节始于唐代,另一种说始于宋代,两种说法中最常见的根据是《太宗纪》里记载的:“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三公以下献镜及承露盘。”可是新、旧唐书和宋史里的《太宗本纪》,都没有这句话,若中秋节是一项官方节日,唐书和宋史怎么会都不提及呢?不过《唐会要》和《册府元龟》中记载的千秋节,倒是与中秋时令相近。幵元十七年,宰相张说呈上《请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以祝贺唐玄宗四十五岁生日。这个辞藻华丽的马屁,深得皇帝的心意。此后,玄宗生日便成为了举国欢庆的千秋节,而这里恰好提到了“月惟仲秋”这四个字。天...
· 月饼由胡饼演变而来?
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往年对“五仁月饼”的吐槽,也许今年还会再热一阵呢。月饼之于中秋的意义,不亚于粽子之于端午。那么在我国,月饼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传承呢?唐朝中秋节还不是官方节日虽然我国中秋祭月的传统始于周朝,但在唐宋以前,从朝野至民间,只有祭月或赏月的习俗,并没有以特定节日的形式把中秋节固定下来。此前盛传两种说法,一说中秋节始于唐代,另一种说始于宋代,两种说法中最常见的根据是《太宗纪》里记载的:“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三公以下献镜及承露盘。”可是新、旧唐书和宋史里的《太宗本纪》,都没有这句话,若中秋节是一项官方节日,唐书和宋史怎么会都不提及呢?不过《唐会要》和《册府元龟》中记载的千秋节,倒是与中秋时令相近。幵元十七年,宰相张说呈上《请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以祝贺唐玄宗四十五岁生日。这个辞藻华丽的马屁,深得皇帝的心意。此后,玄宗生日便成为了举国欢庆的千秋节,而这里恰好提到了“月惟仲秋”这四个字。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