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世界喜剧大师李渔:才华横溢却又热爱自然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0
转发:0
评论:0
世界喜剧大师李渔:才华横溢却又热爱自然,李渔素有东方莎士比亚、世界喜剧大师之称。李渔自幼聪敏好学,因此世人称呼他为“

  李渔素有东方莎士比亚、世界喜剧大师之称。李渔自幼聪敏好学,因此世人称呼他为“李十郎”。李渔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很多清史中都有提及李渔简介,通过了解李渔简介得知,李渔生于1611年,卒于1680年,是浙江金华人士。  

  李渔雕像

  李渔在明末清初年间活跃,并在文学界、戏剧界、美学界有很高的建树。《笠翁十种曲》、《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都是李渔的代表作。李渔在一个富裕家庭出生,因为李渔祖辈多年从商,所以李渔的家境十分优渥。李渔出生后,便过上了富足优渥的生活,等到青年时期的李渔在科举考试中失利后,他便萌发了“人间大隐”的想法。公元1666年,李渔组建了戏班,并常年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李渔的戏班深受达官显贵的追捧,所以李渔也成为当时的名人。公元1667年前后几年,是李渔人生中最为得意的一个阶段,一是因为戏班获得了各地人民的认可,二是因为他的文学创作走上了巅峰时刻。其中,代表作品《闲情偶寄》就是李渔在这一时期创作的。1672年、1673年,随着乔二姬、王二姬两位台柱的离世,李渔的戏班日益凋敝。没有了生活来源,李渔的生活陷入困境,此后李渔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为了养家糊口,李渔还到处借贷为生。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渔在贫困交加中悲凉去世,终年70岁。 

  对李渔的评价

  通过了解李渔的生平经历得知,李渔在戏剧、文学等领域都有不俗的建树。因此,后人对李渔的评价非常高。李渔为人热情好客,并且喜欢广交朋友。李渔在金陵居住期间,结识了很多朋友。其中不乏有仰慕李渔才气的读书人。有些学者和官吏为了故作风雅,专门打着李渔的名气来结交显贵。  

  李渔雕像

  李渔在金陵生活了二十多年,并和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成为忘年之交。众所周知,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因为李渔和曹寅有着共同的爱好和文学追求,两人相识后,立马成为了好朋友。除此之外,李渔还和《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结为了忘年之交。李渔和蒲松龄相识时,李渔61岁,而蒲松龄只有31岁,年龄上的差异并没有阻止李渔和蒲松龄的交情。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后来李渔和蒲松龄还互相赠送诗词以示友谊长存。蒲松龄和曹寅对李渔有很高的评价,他们都认为李渔不但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同时也是一位热爱结交名士的人。

  在金陵芥子园、苏州百花巷中,经常可以看见李渔和文友切磋诗词的场景。明末清初的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等文学大家都和李渔保持着友好的往来。值得一提的是,李渔的友人们对李渔的评价非常高。他们认为李渔是一位才情很高,并且热情好客的人。李渔喜欢大自然,他曾把大自然称为“古今第一才人”。李渔为了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经常行走在祖国大好河山之中。由此可见,李渔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 

  李渔戏剧著作

  李渔素有“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东方莎士比亚”等美誉。《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都是李渔戏剧著作。值得一提的是,《奈何天》、《比目鱼》等又被统称为《十种曲》。  

  李渔作品鉴赏

  《十种曲》作为李渔戏剧著作,它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李渔来说,《十种曲》的问世,扭转了他前期重视戏曲,轻视戏剧的局面。为了表现出戏剧的演出效果,李渔在戏剧著作中,添加了宾白创作。由此,李渔也成为中国戏剧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宾白,并且善于用宾白的戏剧家。在《十种曲》中,李渔刻画了十对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为了歌颂爱情的伟大之处,李渔在戏剧著作中加入了浓郁的喜剧色彩。

  李渔曾说:“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枝头歌一阙;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会变喜成悲咽。”基于李渔在喜剧创作上的不俗建树,因此李渔也被后人称为“世界喜剧大师。”李渔的喜剧著作通俗易懂,深受时人的推崇。李渔在公元1651年至1668年间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凤求凰》、《风筝误》等戏剧本深受杭州人士的欢迎。等到《笠翁十种曲》问世后,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时至今日,李渔的戏剧作品依然深受世人的欢迎。 

  李渔园林

  李渔不但是世界级的戏剧大师,同时他也是杰出的园林家和园林美学家。李渔作为明清之际的美学大师,他在审美文化方面的建树是有目共睹的。值得一提的是,李渔在园林建造领域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起李渔园林美学理念,不得不说的就是《闲情偶寄》一书。  

  李渔园林

  在《闲情偶寄》中,详细记载了李渔园林美学概念。《闲情偶寄》曾被林语堂称为“生活艺术的指南”。其中,书中详细记载了李渔“置造园亭”的实践事例。弓弦胡同的半亩园就是李渔园林作品。在清代学者麟庆所著的《鸿雪因缘图记》中,便可窥探李渔对半亩园的设计理念。对于半亩园中的屋舍、花草、山水、石头等景观,李渔将它们紧凑而不局促的组合在了一起,所以在观赏半亩园时会发现,园中的景观清秀恬淡,具有流畅轻缓的美感。

  除此之外,位于金陵的芥子园也是李渔园林代表作品。如今,芥子园位于南京的韩家滩,这是李渔迁往金陵之后修建的园林作品。《闲情偶寄》后六部是李渔针对养生之道、美化生活所谈论的个人主张。在文中,李渔为读者展示了17世纪中国的风土人情和世俗风情。李渔涉猎了亭台楼阁、花草虫鱼、玉石假山等多个方面,都表现了李渔无限的生活情趣。遗憾的是,李渔对园林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在后人在谈论李渔在园林上的造诣时,只能浅析李渔在园林领域的审美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风情喜剧家李渔
风情喜剧家李渔清代的戏剧大师李渔(浙江兰溪人),是浙江的骄傲。现在人们普遍认同李渔的戏剧创作和理论甚至超越了关汉卿,文学界称李渔为“东方莎士比亚”。同时,随着对他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李渔全方位的价值――文学以外的,另一个辉煌的李渔。他一生创作甚丰,代表作品有诗文集《一家言》、传奇汇编《笠翁十种曲》以及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等,这些书是研究李渔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包罗了李渔人生哲学、养生之道的《闲情偶记》。兰溪自清代就是我国重要的药材集散地。未成年的李渔曾随父兄在江苏如皋药店从事药材生意,和药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年后,李渔开始周游全国。作为全国知名的风流公子,他受到了所到之处的热情款待。当地的士绅投其所好,送给他各种各样的土特产,其中以名贵中药和女人最受李公子青睐。前者是由于李渔自小就有收藏药品的癖好,家道殷实的李渔,经常将所得的药品转送给他人;后者则因为他相信和谐的男女房事对双方...
· 景泰蓝大师:因为热爱,所以无谓艰辛
世界上没有孤独的文明,越交融越辉煌,景泰蓝这个被全世界公认的中国国粹,则正是交融的辉煌。吉羊宝灯吉羊宝灯张同禄,生于1942年2月18日,16岁时投身景泰蓝艺术,至今从业60余年。张同禄擅长制瓷,以其细腻的描绘风格和高超的制瓷工艺而著称,在景泰蓝的制作上达到高超的艺术成就。他在1988年被国家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被誉为“中国景泰蓝第一人”。盛世六和如意炉盛世六和如意炉为六方鼎式熏炉,高66厘米,宽48厘米,由盖、颈、腹、足、翼几部分组成,巧妙融合“和文化”和“福文化”,以“和”统“福”,小中见大,寓意深远。张同禄曾潜心3年,十易其稿,首次发布的个人纪念作品,造就盛世六和如意炉这一景泰蓝大器。用以纪念自己从事景泰蓝艺术50周年。袁为祥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安徽省玉石雕刻大师他的景泰蓝造型追慕古意,釉色沉静、内敛深受文人雅士喜爱他的名气、影响在安徽省影响深厚作品价位也较高太平五寿香...
· 揭秘:辛弃疾有才也难任性热爱亲近大自然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宋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1181年,辛弃疾罢官闲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离开了南宋的人事,和山水相伴,无所事事。他在南宋朝廷过得实在太郁闷了,于是在江南的山水间忽然想任性一回,就对青山说:青山你过来。结果青山很高傲,不理他这位大词人。辛弃疾就算有才,也不能任性,只好将就,自己搬到离高山不远的溪水边住。他的借口是天冷了,实际上可能是想表达人世太冷。其实,对于大自然,我们只要真的投入,它也没那么高傲。辛弃疾每晚在溪水边读屈原的《离骚》,抒发自己的牢骚,谁知人一真诚,连月亮都愿意和你交朋友,比青山还高的明月,也静静地在溪水边,像个老同学一般,每晚听辛弃疾读书,一直到天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大自然其实是我们挥洒任性的最佳朋友,它最能消解我们的不良情绪,也最能给我们带来正能量。高山流水和明月清风,不用一分...
· 李渔
生平李渔少年时以读书出仕为人生目标。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人间大隐”之道。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和1667年(康熙六年)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1672、1673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自幼聪颖的李渔,襁褓识字,“四书”、“五经”过目不忘,总角之年便能赋诗作文,下笔千言。他每年在自家后院的梧桐树上刻诗一首,以警戒自己不要虚度年华。15岁时在梧桐树上刻的诗是:...
· 蒲松龄辛酸“高考”路 才华横溢却又名落孙山
在中国古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蒲松龄那样,热衷科举却又不满科举,深受其害却又坚忍不拔,才华横溢却又名落孙山,科场失败却在文学上大获成功……蒲松龄的人生确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在文学上成绩巨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另一方面,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战屡败,落魄一生。他除19岁那年考中秀才外,其后数十年间又参加了十几次相当于高考的“乡试”,皆名落孙山,无缘仕途。他悲愤交加,痛定思痛,在晚年又写成长诗《历下吟》,将考试中的辛酸屈辱、录取中的种种弊端以及考官的骄横等,一古脑儿暴露出来,读了让人感动,也发人深思……《历下吟》写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那年蒲松龄已69岁。诗中,他首先揭露了监考官的凶残和考生遭受的凌辱:试期听唱名,攒弁类堵墙。黑鞭鞭人背,跋扈何飞扬。轻者绝冠缨,重者身夷伤;退后迟嗷应,逐出如群羊。贵倨喜��骂,俚�r甚俳倡;视士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