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一部被教科书误解的小说——《巴黎圣母院》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34
转发:0
评论:0
一部被教科书误解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唯有善于思考的读者才称得上读者,我的著作就是要题赠给善于思考的读者,不管你是

  唯有善于思考的读者才称得上读者,我的著作就是要题赠给善于思考的读者,不管你是谁,如果你边阅读边思索的话,我的作品就题赠给你。                              —— 雨果

  雨果希望他的读者善于思考,我想这就是我喜欢雨果的原因,善于引导读者的作家格局不会太随便,大文豪千万,可找到一个打动自己的作家却比大海捞针还难,特别是在一个追求量化,速读,附庸风雅的状态中。好在我比较幸运最终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道菜。

  提起雨果我最先想到的总会是这部《巴黎圣母院》,当然这不是雨果烹饪的最好的一道菜,事实上这道菜是他赶制的,前后矛盾,逻辑错误,这些毛病他都犯了,这道菜绝对称不上完美,但,我却爱死这道菜了,就像吃一道突然回家外婆临时烹饪的家常菜一样,历史上大部分逝去的伟大作家在未被封神之前,都是最好的大排档老板,店面永远是生意兴隆.比起后期的其他传世经典我更喜欢这部《巴黎圣母院》.不完美的深情胜于精雕细琢的佳肴.

  初读《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我只有十四五岁,当时是因为上数学课无聊找同学借书来看,当时那个同学借给我的是一本删节版本,我拿到书的时候有点吃惊,心想这本书怎么这么薄,后来又想管他呢,反正我只是打发时间,也好奇教科书上介绍的《巴黎圣母院》真的会在当时畅销,教科书上怎么介绍的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不是批评教科书,只是觉得介绍的让人产生怀疑这本书是不是经典的文章作者也真的有本事.因为是删减版本,看的也快,两节课就读完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鬼东西,乱七八糟,这吐糟不是针对这本书,而是版本.因为想知道这到底想表达个什么,所以在放假的时候我找来比较好的版本又读了一遍,看完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因为我对教科书提出了质疑,《巴黎圣母院》最大的主角居然是一个反派?雨果想表达的主题是这样的?爱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是善良的化身?真实的中世纪时代背景难道真的这么黑暗无聊?为了考试我秉承分数至上原则打消我的质疑.这一打消就是很多年.

  等再次阅读《巴黎圣母院》,距离我初读已经过去了五六年的时间.在我最忙的一段世间里,我突然想起了年少时的质疑,逛物外书店看到打折的书里面有《巴黎圣母院》时,我就鬼使神差的买下人生的第二本《巴黎圣母院》.和《笑面人》一起成了我一个月前的枕边书.后来放假我又买了另一个版本的《巴黎圣母院》。

  在读人民文学出版的那版《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我依旧反感前面七乱八糟的序言,我总觉得写这序言的人并不是喜欢这本书的人,这个人应该是教科书上写《巴黎圣母院》导言的人.我觉得她误解了《巴黎圣母院》.就算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哈姆雷特会被解读成李尔王.雨果想表达的应该是命运,应该是人性的挣扎.他好像在这本小说里没有用力的批评也没有特别的同情,可能只是在巴黎圣母院散步时想到了什么。

  雨果从来没有赋予《巴黎圣母院》中任何一个角色绝对的善恶,美丑的对比也不是人物之间对照产生的,就算是扁形人物也有两面.极端化的概括会让人感到厌恶,也会影响年轻读者的阅读兴趣,当然我并不是批评序言的作者,只是觉得更贴切的介绍或许会更好.我想表达的是我最真实的,感性的的观点.我始终觉得,解读艺术上的东西,最基础的一步是动情.然后第二步是提出质疑.最后是表达,即使可能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他笔下最无奈的主角,其实《巴黎圣母院》的主角应该是那个被教科书黑的很惨的”道貌岸然”的副主教.我想如果试着思考这个角色,应该离读懂《巴黎圣母院》不远了吧,虽然后面还有无数的时代背景要理解.但还是相信自己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有资格成为合格的读者.

  重新读《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读着读着开始喜欢理解同情副主教这个角色,我在这里表达的是文学上的一种立场而不是所谓道德上的,克洛德这个《巴黎圣母院》的核心人物,让十五岁的我和二十一岁的我感到一种压抑,一种无奈,我不能感同身受,但我好像可以感受的到这个小说人物内心的无奈,挣扎,还有孤独.雨果写这种内心戏十足的角色相当有天赋。

  后来我知道,原来雨果除了有一个聪明疯狂美丽的女儿外,还有一个被命运玩弄最后死在精神病院的哥哥,结合小说里面的副主教的形象.我想,雨果对这个人物是动情了的.《巴黎圣母院》的精华在于灵魂的纠结和挣扎,而不是教科书上冷冰冰的几句总结.

  《巴黎圣母院》最大的主角是副主教,这个人物真实的让人相信巴黎圣母院真的在十五世纪住着这么一个古怪的神父.小说里面所有人都和这个人物有联系,除此之外没有哪一个角色更像是一张蜘蛛网的核心.

  《巴黎圣母院》也可以看成某种程度的群像叙事,但后期可能是因为雨果赶稿有点时间不够,后期一些人物的举动变得有点不合理。但始终如一完整的人设只有副主教。

  或许雨果在描写这个人物的时候参考了自己的哥哥,下笔的时候才能如此的活灵活现,这个人物仿佛是真实的,他的经历也是似曾相识的,聪明到可以说是天才的地步,从不谙世事的善良转变到病态扭曲的恶毒,这个人物的一生可以说是中世纪版本的悲惨世界了,最后读到他的结局的那几段时我觉得莫名的不舒服,雨果实在是高明将这个人物的一生融入了这一段,无助着,挣扎着,绝望着。早年为了家族利益童年就离开父母,没有选择权只能一辈子穿上黑袍,与其说他是宗教的我更认为这个人物是权力的,《巴黎圣母院》有好几章介绍这个人物的背景,丰富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在这几个章节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雨果的人设,出生中上阶级家族可能没落或者势力不稳,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为人低调,性格沉稳,父母双亡以后这个角色又表现出了责任心,同情心,无论是对弟弟的细心呵护还是收养弃婴卡西莫多,对于一个二十岁年纪的人来说这个人物表现的很正面,博学多才,温和细腻,绝对的正面人设.文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文学人物的多面性.后来《巴黎圣母院》故事主要发展的时间线里,这个人物变得不那么讨喜起来.也就出现很多不公正的负面评价。这里我有点想为这个人物拨乱反正。将一个复杂的角色简单定义以未免太儿戏了。

  这个人物悲剧的命运很值得人思考。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十分有趣。

  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选择以毁灭性的失败告终,或许爱上爱斯梅拉达是他最勇敢的决定,最心爱的弟弟死于和自己赌气的意外,或许这是现实中雨果对自己的人生反射,被自己的养子杀死,或许更像是一种命运的诅咒。

  因为过早的离开父母,这个人物注定不会是一个开朗的人,雨果多次直接描写过这个人物性格,阴沉,忧郁,愁眉不展,喜欢唉声叹气,想象一下,这种人你会在现实中喜欢吗,更何况中世纪教士的外表可并不怎么吸引人,除非你是圣约翰,或者你像十日谈里面的教士一样会撩人.副主教的悲剧在于命运也在于性格.他过于相信宗教的慰藉还有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根本不相信的当时人迷信的片面的信仰.本质上来说这个人物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科学家,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但不是迷恋权力而是知识真理,这样的人聪明高傲又有点与众不同的人,最终不是孤独终老就是改变坚持的信仰在俗世中郁郁寡欢,与真实的中世纪教士相比这个人物在保持誓言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坚持真的是难得了,抚养弟弟,收养卡西莫多,帮助游吟诗人,对乌合之众的嘲弄置之不理,本分工作,耐心平和这个人物不是道貌岸然而是真的德行高尚,起码是在他爱上一个得不到的女人之前.

  爱情,最诱人,是亚当夏娃的毒蛇,也是那颗特洛伊战争的源头,女神争夺的金苹果.

  《巴黎圣母院》里正真爱爱斯梅拉达的可能只有副主教一个人.卡西莫多的是崇拜,弗比斯是玩弄,游吟诗人是无感,真正平等而有爱情对立关系的是副主教克洛德和吉卜赛女孩爱斯梅拉达.前者睿智位高权重孤独高傲困于命运,后者年轻美丽受人欢迎自由奔放,如果但看人设这两个人物很相配,但是命运才是大的主题.《巴黎圣母院》没有爱情,只有悲剧.里面所有的恋爱关系都是畸形的.

  当一块冰爱上一团火,悲剧就产生了。这也直接引发副主教性格缺陷的全面大爆发,雨果是一个相当敏锐的人,他善于扑捉人性的美丑,一个人越善良他的黑暗面就会越丑恶,副主教在爱情反面表现出巨婴人格,爱就一定要得到,得不到一定是对方的错,我们可以从书中的告白段落可以感受出来,时代,家庭,经历,性格,让这个人永远也无法在爱人面前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这种人在我们生活里其实也有很多,总是问一个人为什么不爱自己,答案很简单,这种人连自己都不会爱。不会爱自己的人注定不会爱别人,假如他在第一天爱上这个女孩的时候就正视这份感情,假如在爱上这个女孩时就学会去爱一个人,假如有人教会他爱是什么,一切的悲剧都不会发生。可是,在命运面前,从来没有假如。所以我实在喜欢这个角色,太真实了也太无奈了,就算懂复杂的希腊语又怎么样,连我爱你都无法表达清楚。

  哎,一切就如同影响雨果的那一个拉丁单词一样,命运。

  命运是无解的悲剧。我在想雨果写小说的时候有没有想象另一种可能,或许有,或许没有。但我知道雨果在写副主教最后疯狂的笑声时一定注入了绝望。

  经典小说里面总有那么一两个角色值得后人反复思考。

  如果简简单单的评价里面的人物会给这部经典照成多么大的误读,拨乱反正。想了解一本书最好还是读可以接触到最全面的版本。我读过三个版本有,删减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推荐后两个都读。翻译的细节不一样读起来有趣。

  写《巴黎圣母院》雨果是伟大的,浪漫的,残忍的,他总是在不经意间通过被误读成假丑恶的角色告诉读者这个人间的黑暗,命运的无奈,还有告诉读者们,要求追求真善美,就算这东西不太好争取,但也一定会有的。

  人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学会爱的方式。祝福出生在自由时代的人勇敢的追求美好的一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黎圣母院》小说讲的是什么故事巴黎圣母院小说简介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该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音乐剧。主要内容简介卡西莫多是一个弃婴,在复活节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即卡西莫多日,在圣母院门口被人发现。由于相貌奇丑无比、面目狰狞,当时有许多人围观,却没有人愿意收养他。正巧弗洛罗经过,看见婴儿弃置在弃婴木架上,他立即想起了从小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可怜的弟弟,于是怜悯之心油然而生,遂将婴儿抱走。弗洛罗决心将婴儿抚养长大。他为婴儿取名卡西莫多,将他收为养子,让他留在圣母院内做敲钟人。命运悲...
· 巴黎圣母院
简介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NotreDamedeParis),正式名称巴黎圣母主教座堂,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历史巴黎圣母院夜间一景巴黎圣母院正面的玫瑰窗前身圣母院并不是在它位址上的第一栋宗教性建筑,根据教堂地底下挖掘出来的一些文物,该地点被作为宗教用途的历史,可以回溯到罗马皇帝提庇留时代,在西堤岛的东半部上可能建有一座用来祭祀罗马与高卢神祇的神殿。至于在此地址上所修筑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则众说纷纭,有说法认为在4世纪时这里修筑了一座用来祭拜圣史蒂芬的大型教堂,但也有说法认为教堂是在7世纪所建,但是使用了一些更早期时的建筑要素,或有说法认为教堂是在墨洛温王朝的希尔德贝尔特一世(ChildebertI)在528年时,以先前已经存在的教堂为基础进一...
· 巴黎圣母院
剧情第一幕该剧设在1482年,吟游诗人葛林果(甘果瓦)在整剧中不仅是故事中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作为局外的讲述人。他开始讲述人类如何将历史书写在大教堂(巴黎圣母院)上("LeTempsdesCathédrales",《大教堂时代》)。由克罗宾领导的无家可归的难民,在巴黎圣母院前乞求帮助和安居("LesSans-Papiers")。福罗诺,圣母院的大主教,命令国王箭士队长菲比斯驱逐难民。当士兵驱逐难民时菲比斯发现了美丽的艾丝美拉达,并且似乎被她迷住。艾丝美拉达向菲比斯讲述了她的身世、她作为吉普赛人的生活和她的梦想("Bohémienne")。菲比斯并没有逮捕她。克罗宾从艾丝美拉达八岁时其父母死后就一直照料她,告诉她她已不再是孩子,并且应该自己去寻求爱("Esmeralda,TuSais&quo...
· 中世纪建筑的完美之花——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坐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开欧洲建筑史先河,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特色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正面塔楼高68米,屋顶正中直插蓝天的尖塔高达90余米。底层有3座并排的桃形大...
· 拿破仑在这加冕,贞德在此昭雪那些发生在巴黎圣母院的故事
说起法国巴黎,虽然近些年有点走下坡路了,仍不失为全球文青之人心所向。在卢浮宫逛上三天三夜,去塞纳河边漫个步,在花神咖啡馆随便点一杯发呆整个下午,那是即便伍迪·艾伦也无法抵抗的。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法国何以成为法国,巴黎何以成为巴黎?答案就在这里:巴黎圣母院。1.它远不止是卡西莫多敲钟的地方对一般巴黎市民来讲,圣母院也许只是个做弥撒的教堂,对中国人来讲,巴黎圣母院也许只是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敲钟的地方,(图说:这年头大家都喜欢敲钟,不过不在巴黎圣母院,而在纳斯达克。)还有卡西莫多的梦中情人艾斯梅拉达被处死的地方……(图说:Esmeralda艾斯梅拉达,意译为祖母绿的宝石,是雨果笔下一位活色生香的吉普赛姑娘。)而对我来说,它首先不是教堂。除了钟楼怪人,这里也是圣女贞德的平反昭雪的地方,(图说:剧照来自电影《圣女贞德的审判》。)这里是拿破仑加冕的地方,(图说:是的,就是他把王冠从教皇手里抢过来,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