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韩信为何离开项羽跳槽了?项羽为什么笼络不住下属?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2
转发:0
评论:0
韩信为何离开项羽跳槽了?项羽为什么笼络不住下属?,韩信为何离开项羽跳槽了?项羽为什么笼络不住下属?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韩信为何离开项羽跳槽了?项羽为什么笼络不住下属?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非常精彩,刘邦原本处于弱势,被项羽分封在巴蜀之地,用四道封锁线牢牢捆住。但后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扭转了局势,最终垓下之围十面埋伏,逼得西楚霸王乌江自刎。

  刘邦总结他的成功关键是善于用人,尤其是用好了汉初三杰:张良、萧何与韩信。并指出项羽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有效笼络住人才。

  韩信原来是在项老板手下打工的,从一个无名小卒被项羽提拔到贴身侍卫兼机要参谋(郎中),应该说很看得起韩信了,但最后韩信仍然跳槽到了刘邦集团,这是为什么?

  领导者如何避免项羽的悲剧?如何才能有效笼络人心,防止部下的背叛离职呢?

  一, 韩信为何离开项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韩信是什么人。

  评价韩信,萧何说了四个字非常精辟:国士无双。他的谋士评价他:功无二于天下,略不世出者。后世评价他是两个字:兵仙!

  他承担得起这样的赞誉!

  韩信胯下之辱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资治通鉴》汉纪一

  韩信出身布衣,家里很穷,他当不了小吏也不会做生意,整天到处混吃混喝,人们都讨厌他,认为他是眼高手低的庸人。连街头混混也欺负他,让他受了胯下之辱。

  但就是这样穷困潦倒,他都一直佩剑在身。剑,对于他来说就是志向,就是尊严,就是他对自己的期许。他经受了太多的嘲讽,但是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在他心中,总有一天会利刃出鞘,证明自己。

  最终机会来了,秦末乱世开启,韩信佩戴宝剑投奔了项梁,但只是个无名小卒。项梁死后,项羽慧眼提拔了他,封他为郎中。韩信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出了很多计策给项羽,但是项羽不用。久而久之,韩信灰心了,他认为自己在项羽麾下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干,于是溜了。

  项羽之所以不听韩信的计策,有两方面原因:

  1,二人作战风格完全不一样。

  项羽与韩信,都是兵家巅峰级别的人物,问题就出在两个人不是一个路子的。项羽是典型的兵形势派,用兵雷霆万钧,暴风骤雨,大开大合,后世的霍去病、常遇春都是这个路子的代表。韩信则属于兵权谋派,技巧计谋,缜密谋划,谋定后动。所以,韩信给项羽提的计策,是与项羽的作战风格不兼容的。项羽打仗不需要这么多弯弯绕,正面硬刚就是了。

  2,领导的个人业务能力太强,眼光太高,刚愎自喜,对部下的意见接纳不够。

  项羽的军事才能太强了,自起兵以来他未尝一败,对自己是极端自信。在军事层面,他是一览众山小,按照自己的方法就能打胜仗,何必听下属的意见?所以不采纳韩信之谋也是正常的。

  对于韩信来说,在项羽这样的领导手下是没有前途的,自己不是项氏家族成员,也不是项羽的亲信,是无法跻身项羽集团高层的。自己的本事得不到全面的施展,留下来没有意义,不如跳槽去其他平台试试。刘邦集团也是大公司,老板刘邦也以善于用人著称,去哪里说不定会有机会。因此,韩信叛楚归汉是理性的选择。

  韩信

  二,部下背叛跳槽的理论分析

  为什么会有背叛跳槽之类的事情发生?按照马云的说法: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委屈了。钱没到位是利益层面的,心委屈了是感情层面的。情感的因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利益驱动。

  项羽只注重情感的笼络,忽视了利益的驱动。就如韩信所言,项羽对部下仁慈厚爱,但是在论功行赏之时却扣扣索索不够大气,此为妇人之仁。部下提着脑袋跟你混,不是只图你对他嘘寒问暖,而是需要利益。钱没给够,只谈理想情怀,能笼络住人心吗?

  部下的背叛离职,由两个力量对比决定:向心力与离心力。当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就会有背叛跳槽之类的事情发生。

  影响这两个力的因素有四个:

  1,现有平台中所获的实际利益

  工作职业,一是为了谋生,二是为了发展。这都是以利益为导向的。现有平台所给予的利益,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钱给不到位,让部下给你谈忠诚?这是不可能的。

  2,现有平台未来的预期

  未来的预期就是未来所得利益的展望。如果一个团体充满活力,勃勃生机,能给人平等的竞争机会,给人以晋升的空间,就算暂时没有大的利益,也可以吸引人。反之,如果集团内任人唯亲,没有通畅的晋升机制,不再给人以希望,那就会让人丧失奋进的动力,成了老油子。对于雄心壮志的大才,就会选择离开。韩信离开项羽,最关键就是在项羽手底下是看不到自己未来前途的。

  3,离开现有平台的沉没成本及风险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如果离开现有平台的沉没成本太高,风险太大,那就回压制人离开的冲动。就像很多体制内的中年人,很难下定决心离开稀汤寡水的体制单位,因为他在单位待的太久,耗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形成了路径依赖。再者他们的生活方式经不起离职风险的折腾。

  4,新平台所提供的现有利益及未来预期

  外界是离心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新的平台提供足够的现实及未来预期的利益,这种就会让人产生离开的动力。

  综上以上四点因素,如果4>1+2+3,就是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如果在新平台而获得的利益及预期大于现有利益与未来预期、跳槽成本之和,那跳槽是不可避免的。

  三,防止部下叛变跳槽的手段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防止部下跳槽背叛:

  一是给予足够的实在利益,让他们有赚头。

  钱给到位,满足部下的利益需求,至少保证与外界的对比不能太过悬殊,有好待遇才能留住人,这是基础。

  二是给予部下预期,让他们有盼头。

  赏罚分明,公平公正,让部下付出了能看到回报,在这样的环境下,让他们有盼头,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规划有预期。预期有了,也可以弥补现实待遇的不足。

  三是增加背叛跳槽的成本与风险,让他们在背叛跳槽时有恐惧,有担忧。

  比如可以与职员签订一定的竞业限制,另外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将公司平台的资源有效保护,让职员形成平台依赖。这都是增加跳槽成本的手段。

  干事业就是聚人心、聚人气,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干好三件事:识人、用人、聚人。楚汉之争,项羽百战百胜,但与刘邦相比就是败在识人、用人、聚人这三件事上,最终落了个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可惜可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项羽为何留不住“国宝”范增?范增因何离开项羽
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七十三岁,史称好为奇计,项羽视之为“国宝”,称为亚父。曾为项羽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可惜,最后却中了张良的反间计,灰溜溜地从项羽身边溜走。那么项羽为何最终留不住范增,难道他不想成为这万里江山的实际主宰。成为一方统帅,当然是项羽的梦想。生当作人杰,项羽是个英雄,但是没有容人之量。因此手下大将纷纷出走。先说英布本是豪杰,后来被秦始皇逼的落草为寇,是被人陷害的。项羽帮他杀了陷害他的人,英布就归顺了。后彭城之战后,在随何的子女玉帛的威逼利诱面前,英布终于背叛了项羽,成为刘邦手下一员猛将。再说韩信,本是项羽手下的执戟郎,后来经过萧何夏侯婴等人的推荐,成为刘邦的大将军,为灭掉项羽立下汗马功劳。然后陈平,本是项羽手下谋士,引见项羽不是开创大业的人,只身前往蜀汉,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此时项羽对手下将信将疑,杯弓蛇影,看到自己一起多年出深入死的战友,都已投降刘邦,更对其他人等也不放心。恰好此...
· 项羽为何留不住“国宝”范增?范增因何离开项羽
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七十三岁,史称好为奇计,项羽视之为“国宝”,称为亚父。曾为项羽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可惜,最后却中了张良的反间计,灰溜溜地从项羽身边溜走。那么项羽为何最终留不住范增,难道他不想成为这万里江山的实际主宰。网络配图成为一方统帅,当然是项羽的梦想。生当作人杰,项羽是个英雄,但是没有容人之量。因此手下大将纷纷出走。先说英布本是豪杰,后来被秦始皇逼的落草为寇,是被人陷害的。项羽帮他杀了陷害他的人,英布就归顺了。后彭城之战后,在随何的子女玉帛的威逼利诱面前,英布终于背叛了项羽,成为刘邦手下一员猛将。再说韩信,本是项羽手下的执戟郎,后来经过萧何夏侯婴等人的推荐,成为刘邦的大将军,为灭掉项羽立下汗马功劳。然后陈平,本是项羽手下谋士,引见项羽不是开创大业的人,只身前往蜀汉,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此时项羽对手下将信将疑,杯弓蛇影,看到自己一起多年出深入死的战友,都已投降刘邦,更对其他人等也不放心...
· 韩信为什么选择离开项羽?
人类历史浩浩荡荡几千年中,你来我往,各种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轮番登场,今天一起来探讨下“韩信为什么选择离开项羽?”的相关话题,希望您对其感兴趣。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东南)起义,迅速攻占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起张楚政权,天下大乱。两三个月内,以楚国地区为中心,秦嘉、朱鸡石等起兵于淮北,项梁、项羽等起兵于会稽(今江苏苏州),刘邦等起兵于沛县(今江苏沛县),英布、吴芮等起兵于番阳(今江西波阳东北),都以张楚为号召,复楚反秦。当时,秦楚之间的抗争,主要集中在泗水郡以西。东海郡在泗水郡以东,是濒临东海的边郡,局势相对平静。韩信的家乡淮阴县在东海郡中部,有关该地在秦末之乱爆发之初的动向,史书上没有记载。同在东海郡内,淮阴南部的东阳县(今江苏盱眙东南)有陈婴起兵,聚集了近两万人。不过,东阳叛秦起兵,基本上是自保观望,并未卷入战争中去。以此推想,淮阴县的动向...
· 解析韩信为什么离开项羽萧何为什么追韩信
韩信,一代传世名将,他生在秦汉交接时,让他有用武之地,是淮阴人,就是现在的江苏清江人。韩信雕像韩信幼年家境特别贫困,经常寄人篱下,吃别人的粮食。直到前208年,想要投奔到项梁账下,跟暴秦进行抗争。但是项梁不久后就战死沙场,由他的侄子项羽接任,担任良中,他就多次献策,但是楚霸王都不采纳他的建议,认为他说的毫无道理,对此不敢兴趣。这让韩信很灰心丧气,对项羽失去信心,决定弃楚投奔汉,去刘邦的账下,但是他却遭遇到了在楚地的遭遇,仍未受到重用,他就想离去。幸亏当时刘邦的谋士萧何慧眼,看出了韩信的与众不同,亲自前去追还,并推荐给刘邦,告诉他想争夺天下,就得要有韩信,他的才甚过于樊哙。于是乎,就有了刘邦立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不愧是有才,他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楚汉双方目前的对垒形式。韩信认为楚霸王以武称霸天下,但是民心不稳,但是汉王如自入关以后,约法三章,深受百姓的爱戴,得民心者得天下。之后连年的战争,充分发...
· 揭秘:韩信为什么离开项羽投奔刘邦?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非常精彩,刘邦原本处于弱势,被项羽分封在巴蜀之地,用四道封锁线牢牢捆住。但后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扭转了局势,最终垓下之围十面埋伏,逼得西楚霸王乌江自刎。刘邦总结他的成功关键是善于用人,尤其是用好了汉初三杰:张良、萧何与韩信。并指出项羽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有效笼络住人才。韩信原来是在项老板手下打工的,从一个无名小卒被项羽提拔到贴身侍卫兼机要参谋(郎中),应该说很看得起韩信了,但最后韩信仍然跳槽到了刘邦集团,这是为什么?领导者如何避免项羽的悲剧?如何才能有效笼络人心,防止部下的背叛离职呢?一,韩信为何离开项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韩信是什么人。评价韩信,萧何说了四个字非常精辟:国士无双。他的谋士评价他:功无二于天下,略不世出者。后世评价他是两个字:兵仙!他承担得起这样的赞誉!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