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七夕不是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是正月十五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7
转发:0
评论:0
七夕不是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是正月十五,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乞巧节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

  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针乞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

  输巧者要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蛛丝乞巧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以其织网疏密为得巧多少;明清时代流行的投针验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8年6月14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其实七夕并不是中国的情人节,之所以当今社会将七夕节误读为“情人节”,可能是源于牛郎织女的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事实上,“中国情人节”确实有,但不是七夕,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即“上元节”。

  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要点起彩灯、出门赏月、燃放焰火。在古代,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未婚少女往往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抛头露面是不守礼节的做法,只有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才能出门逛灯会,少男少女这一天才能互相会面,倾诉爱慕之情。所以,正月十五,才算是真正的中国情人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七夕,真的不是情人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本文作者丨飯飯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在这一天里,到处都洋溢着浪漫的氛围,青年男女们为着各自的恋人准备着礼物,仿佛不送点什么就违背了节日的意图;各大商家也为了这一节日绞尽脑汁,各种文案遍布大街小巷以及各大媒体。这一天,也被意为“情人节”。其实吧,七夕节的确挺古老的,也挺热闹的,算是个不小的节日,但是绝不是所谓的中国“情人节”!因为,传统中就没有这一内涵。七夕起源首先我们从七夕节的起源说起: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发源地是中国,是汉族人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我们一直知道七夕节关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但是这并不是节日的真正起因,七夕节的兴起是源自于古人对天象、时间和数字的崇拜。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
· 中国的情人节不是七夕,而是元宵节
民间故事知名民俗学家齐守成表示,将七夕节当成“中国情人节”是对七夕节的一种误读。事实上,“中国情人节”确实有,但不是七夕,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即“上元节”。相传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所以,很多人已经把七夕当成了“中国情人节”。但昨日,知名民俗学家齐守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七夕节当成“中国情人节”是对七夕节的一种误读。齐守成介绍,“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最早起源于汉代。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齐守成认为,如果真要将七夕节赋予一种通俗的叫法儿,应该是“中国女儿节”。齐守成解释,在历史上“七夕”节这一天,未出门的姑娘们一定要手绑彩线,乞求未来像天上的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因此,“七夕节”是古代女孩最重视的节日。在东北地区,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就是女孩子们用彩线穿上绣针,比比谁的针线活做得好,同时摆上瓜果贡品,乞求心灵手巧。之所以当今社会将七夕节误读为“情人...
· 七夕: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人节
又到了一年中最浪漫的日子—七夕节。大家知道吗?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也进入非遗家族啦!一、牛郎织女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的牛郎会在鹊桥相会。这美丽而感人的故事,成为了中国人对爱情最美好的向往。为了学习织女的心灵手巧,姑娘们便在这一天比针线活儿,所以这一天也叫乞巧节。二、浪漫习俗在古代,七夕节有拜七姐、吃巧果、乞求巧艺与姻缘等习俗。在现代,七夕作为中国人的浪漫情人节,庆祝方式也多种多样。1、送花:送玫瑰花是年轻情侣们表达爱意的经典方式。2、情书:一封手写的情书,比任何礼物都更能打动人心。3、观星:在烂漫的星空下,寻找牛郎织女星,一起许下心愿。4、手工礼物:花时间和精力亲手制作的小物件,代表着满满的诚意。不论是送花、送礼物,还是看电影、烛光晚餐,都是一种生活该有的仪式感。七夕提醒我们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每一份陪伴。不论是长长久久的...
· 情人节的传说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的传说故事
情人节的传说: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
· 七夕情人节对联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七】色云彩漫天开【夕】照余辉踏浪来【情】怀依旧景物改【人】在天涯心何在【节】竹摇响相思曲【祝】福随风任飘絮【福】寿安康求天庇【有】缘自然他乡遇【情】到深处无怨尤【人】事沧桑却何求【终】老一世随性修【成】败到头且自由【眷】恋往事已烟云【属】意何处但任恁乞巧化生双星节九华灯槎泛海鹊填河翠梭停织银汉横秋五夜照天汉双星会女牛桥填闻噪鹊河渡眷牵牛郭公果膺寿考杨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