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侍候皇帝的女官们的职责和流程大揭秘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30
转发:0
评论:0
古代侍候皇帝的女官们的职责和流程大揭秘,导读:说起来,古代女官地位最高的朝代,无疑首推女子地位最高的唐朝。有人认为上

  导读:说起来,古代女官地位最高的朝代,无疑首子地位最高的唐朝。有人认为上官婉儿任女官时的地位最高,其实不然。上官婉儿14岁时因聪慧善文虽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素有“巾帼宰相”之名。但是,这位名重一时的美貌才女却无实职。直到唐中宗时,才被中宗李显封为昭容,这已经进入了后宫嫔妃的行列,并非女官了。

  其实,唐朝内廷有女官制度,是仿照朝廷六部尚书制度而设置的,分设“六尚”,即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下统二十四司,分掌宫廷事务。武则天登基做女皇帝时,宫中女官谢瑶环官封“尚书院司籍”。后来又因太湖事件钦命谢瑶环为右台御史,赐尚方剑,巡按江南。她是历史上少见的既有朝廷官职,又有后宫官职的女官。

  唐德宗时河北清河才女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先后入宫做女官。宋若莘参掌机密,著述文章,掌管记注簿籍,元和末年去世,赠河内县君。宋若昭在其姐去世后代司其职,封尚宫,成为内宫女官的最高长官。

  女官又称内官、宫官,是指侍候皇帝左右、打理后宫事务、又没有妃嫔名分的高级宫女。作为帝王后妃体制的伴生之物,女官制度存续沿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之中,对古代宫廷乃至皇权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女官的历史沿袭:起于先秦,盛于隋唐。

  女官的设置早见于先秦时代。文献记述,周天子曾立王后、夫人、嫔、世妇、御妻、女祝、女史等。其中,除王后、夫人与天子坐而论妇礼,是天子的正牌妻子之外,嫔、世妇、御妻等既是妾也是女官。嫔负责后宫女子的教育,世妇掌管后宫祭祀、宾客事宜,御妻照顾天子的衣食起居。掌管后宫祭祀、祷词的女祝和负责王后礼职的女史,则属于专职女官。

  秦汉时期沿袭了前代的后宫体制,妃嫔的等级被进一步细化。秦始皇将后宫妻妾分为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8个等级;汉元帝更是将后宫妻妾列为皇后、夫人、昭仪、婕妤、良使、夜者等14个等级。在秦汉两朝的后宫里,除了皇后、夫人之外,其他妃嫔仍然既是妾又是女官,她们有爵位也有秩禄。

  首次将妃嫔与女官析分开来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专设女职以管理后宫事务,其职秩与外官对等,出现了内司、作司、太监、女侍中、女尚书、女贤人、女书史等不同职衔的女官,高者二品,低者五品。到了隋朝,宫中建立了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体制,以掌宫掖之政。六局分别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六局之下每局下辖四司,司下又置若干职位,层级分明。根据不同等级授予不同官职,高者五品,低者九品。

  隋朝的女官体制被此后的唐、宋、明三朝沿袭了下来,各朝只是稍有调整。如明朝初年,在前朝六局二十四司的基础上,又单独设立了宫正司,掌管纠察宫闱、戒令、谪罪之事;永乐之后,宦官得宠,女官的多数职权被宦官取代,六局被取消,仅存尚宫四司。清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帝王继承了前朝的后妃体制:“皇后居中宫,主内治;皇贵妃一位,贵妃二位,妃四位,嫔六位,分居东西十二宫,佐内治。”与此同时,取消了女官的职位,“贵人、常在、答应俱无定位,随居十二宫,勤修内职”。

  二、古代女官的职责:上承御旨,下领宫女。

  在中国古代,女官们上承御旨、懿旨,下领后宫所有宫女,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地打理着后宫的日常事务。以明初六局的职责范围为例,尚宫掌政令、文科、印玺、玩器;尚仪掌礼仪、音律、朝见;尚服掌服饰、化妆品;尚食掌食品、药品、器皿;尚寝掌床褥、整理、用具;尚工掌营造、衣服、财务。

  六局之下,各掌四司,工作细化。如尚食局,设尚食二人,正五品官职,负责膳馐、品齐之数,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下辖四司:司膳司负责割烹、煎和之事;司酝司负责酒酝、酏饮之事;司药司负责医方、药物之事;司饎司负责给宫人廪饩、薪炭之事。四司皆设女史多名,负责记录事宜。

  生活于宫墙之内,服侍着帝王世家,女官们的工作又极为私密。女官中有彤史一职,“彤史者,后宫女官名也。其制,选良家女子之知书者充之,使之记宫闱起居及内庭燕亵之事,用示劝戒”。她们用一种赤色管的毛笔,专门记录皇帝、妃嫔的日常起居,甚至包括皇帝的都得一一记录存档。

  女官不同于下层宫女,她们是官,有官职,享俸禄。官位高者,如刘宋、北魏、唐朝时的女官,官位可至一品。这些女官在宫中受人敬重,在外朝也颇得朝官逢迎,有的女官因此得以干预朝政。职位低者,如隋朝、明朝的女官,官位高者仅为五品,有些甚至不入品秩。

  女官又不同于嫔妃,嫔妃是帝王的妾室,女官则是帝王的奴婢。历史上,确有女官因为得宠而成为了妃嫔,但对于大多数女官而言,这或许也只是她们一生的心理寄托罢了。只要稍有过错,女官还有被降为宫女的可能,甚至会遭到更严厉的惩罚,“凡宫人有罪者,发落责处墩琐,或罚提铃等名色以苦之”。

  女官的数量,各朝也有出入。据史书记述:“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190人,女史50余人,皆选良家女充”;明初设六局一司,女官总数约300人,因为人员众多、官职纷杂,还出现了“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频见错相呼”的现象。

  三、后宫女官的来源:一是采选,二是籍没。

  纵观历代女官的来源,主要集中于如下两个途径:一是采选,二是籍没。

  采选宫女之事多见于史籍中:东汉光武帝刘秀每年都要“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隋“炀帝大业八年密诏江淮诸郡,阅视民间童女姿质端丽者,每岁贡之”;唐玄宗时“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等等。所选女子,貌美者为妃嫔,次美者为女官。采选也有只选成年女性的,如明“洪武十四年,敕谕苏松嘉湖及浙江、江西有司,民间女子十三岁以上、十九岁以下,妇人年三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无夫者,原入宫备使令,各给钞为道里费,送赴京师。盖女子以备后宫,而妇人则充六尚也”。

  在中国古代,官员若犯了重罪,其财产、家眷可能要全部没收入官。以唐朝为例,“族诛者,既诛其壮丁,而妻妾子妇及子孙之幼者,皆没入掖廷为奴婢”。据《旧唐书》记载,唐咸通十三年,“国子司业韦殷裕于阁门进状,论淑妃弟郭敬述阴事。上怒甚,即日下京兆府决杀殷裕,籍没其家。殷裕妻崔氏,音声人郑羽客、王燕客,婢微娘、红子等九人配入掖庭”;再如文宗时,“御史中丞李孝本,皇族也,坐李训诛,有女没入掖廷”。

  四、古代女官的归宿:悲惨者多,荣华者少。

  古代女官虽然是官,但空有官名。在“家天下”的中国古代帝王眼里,她们不过是婢女。多数人的命运从踏入后宫的那一刻起便早已注定了,当她们耗尽青春、人老珠黄之后,或孤老于宫中,或被遣返故里,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荣登显贵。唐人元稹有《行宫》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写尽了宫中下层女子的寂寥。

  明初曾有规定,“令服劳五六载归其父母,从与婚嫁,年高者许归,留守者听”。永乐延续了旧制,“其妇人入宫后,年至五十愿还乡者听;女子入宫十数年后,有识字人替用,愿还乡及适人者听从其便”。老死的女官,“得归葬于父母家”;无所归者,抬至净乐堂焚化,“凡宫女、内官无亲属者,死后于此焚化。堂有东西二塔,塔下有眢井,皆盛贮骨灰之所”。

  有的女官因才学而得宠。如南朝吴郡才女韩兰英,宋孝武帝时因献《中兴赋》被召入宫;齐武帝时任博士,教六宫书学;明帝时,用为宫中职僚,因其学问渊博、年高德昭,被尊为“韩公”。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裔孙宋廷芬之女宋若莘、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五姐妹以才学显于时,被德宗召入宫中,授以官职。德宗每与诗臣唱和,必召5人前来助兴。宋若昭历仕三朝,人皆称先生,后妃、亲王、公主相见皆行以师礼。

  有的女官甚至权倾一时。如北齐鲜卑女官陆令萱,即陆大姬,本为北齐后主高纬乳母,高纬登基后被册封为郡君。陆官拜北齐侍中,与其子穆提婆把持北齐朝政数年,祸国乱政,终致北齐亡国。电视连续剧《陆贞传奇》描写的就是这位北齐陆令萱女官生涯的传奇故事。

  有的女官因为得宠而显贵,最终成为皇帝的嫔妃。上官婉儿就是如此。她本是高宗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因起草废除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诛杀。刚出生不久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一同被配没掖廷,因其“天性韶警,善文章”,而得女皇武则天赏识,“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艳丽可观……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唐中宗时又获重用,专掌制诰,后被纳为后宫昭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中国古代女官的归宿及职责:上官婉儿最出名
上官婉儿是唐代著名的女官,武则天身边的红人,她于景龙四年(711年)被的李隆基所杀。女官又称内官、宫官,俗称女太监,是指替帝王家打理后宫事务、又没有妃嫔名分的高级宫女。作为帝王后妃体制的伴生之物,女官制度存续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对古代宫廷乃至皇权产生着重要影响。唐代一到三品官的坟墓全长40~80米,天井数量在4到12个之间,上官婉儿墓全长36.5米,共有5个天井,形制与其生前正二品的身份较相符,但墓的规模并不豪华。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介绍,墓主上官氏即唐中宗昭容(唐朝九嫔之第二级,正二品阶),民间更熟悉她的另外一个名字“上官婉儿”。两唐书有传,她是盛唐时代著名诗人,其诗作继承祖上“上官体”格律诗的形式和技巧,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上官婉儿墓的发掘和对出土文物的研究,为考古人员研究大唐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女官的存续女官的设置早见于先秦时代。文献记述,周天子曾立王后、夫人、...
· 揭秘古代青楼女子们的八种“高大上”别称
关于妓女,从古至今人们常见的有许多狭义与广义上的称呼,大都是比较低贱,如“青楼女子”、“烟花女子”、“风尘女子”、“歌伎”、“娼妓”、“窑姐儿”、,甚至还有“女”、“站街女”等等。殊不知,妓女在古代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比较“高大上”的别称。如“神女”、“内人”“女校书”等。这里撷取古代青楼妓女八种“高大上”的别称,以飨广大网友。一、神女,最神话的别称晚唐李商隐诗:“神女生涯不是梦”,此“神女”即暗指青楼妓女。和西方的女神是类似的,女神原初的含义不是说对女人多么敬仰,而是对女人用心不专,乱投男人怀的总结,但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用女神来形容,只有那些从事妓女职业的女人有这个共同的特征。曾有一部阮玲玉主演的电影《神女》,描写的就是青楼妓女生涯。看来妓女实在亵渎不得。二、内人,最温馨的别称别以为“内人”就是人们常指自己的妻子。“内人”原是指教坊中能歌善舞的妓女,而常在皇帝跟前服侍宫女,也叫“内人”。据...
· 揭秘:古代女官都为皇帝提供什么服务?
导读:在古代几乎都是男人沉浮的官场宦海中,竟然还有一些数量少得可怜的女官。她们全都集中在宫廷里,陪伴在帝王的周围。古代女官身份特殊,有奇异的二重性,一重类似正常官员,担任某项宫内职务;一重几同嫔妃,可被帝王君主随时占有。下面就由本文带领大家去了解下吧!宫廷女官一般具有嫔妃的身份,只要君主有闲情逸致,可以和她们任意交欢。宋朝李宸妃初入宫职任司寝,在为真宗铺床叠被时,被拥入绡帐。明朝纪太后早先任女史,旋主管内藏库,宪宗偶去视察,见纪氏应对如流,当即演出了一场“龙凤呈祥”的喜剧。网络配图凡有文才的女官,常被任命负责内宫教育。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韩兰英上献《中兴赋》,被召入宫任博士,教宫人书学。她因学问渊博,且年高有德,受到大家的尊重,被敬称为“韩公”。唐朝的上官婉儿在历代女官中算得上重量级的人物,她文才颇高,且熟谙政务,先后受到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重用,专掌帝王文件,百官奏事多由她裁决。当时深受...
· 古代皇帝究竟怎么吃饭揭秘皇帝吃饭的御膳流程
皇帝贵尊人间天子,穿的是龙袍,住的地方是金鸾宝殿,行以辇代步。食,自然也不同寻常。皇帝如何吃饭,是不是如普通人家那般,一家老小围坐一桌?吃的是不是山珍海味、满汉全席?这个问题在过去是皇家机密,秘不示人。皇帝怎么吃饭,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吃法。饭菜的丰盛程度和搭配方法,也因皇帝们口味和喜欢的不同而有异。目前知道比较多的是明清皇家的吃法。皇帝并不都是一日3餐,有的多,有的少。如清朝皇帝,一般每天只吃两顿饭,即早膳和晚膳。皇家自称孤家,吃饭时也是自己一个人吃,在专设的桌子前单独进餐,民间称为“吃独食儿”。虽然皇帝喜欢吃独食儿,但吃饭时不会就他一个人,旁边会有侍候的宦官——侍膳太监。因为菜太多,桌子摆得满满的,用餐时远处的菜便够不着。但不必担心,皇帝吃饭时,并不用自己夹菜,太监会送到嘴边。皇帝用膳时,除了太监在场,不远处还会站着听赏的人,如宠臣、皇子。皇帝不想吃,或是一时高兴,更多时候是吃不完,就...
· 凌姓起源故事:古代藏冰的职责
我们现在在炎热的夏天可以有风扇、空调来乘凉,有了冰箱,也可以吃点冷饮,贮藏食物保鲜,这些事情都是不足为怪。但是古人没有啊。对于主要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祖先来说,夏天还是要经历炎热考验的。我们的古人是会想办法的。《夏小正》记载:“颁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夏小正记录夏朝的习俗,但是其版本和成书时间难以考证。到了西周,藏冰成为政府工程,还专门设置了管理藏冰的官员,称为凌人。《周礼·天官冢宰·酒正/掌次》记载了凌人的工作职责和冰的用途:“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槃冰。夏颁冰,掌事,秋刷。”西周建立时,周文王第九子姬封被封到康国,所以叫康叔。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鉴于姬封的功劳和品德,改封康叔封到卫国。姬封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也叫卫康叔。姬封有个儿子在周朝做了凌人的官职,他的后人以官职为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