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十常侍得宠之谜:官员太强势皇帝只能信任宦官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1
转发:0
评论:0
十常侍得宠之谜:官员太强势皇帝只能信任宦官,三国演义第一回,就点明乱自上起,而罪魁祸首就是十常侍,从汉桓帝时代的曹节,到

  三国演义第一回,就点明乱自上起,而罪魁祸首就是十常侍,从汉桓帝时代的曹节,到勾结张角的封谞,到把持朝政的赵忠、张让等人,都是十常侍之一。十常侍在汉灵帝时期更加嚣张跋扈,这些人互相勾结,排除异己,只要和自己意见不合,就找机会将对方驱逐或诛杀。对一些剿灭黄巾有功的大臣,赵忠、张让等人也毫不客气,只要没有上交保护费,一律罢免官职。就算是皇甫嵩、朱隽等一方诸侯不交钱,也照样罢他们的官。十常侍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但很奇怪,汉灵帝却对他们非常信任,视之为忠臣,更不会舍得杀掉十常侍了。

  十常侍究竟有什么本事,让汉灵帝如此信任他们,就算是有人当面揭穿,灵帝也信之不疑?

  当朝政日坏,百姓愁苦,长沙的区星率领民众反叛;渔阳的张举、张纯造反,张举还称天子,张纯也不赖,做大将军。当下面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到朝廷,十常侍都把这些走着隐瞒起来,并不汇报给汉灵帝。于是,当汉灵帝在宫中和众人宴饮的时候,谏议大夫刘陶跑到汉灵帝身前放声大哭。灵帝心里有点窝火,自己正高兴,真是败兴!但还是压住火气,问刘陶为何大哭。刘陶就说:“天下危在旦夕,陛下怎么还能够和太监在一起喝酒取乐呢?”自古以来,文人都喜欢夸大其词,一如现在网间诸多文字。作为谏议大夫,玩弄文词是基本功,可这个刘陶还不过关。虽然说忠义可嘉,但要长期抗战,还得先保住性命再说。开口就是天下危在旦夕,置汉灵帝于何地?不就是当面批评灵帝混蛋,就是他害的吗?难怪灵帝生气。

  灵帝说:“天下承平日久,有何危急?”看灵帝语气,有些质疑,有些反问,但还没有想治刘陶的罪。灵帝知道天下纷乱吗?应该不知道。一方面是十常侍有意隐瞒各地奏报,另一方面是作为天子的汉灵帝自己,自视甚高,根本不会觉得自己的统治会有什么问题。

  十常侍经常歌功颂德,隐瞒真相,是灵帝不杀十常侍的第一个原因。

  刘陶说:“四方盗贼并起,侵掠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矣!”刘陶虽然耿直,但是不笨,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可能冲撞了汉灵帝,急忙明确自己矛头所刺的方向: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既然是十常侍的问题,那吾皇依旧圣明!而朝廷正人皆去,是告诉汉灵帝,有这种看法的并非一人,而是众臣的公议。十常侍和朝中大臣关系一向很僵,从汉桓帝时期开始,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就想铲除十常侍,而现在的皇甫嵩、朱隽等人对十常侍意见都很大。一旦汉灵帝询问一些宰辅大臣的意见,马上可以得到验证。

  于是十常侍不等汉灵帝询问,首先跪下来,但并非请罪,而是倒打一耙,以攻为守:“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言罢痛哭。面对朝廷大臣的攻击,十常侍表示这些不过是朝廷大臣和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一向强势的十常侍,在汉灵帝的面前却总是扮演着弱者的角色。并且官员们最看重的无非是官位和财富,既然大臣抨击十常侍卖官害民,那我们情愿辞官归乡,捐出所有财产!十常侍很高明,历来天子最讨厌党争,一旦大臣抱成团,就可能架空皇帝。而表示无意于官爵财富,更是技高一筹,让汉灵帝心中的天平立刻倾向于十常侍。

  十常侍以攻为守,表示无意官位财富,是灵帝不杀十常侍的第二个原因。

  汉灵帝大怒,斥责刘陶:“你们家也有服侍你的人,为什么唯独不能容忍服侍我的人呢?”

  这句话体现了灵帝作为帝王的寂寞和无奈。虽然贵为天子,但是却事事要以天下为重。尤其是大臣们经常打着大义和道德的旗号,约束皇帝,让皇帝无法享受到做自己的快乐,一旦什么都要为他人,为苍生,确实也是件很累的事。就像乾隆帝晚年怎么会不知道和珅贪污,只是多年眷顾之下,和珅也能倾心讨好,给了乾隆别人无法给予的快乐和享受。汉代的皇帝大都幼年登基,从小陪伴他的太监,就是他唯一能够信任的人。

  做皇帝时的寂寞和无助,对十常侍的依赖和信任,是灵帝不杀十常侍的第三个原因。

  刘陶被士兵拖出去,遇上了司徒陈耽,陈耽一看火大,截下刘陶,跑去质问汉灵帝:“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陛下敬之如父母,身无寸功,皆封列侯;况封谞等结连黄巾,欲为内乱: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陈耽作为司徒,是三公的身份,语气比刘陶更加强硬,用鲜明的对比,直斥灵帝昏聩!但汉灵帝也见惯风波,马上避重就轻,抓住刘陶语句中的一个破绽进行猛烈攻击:“封谞作乱,其事不明。十常侍中,岂无一二忠臣?”汉灵帝以为,封谞只是有造反嫌疑,都已经被抓,大臣们还要再牵扯到其他人就实在有些过分了。难道要把自己身边的人全部都抓光吗?

  这里,汉灵帝把自己的位置已经坚定的和十常侍捆绑在一起,对陈耽等朝廷大臣已经变成了敌对态势。陈耽知道再说只能招祸,于是拼死磕头,血溅台阶。汉灵帝大怒,吩咐将刘陶陈耽一并下狱。

  灵帝以十常侍为私人财物,将朝臣反对视为对自己皇权的挑衅,是灵帝不杀十常侍的第四个原因。

  当然,十常侍就命人将二位大臣在狱中杀害,同时矫诏命令孙坚担任长沙太守,去剿灭区星;命令刘虞为幽州牧,去剿灭渔洋张举张纯。孙坚精通谋略,不出五十天就平定长沙,而刘虞得刘备帮助,数日大战就击溃张举主力,渔阳尽平。十常侍代表朝廷封赏孙坚为乌程侯,拜刘虞为太尉,连逃犯刘备也被免除当日鞭打督邮的罪过,任命为平原县令,平原县广有钱粮,刘备的日子舒服了很多,怨气自然也淡了很多。

  十常侍虽然贪婪,但并不昏聩,问题出现及时进行补救,当然他们这么做是无奈之举,只是为了更长久的维系自己的权力。也因为如此,成为灵帝不杀十常侍的第五个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十常侍专权的内幕:宦官专权是皇帝拿来对抗文官
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三个朝代是东汉、唐朝和明朝。为什么?宦官专权的朝廷格局是大臣权重,皇帝权轻。皇帝需要利用宦官来朝臣。东汉光武帝吸取了王莽篡汉的教训,不在朝廷设置上不在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是设置了司徒、司马、司空,减轻了三公的权威。而且黄门侍郎不在使用士大夫子弟,而是全部使用宦官,导致宦官有机会参与朝政。还有一股势力,那就是外戚。光武帝的皇后是阴丽华,这是光武帝的结发妻子,当年光武帝的梦想就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阴丽华的弟弟阴就就是外戚。但是阴家虽然是外戚,却很知道谦退。帝国的三大支柱,宦官集团、外戚集团,以三公为代表的士大夫集团。皇帝最信任的是宦官集团,权臣和外戚都有篡位的历史记录,宦官没有说杀掉皇帝自己当皇帝的,就是宦官最猖獗的唐朝,最多也是杀掉皇帝,另立一个皇帝。太后最信任的是外戚集团,因为那是他的娘家。士大夫集团总是想着控制皇权,是最不受待见的,但是...
· 为什么皇帝一直信任身边的宦官也不会信任大臣?
皇帝为什么信任太监?因为宫庭的制度是这样的,皇子一般不由其生母带大,在婴幼儿期由保姆代管,而从少年到青年期,陪伴在其身边的就是贴身太监,一个少年身边没有可亲近的亲人(父亲是皇帝,不敢亲近;母亲则是碍于法律无法亲近),所以就会把所有的亲情放在太监身上,往往对太监产生一般近似于父子亲情的感情,所以皇帝会亲近宦官;而宦官又是无法生育的人,在皇帝眼中,这群没有家庭的人比起那些托儿带女的大臣来,显得更加没有私心,所以皇帝才会对太监由亲近转为信任。网络配图这也与明朝的有关。自从朱元璋废除丞相,相权出现了真空。为了弥补这一真空,特务机构趁机兴起,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的权力大大增强,被用来监百官,起到了相权的部分作用(约束百官)。但是特务机构不能完全代替丞相的作用,特别是在处理政务上,于是内阁出现,起到了原先丞相处理政务的作用。因此,特务和内阁成为原先相权的继承者。如果明朝的皇帝都象朱元璋那样勤于国事,...
· 东汉的“十常侍”是怎么来的?“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张让权力有多大?
东汉的“十常侍”是怎么来的?“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张让权力有多大?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张让是东汉末年宦官,早年任小黄门、中常侍等官职,后来得到汉灵帝的宠信,因此利用自己的职位之便,开始搜刮暴敛,甚至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三国演义》中,张让为“十常侍”之一,但朝野都十分痛恨他们,汉灵帝驾崩后何进打算诛杀十常侍,最后张让被逼投水自尽。当时汉朝政权已经每况愈下,天下逐渐趋于分裂,这跟东汉末年宦官集团的起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不堪。汉灵帝刚即位那几年,宦官集团势力越来越大,逐渐影响到朝政。汉灵帝统治的那20多年,是汉朝历史上宦官作祟时间最长的时期。宦官几乎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为了个人利益,他们把皇帝的权力视为虚无,他们把生命当作草芥,整得朝堂乌烟瘴气。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个大宦官,更是被皇帝称为爸爸,此人就是张让。张让是颍州(今河南禹州)人,他从小净身入宫,在先恒帝...
· 宦官的权利有多大:宦官命令皇帝越级提拔官员
很多人会有这样一种主观印象,那就是强大的唐王朝不存在宦官专权。其实不然,唐朝中晚期的宦官专权也非常严重,丝毫不落后于其他朝代。这篇小文的主角鱼朝恩便是唐朝的一个大宦官。鱼朝恩在唐玄宗在位时入宫当了太监。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一路侍奉太子李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取得太子的信任,为日后掌权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公元756年,李亨在灵武(宁夏省境内)即位,就是唐肃宗。整个肃宗朝(7年),朝廷大权都被鱼朝恩等一批宦官把持。鱼朝恩不懂军事,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不但毫无建树,而且大将郭子仪,致使朝廷军队多次惨败。鱼朝恩专权嚣张,令后世太监们无法望其项背。朝廷决定事情,都得经过他的同意。如果有谁胆敢擅自做主,那他在朝廷绝对混不下去。鱼朝恩的口头禅就是“没有我,你们能办成事情吗?”唐人苏鹗撰写的《杜阳杂编》记载了鱼朝恩命令肃宗皇帝越级提拔义子的事情,可以看出他到底有多嚣张。事情是这样的,鱼朝恩的小儿子令徽才十四岁年纪就...
· 宦官的权利有多大:宦官命令皇帝越级提拔官员
很多人会有这样一种主观印象,那就是强大的唐王朝不存在宦官专权。其实不然,唐朝中晚期的宦官专权也非常严重,丝毫不落后于其他朝代。这篇小文的主角鱼朝恩便是唐朝的一个大宦官。鱼朝恩在唐玄宗在位时入宫当了太监。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一路侍奉太子李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取得太子的信任,为日后掌权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网络配图公元756年,李亨在灵武(宁夏省境内)即位,就是唐肃宗。整个肃宗朝(7年),朝廷大权都被鱼朝恩等一批宦官把持。鱼朝恩不懂军事,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不但毫无建树,而且大将郭子仪,致使朝廷军队多次惨败。鱼朝恩专权嚣张,令后世太监们无法望其项背。朝廷决定事情,都得经过他的同意。如果有谁胆敢擅自做主,那他在朝廷绝对混不下去。鱼朝恩的口头禅就是“没有我,你们能办成事情吗?”唐人苏鹗撰写的《杜阳杂编》记载了鱼朝恩命令肃宗皇帝越级提拔义子的事情,可以看出他到底有多嚣张。事情是这样的,鱼朝恩的小儿子令徽才十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