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明帝疯狂:南朝宋明帝“残暴”的历史背景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4
转发:0
评论:0
宋明帝疯狂屠杀:南朝宋明帝“残暴”的历史背景,南朝宋明帝“残暴”的历史背景宋明帝在没有当皇帝之前,是以宽厚仁慈著称的,

  南朝宋明帝“残暴”的历史背景

  宋明帝在没有当皇帝之前,是以宽厚仁慈著称的,但是深陷权力旋涡之后,他也变得疯狂了。而且从后来的所作所为去看,他比孝武帝、前废帝更疯狂。

  宋明帝杀了孝武帝十多个儿子,又杀了自己四个弟弟(刘祎、刘休佑、刘休仁、刘休若),还把自己大舅子王景文也杀掉了。而且宋明帝执行这种时,通常只是因为这些人活着就会对自己儿子构成威胁。事实上,这些人大都没有犯什么必死之罪。至于刘休仁、王景文更一再退让,都无法躲过被杀的命运。

  当我们系统的看当时皇帝的行为,也许会可以发现,他们那种疯狂的行为,很难说是由某个人的思想、道德造成的,因为那种残酷的环境中,谁处于那个位置也可能变得残酷、疯狂起来。

  所以,孝武帝刘骏拥有渊博的知识、极高的文学素养[注1],并不能使他远离残酷、疯狂。当然了,曾以宽厚仁慈著称的宋明帝,而且也拥有着渊博的知识,同样不能让他后来远离残酷、疯狂。

  宋明帝在取得胜利后,最初并没有打算杀光孝武帝的儿子。但在刘休仁的劝说下,又杀了孝武帝十个儿子。到此为止,孝武帝刘骏二十八个儿子,都已死得一个不剩了。

  宋明帝可以放过自己这些侄子吗?大约是不可以的。因为留下这些侄子,会给他留下难以解决的麻烦。当时的宋明帝还是以宽厚、仁慈著称的,而劝宋明帝斩草锄根的刘休仁,也绝没有残暴、狠毒的名声。他们共同做出的这种决策,虽然不能说绝对正确,但很大程度上是有着太多迫不得已的理由。

  这种结果,使宋明帝一点安全感也没有。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宋明帝不可能设置出一个比孝武帝更好的权力格局,换而言之,他感觉自己不论怎样布置,自己的儿子[注2]都有可能无法避开被集体的命运。为了逃避这种可怕的结果,宋明帝只有把一切可能威胁自己儿子们的人都提前杀掉。但结果很不幸,宋明帝死后仅三四年,他的十多个儿子还是被人杀光了。

  当然了,我们也许会说,如果宋明帝不自己的弟弟们,而是把皇位交给自己最优秀的弟弟(比如刘休仁)继承。就可以避免这种悲剧了。

  但事实上,一切绝没有这样简单。

  我们可以想象,就算宋明帝愿意把皇位传给自己弟弟,但他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儿子们呢?换而言之,他应不应该让自己的儿子掌握足够的军事、政治、经济资源?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他让自己儿子们掌握了足够的军事、政治、经济资源,却让自己的弟弟继承皇位。就算宋明帝愿意接受这种事实,围绕在皇子周围的利益集团,也会支持皇子与皇弟争夺皇位的。到时,不过是让自己儿子们处于被动之中,从而使自己儿子被集体可能性更大一些罢了。

  在宋明帝因为处置孝武帝诸子,感觉犹豫不决的时候,正是他弟弟(刘休仁)劝他下定决心杀光孝武帝诸子的。既然如此,宋明帝对自己的弟弟们,哪还敢有一点信心呢?换而言之,宋明帝的弟弟继承了皇位,宋明帝的儿子们,哪有机会躲过被集体的命运呢?

  当然了,如果让皇子们全面退出军事、政治、经济领域,就可以避免这种结果了。问题是,这可以想象吗?一个普通的贵族子弟都会拥有优先占据军事、政治、经济资源的权力,皇帝们的儿子却会主动放弃这种权力。这本身就是无可想象的。如果政治斗争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那人们幻想的理想社会早就实现了。

  整个利益博弈的格局,竟然陷入了如此残酷的绝境中。皇帝是选择杀掉所有受到他猜忌、怀疑的臣属,还是选择让自己的儿子面对集体被的危险?

  皇帝应该如何从这种困境中走出去?似乎是走不出去的!

  如果皇帝的权力非常大,那这种悲剧自然可以避免。因为皇帝会有足够的自信面对自己的臣属;他自然用不着在这种两难的困境中痛苦选择。

  如果皇帝的权力非常有限,那这种悲剧也可以避免,因为皇帝缺乏了随意杀戮重要臣属的能力。他也用不着在这种两难的困境中痛苦选择了。

  但皇帝的权力说大不大,自然会让皇帝在这种两难的困境中无法自拔。臣属们的确拥有威胁皇权的力量,这绝不是皇帝无端猜忌。现在的问题是,皇帝该不该杀掉他们?

  如果皇族势力比较小,当皇帝陷入这种两难境地时。通常还比较好选择,因为他猜忌的对象,通常都不会是他的亲人;所以他的对象,也不会是他的亲人。

  问题是,当皇族势力空前强大,一切就就得有些可怕了。因为皇帝猜忌的对象,竟然大都是他的兄弟、叔伯、侄子、甚至是儿子;换而言之,皇帝的对象竟然就是他的兄弟、叔伯、侄子、甚至是儿子。

  如果猜忌、的对象是外人,对皇帝的精神刺激也许会小点,如果猜忌、的对象就是自己的亲人,那对皇帝的精神刺激将是惊人的。如果猜忌、的对象是自己的亲人,而且还是与自己关系最为亲密的亲人,那这种精神的刺激,恐怕就非人的了。

  宋明帝每当忆起自己弟弟刘休仁时就会泪流满面,我相信这绝不是一种政治表演。而是真情的流露。因为他与这个弟弟的关系实在太好亲密了,他们曾经共患难,曾经共同奋斗。而且这个弟弟一直都谦虚、谨慎,对他表现出绝对的忠诚。但宋明帝终于还是杀了这个弟弟。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出现了许多变态、残暴的皇帝。他们的变态、残暴自然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宣传的结果。但从另一个角度去说,许多皇帝的心理扭曲也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把任何一个人放在这种利益博弈格局中,都有可能心理扭曲起来。

  我们可以想象,正常人只要干过类似的一件事,恐怕就会精神崩溃的。虽然处于权力顶峰的争夺中,人们会变得比较容易接受这种事,但这种事没完没了的去做,也很容易让人精神崩溃的。

  为了让自己精神不致崩溃,人必须得进行足够的心理疏导。而心理疏导的过程就是痛苦之极的过程,我们普通人遇到难以解开的心理疙瘩时,可以通过向朋友、亲人诉说(甚至是寻求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医生)来疏导。而处于高处不胜寒的皇帝,却显然很难有这种机会。

  一个人不要说接连面对如此恐怖的事了(接连杀自己最亲近的人)。就是我们普通人遇到远比这简单的事,自我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也是极为痛苦的。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常常会求助于心理医生。

  我们可以想象,处于类似环境中的皇帝内心该有多痛苦了。而在化解这种痛苦时,自然会让心理有意无意中变得有些扭曲,否则,他很可能就会精神崩溃的。

  很难说当时的残酷政治斗争,是因为某个人残忍、变态造成的。因为宋明帝在当皇帝前是以宽厚仁慈著称的,但后来却完全走向了反面;而刘休仁并没有任何残酷、狠毒的名声(从某种意义上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族亲王),但他也会劝自己哥哥杀掉孝武帝的十多个儿子,要知道孝武帝的儿子,都是他的侄子。

  [注1]:《文心雕龙·时序》称“孝武多才,英采云构”。

  王夫之评价刘骏《登作乐山》说:“得之于悲壮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气。”

  以上内容,是我从百度百科刘骏词条中搜到的。我引用这些内容,只是想让人们看到孝武帝的另一面。

  [注2]:宋明帝有十六个孩子(十二个儿子、四个女儿)。但都不是宋明帝的亲生的;因为据说宋明帝没有生育能力。

  据说,这些都孩子大都是宋明帝弟弟们的姬妾孕后被送进宫里生的。更据说,宋明帝曾把自己的姬妾送给了自己的亲信李道儿,而当这个姬妾怀孕后。宋明帝又把这个姬妾要了回了。而这个妾妾生的儿子就是后废帝刘昱。

  这种内容,有可信度吗?只要我们不是报着把历史当小说看的态度,就可以知道它一丁点可信度也没有。因为是这是标准的政治宣传。

  没有生育能力的皇帝,历史上多的去了。但用这种方法取得后代的人皇帝仅宋明帝一个人。更主要的是,如果宋明帝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这种说法没准还有点可信度。问题是,宋明帝有十五六个孩子,这些孩子全用大同小异的方法取得。谁会相信呢?至于说后废帝是宋明帝亲信李道儿子的孩子,一看更显然是政治宣传。这无非是为了证明,乱臣贼子杀死小皇帝有理罢了。

  如果明帝真的没有生育能力,他这样大规模的把别人儿子引入自己家,本身就是不可以想象的事。因为这样一来,这种事就毫无秘密可言了。如果不避讳这种秘密,那他从自己兄弟中明正言顺过继一个或几个孩子来当自己儿子,岂非更合情合理。非要用这种离奇的、掩耳盗铃的方式呢?

  从这层意义上,所谓明帝不能生育,所有皇子、皇女都不是明帝的亲生子女;尤其后废帝是明帝亲信李道儿的孩子。显然是为了证明萧道成明帝后代编造的。

  [注3]:宋明帝在打败皇弟一系后不久,因为接受徐州刺使薛安都投降时有所失误,所以薛安都引狼入室,至使淮北地区让北朝占据了。至此,刘裕北伐取得的成就全部丢失了。刘裕活着的时候,西北丢失;刘裕刚死,中原丢失;而此时,淮北也丢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朝宋明帝的“阴间部队”
公元465年12月,南朝刘宋王朝湘东王刘(439?472年)杀死了千夫所指的侄儿——前废帝刘子业,篡位登上皇位,史称宋明帝。刘因性格极端内向、古怪,在皇族中声望特低,很被人瞧不起。前废帝刘子业因刘身体肥硕,戏称他为“猪王”。且说风水轮流转,如今这“猪王”一般的人物竟当上了皇帝,试问天下谁人能服?所以刘刚爬上皇帝宝座,屁股还没坐热,刘宋王朝的诸王和握有重兵的大臣就纷纷起兵反抗朝廷。宋明帝见“四方逆命”,慌了手脚。好在与刘结成统一战线的建安王刘休仁和国舅王(后王因与帝讳同而以字“景文”为名)两人率领朝廷军队拼死抵抗来自东西南北的各路叛军,才使宋明帝得以苟延残喘。在刘休仁和王与叛军作殊死搏斗的日子里,朝不保夕的刘整天身上都装着一葫芦毒酒,随时准备“殉国”。就在宋明帝的“王师”渐显败相,叛军蜂拥而至,江山即将再度易主之际,突然有一支“鬼部队”横空出世。这支“鬼部队”由已死了一百三十多年的苏峻指挥。...
· 宋明帝
生平早年生涯刘彧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十月戊寅(439年12月9日),九岁时受封淮阳王,食邑二千户。452年,改封湘东王。刘彧三哥、宋孝武帝刘骏即位后,历任郡太守、中护军、侍中、卫尉、游击将军、左卫将军、都官尚书、领军将军等职衔,并获赐鼓吹一部。453年,刘彧生母沈容姬逝世,刘彧时年十四岁,由路太后抚养于宫中,特受宠爱,时常侍奉路太后医药,也因此为刘骏所亲爱,不招致猜忌。宋前废帝刘子业继位后,任命刘彧为州刺史,都督州郡军事,并得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政变夺位宋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荒淫无道,杀戮群臣,并恐诸叔觊觎皇位,欲加杀尽。刘彧于景和年间入朝,遭拘留宫中,百般殴打凌辱。刘彧与始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祐皆体型肥胖,被刘子业封为“猪王”、“杀王”、“贼王”,并将三人用竹笼囚禁。刘子业又命人掘地为坑,灌满泥水,再以木槽盛饭,并用杂食搅和后置于坑前,命刘彧裸体于泥坑中以口对木槽中就食,戏谑为猪。刘...
· 宋明帝刘或借种:借腹生子的南朝皇帝
南北朝时代的宋明帝刘或,在杀了侄子篡夺皇位后,发现自己没有儿子,没有儿子就意味着皇权将旁落,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他不想看到刘宋王朝就像当时流传的歌谣“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一样在动荡中飘摇,而且,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基业,怎么能拱手送人呢?网络配图刘或[元四三九年至四七二年]字休炳,小宇祭期,彭城绥里人,刘义隆之十一子,刘骏之弟。生于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卒于于泰豫元余年,年三十四岁。初封淮阳王,后改封湘东王,弑发帝子业郎位。骧凤姿端雅,好读键书,郎位后,宽仁待持物,众为之用。末年,好鬼神,多忌讳,有犯必诛。更忍庐好杀,翦落宗族。经略灌泗,府藏空竭,而奉过度,民不堪命宋遂衰。即位一年后,刘或广选天下美女充入后宫,然而,后宫的几百个嫔妃被他一一临幸遍了,仍然没有一个能够怀上龙种。刘或请来御医诊治,加以滋补调理,后宫依然如故,御医无奈地说出了原因,“纵欲过度所为”。为了后继有人,刘或想出一个借...
· 南朝宋明帝刘彧为何患有终生不育的毛病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刘彧就是南朝宋国的一位皇帝。刘彧身为皇族之后,在自己的哥哥宋孝武帝时期,曾在很多重要的职位历练过,包括京城中的一些军队职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宋孝武帝对于自己的兄弟都是严加防范,唯独对刘彧加以重用,这其中有着路太后的原因。刘彧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是被路太后抚养长大的,他成年后,每当路太后有疾病时,总是亲自侍奉,因此得到了孝武帝的信任。刘彧也是一位非常爱好学习的人,对《论语》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孝武帝去世后,其幼子刘子业继承大统,刘子业是一位荒淫凶暴的皇帝,为了防范他的叔叔们谋反,他把自己的叔叔都在皇宫中,并且派人暗暗监视,甚至有时候对他们进行侮辱。因为刘彧的声望比较高,刘子业怕其争夺自己的皇位,曾想过杀掉刘彧。在刘子业还没有动手的时候,刘彧秘密派遣自己的亲信阮佃夫派兵进入皇宫,杀掉了刘子业。刘子业这个皇帝被杀后,京城的皇族都是孝武帝的兄弟,他...
· 南朝宋明帝是怎样的皇帝?他真有“阴间部队”吗
公元465年12月,南朝刘因(439?472年)杀死了千夫所指的侄儿——前废帝刘子业,篡位登上皇位,史称宋明帝。刘因性格极端内向、古怪,在皇族中声望特低,很被人瞧不起。前废帝刘子业因刘身体肥硕,戏称他为“猪王”。且说风水轮流转,如今这“猪王”一般的人物竟当上了皇帝,试问天下谁人能服?所以刘刚爬上皇帝宝座,屁股还没坐热,刘宋王朝的诸王和握有重兵的大臣就纷纷起兵反抗朝廷。宋明帝见“四方逆命”,慌了手脚。好在与刘结成统一战线的建安王刘休仁和国舅王(后王因与帝讳同而以字“景文”为名)两人率领朝廷军队拼死抵抗来自东西南北的各路叛军,才使宋明帝得以苟延残喘。在刘休仁和王与叛军作殊死搏斗的日子里,朝不保夕的刘整天身上都装着一葫芦毒酒,随时准备“殉国”。就在宋明帝的“王师”渐显败相,叛军蜂拥而至,江山即将再度易主之际,突然有一支“鬼部队”横空出世。这支“鬼部队”由已死了一百三十多年的苏峻指挥。部队有三千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