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十常侍专权的内幕:宦官专权是皇帝拿来对抗文官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5
转发:0
评论:0
十常侍专权的内幕:宦官专权是皇帝拿来对抗文官,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三个朝代是东汉、唐朝和明朝。为什么?宦官专权的朝廷

  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三个朝代是东汉、唐朝和明朝。为什么?宦官专权的朝廷格局是大臣权重,皇帝权轻。皇帝需要利用宦官来朝臣。

  东汉光武帝吸取了王莽篡汉的教训,不在朝廷设置上不在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是设置了司徒、司马、司空,减轻了三公的权威。而且黄门侍郎不在使用士大夫子弟,而是全部使用宦官,导致宦官有机会参与朝政。还有一股势力,那就是外戚。光武帝的皇后是阴丽华,这是光武帝的结发妻子,当年光武帝的梦想就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阴丽华的弟弟阴就就是外戚。但是阴家虽然是外戚,却很知道谦退。

  帝国的三大支柱,宦官集团、外戚集团,以三公为代表的士大夫集团。皇帝最信任的是宦官集团,权臣和外戚都有篡位的历史记录,宦官没有说杀掉皇帝自己当皇帝的,就是宦官最猖獗的唐朝,最多也是杀掉皇帝,另立一个皇帝。太后最信任的是外戚集团,因为那是他的娘家。士大夫集团总是想着控制皇权,是最不受待见的,但是士大夫集团非常庞大,治国又必须依靠士大夫集团。如果这三个集团力量均衡,国家基本上就是太平无事,但是这个均衡一旦被打破,国家就要乱了。

  东汉中后期,继位的皇帝年龄都很小,都需要太后垂帘听政。太后要执政,就要依靠外戚集团,导致外戚集团的势力庞大。等到小皇帝长大了,想要亲政,就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一起搞掉外戚,这就导致宦官集团的实力强大。东汉中后期一直都在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轮流执政的杀戮中进行的。

  很多人说到宦官的权势的时候,拿“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这句话来举例,这是汉灵帝说的,张常侍就是张让,赵常侍就是赵忠。汉灵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汉灵帝12岁就当了皇帝,张让和赵忠都宦官是一直陪伴着他长大的,一直都很亲近,有感情也很正常。而且宦官或许对国家不忠,但绝对是忠于皇帝本人的,当皇帝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士大夫集团肯定是维护国家利益,而宦官集团只维护皇帝的利益。皇帝宠幸宦官,不喜欢士大夫集团也就很好理解了。

  而且宦官作为一个集团,也有很多人能人和好人,曹操的嘱咐曹腾就是一个宦官,但是曹腾的声誉非常好,用事宫中三十多年,未有显著过失,并能推荐贤人。种暠弹劾他,他却称种暠为能吏,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美。但是作为利益集团,宦官集团和士大夫集团是有很深的矛盾的。这个矛盾到了党锢之祸的时候,就已经不可调和了,已经发展到你死我活的斗争了。这也是后来袁绍等很多官员主张一定要铲除全部宦官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宦官、外戚专权(92年)
汉和帝时,东汉王朝由稳转乱,朝政日衰。从这时期,王朝内部出现了宦官、外戚交替掌权的局面,造成东汉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汉和帝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还不满周岁。他们不能亲理朝政,只好由母后临朝,而母后则多请自家人帮助掌权,这便形成了外戚专权。随着小皇帝长大,对外戚专权日益不满,便指使身边的宦官诛杀外戚,宦官又乘机垄断朝政。待皇帝一死,外戚便再立一个新的小皇帝,于是开始下一轮的争夺。就这样,东汉政权像走马灯似的在宦官、外戚手中倒来倒去。从汉和帝到汉献帝,宦官、外戚之争达6次之多。东汉第一个把持朝政的外戚是窦氏。窦氏是汉章帝的皇后。章帝死后,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以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为首的窦氏家族自此掌握了政权。他们依仗权势,为非作歹,激起了许多正直官吏的不满。随着和帝年龄增长,与外戚的矛盾日益火锐,永元六年(94)六月...
·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只有宦官能够对抗文官集团
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三个朝代是东汉、唐朝和明朝。为什么?宦官专权的朝廷格局是大臣权重,皇帝权轻。皇帝需要利用宦官来朝臣。东汉光武帝吸取了王莽篡汉的教训,不在朝廷设置上不在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是设置了司徒、司马、司空,减轻了三公的权威。而且黄门侍郎不在使用士大夫子弟,而是全部使用宦官,导致宦官有机会参与朝政。还有一股势力,那就是外戚。光武帝的皇后是阴丽华,这是光武帝的结发妻子,当年光武帝的梦想就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阴丽华的弟弟阴就就是外戚。但是阴家虽然是外戚,却很知道谦退。帝国的三大支柱,宦官集团、外戚集团,以三公为代表的士大夫集团。皇帝最信任的是宦官集团,权臣和外戚都有篡位的历史记录,宦官没有说杀掉皇帝自己当皇帝的,就是宦官最猖獗的唐朝,最多也是杀掉皇帝,另立一个皇帝。太后最信任的是外戚集团,因为那是他的娘家。士大夫集团总是想着控制皇权,是最不受待见的,但是...
· 论明朝的宦官专权
宦官制度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最可耻的产物之一。周灭商后把这一兽性的残酷制度带入中国,直到帝王制度的的消灭才消灭。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的时代发生在东汉、唐、明三个朝代。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明朝.到明朝的时候,以通过极端专制主义的行为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其中包括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厂卫等特务组织。明朝初年,朱元璋鉴于前代宦官专权的弊病,又立铁牌于宫门,铁牌上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还严禁宦官读书认字,交通外官,那时,宦官是无权可专的。到了明成祖时期,由于他夺取帝位时得到过宦官的支持,同时由于反对派的众多,宦官开始受到重用。到明朝中期,随着上层统治集团日渐腐朽,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去更多的使用皇权,于是一些已经获得皇室信任的宦官开始利用自己与皇帝朝夕相处的有利条件,对皇帝施加各种影响,取得皇帝的信任,形成宦官专权。以太监控制军队,当监军.明朝的太监是听命与皇帝的.明朝的宦官专权最严重是英宗时期...
· 郑众:东汉为什么会宦官专权?东汉宦官专权原因
汉和帝时,东汉王朝由稳转乱,朝政日衰。从这时期,王朝内部出现了宦官、外戚交替掌权的局面,造成东汉政治腐败、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汉和帝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还不满周岁。他们不能亲理朝政,只好由母后临朝,而母后则多请自家人帮助掌权,这便形成了外戚专权。随着小皇帝长大,对外戚专权日益不满,便指使身边的宦官诛杀外戚,宦官又乘机垄断朝政。待皇帝一死,外戚便再立一个新的小皇帝,于是开始下一轮的争夺。就这样,东汉政权像走马灯似的在宦官、外戚手中倒来倒去。从汉和帝到汉献帝,宦官、外戚之争达6次之多。东汉第一个把持朝政的外戚是窦氏。窦氏是汉章帝的皇后。章帝死后,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以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为首的窦氏家族自此掌握了政权。他们依仗权势,为非作歹,激起了许多正直官吏的不满。随着和帝年龄增长,与外戚的矛盾日益火锐,永元六年(94)六月,和...
· 汉灵帝为何不杀掉专权的十常侍?
演义第一回,就点明乱自上起,而罪魁祸首就是十常侍,从汉桓帝时代的曹节,到勾结张角的封谞,到把持朝政的赵忠、张让等人,都是十常侍之一。十常侍在汉灵帝时期更加嚣张跋扈,这些人互相勾结,排除异己,只要和自己意见不合,就找机会将对方驱逐或诛杀。对一些剿灭黄巾有功的大臣,赵忠、张让等人也毫不客气,只要没有上交保护费,一律罢免官职。就算是皇甫嵩、朱隽等一方诸侯不交钱,也照样罢他们的官。十常侍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但很奇怪,汉灵帝却对他们非常信任,视之为忠臣,更不会舍得杀掉十常侍了。十常侍究竟有什么本事,让汉灵帝如此信任他们,就算是有人当面揭穿,灵帝也信之不疑?当朝政日坏,百姓愁苦,长沙的区星率领民众反叛;渔阳的张举、张纯造反,张举还称天子,张纯也不赖,做大将军。当下面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到朝廷,十常侍都把这些走着隐瞒起来,并不汇报给汉灵帝。于是,当汉灵帝在宫中和众人宴饮的时候,谏议大夫刘陶跑到汉灵帝身前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