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刘虞的失败是历史的悲哀:其实不战也能压制异族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6
转发:0
评论:0
刘虞的失败是历史的悲哀:其实不战也能压制异族,刘虞在汉末诸侯当中,是个人物。汉末天下大乱,现实宦官当道,黄巾四起,之后

   刘虞在汉末诸侯当中,是个人物。

  汉末天下大乱,现实宦官当道,黄巾四起,之后各路诸侯带着各自的目的,参与到平定天下的征途中。有的人等不及的想要篡夺皇权,比如奸贼董卓、袁术之流,有人挟天子令诸侯,比如曹操之流,有人打着另立朝廷,拥立新帝,以抬高身价,比如袁绍、韩馥之流,也有人割据一方,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比如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交州的士变之流。但是,也有人一腔忠义,心怀天下,顾念百姓,比如幽州牧刘虞。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刘虞是一个英雄吗?是,也不是。

  刘虞治理地方,很有一番手段。幽州地处边关,和鲜卑、乌桓接壤。这两大少数民族,常年骚扰汉朝边境,劫掠百姓牲口。一旦汉朝出击,则远走大漠躲避锋芒。等到汉朝疲惫,又再次回军。牛皮糖一样,让人不舒服,又没办法。可是,刘虞却化钢为柔,摒弃之前官员的剿灭政策,改为安抚。刘虞以德行信义善待幽州百姓,善待周边的少数民族,让鲜卑、乌桓等部落酋长们意识到,一旦和汉朝交好,保持幽州界内的安定,双方公平交易,其实,将会得到更大的利益。

  确实,鲜卑和乌桓虽然强大,但是对于汉朝,却一直都是弱者,年深日久,靠着劫掠得到的物品也越来越少,如果能够开启互市,实在是件双赢的事情。于是,鲜卑、乌桓等部落渐渐归附,向刘虞献上财物,表态会尊崇相关的规定,再不骚扰边境。

  刘虞打理经济也是一把好手。中国的大多数官员,都庸碌无为,即便是史书记载的一些好官,也是德行出众的多,有真才实干的少,能够带领老百姓走上富裕之路的,那少之又少。可是,刘虞就是这类杰出人物中的一个。

  本来,幽州是四战之地,单靠幽州的赋税根本不够支出,常年要从走遍的并州和青州调发两亿多钱粮支援幽州。可是,汉灵帝时期,黄巾军作乱,交通阻断,一些官员也借机不发出粮饷。可是,刘虞在幽州境内大力发展农业和种植业,提高本土的粮食和纺织产量。同时,增加和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的互市点,并且,在渔阳地区大力开展煮盐和铁矿业。于是,就算是没有周边省份的支援,幽州也安然无恙,越来越富裕。

  本来,像青州、并州,都是很少战争的繁华身份,可是因为刺史、太守之流贪婪残暴,导致黄巾作乱,许多官员被杀害,老百姓流离失所。一百多万户人口来到幽州。刘虞给这些人安排工作,分给田地,这些人很快就适应了新地方,融入了新生活。

  可以说,刘虞是一位治理地方,安邦富民的能手,如果刘虞能够生活在太平盛世,一定可以成为一国宰辅,使得国家富强,百姓安康。可是,历史没有假如。生活在乱世的百姓,比不上太平时期的一条狗,而生活在乱世的诸侯刘虞,也注定了没有什么远大的前途。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当然,人谁无死,可是要死得值得。导致刘虞死亡的有两件事情。

  一件事情是拒绝袁绍等人提议。

  当初,董卓作乱,袁绍、韩馥等人起兵征讨。可是,关东这些诸侯在枣酸集会之后,整天就知道喝酒吹牛,根本没人想出兵。大家不过是打着征讨董卓的旗号,扩充自己的兵马,割地为王而已。可是,还是有几个死心眼的人,拼了命的和董卓打,比如孙坚,比如曹操。结果董卓还真的被打败了。打败了的董卓就开始逃跑,离开了洛阳,躲到了长安。而袁绍等人也没有追赶,反而开始秘密策划,另立皇帝。

  为什么呢?董卓有西凉大军几十万,并且有悍将吕布,关东联军虽然人数众多,可是号令不一,要想真正消灭董卓很难。而现在董卓退入长安,有关塞之险,就更加难以攻下。而董卓又经常假托汉献帝的命令发布圣旨,虽然袁绍等人也明白,汉献帝不过是傀儡,可是公开对抗皇命,始终有些别扭。不如自己立一个皇帝,从宗室里面选择一个和联军比较亲近的。那样的话,以后董卓的皇命就可以不听了,而袁绍也就可以学习董卓,挟天子令诸侯,有了政治上的优势了。

  而袁绍等人商议的皇帝最佳人选,就是刘虞。刘虞知道消息之后很生气,大声斥责前来劝说的使者。作为一个汉朝的臣子,不能为皇帝尽忠,不能为社稷赴死,反而聚集在一起商议另立皇帝,实在大逆不道,厚颜无耻。袁绍等人被说的脸上无光。称帝的事情也只能作罢。

  可是,这么一来,刘虞就得罪了关东的许多诸侯。于是,当刘虞的幽州内部发生霍乱的时候,大家都袖手旁观,看着刘虞一步步走上死路。有的时候,你挡住了别人发财的路,那别人只能背叛你,另寻出路了。

  第二件事情和和公孙瓒关系搞的很僵。

  公孙瓒是汉末名将,有个外号,叫做“白马将军”。在武力平定幽州边境时,立下汗马功劳,之后成为幽州仅次于刘虞的一员高级将领。当时,袁绍已经夺取了韩馥的冀州,和幽州的公孙瓒发生了摩擦,双方几次交战,互有胜负。后来,在界桥大战时,袁绍手下的将领鞠义以弩兵大败公孙瓒的精锐部队白马义从,从此之后,公孙瓒就由盛而衰,转入守势。

  在战场上失利的公孙瓒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加倍的搜刮百姓,扩充军队。当时,刘虞经常赏赐一些钱粮给周边的少数民族,可是公孙瓒却经常假扮强盗,把那些礼物给抢夺过来,故意挑起和走遍民族之间的战争,好从中渔利。

  刘虞很生气,于是就故意扣下公孙瓒的一些粮饷,以示惩罚,可是得不到粮饷,公孙瓒竟然就去抢劫老百姓。刘虞很像处置公孙瓒,可是又没有皇帝的命令,多年儒家的礼法,让刘虞做事情有些拘泥。于是,刘虞上表朝廷,希望朝廷正式下旨治罪,可公孙瓒听说,自然也上表朝廷,希望朝廷惩罚刘虞。可是,当时的朝廷是掌握在董卓手中(之后在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手中)根本不关心走遍诸侯的死活。越乱,对于他们越有利。

  当刘虞明白靠朝廷没有用的时候,就开始召集人马,准备武力消灭公孙瓒。

  刘虞在幽州的威望确实很高,号令一出,就聚集了各路军队一共十万人马。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公孙瓒的大营。当时,公孙瓒的大部队到乡下抢老百姓粮食去了,在城堡中守城的还不到一千人。只要刘虞一声令下,十万人眨眼就可以拿下城池。

  可是,刘虞犹豫不决,不知道公孙瓒城堡内到底有多少人马。等到进攻的时候,刘虞又下令不能放火箭,不能毁坏走遍老百姓的房屋,限制命令太多。并且,最为要命的是,这只十万人的大部队,是由几十个将领分别统领,又加上了一些走遍部落的人马,号令难以统一,都拥挤在路上。

  公孙瓒治民不行,可是打仗是把好手,当年几千人就曾经消灭数万黄巾军。虽然现在城池里只有不到一千人,可公孙瓒竟然选出两三百精锐,主动出击,出城进攻刘虞。公孙瓒的部下四处点火,当时,大风乱做,火势更大。眨眼功夫,火就烧遍了刘虞大营。十万人一起逃亡,几百人追得十万人鬼哭狼嚎,屁滚尿流。

  于是,刘虞被公孙瓒抓到了。十万大军竟然被几百人轻松击败,只能是刘虞的悲哀。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一个有德行的君子,更都不过一个凶残的刽子手。

  当时,公孙瓒抓到了刘虞,还不好公开处置。毕竟刘虞在幽州多年,那威望绝对不是公孙瓒能够比拟的。可是只要刘虞不死,那幽州就不可能属于公孙瓒。

  正在公孙瓒苦恼的时候,从京城来了一个人。有一个钦差,名叫段训,本来是奉了汉献帝(董卓)的命令前来传达嘉奖刘虞的圣旨,可是来到幽州官衙一看,大堂上坐的竟然是公孙瓒。公孙瓒很高兴,马上威逼段训修改圣旨,以刘虞曾经参与另立皇帝,实属谋逆为名,在闹市口杀掉了刘虞。

  百姓们听说是钦差大人宣布皇帝的命令,对刘虞就由同情转为谩骂。一个伪君子,竟然欺骗了老百姓这么久!等到多年之后公孙瓒也被消灭,人们才渐渐的知道,其实是公孙瓒假托天命,杀死了刘虞。

  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有时候要多年之后才能明白,有时候却永远也无法明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何说东汉末年刘虞的败亡是历史的悲哀?
汉末天下大乱,现实宦官当道,黄巾四起,之后各路诸侯带着各自的目的,参与到平定天下的征途中。有的人等不及的想要篡夺皇权,比如奸贼董卓、袁术之流,有人挟天子令诸侯,比如曹操之流,有人打着另立朝廷,拥立新帝,以抬高身价,比如袁绍、韩馥之流,也有人割据一方,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比如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交州的士变之流。但是,也有人一腔忠义,心怀天下,顾念百姓,比如幽州牧刘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刘虞是一个英雄吗?是,也不是。刘虞治理地方,很有一番手段。幽州地处边关,和鲜卑、乌桓接壤。这两大少数民族,常年骚扰汉朝边境,劫掠百姓牲口。一旦汉朝出击,则远走大漠躲避锋芒。等到汉朝疲惫,又再次回军。牛皮糖一样,让人不舒服,又没办法。可是,刘虞却化钢为柔,摒弃之前官员的剿灭政策,改为安抚。刘虞以德行信义善待幽州百姓,善待周边的少数民族,让鲜卑、乌桓等部落酋长们意识到,一旦和汉朝交好,保持幽州界...
· 虞姬是卧底?虞姬会是刘邦安排的卧底吗
《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霸王别姬”故事仅有寥寥数笔: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图片来源于网络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图片来源于网络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我从中发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疑点。“汉兵已略地,四方楚...
· 汉武帝儿子刘据为何是历史中最悲哀的一个太子
汉武帝儿子刘据算是汉朝历史中最为悲哀的一个太子,他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却始终没有当上皇帝,反而还被冤死。刘据死后,汉武帝悲痛万分,为其修葺了思以表忏悔和思念。事后汉武帝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册封他人为太子,直到武帝临死前册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今天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刘据的各种疑问。历史中汉武帝儿子刘据并非真的造反,他的“反”是一步步被逼的,也可以说是由他人制造的假象的造反。刘据在巫蛊之乱中并不知任何巫蛊之事,一切祸起江充苏文等人。江充苏文那时受汉武帝重用,晚年的汉武帝沉迷于长生不老之事,加之江充等人的谗言,汉武帝更加信任他们了。那时候的江充和刘据关系不是很好,但是想到太子登基后恐对其不利,于是想要铲除太子及太子的势力。网络配图于是便有巫蛊之术的出现,江充向刘彻谎称天子善用巫蛊之术诅咒皇上早日归天,刘彻愕然,下令江充彻查此事的真实性。于是江充设计在太中投放附有诅咒之意的人偶,假意在太查获了人偶...
· 扶不起的“阿斗”其实也爱读书
作者:赵柒斤“三国”不仅讲了战争与谋略,也说了不少勤读书的故事,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说的就是三国时期吴国一代名将吕蒙发奋读书学习的故事。刘备的儿子刘禅也是一位善于读书学习的好同学。《三国志》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对射君称赞刘禅的智慧,射君又将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不是阿谀奉承之人,刘玄德也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绝非鲁钝之人和“扶不起的阿斗”。刘禅除了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还苦读诸葛亮亲自抄写的《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典籍。对于刘禅读书学习的成绩,诸葛亮在《与杜微书》有个评语:“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从处理军国大事、刘禅头脑始终非常清楚这点不难发现,刘禅读书达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譬如...
· 是智慧还是悲哀:历史上那些自污的名臣
萧何、张良、韩信被并称为“汉初三杰”,然而只有萧何笑到了最后。萧何是一个人才,用现在的话说是司法专家、民政专家、后勤专家。刘邦当平民、当无赖的时候,人家萧何已经是一个小官吏了。后来刘邦起兵造反,想到了萧何,让他当了县丞,这是萧何当副手的开始。萧何是文官,管的是处理财税、安抚百姓、颁布政令、为军队供应粮草等后勤工作,他做得极为出色。网络配图打下江山以后,萧何在评功中获得了第一名。为此,刘邦恩赐他上朝时可穿鞋带剑,不必遵循常理。可是萧何处处遵守礼仪。萧何能够平安地当刘邦的副手,最重要的不是他能干,而是他性格温顺,凡事听命于刘邦,有好事全让给刘邦,自己能够委曲求全。在日后几十年的副手岗位上,萧何都一如既往地唯命是从,服服帖帖,克己奉公,处处为刘邦着想。在刘邦看来,这个副手既能干工作,又没有野心,是靠得住的,所以他破例没有剪除萧何,君臣得以相安无事几十年。然而,萧何再老练,也有思虑不到的地方。萧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