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读大唐朝的节假日制度:月月有假节节有假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1
转发:0
评论:0
解读大唐朝的节假日制度:月月有假节节有假,许多时候,我还是挺羡慕生活在唐朝的人们。他们不仅仅拥有3个黄金周,而且小黄金

  许多时候,我还是挺羡慕生活在唐朝的人们。他们不仅仅拥有3个黄金周,而且小黄金也相当多。“诸内外官五月给田假,9月给受衣假,为两番,各15日。田假若风土异宜,种收不等,通随给之。”唐朝的《假宁令》中的这条略显残缺的条令能让我们略窥唐朝时期的假日体系制度。唐朝作为我国古代各个方面发展最完善的一个朝代,其节假日的安排也有很明确的法律法规。譬如我们现在春节放假是从除夕前一天开始放起的,总共7天。在唐朝,春节放假也是7天,但其却是以除夕日为中心,前后各放3天,这样显然显得更合理一些,当然即使提前3天,对于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的古人还是显得时间仓促。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假宁令》有18条关于各种假期的规定,婚庆、丧葬、忌日、出行等等方面,几乎贯穿了人们所有的生活。《假宁令》里的第一条能让我们看出唐朝节假日的大致情况:诸元日、冬至并给假7日(节前3日、节后3日),寒食通清明给假4日,8月15日、夏至及腊各3日(节前1日、节后1日),正月7日、15日、晦日、春秋二社、2月8日、3月3日、4月8日、5月5日、三伏、7月7日、15日、9月9日、10月1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及每月旬,并给休假1日。内外官5月给田假,9月给授衣假,分为两番,各15日。田假,若风土异宜,种收不等,通随给之。由此可见,唐朝的假期还是挺丰富的。三伏会放假,旬假也会放一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样的节气也都会放假1日,1月1日、3月3日、5月5日、7月7日、9月9日这些节日几乎涵盖了七夕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

  唐朝这些关于节假日的规定,其实都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比如唐朝的旬假,其实就是对汉朝时期5日一休沐的继承和发展。除了以上这样的假日外,如果皇帝哪天心情好或者遇上喜得贵子等高兴的事情,也会放假。唐朝各种各样的假期极大丰富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每至旬假,许不视事”,意思是到了旬假这天,可以允许不办公事。10天1次的旬假,唐人一般都出去吃饭喝酒,游山玩水,好不自在,这在白居易《苏州郡斋旬假命宴》一诗中有细腻而生动的记载。“萍醅若溪醑,水鲙松江鳞。侑食乐悬动,佐欢妓席陈。风流吴地客,佳丽江南人。歌节点随袂,舞香遗在茵。”读来令人神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官员都有假期吗每个朝代的都一样吗
只要不是自己当老板的人,对于“假期”的长短都是十分在意的,巴不得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休假才好,不过咱们大部分的人都有双休,即便辛苦一点的也至少有每周一天的休息时间,再加上国家法定节假日,其实也算是劳逸结合了。那么古代的官员们的假期又有多少呢?这每个朝代都不一样,蠢哥总结了一下,对于汉朝官员来说,他们恐怕只想说一句话,那就是:“我想洗澡!”只因他们连洗澡的时间都没多少,而明朝的官员们则会说:“我们最惨,我宁愿去汉朝!”因为明朝官员基本上就连假期也是喊加班就要加班的,各个朝代的官员们若是知道现代人有如此多的假期,估计得羡慕死。汉朝剧照古代官员不像农民,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农忙”与“农闲”之分,的对于皇帝来说,就如同现在的私企老板们,巴不得这些官员没得休,人人都鞠躬尽瘁才好。不过要真那么做的话,估计那就算是了,指不定哪天就给大臣们推翻皇位了,所以适当的休息还是必要的,但每个朝代的标准都不一样。首先...
· 清朝官员没有假期每天半夜就要赶路上早朝
中国古代王朝越到后期官员享受的假日越少,如唐代到元代十天就有一次休假,到明清却完全取消了。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公务员处理的事务越来越烦剧,繁文缛节不断增加,二是皇帝权力高度集中,自己都忙得够呛,还能轻易放过手下的这些官员吗?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皇帝上朝时间之早令人惊讶,一般都在早上五点到六点,如果上朝时间延至七八点就被认为相当晚了。清代皇帝常在北京城外的颐和园视朝,许多官员为了准时到达,必须半夜起床。晚清官员恽毓鼎的日记里,对上朝时间之早的描述更加让人不可思议。如某次上朝要三点钟出门,因为道路泥泞,抵达东安门时天已黎明,光绪帝先到中和殿看祝版,所谓看祝版就是提前看一些官员写的文件,然后再召见官员。也就是说,从家里赶到上朝地点,中间可能要走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然后还要在朝房等候许久,如果遇到冬季雪天,道路泥泞,在车中颠沛不止,加之缺乏取暖设备,还容易染上寒气。怪不得恽毓鼎有一次见到光绪帝就...
· 清宫也有假货:乾隆曾收《谢赐御书诗表》赝品
清宫里出来的东西大多是皇帝使用或收藏的,它一定是宝物。相信有这种想法的老百姓绝对不在少数。但实际上,清宫藏品照样鱼龙混杂,珍品虽多,假货也不少。乾隆误收藏《谢赐御书诗表》赝品清宫养心殿里藏有一幅宋代李公麟的《免胄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落款为“臣李公麟进”。该画曾被录于清代专门收录宫廷收藏的《石渠宝笈续编》一书,画卷描绘唐代名将郭子仪说服回纥大破吐蕃一事。但是直至清室败落,很多鉴赏专家见到画作后才发现,虽然画面协调、用色落笔等均有古风,白描人物也极具宋人风采,但是更多证据显示,这幅画却不是出自李公麟手笔,而是后世仿品无疑。再举一个例子。据档案记载,清代内府里曾藏有宋代大书法家蔡襄的楷书作品《谢赐御书诗表》。但是这幅字当时竟然有两个传本,内容也都一样,而且均是法行墨持重,措笔安和,字字端严劲实。当时人们对此问题并未太多留意,故也无法作出翔实分辨。因此,其中有一幅字就很轻易地被乾隆皇...
· 钩弋夫人竟是被汉武帝杀死的?真相或许有假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最具传奇的一位妃子,相传她一生下来手就是握拳的,谁也打不开,连郎中也搞不懂原因。但是当她遇到汉武帝的时候后,手却被汉武帝轻易打开,还发现手掌有一块玉钩,这也就是为什么被称为“钩弋夫人”。网络配图也有说,这只是地方官员事先安排好的,不过是把她献给汉武帝的一个说辞。但不管怎么说,钩弋夫人深受汉武帝的宠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入宫不久她就被封为婕妤,还生下一个儿子叫刘弗陵。之后发生的巫蛊之乱,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受牵连致死。很长时间,汉武帝却没有新立太子。汉武帝此时还有四个儿子,经过一番仔细的权衡,汉武帝没有立三位年长的皇子,反而让只有五六岁的刘弗陵当太子。刘弗陵虽小,但天资聪慧,仿佛有武帝小时候的样子。但是不久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却死了。网络配图关于钩弋夫人的死,按照《汉书》中的记载,说是汉武帝在甘泉宫度假的时候,钩弋夫人随行服侍,但因不小心触怒了武帝,武帝开始对她有隔阂,钩弋...
· 圣旨也有假:宋代宦官伪造圣旨以致真假难辨
在古代,皇帝的圣旨不仅有许多是官样文章,是官场例行的公文,而且还有不少是假的。这种假圣旨,既有形式上的,也有内容上的;既有别人伪造和冒充的,也有皇帝本人授意或有意为之的,表现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模仿笔迹,乱写批示梁师成,字守道,开封人,起初只不过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内侍省书艺局的小宦官,后来专门负责出外传宣皇帝诏旨,才逐渐被宋徽宗所宠信,当上了武阶官最高的太尉,宣和四年(1122年)又获开府仪同三司“使相”。梁师成这个宦官因为稍知诗书,略懂文法,加之为人机灵乖巧,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好感,让他代行文书,参与朝政。发展到后来,不但“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取代了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的作用,而且他还挑选了很多擅长书法的小吏模仿宋徽宗的笔迹,伪造宋徽宗的“御书”,也就是“御笔手诏”。然后掺进别的公文一道下达。因为这些“御书”同皇帝笔迹一模一样,受文单位自然不清楚它们是假的,于是同皇帝的圣旨一样贯彻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