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墓:顺陵花费了武则天多少心思
武则天在母亲顺陵的建设上花费了多少心思?
在接近大唐权利顶峰的道路上,武则天在不断追封自己的先祖,特别是前后七、八次追封自己的母亲。
我们可以理解为,一是武则天十分爱戴自己的母亲;二是她要提升妇女的地位。透过这两层因素,我们还可以看见隐藏在这种行为背后的一个不可逆转的政治大势:武则天已经权倾天下。
没有登上皇位的时候,武则天不大可能像高宗李治与中宗李显那样,直接下令把儿女的墓葬按皇陵修建。
可当我们追踪中国皇帝陵墓史时看见,武则天对母亲顺陵的修建成为皇陵史上的个案。
670年,武则天之母杨氏死亡,高宗李治为皇后武则天的恋母之情所动,追尊了自己的丈母娘。正因为这次追封,武则天堂而皇之地按照王礼把母亲埋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杨氏入葬的时候,整个墓园已经基本修建完毕,其平面呈长方形,夯筑了高大结实的城墙,东墙长291米,南墙长286米,西墙长294米,北墙长282米,四面城墙各辟一门,南门外建有两个阙门,两门相距20多米,墓园的面积达到83070平方米。杨氏墓葬的斜坡墓道已经长达29米,宽2米,墓道的两壁绘有壁画。整个陵园已经很有皇陵的味道了。
武则天母亲顺陵远景
需要指出的是,从683年的十二月(高宗驾崩洛阳),到684年的八月(高宗入葬关中梁山上的乾陵)前后,武则天开始对父母的墓葬续建。这种行为伴随着武则天执政的全过程,这在中国帝王陵墓史上堪称一个特例。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对咸阳塬上母亲陵墓续建之初,武则天按照礼法,从山西文水把父亲的灵魂迎到咸阳塬上安魂,取意和母亲合葬。
顺陵石走狮
690年,太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成为江山社稷的操盘手。生为人女,又拥有执掌之力,她越发牵挂已经作古多年的父母。那年9月,她追尊父亲武士彟为“太祖孝明高皇帝”,其文水的章德陵改称为昊陵;她的母亲杨氏也随称“太祖孝明高皇后”,咸阳塬上的明义陵随之改称为顺陵。
经过多年的续建之后,顺陵已经完全拥有了皇陵的规模和气势,其外城南北长达1264米,东西宽达866米,整个陵园面积扩大到1094624平方米,面积是670年杨氏入葬时的13倍。陵墓封土在不断地封培之后,底部边长达到了49米,高度达到了13米。
和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献陵相比,杨氏顺陵墓冢的封土稍微小了一点,而整个陵园面积却近乎献陵(面积为554510平方米)的两倍。
大体到了702年,顺陵的续建基本结束。当年的正月,武则天在顺陵的外城中部立了一块石碑,武三思撰写了碑文,唐睿宗李旦亲自书丹,碑文记载了杨氏的功绩,字体篆隶相兼,字迹娟秀匀称。这块碑石后来成为唐代著名碑石之一(明嘉靖三十四年,即1555年,关中地震,顺陵碑毁断成7块)。
虽然顺陵依照帝陵规制进行了大规模的续建,而武周政权结束之后,顺陵成为李唐继承者发泄怨愤的工具。
713年,李隆基一即位,就削去武士彟孝明高皇帝的帝号,仍旧称他为太原王,孝明高皇后杨氏也还称太原王妃,顺陵即被改称为王妃墓。
顺陵封土
透过杨氏顺陵的命运变迁,我们不由得慨叹:陵墓也成为大唐政治交锋关口的玩物。
一千多年的风雨过去了,2004年,陕西省考古部门对唐顺陵进行钻探调查,人们依然惊异于顺陵的皇后陵墓规模。
200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顺陵陵园进行了全面勘察,这次调查共清理石刻基座8处,新发现石虎2个、石羊头1个、石人头1个、石马1个、牵马人2个。这次调查,基本搞清楚了顺陵陵园的完整石刻配置与布局,专家判断整个陵园原来应该有石刻26对即52件。
顺陵北门石马
调查资料发现,顺陵石刻的布局从南向北、自东向西依次为:外城南门有华表1对、獬豸1对、石人3对和走狮1对;内城南门有石人8对、石虎2对、石羊2对与石人1对;外城东门、西门与北门各有蹲狮1对,北门有石马并牵马人共4对。
同时,通过试掘发现顺陵外城南门乳阙的形制为长方形,内夯土外包砖;周围散水,东西长34.5米,南北宽28.5米。乳阙的规模非同一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