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王羲之轶事:被显贵王述羞辱 看破红尘退出官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21
转发:0
评论:0
王羲之轶事:被显贵王述羞辱看破红尘退出官场,王羲之在东晋算是一流的人物,但在残酷的官场,只要你站错了队,就只能在底层混混

  王羲之在东晋算是一流的人物,但在残酷的官场,只要你站错了队,就只能在底层混混,抬头看着水平比你差的人爬得更快、飞得更高。

  王羲之没想到,被一个根本看不起的二流人物踩在脚下嘲讽羞辱。对于一身傲气的他来说,退隐山林成了唯一的选择。

  夹在桓温、殷浩之间

  殷浩掌权时,为了对抗“”桓温,极力拉拢名士。王羲之在一再请求下出山做了护军将军,不久又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大致相当于中将、会稽市市长)。

  所以一般称王羲之为“王右军”。

  王羲之表面上和殷浩都是风流倜傥,视为知己。然而骨子里面,王羲之又敬重桓温。王羲之小时曾被王敦带大,王敦很喜欢他,说:你是我家优秀的子弟,肯定不比阮裕(当时一名士)差。

  桓温和王敦都是长着“反骨”的枭雄,《晋书》里就把王敦、桓温的传放在一起。所以王羲之内心和桓温走得更近。

  王羲之一再写信给殷浩,劝他和桓温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引得殷浩不爽。然而殷浩被废后,他又被当成了殷浩余党,受到冷落。

  一件事成了导火索,那就是他和王述的矛盾。

  王述属于大器晚成型

  王述属于太原王氏,在北方,太原王氏地位一直高于琅琊王氏,但由于王导南渡的赫赫功勋,琅琊王氏后来居上。

  王述的父亲叫王承,后人没几个听过他的名字,但当时是个“天王巨星”,被称为“东晋初年第一名士”。实际上天天吃饱了没事干,只是淡泊名利,谈那些云里雾里的玄言。

  王述和王羲之的童年非常相似:1、年幼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2、性格内向,不怎么会说话。

  不过他更惨,王羲之13岁开始成名,他一直到了30岁,还默默无闻,被人当成是痴呆。唯一的伯乐是王导,经常称赞他。但是他不仅不感激,还不给恩师面子。王导高谈阔论时,满座宾客都拍手:讲得真好啊。

  王述面无表情地说:人又不是尧舜,怎么可能每句话都对。

  王导也不生气,和颜悦色地向他道歉。

  他有三件事情,在当时可以上“头条新闻”。

  他担任第一个官职是宛陵(今宣城)县令,可能是从小穷惯了,在任上贪污受贿。“纪检部门”也很夸张,列了1300多条罪名起诉他。

  王导派人狠狠地训了他一顿。


  从此,王述洗心革面,180度大转弯,又出任市级高官,清正廉洁无人可比。朝廷给他的赏赐,他一分钱不留,全部分给亲戚朋友;家里老房子一住就是许多年,没有重新装修,没有添置新物,一直到死。时人都赞叹他是“奇人”。

  第二件事情,朝廷如果任命他新的官职,他想就要,从来不说客套话。如果推辞了,那就是肯定不要这个职位。

  他的儿子叫王坦之,名气相当大,劝他:你是不是要谦虚一点?

  王述说:你认为我不胜任吗?

  王坦之答:不是。但辞让是传统的美德。

  王述说:既然能胜任,为什么要辞让!别人都说你比我强,但你肯定比不上我。

  第三件事,谢奕性情粗暴,一次对王述很不满,用粗话、恶毒的话痛骂他。王述一句话不说,起身面壁,一动不动。谢奕骂了半天,转头离去,他才回到座位上。

  人们纷纷称赞:有涵养、真男人。

  王羲之和王述积怨很深

  王羲之始终看不起这个“笨头笨脑”的“二流人物”。但王述的名气越来越大,王羲之越来越恨,气得爆棚。

  王述曾经任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他回家守丧。继任者就是王羲之。

  王羲之经常说:今天要去王述家吊唁,实际从来不去。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鼓角之声,都以为王羲之要来了,急忙命令仆人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但都失望至极。

  一次王羲之突然来到他家门口,王述赶紧穿好衣服出去迎接,却看见王羲之门也不进,扬长而去。此后几年,王羲之一直没有去拜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殷浩被废后,王述服丧期满,调任扬州刺史,做了王羲之的顶头上司。为什么会让他任省级高官呢?因为桓温和王述是亲家,桓温的女儿嫁给了王坦之的儿子。

  司马昱为了巴结桓温,起用了王述。

  王羲之在家里气得发疯,失去了理智,大骂儿子们,说:正因为你们不如王述的儿子,我的职位才比他低。

  已经完全语无伦次。王述的儿子王坦之才华横溢,但王羲之的儿子们王献之、王徽之也不弱。

  王述上任后,走访了会稽郡所有的领导,视察了每个角落,却绕开了会稽郡的最高长官王羲之。临走时,和王羲之只说了几句就转身离去。后来不停地派人督查会稽郡的各项工作,刑事的、民事的,搞得王羲之手下的官员疲惫不堪。

  王羲之相当于不停地被人扇耳光,他一向清高孤傲,怎么能受得了。

  他做了一个奇怪的决定,派人到建康去,请求把会稽郡从扬州单独划出去,单独成立一个越州。但他派去的使者口才太差,陈述理由时,说得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一时成了笑柄,上了“娱乐版”的头条。

  355年,也就是兰亭之会两年后,王羲之终于心灰意冷,发誓不再踏入官场。从此,53岁的王羲之过着优游自在的生活,登山泛海,基本只忙一件事——采药,常常不远千里,足迹踏扬州。他叹息说:我将来肯定要快乐死。

  朝廷见他去意已决,不再征召他。361年,59岁的王羲之在会稽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羲之被二流人物王述羞辱看破红尘退出官场
位于山东临沂的王羲之塑像。王羲之在东晋算是一流的人物,但在残酷的官场,只要你站错了队,就只能在底层混混,抬头看着水平比你差的人爬得更快、飞得更高。王羲之没想到,被一个根本看不起的二流人物踩在脚下嘲讽羞辱。对于一身傲气的他来说,退隐山林成了唯一的选择。夹在桓温、殷浩之间殷浩掌权时,为了对抗“”桓温,极力拉拢名士。王羲之在一再请求下出山做了护军将军,不久又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大致相当于中将、会稽市市长)。所以一般称王羲之为“王右军”。王羲之表面上和殷浩都是风流倜傥,视为知己。然而骨子里面,王羲之又敬重桓温。王羲之小时曾被王敦带大,王敦很喜欢他,说:你是我家优秀的子弟,肯定不比阮裕(当时一名士)差。桓温和王敦都是长着“反骨”的枭雄,《晋书》里就把王敦、桓温的传放在一起。所以王羲之内心和桓温走得更近。王羲之一再写信给殷浩,劝他和桓温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引得殷浩不爽。然而殷浩被废后,他又被当...
· 王羲之和王述在官场上齐名为什么王述会让王羲之心生怨气
山水之间,兰亭所立,才人齐聚,饮酒赋诗,品味生命的忧乐。“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落笔写下了一篇《兰亭集序》,该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书法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后人学习书法的楷模。其字的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在书法上的造诣如此颇深,被世世代代的人传颂,这也让后世的人只知他在书法上的成就,而并不了解一代书圣的仕途之路。其实,王羲之为人之率性,操守见识之渊博,议论口才之麻利,曾经在官场上有过飞黄腾达。他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可最后,他毅然决定离开游刃有余的官场,与山水为友,以书法为乐。而他的离开,并不是因为官场的复杂,是他与一个人斗气的结果。这个人就是晋代骠骑将军王述,也就是蓝田侯。当时官场上,王羲之和王述两人的官职齐名,而王述的的做事态度,性...
· 王羲之为何誓不进官场?
王羲之画像(来源:资料图)本文摘自:《文史天地》2010年第10期,作者:陶士云永和十一年(355年)暮春的一天,一位年过半百的名士在父母的坟前,指天发誓:绝不再涉足官场踏入仕途,如违此言就是不孝之子,为天地所不载,名教所不容……这位发誓者不是别人,正是让后世倾慕不已的“书圣”王羲之。指天发誓,多是武夫鄙士所为。王羲之文采风流,风姿俊逸,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让王羲之如此痛彻肺腑以致有损名士风范?其实,不过是因为王羲之对王蓝田(王述)的负性使气而已。王羲之出身山东琅琊望族,自其官至太保的六世祖王祥以来,王氏族人便一直世居高位,数百人留名青史,数十人位极人臣,可谓“累世公卿”。到了王羲之从伯王导、王敦的时候,山东琅琊王氏甚至达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而王述虽然出自亦为望族“太原王氏”,可时至当日,早已辉煌不再。在讲究门第的东晋时代,王羲之自然有一种无法掩饰的优越之感。神色俊逸、性情娴雅的王羲...
· 王羲之为何说“看破红尘弃官隐居”原来是被小人所害!
位于山东临沂的王羲之塑像。王羲之在东晋算是一流的人物,但在残酷的官场,只要你站错了队,就只能在底层混混,抬头看着水平比你差的人爬得更快、飞得更高。王羲之没想到,被一个根本看不起的二流人物踩在脚下嘲讽羞辱。对于一身傲气的他来说,退隐山林成了唯一的选择。夹在桓温、殷浩之间殷浩掌权时,为了对抗“”桓温,极力拉拢名士。王羲之在一再请求下出山做了护军将军,不久又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大致相当于中将、会稽市市长)。所以一般称王羲之为“王右军”。王羲之表面上和殷浩都是风流倜傥,视为知己。然而骨子里面,王羲之又敬重桓温。王羲之小时曾被王敦带大,王敦很喜欢他,说:你是我家优秀的子弟,肯定不比阮裕(当时一名士)差。桓温和王敦都是长着“反骨”的枭雄,《晋书》里就把王敦、桓温的传放在一起。所以王羲之内心和桓温走得更近。王羲之一再写信给殷浩,劝他和桓温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引得殷浩不爽。然而殷浩被废后,他又被当...
· 王羲之成才传奇之少年轶事(一)
王羲之洗砚池轶闻古城临沂市中心有座“五贤祠”(今市图书馆内),是为纪念古代琅琊郡的诸葛亮、王祥、王览兄弟,颜真卿、颜杲卿兄弟等五人建的祠堂。祠堂西百米处有一水塘,传说这就是王览曾孙王羲之的洗砚池。东汉张芝学书甚勤,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美传。王羲之学习张芝的书法,专心致志,有“临池学书,池水尽染”的佳话。洗砚池北有一高阜,就是王羲之的故居,俗名南大寺,学名普照寺,是琅琊古城八景之一。王氏故居门前与洗砚池中间有一块大板平石,名晒书台。据传,王羲之少年,在风和日丽之际,就在晒书台勤学苦练书法,书写完后就到台下池中洗笔涮砚,清澈的池水的日久渐变,就称为洗砚池——洗砚台的池水,洗砚池景色宜人,千百年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诗句。唐太宗皇帝是个“王书”迷,他曾把王羲之的真书定为全国书体的正宗,他不仅在宫廷里带头练习王羲之的书法,而且在修《晋书》时,还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他未到过临沂,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