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洪承畴被俘后降清另解:怕被崇祯皇帝“问责”?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5
转发:0
评论:0
洪承畴被俘后降清另解:怕被崇祯皇帝“问责”?,“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

  知人善用——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知人善用”的第一步是“知人”。知道人才的分量,才能了解如何更好地发挥人才的特长。《尚书皋陶谟》云:“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其大意为:完全做到知人善用,连尧帝也会感到困难啊!知人是明智的表现,知人之后才能用人得当。

  但人心隔肚皮,知人善用一事说来容易,做来很难。明末的崇祯帝和清代的咸丰帝在知人善用问题上的成与败,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用人多疑不得人心

  先谈明朝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很有明君色彩:不好色,私生活不仅检点,而且简朴;但他喜欢杀人,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更是从不轻饶,袁崇焕的下场,三百年之下还让人寒心。

  崇祯不仅杀了袁崇焕,对其他能臣也猜忌颇多、非常苛刻。例如“五省总督”陈奇瑜招抚义军失败,把责任推给了几位无辜的官员,崇祯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那几个倒霉蛋抓了,还抓了五十多个“共犯”,其中包括陕西的巡抚,被充军到了广西。有人看不下去了,向崇祯揭发了陈奇瑜,他又把陈奇瑜也充军到了边疆。还好,没动刀子。

  明末义军攻占了老朱家的老窝凤阳,烧了他家的祖坟,崇祯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他居然杀了远在淮阴的漕运总督。淮阴离凤阳有好几百公里,走水路得好几天呢,凤阳丢了,关他什么事呢?

  如此级别的领导被“咔嚓”的,还有“总理军务”熊文灿和四川巡抚邵捷春。熊文灿收降了张献忠,过了年把,张献忠又“造反”了,熊文灿被押到北京,第二年被“明正典刑”,没就地正法已经算他幸运了。邵捷春在四川抵挡不住张献忠,丢了一大片土地之后,也被抓回北京斩首了。

  杨嗣昌和洪承畴应该是崇祯非常信任的。在丢了开封、襄阳,李自成杀了福王、张献忠杀了襄王、贵王之后,杨嗣昌自杀了。洪承畴则是在辽东被清军俘获之后,投降了。他们是否也怕被崇祯“问责”呢?难说。

  有点能耐的大臣,不是被对手干掉,就是被自己拿掉了,明朝的气数也就尽了。崇祯用人多疑,不敢放手任用人才,最后只能亡国亡家了。

  用人不疑成就大事

  再看看咸丰怎么用人。19岁的咸丰在面对37岁的洪秀全和声势浩大的太平军时,他想用林则徐。结果林则徐路过广东时就病死了。

  接着想用李星沅,结果李星沅也病死了,再派一个人,是军机大臣赛尚阿,他只训练过阅兵时的仪仗队,到了广西,只敢躲在省城里。

  没人可用了?不是。

  用广西提督向荣。向荣很牛吗?太平军就是广西闹起来的,向荣和广西巡抚闹意见,在永安围困太平军时,又留了条口子,让他们突围了。换了崇祯皇帝,估计也该“咔嚓”了,咸丰没有杀他,还升了他的官。他一路追着太平军到了长沙、又追到湖北,一直追到南京,在南京城东的要塞孝陵卫扎下了“江南大营”,总是慢半拍,但把江南发达地区通向南京的要道给卡住了。

  咸丰也觉得向荣不够数。又派了个钦差大臣,不过不是来“搞渗透”、“掺沙子”的,是带着一支精兵来帮忙的。谁呢?就是在广州私下和英国人议和被处分的琦善。琦善也是个慢半拍的,太平军到武昌了,他还在河南,太平军到南京了,他也来了,他在扬州,扎下了“江北大营”,把南京通往北方的要道也卡住了。

  犯过错误的、有缺陷的,将来还可能犯错误的“可疑之人”可以用。那么,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可以用吗?也可以。咸丰就做到了。

  咸丰用得最好的人,当然是曾国藩。曾国藩刚帮办团练时,就有人打了个小报告,说他过去是高官,但现在爷爷死了在家守孝,只是个百姓,一平头百姓有这么大号召力,“不是国家之福”。这个小报告太狠毒了,人家刚开始为你工作呢,先担心他将来成绩大了、势力强了会威胁自己的地位——这也是不少领导人最担心的。咸丰听了显得很紧张(动容),但他还是让曾国藩放手去做了。后来的效果大家也看到了,证明他没用错。曹苏宁

  知易行难。“用人不疑”,是人才良好管理的基础,但在此之前,管理者先要学会“疑人”,也即是“知人”。通过“疑人”和“知人”,了解了人才,这时候就要放手去用,做到“人尽其才”。

  崇祯的失败,是他搞错了“知人”和“用人”的顺序,在“知人”阶段,不“疑人”,将人才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结果人才犯了一点错误,就在“用人”阶段乱猜疑,甚至毁掉人才,误己误国。如崇祯刚开始对袁崇焕非常信任,但却不“知人”,不知道袁崇焕有“独断”的个性,而在用人的时候,发现袁崇焕不完美、不检点,乃至有“不忠”的嫌疑时,又痛下杀手。这些都是人才管理中的大忌。反过来看,咸丰帝便知人善用,他知道曾国藩威望高,号召力大,为之动容,但也了解曾国藩对朝廷始终存有忠敬,不敢乱来;知道了人才的秉性特点,才放手去用,不仅挽救了大清,还成就了咸丰之后的“同治中兴”。

  用人之“疑”,是管理者要学会的基本功。先知人,后用人;知人要疑,用人不疑。“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洪承畴被俘降清,崇祯彻底丧失主动权
?松山告急二更时分,松山城上缒下一人,直投清军大营而去。离堑壕还有约半里地,突然蹿出四五名清军士兵,“站住!”那人站住道:“我是松山守军夏舒,带我去见你们将军。”听他直说是松山守军,又见他口气直硬,清军也不敢怠慢,将他送上去。任那些将领如何审问,他只是不说。他是投营而来,谁也不敢擅自处置,只好层层上送,由阿达礼直送到多尔衮帐下。此时天尚漆黑,多尔衮还在酣睡,阿达礼也不敢叫醒他。直到晨曦微露,多尔衮起床,阿达礼才向他禀报,多尔衮立命带进来。夏舒衣衫单薄破烂,一脸菜色。见他这副模样,多尔衮便心中有底了,“你从松城出来?”“是。我是松山副将夏承德之子。”“哦?松城副将夏承德?”“是。”“来降我?”夏舒虽然年纪不大,但口齿伶俐:“要说我父子二人来降,将军岂把我爷俩做人看?”“嗯?啥意思?”“家父是要把松城和洪承畴送给将军。”多尔衮上身向前一挺:“哦?怎么讲?”夏舒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过去,阿达礼接过...
· 洪承畴降清后亦未被清廷真正接纳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中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赐进士。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清朝。人们习惯于用”忠与奸“、”好与坏“的两极化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洪承畴为明朝大臣时,深受崇祯皇帝宠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厅堂挂出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洪承畴在松山战役失败后降清,于是有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实际上,洪承畴投降清朝后,其岁月是在屈辱和尴尬中度过的。他高官厚禄,威势显赫,但亲朋故旧却视之为奇耻大辱。洪承畴任五省经略回乡省亲时,在泉州建造府第,人们称之为为洪衙,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传说洪衙落成后,洪承畴曾到家乡搬请母亲。他母亲深明大义,故意...
· 洪承畴为何降清孝庄劝降洪承畴是否确有其事
洪承畴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一生对于儒学研究颇深,但是在被清朝俘虏之后却没能守住自己的气节,投降了清朝。对于洪承畴的投降说法不一,主要有着三种说法,有说是洪承畴发现了大明大势已去,皇太极又是一代明君才降了清朝的;也有说是孝庄色诱的;还有的说是怕被崇祯帝给满门抄斩才走投无路之下降了大清的。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洪承畴为什么降清洪承畴是明朝大臣,是崇祯手下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洪承畴被俘之后,他曾经一度来,不肯投降,那么为什么到了后来洪承畴又改变了主意,降了清朝呢?洪承畴降清(网络图)关于洪承畴的投降一直以来有着几种种说法,第一种就是赫赫有名的庄妃色诱,据说当时洪承畴一直不肯投降,一副我就饿死算了的样子,皇太极很是着急,打听到洪承畴很好色之后,就豁了出去,让庄妃也就是日后的孝庄皇后去色诱。于是孝庄就带着人参汤前去“探监”,洪承畴当时已经是饿的迷迷糊糊的,看到有个美女...
· 问责制
企业管理问责制企业和个人为自己的活动与行为负责。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要为组织希望达到的目标和结果承担责任。企业中的问责制不是对员工的束缚,承担责任的同时也意味着自主权。企业建立问责制有三个层级的工作要做,首先,要建立个人问责制;第二,经理人要建立起团队的问责制制度;第三,整个企业要建立问责制文化,又叫联合问责制,也就是整个企业层面针对某一目标时候的时候每个部门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携手合作,相互补位,共同完成目标,而不能相互推诿责任,让部门之间责任的衔接出现空白。个人问责制个人不承担责任由于4种心态导致:儿童的被动心理导致了一些被动行为,比如等和看,不知道自己在工作中主动要做什么,永远在等待主管的命令;还有一些人过于主观,不顾客观事实,导致了他们根本看不到一些事情应该是自己的责任;而一些极度自私心理的人,遇到责任的时候,则会玩起责备他人的游戏,或者耍些手段掩盖事实真相,在责任面前永远显得无辜...
· 洪承畴降清之谜:庄妃美人计色诱洪承畴降清真相
洪承畴叛明降清,并为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开清重臣。明朝的遗老遗少却恨之入骨,制造种种流言蜚语,谩骂攻击洪承畴。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出于反清的政治需要,大造,大骂明末清初投降的汉官为“民族败类”、“版徒”、“汉奸”等。洪承畴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其中“庄妃色诱洪承畴”就是一个根据民间传说而加以塑造的所谓“历史”,那么这个传说是真是伪,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71)中进士,入仕后屡经升迁,神宗末年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思宗即位后,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洪承畴因善于用兵,先后被升为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军务,领兵农民起义,俘杀了闯王高迎祥。1631年,又在潼关设伏,使李自成大败后带着十八骑逃入商洛山,关中的农民军一时被殆尽。同年,清皇太极率军进攻北京,洪承畴应征入卫京城。次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