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邺城:曹操尽藏天下美女的统治中心
西晋太康年间,也不知怎的,一部作品突然火遍了帝都洛阳城,如果当时有网络的话,肯定会看到在各大网站的文章排行榜榜首,赫然写着“三都赋”这几个字,遥想当年,那真是盛况空前,“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久负盛名的才子陆机本也要写同名文章,但在看了左思写的以后,直接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写都比不上人家的。
对于现在的大部分人来说,洛阳纸贵这件事八成是知道的,可对于《三都赋》文章本身,想看、愿意看的人就要少一大半了。话说三都是哪三都?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都知道,蜀都成都,吴都建业,至于魏都,最容易搞错,肯定有人会脱口而出:洛阳,因为曹丕篡汉后建都洛阳,然而不巧的是:恰恰不是那里,而是当时另一个大都市:邺城。下面是《三都赋》中关于魏都邺城的局部描写,文言功底好的来领略下,学渣就直接跳过吧,看天书实在难受:
右则疏圃曲池,下畹高堂。兰渚莓莓,石濑汤汤。弱葼系实,轻叶振芳。奔龟跃鱼,有祭吕梁。驰道周屈於果下,延阁胤宇以经营。飞陛方辇而径西,三台列峙以峥嵘。亢阳台於阴基,拟华山之削成。上累栋而重霤,下冰室而沍冥。周轩中天,丹墀临猋。增构瓘瓘,清尘彯彯。云雀踶甍而矫首,壮翼摛镂於青霄。雷雨窈冥而未半,皦日笼光於绮寮。习步顿以升降,御春服而逍遥。
看到这里,也许你已经觉得奇怪了,邺城是什么地方呀?怎么没听说过?现在全中国好像也没有哪个县市名叫邺城吧。确实没有,这是古地名,告诉你一个公开的秘密,邺曾经是六个政权的国都,分别是曹魏、后赵、冉魏(冉闵那个)、前燕、东魏、北齐,由于时间久远,隋唐后邺城衰落,加之又都是些短命的割据政权,所以到今天知名度不是特别高。如果在地图软件里搜索“邺城”字样,会发现有“邺城博物馆”“邺城公园”之类的结果,他们都座落在河北省临漳县。魏晋南北朝时的邺城大致在县城西南,临近漳河的地方。
记得前几年传来爆炸性消息:魏武王曹操的高陵终于发现了,找了几百年,扑朔迷离,反复推测,原来就“躲”在河南北部的安阳西高穴村,那里离古邺城非常近。建安二十五年,魏王死于洛阳,遗体被夏侯尚等人运往邺城安葬。曹操给姬妾的遗嘱这么说:“吾婕好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德帐,朝晡上脯糟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你们要经常登上铜雀台,遥望我在西边的陵墓,一开始高陵还是有地面建筑的。其实曹操与邺城确实有不解之缘,他的后半生除了在外征战,就是在邺城处理政务、训练军队。
建安九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这里曾经是袁绍集团的统治中心。当年为了维护本地世家大族的利益,应对黄巾军、黑山军、公孙瓒等势力的威胁,冀州上层抛弃了韩馥,改辅佐袁绍。其中的重要人物沮授建议袁绍说:“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从此争锋,谁能御之!比及数年,其功不难。”可袁绍虽然最终占据了冀、青、幽、并四州,却没有适时意识到利用皇帝的重要性,而且总是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官渡一战,终于落败。
拿下邺城后,曹操顺带着把自己的幕府也迁到了这里,阔别了之前的许昌。个中原因,是邺城北临燕赵,南临漳河、黄河,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离天子所在地近,离南方前线远。而且袁氏集团经营多年,有一定基础,经历的战乱相对较少,人口多,兵精粮足。无奈当时的战争实在是太频繁了,人口数量锐减,整个中原几乎都是一片废墟,曹操《蒿里行》这样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亲眼目睹的真实写照,可我们重新品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却只陶醉于《三国演义》展现出来的打打杀杀、英雄豪情,选择性忽视了民间疾苦:一将功成万骨枯。
邺城东西长7公里,南北长5公里,比较接近一个长方形,它的内部规划深深影响了后来的隋唐长安城和日本的平城京,那就是出现中轴线对称布局,不像汉长安城那样的随意,无章法。宫殿、衙署建在城市的北部,与居民区彼此分开,而不是杂处,城市空间布局的十分合理,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为了恢复经济,也为了积蓄粮草,曹操在邺城倡导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耕,晚年的时候他老人家还亲耕籍田,做个表率。其实早在几百年前,魏文侯派西门豹治理邺城,他把害人女巫扔进漳河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被写进了小学语文课本。当初西门豹就带领老百姓在漳河两岸修建十二条水渠,此举既能有效应对水患,也能为农作物提供灌溉水源。《史记》记载说:“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如今曹操干着与当年西门豹类似的事情,没多久,老百姓安居乐业,大乱之后又现繁荣,商旅往来,市场上可以买到各地的特产:“真定之梨,故安之栗。醇酎中山,流湎千日。淇洹之笋,信都之枣。雍丘之粱,清流之稻。”
建安年间某日,邺城的上层名流举行着一场酒宴,席间一位女子为宾主弹奏《胡笳十八拍》,琴声悲凉,当思乡之情与骨肉分离之痛交织在一起,会是什么感觉?当初董卓之乱后,蔡文姬被南匈奴掳走,嫁于左贤王,育有两个儿女,这一晃便是十二年。曹操早年曾与其父有旧,又素来爱才,听闻此事,特意派人带重金出使匈奴,赎回蔡文姬。尽管要和儿女分离,才女还是选择了归汉,并在邺城为曹丞相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从此《胡笳十八拍》广为流传。
蔡文姬只是邺城里的一位文人,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建安文学吧,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还有“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因为这七个文人都住在邺城,所以也称“邺中七子”。有这么多知名作家,邺城那时的文化氛围相当之好。可能因为比较同情曹植,有人会质疑曹丕,说他是不是打酱油的,怎么也在榜单上,其实曹丕确实有很高的文学才能,不容抹杀,其作品虽多已散失,可《论文》这篇文章还在,不妨一读,被赞开创我国批判文学之先河。“建安七子”中前两个知道的人多一点,孔融让梨,陈琳替袁绍撰写讨曹檄文,反倒有效缓解了头风。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孔融是反对曹操的,最终触怒曹操被处死,阮瑀在征讨韩遂后病故,王粲则是在从征孙权时去世。对于人才,曹操不仅仅满足于现有的,非士族出生的他想给人们多点机会,便三次在邺城发布求贤令,正如他自己所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众多的人才是他能够问鼎中原的重要基础,就算是女人,他也愿意重金赎回。
唐朝时杜牧泛舟江上,无意中捞得一件兵器,拭去泥土,仔细查看后,发觉是赤壁之战的遗物,当即感慨万千,挥笔写下千古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尤其是那个“锁”字用的极为巧妙。现在铜雀台的名气恐怕要大于邺城。相传曹操平定二袁,夜里见金光由地而起,次日果发掘出一铜雀,故建台以显平定天下之志。那么铜雀台到底是个什么建筑呢,只是曹操聚天下美女而妻之,吃喝享乐的地方嘛?
《三国演义》诸葛亮智激周瑜伐曹的情节中,孔明巧妙修改曹植《铜雀台赋》,说曹操想“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瑜闻讯大怒,跟孟德誓不两立。其实这绝对是罗贯中的发挥,因为赤壁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三年,而铜雀台建于建安十五年,有时间差。铜雀台位于邺城西北角的铜爵园里,旁边还有金虎台和冰井台,算是园林中的一部分吧。因为邺城跟开封一样,处于平原之上,无险可守,一旦有人叛乱,几乎没什么屏障,所以铜雀台还有军事防御的功能,据记载,三台以城墙为基,里面可以储藏大量的粮食、兵器,台高10丈,约28米,郦道元感觉它“其高若山”。遇到敌人,居高临下,俨然一座高级防御塔。平时没事的时候,曹操还会与那帮文人骚客相约登楼,指点江山,吟诗作对,真是才子佳人俱有,好不快活。只是我们看不到了,让我们读读曹植浅显易懂的《登台赋》(节选),看看站在铜雀台上能见到什么: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川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除了铜爵园,还有仙都苑、游豫园、华林园等园林,个个雕梁画栋,规模宏大,置身其中,既可以骑马射箭,也可以乘坐大型游船赏玩,尽显土豪气质,不知跟朝鲜半岛的三胖比如何。邺城作为统治中心一直到建安二十五年,这年正月,曹操去世,青州兵骚动了,没有太多功劳的曹丕为了坐稳宝座,树立自己的威望,逼迫汉献帝传位于他,并建都洛阳。毕竟洛阳是东汉的首都,人们心中的正统。邺则变成了陪都之一,无需赘言,重要性不可避免地下降了。从主角到配角,曹丕完整地经历了这个过程。
十六年前曹丕第一次来到邺城,那时他才十七岁。攻入了袁府后,曹丕见袁绍夫人刘氏坐于堂上,另有一女子因为害怕,伏在她的膝盖处,不敢仰视。曹丕非常好奇,便使此女抬头。没想到,这人美貌非凡,惊为天人。曹操就喜欢有夫之妇,这个癖好也传给了曹丕,尽管是袁熙之妻,曹丕依然愿意娶她,也就是后人所言的甄宓。据说曹操本也有意愿纳甄氏为妾,只可惜晚了一步,变成儿媳了。
黄初年间曹丕也回过邺城几次,给父王上坟,这里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记忆。虽身居高位,可往日同自己一起开心的人好多都不在了。十几年转瞬即逝,夫妻关系却走向破裂的深渊,甄宓失宠,又因为没被立为皇后颇有微词,惨遭处死。建安二十二年,邺城瘟疫,死神夺走了陈琳、刘祯、徐干、应玚的生命,至此,建安七子全部陨落,曹丕一时痛失四位好友。后来他给吴质的书信说:“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昔伯牙绝弦於锺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兄弟也反目了,曹植因为政治斗争,被发往地方为王,不被重用。尽管当了皇帝,真是越来越孤单……
北方安稳了一百年,战火重燃,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十六国,接踵而至,邺城亦饱尝战乱之苦。这座城市的彻底毁灭是在北周末年,三方叛乱的时候,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反对杨坚,被韦孝宽击败,为斩草除根,朝廷勒令居民南迁,城市付之一炬。唐开元年间,岑参游历至此,有感而发,题一首《登古邺城》: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时间可以吞噬一切,如今古城遗址的不远处,还有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北齐兰陵王高肃(字长恭)等人的墓地,这些东魏、北齐王公的安息之所曾被误认为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辉煌如过眼云烟,沉寂了这么多年,不知中原何时能够再崛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