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阿拉伯数字竟是印度人发明由阿拉伯人传播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6
转发:0
评论:0
解密:阿拉伯数字竟是印度人发明由阿拉伯人传播,在某卫视一个百科问答节目里,主持人问其中一位选手:“阿拉伯数字是由哪个国家的

  在某卫视一个百科问答节目里,主持人问其中一位选手:“阿拉伯数字是由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选手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阿拉伯人。”结果大错特错。如题所示,我们最常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其实是由勤劳智慧的印度人所发明创造的。

  阿拉伯数字是世界三大字符之一,另外两个包括华夏汉字和拉丁字母。因其简单的笔画和流畅的书写,加之使用了便于运算的十进位制,一出现便得到了世人的肯定,轻而易举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并且也是最重要的是沿用至今。基本上,每个人每天都要跟阿拉伯数字打交道,尤其是会计人员,每天都在这些数字里潜水。可是却鲜有人知道,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

  从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印度向来是一个发明大国,尤其是以一些创造性的发明而著称。在阿拉伯数字流行之前,欧洲普遍使用的是罗马数字。最原始的计数数目受到当时文化水平的限制最多发展到3,如果要表达“4”就需要把“2”和“2”两个字符叠加起来,其他大于4的数字以此类推,不仅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还经常容易出错。罗马数字的突出在于,它有了V和X两个计数单位来表示5和10,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和罗列得到其他数字。逐渐地,人们就有了数字位置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是古鳊人,他们发明了表达数字的“1”、“2”、“3”、“4”、“5”、“6”、“7”、“8”、“9”、“0”十个符号,成为记数的基础。但当时这只是符号,并非是真正的我们今天所使用的123456789。这些数字真正来临到这个世界上,还要等到公元400年左右。就跟生物的进化一样,数字的完善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经济、文化以及佛教的兴起和发展,为印度大陆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位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时候,印度科学家已经有意识地在改造数字,其中贡献最为突出的是印度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这些在当时并不起眼的符号和表示方法却成为阿拉伯数字的雏形。很快,后世数学家们并发明出了123456789等九个数字的表示方法,当然书写方式跟我们今天常见的还有很大出入,但基本上已经可以保证使用和运算。但是这时候,阿拉伯数字并不完整,因为还没有0的存在。

  0看起来似乎无关轻重,可有可无,但其实0在数字运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元458年,印度首次出现了“零”的概念。公元628年,印度天文学兼数学家布拉马古普塔为“零”创设了一个符号。那时候0还不是像一个立着的鸡蛋,而是像一个黄豆,只是位于数字底下的一个实心的小圆点。公元876年,人们在印度的瓜廖尔地方发现了一块刻有“270”的石碑。这也是人们发现的有关“0”的最早的记载。拉马古普塔还利用“零”进行数算,记录通过加减得到“零”的规则以及在方程中运用“零”所带来的结果。这是作为一个概念和符号的“零”在世界上首次被视为一个数字。

  与此同时,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开始崛起。阿拉伯人依靠其团结和强大很快征服了周围的民族,建立了东起印度,西从非洲到西班牙的撒拉孙大帝国。大约700年前后,阿拉伯人征眼了旁遮普地区,他们虽然征服了这里的土地,却被这里的数学所折服。阿拉伯人被印度数字的简洁美妙所吸引了,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派人来此学习当地的数学,并且把当地一些数学家抓到本土进行教授。没过多久,阿拉伯人逐渐放弃了他们原来作为计算符号的28个字母,而广泛采用印度数字,并且在实践中还对印度数字加以修改完善,使之更加便于书写和推广。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公元771年,印度一位旅行家毛卡经过不辞辛苦翻山越岭,来到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首都巴格达。毛卡把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国王曼苏尔。曼苏尔十分珍爱这部书,下令翻译家将它译为阿拉伯文,这部著作中应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由于印度数字和印度计数法既简单又方便,其优点远远超过了其他的计算法,不仅阿拉伯的学者们很愿意接受,连本土的商人们也乐于采用这种方法来做生意。因此,起到了自上而下一个立体的传播效果。

  印度数字“征服”阿拉伯之后,很快展开了其势不可挡地传播,首先来到的是欧洲。当时,欧洲普遍使用罗马数字进行计数和计算,跟冗长易混的罗马数字相比,阿拉伯数字的简洁优美很快俘获了欧洲人民的心,就像春天的风一样,吹遍了欧洲大地。1202年,意大利出版了《计算之书》,系统介绍和运用了印度数字,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阿拉伯数字正式在欧洲得到认可。后者以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的原创,因此就成为阿拉伯数字。就这样错误称呼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对于欧洲,阿拉伯传入中国的时间有一些延迟。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当时中国使用的是筹算,同样采取十进位制,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一直到20世纪初,阿拉伯数字的效用才在我国慢慢发酵。虽然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现在已经基本上成为人们日常学习和生活唯一一种计数方式。这也说明,阿拉伯数字本身的魅力和潜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印度有着哪些文化成就?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吗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泰国,缅甸等。音乐舞蹈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眼花缭乱,乐而忘返。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璞归真。而印...
· 刘氏由古至今的迁徙传播
迁徙传播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有8000多万,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部分迁往日本和朝鲜半岛。据日本史籍也有关于此事的记载。有一部分汉朝皇室成员(刘氏)因出使、避难等原因开始渡海来到日本。西文首氏(王氏)也有人到达了日本。阿知使主及其儿子都加使主率领的汉人,自称为汉灵帝的后裔;身狭村主青又自称为吴孙权的后裔;再晚些如司马达止等则自称为南朝司马氏的后裔等等。刘姓作为两汉皇族也是此时到达日本的汉族归化人的主力。历史上最有名的刘氏开拓日本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桥、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阿知(也写作阿智)王,又称阿知使主,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玄孙。日本原田家族族谱《大藏朝臣原田...
· 印刷术的发明-文化传播的需求
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随中华文化的发展演进。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时期,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早期,人们为了记载事件、传播经验和知识,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载这些字符的媒介。由于受当时生产手段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例如,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因此,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自秦代统一文字以后,汉字发展迅速。东汉《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南北朝成书的《玉篇》收字2。2万余个。用这么多字表达思想,每一个字又有若干笔画组成,书写起来费事、费时。儒家、道家、释家及诸子百家竟相发展,著作越来越多。《汉书・文艺志》收各类著作14,994卷,《隋书・经...
· 印度人的丧葬习俗:印度人死后为何要丢进恒河
印度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恒河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河流,它承载着无数印度人的信仰与希望,是印度文化的核心象征之一。尤其在生死观念上,恒河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恒河的神圣地位恒河在印度教中被视为女神河神妃(GoddessGanga)的化身,代表着净化和神圣的力量。印度教徒深信,恒河之水具有超凡的净化能力,能够洗去人一生的罪孽,让灵魂得以解脱和升华。这种信仰源远流长,根植于印度教的核心教义之中,使得恒河成为了无数信徒心中的圣地。印度教丧葬习俗概述印度教的丧葬习俗围绕着对生命、死亡与来世的深刻理解展开。当印度教徒去世后,家属会为其进行一系列庄重的仪式。首先,尸体需经家属沐浴更衣,象征着对逝者的尊重与告别。随后,尸体被置于柴堆之上,覆盖干柴并浇上酥油,这一步骤寓意着通过火焰的净化,逝者的灵魂得以超脱。在祭司的指导下,死者的直系男亲属手持火把,围绕柴堆旋转多圈,最终点燃火焰,将尸体焚化。火葬不仅...
· 解密:阿拉伯人为何会被称之为“大食”人
波斯语tazi的音译。原为一阿拉伯部族(Tazi或者唐邑部落,和伊朗民族没有任何关系,是标准的阿拉伯部落,只不过该部落和波斯人接触时间较长,因此波斯人喜欢以该部落称呼整个阿拉伯民族)之称,中国人通过波斯人口中得知阿拉伯人,因此使用大食一词称呼阿拉伯人。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伊朗语民族穆斯林的泛称。早自7世纪中叶起,唐代文献已将阿拉伯人称为多食、多氏、大寔;10世纪中叶以后的宋代文献多作大食。辽宋时期文献中的大食一般仍指阿拉伯人,在有些场合下则指喀喇汗王朝。唐杜环《经行记·大食国》:“大食一名亚俱罗。其大食王号暮门,都此处。其士女瓌伟长大,衣裳鲜洁,容止闲丽。”《新唐书·西域传下·大食》:“大食,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女子白晳,出辄鄣面。日五拜天神。”《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唐永徽以后,﹝大食﹞屡来朝贡。其王盆泥末换之前谓之白衣大食,阿蒲罗拔之后谓之黑衣大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