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美人鱼为何频频出现在古墓中?而不是在水里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2
转发:0
评论:0
揭秘美人鱼为何频频出现在古墓中?而不是在水里,在中国古代,“美人鱼”的身影频频出现于墓葬中,通过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看来看,墓

  在中国古代,“美人鱼”的身影频频出现于墓葬中,通过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看来看,墓葬中的美人鱼透着诡异,成为古墓中的一道奇景。

  最早提及人鱼与墓葬的资料,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中说秦始皇陵“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用人鱼膏做的灯烛,长久不灭,这就是传说中的“长明灯”了,有人认为此处的人鱼膏属于“小说家言”,渲染秦始皇陵的神异而已,不足取信,但这里说的人鱼,并非神话中半人半鱼的怪物,而是自然界实有的动物——鲵鱼,俗称娃娃鱼,一种大型的两栖动物,类似于蜥蜴,最大的体长可以达到两米以上,《山海经·北山经》提到了这种“人鱼”:“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所谓的“音如婴儿”,指的是娃娃鱼的叫声像婴儿啼哭。娃娃鱼有肥硕的四肢和扁圆的头部,给人带来了“半人半鱼”的错觉。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就掌握了提炼娃娃鱼油脂的技术,用来照明。远古长夜里的摇曳的光明,为娃娃鱼增添了几多神性,同时也导致其活体数量的锐减。每一盏长明灯的光影之下,都藏匿着一头娃娃鱼矫然跃动的肥硕身影。

  《山海经》的人鱼体系之外,古代墓葬艺术中又多见人鱼的身影,这是上承《山海经》传统的一条暗线。比如汉代墓葬中的画像石中,就常见半人半鱼的怪物,这些人鱼的功能,在于导引墓室主人的灵魂升天,是墓主人的一种美好愿望。人鱼的这一功能,也可以上溯到《山海经》,《大荒》曰:“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大荒》中又有互人:“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清代学者郝懿行认为氐与互二字相通,因形近而讹,氐人即互人。至于互人为何“能上下于天”,则语焉不详。

汉画像中的人鱼

  关于互人的神话为数不少,据《古本竹书纪年》载:“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此处的河精是典型的互人形象。在古人眼中,人面鱼身者是河神的形象,水中精灵必然是鱼形,才符合水神形象。在古人的地理观念里,地上有河,天上亦有天河,河中之鱼可以往返于天地间,上游于天河,下游于地河。李白有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河床地势的落差,造成了河水从天而降的错觉,河中半人半鱼的神也因此有了沿河道上下接通天地的特殊神性,因而有了导引灵魂上天的功能。墓葬中的人鱼,也多配以波浪纹的背景,昭示其上下于天的特殊神通。

南唐二陵中就曾出土多件人面鱼身陶俑

  除了上下于天的文化内涵,人鱼还具有“死而复生”的隐喻,《山海经·大荒》还提到了一种半人半鱼的“鱼妇”具有死后复活的神力:“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该处古奥难解,从字面意思来看,鱼妇的状态似在半枯半荣之间,而且“死即复苏”,这可以看做是娃娃鱼的冬眠习性在神话中的反映,“死”即冬眠,“复苏”即醒来。《淮南子·堕形篇》也承袭了这一说法:“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死而复苏的故事对先民来说无疑是有吸引力的,在先民眼中,死后复苏是值得羡慕的神通,似乎跳脱了生死界限,轻捷游弋于生死之间,因此后世墓葬中的人鱼纹饰也可寄托墓主人永生的愿望。

  比如南唐二陵中就曾出土多件人面鱼身陶俑(上图),呈卧状,鱼身,身有鸟翼,此类陶俑置于墓中,既是对《山海经》中氐人和鱼妇“上下于天”、“死即复苏”功能的复归,人鱼形象多见于墓葬,也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墓竟葬在水里?李自成为何要毁掉古墓
朱元璋打败元朝夺得天下,作为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备受争议,而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朱元璋把自己的墓地安置在了水里,而朱元璋的这座神秘水下古墓,在几百年后,竟遭到了李自成的疯狂毁坏,到底李自成为什么要毁朱元璋的水下古墓呢?明太祖朱元璋祖坟风水可谓是大冒青烟,朱氏历经277年帝王朝,民间传说是因为朱元璋祖坟葬得好,父母埋到一块风水宝地上,恰巧这里有王气,是真龙结穴之处。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明祖陵四周除了一片水国,并无多少妙贵可言。网络配图1963年,洪泽湖遇到了特大干旱,水位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一批大型石像露出水面,这些石像东倒西歪,躺在了淤泥之中,他们被雕塑成麒麟、雄狮、带鞍子的马和牵马侍从、还有文臣、武将、太监等形象,根据专家的研究,被确认为明祖陵,此时,距明祖陵成为水下皇陵已整整近300年。朱元璋,公元1368...
· 探索水底古墓之谜:朱元璋为何把祖宗葬在水里
水底古墓之谜桑田变沧海,沧海又变桑田,明祖陵从一发现开始,周遭就充满了传奇色彩。1963年,洪泽湖遇到了特大干旱,水位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一批大型石像露出水面,这些石像东倒西歪,躺在了淤泥之中,他们被雕塑成麒麟、雄狮、带鞍子的马和牵马侍从、还有文臣、武将、太监等形象,根据专家的研究,被确认为明祖陵,此时,距明祖陵成为水下皇陵已整整近300年。网络配图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说实话,明祖陵所在的位置并不理想,它并不处于高山大阜之侧,而是在有“九岗十八洼”之称的丘岗之地。当时的堪舆大师刘基等,就知道明祖陵所在地并不是完美的万年吉壤。根据古代堪舆术的定义,一块风水宝地的地势地形地貌,要穴前有明堂,要看三奇四应。三奇即山、水、案;前、后、左、右、为四应;左右有护砂,所谓“砂”即山丘土石之物;要有罗城,罗城由山或水组成,相绕四周...
· 揭秘神秘玛雅古墓:女统治者头骨在碗中
导读:近期,考古学家危地马拉纳库姆玛雅遗址发现一个神秘玛雅王室墓陵,墓陵中发现的古玛雅统治者竟是一位女性,并且她的头骨放置方式非常独特,放在两个大碗之间。上层墓室的尸体在过去几百年里已遭受啮齿类动物的严重破坏,但依据尸体残骸可分辨出这是一位玛雅王室统治者,目前暂定为一位女性。下面就和趣闻解密小编去了解一下吧。网络配图考古学家从墓陵中发现的小口径戒指可以进行推断。进入墓陵的第一层,科学家发现通道梯台出现裂缝,当他们打开梯台之后发现第二层历史更为久远的地下室。考斯兹库尔说:“我认为将在地下墓室内可以获得更多的惊人发现,但当前挖掘探坑非常狭小,难以展开全面挖掘工作。进入墓陵的第一层,科学家发现通道梯台出现裂缝,当他们打开梯台之后发现第二层历史更为久远的地下室。考斯兹库尔说:“我认为将在地下墓室内可以获得更多的惊人发现,但当前挖掘探坑非常狭小,难以展开全面挖掘工作。在上层墓室中发现9把公元600-...
· 水底古墓之谜:朱元璋为什么把祖宗葬在水里
水底古墓之谜桑田变沧海,沧海又变桑田,明祖陵从一发现开始,周遭就充满了传奇色彩。1963年,洪泽湖遇到了特大干旱,水位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一批大型石像露出水面,这些石像东倒西歪,躺在了淤泥之中,他们被雕塑成麒麟、雄狮、带鞍子的马和牵马侍从、还有文臣、武将、太监等形象,根据专家的研究,被确认为明祖陵,此时,距明祖陵成为水下皇陵已整整近300年。网络配图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说实话,明祖陵所在的位置并不理想,它并不处于高山大阜之侧,而是在有“九岗十八洼”之称的丘岗之地。当时的堪舆大师刘基等,就知道明祖陵所在地并不是完美的万年吉壤。根据古代堪舆术的定义,一块风水宝地的地势地形地貌,要穴前有明堂,要看三奇四应。三奇即山、水、案;前、后、左、右、为四应;左右有护砂,所谓“砂”即山丘土石之物;要有罗城,罗城由山或水组成,相绕四周...
· 揭秘中国古墓长明灯竟是用美人鱼尸体制成的?
几乎各国都出现过有关古墓长明灯的传说。尘封数百年年上千年的古墓,在打开之后竟然还有一盏灯在那里幽幽的点燃着。这些灯在无氧气的情况下在古墓中燃烧了上千年。按照正常的理论,一盏灯想要燃烧,氧气,燃料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封闭了千年的古墓中,空气自然是早就没有了,燃料也不足以燃烧千年,这些灯为什么不会熄灭呢?网络配图这些长明灯还有一个特点,在打开古墓的一瞬间,这些灯就熄灭了。人们只能够从已经熄灭的灯来入手,寻找古墓长明灯千年不熄的秘密。考古学家发现,这些长明灯用的都是普通的青铜或铁器,灯芯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他们只能把重点放在这些灯油上。这些灯油十分的奇特,用的是动物的油脂,但是什么动物却查不出来,很可能是一种现代人从没有见过的动物。网络配图经过翻阅,一种神秘的生物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被认为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美人鱼。在中国古代,美人鱼又叫鲛人,是一种人首鱼身的动物。就是传说中,眼泪会变成珍珠,日夜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