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明皇宫中的殉葬制度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1
转发:0
评论:0
揭秘明皇宫中的殉葬制度到底是怎样的情况?,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殉葬制度,它是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之后,出现的用活人殉葬的残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殉葬制度,它是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之后,出现的用活人殉葬的残酷制度。

  远在商朝,用奴隶殉葬和祭祖的做法十分盛行,而且规模很大,手段残忍。到了秦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下令宫中没有生育的宫女全部殉葬,加上建造陵墓的工匠,殉葬者数以万计。

  随着人们的反抗和社会进步,自汉武帝到元朝,这一残酷制度基本被废除了。可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将这野蛮的做法重新恢复起来,并作为一种制度在明朝沿用。

  明朝这一残忍的殉葬制度,直到 1465年明英宗死时,才得以废除。明英宗死前,下遗诏说:“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这件事应从我这里废止。”至此,这一制度才在明朝最终废止。

  事实上,据史载,清初皇室人殉制曾非常盛行。太祖努尔哈赤死后,有大妃乌拉纳喇氏、庶妃阿吉根、代因扎殉葬。太宗皇太极死后,妃章京敦达里、安达里殉葬。世祖福临死后,妃楝鄂氏、侍卫傅达里从殉。睿亲王多尔衮死后,侍女吴尔库尼从殉。直到康熙时,汉将朱斐上疏请求停止,康熙十二年(1673年)明令禁止八旗包衣佐令以下的奴仆随主殉葬,从而结束了清初这一残酷的习俗。

  我们探讨完了殉葬制度的始末,再重点看看明朝殉葬都有那些做法。

  自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恢死后,朱元璋即下令王妃殉葬。从此重开了殉葬制度。明朝的殉葬制度规定很细,哪些妃嫔应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都有明定。凡被删封为贵妃等高等名号的,生过儿子并且儿子被封潘的,可以不殉葬,娘家原有功勋的也可 “恩免”。其余的皆殉葬。

  据《明朝小史》卷3记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为他伺寝的40余名妃嫔全部陪葬于孝陵。其后,成祖的长陵也有从殉妃嫔30余人,仁宗的献陵有7名妃嫔陪葬,宣宗的景陵则由10名宫人“殉节从葬”。


  妃嫔殉葬时,其状甚惨。明成祖死后,宫人殉葬者30余人,全部逼其上吊自杀。朝鲜《李朝实录》曾详细记载了给明成祖殉葬的嫔妃集体“自杀”的过程。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戊午,三十余名被挑选出来殉葬的宫女嫔妃先在殿外用餐,后被带到殿内,这个时候,宫女“哭声震殿阁”。殿内放了三十多张“小木床”,这些即将赴死的妃嫔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她们的头顶上方是已经准备好自缢的绳子,“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在这三十多个人中,有两个是朝鲜进献的女子,一为宫女韩氏;一为崔氏,封号“美人”。临近自缢时刻,韩氏突然跪倒在地,向与她们“辞决”的明仁宗苦苦哀求,求仁宗放她回国赡养老母,可是仁宗不为所动,最终这两个朝鲜女子只能在异国他乡命归黄泉。韩氏临死时,向她的乳母道别,韩氏回头对她喊到:“娘,吾去!娘,吾去!”话还没说完,脚下的小木床就被抽掉。转瞬之间,三十多个女子就被活生生地吊死。

  为明宣宗生殉的10位宫妃中,有一人名郭爱,进宫不到一月,可能连皇帝的面还没见过,却要为刚刚死去的皇帝殉葬,自知死期后,满怀愁苦的她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首绝命诗:“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一般说,这些殉葬的妃嫔死后,下一任皇帝多半会给她们及她们的亲戚一些好处。最常见的是追赠谥号,表彰其行。据《明史·后妃传》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

  在明朝皇帝中,英宗朱祁镇并没有什么建树,反而一生都受制于人。他9岁登基,38岁去世,他经历了“土木之变”,被掳去做俘虏,后艰难归国复位。但是他在临终却下遗诏:“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这样,才在明朝最终废止了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

  何以明英宗能够在临终前做出如此人性化理智化的决定呢?许多学者对此都有精辟论述,笔者就不再重复,仅想把他们的主要观点归纳一下:

  其一,明英宗对生命有了一番新的领悟和珍惜。明英宗幼年登极,曾与为他父亲明宣宗殉葬的宫人诀别,这给他幼小的心灵以深深的刺激。

  其二,明英宗进一步认识了殉葬制度的惨酷性。周宪王朱有炖是太祖第五子朱橚之子,死于正统四年,死时没有孩子。他死之前,上奏折表示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故明英宗特命“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谁料未等圣旨传到,王妃巩氏和施氏等6夫人已经同日自己殉身。英宗无奈,只能表彰她们的“贞烈”、“贞顺”。

  其三,明代宫人殉葬制度越来越不得人心。明代皇帝的殉葬人数由多到少,就已经表明统治者越来越不热衷于灭绝人性的殉葬制度。事实上,明朝在丧葬制度方面的许多规定早已被冲破,得不到真正执行。民间的指责在所难免,统治者宣扬的贞节观遭到抨击,从理论上动摇了明代宫人殉葬制度的实行。而一些大臣的谏阻,也成为废止殉葬制度的推动力。

  其四,明英宗是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妻子,最大程度上排除自己死后妻子被逼殉葬的可能性。妻子钱皇后与明英宗患难与共,久经磨难,这些都是饱经磨难的明英宗无法忘记的。尽管如此,可是因为皇后没有生儿子,在错综复杂的内宫斗争中处于下风。当时,周贵妃之子立为皇太子。周贵妃非常嫉妒皇帝对钱皇后的宠爱。明英宗没死的时候,就有太监建议废除皇后,这虽然被他否定,但他知道其背后的玄机。

  明英宗临终时,意识到再也无法保护皇后,可又不忍心让皇后被逼殉葬,于是就“口占遗命,定后妃名分,勿以嫔御殉葬,凡四事,付阁臣润色”。这样,明英宗就事先规定好了钱皇后的名分。有大臣得知明英宗废止宫妃殉葬制度的消息,竟然感动到流泪。明英宗死后,周贵妃果然对钱皇后发起进攻,幸亏一些大臣根据遗诏和情理进行力争,才使得周贵妃的意图没有得逞。除钱皇后之外,其他曾经与英宗共患难的妃嫔,应该也是英宗考虑的因素。

  就这样,明英宗的继任皇帝宪宗在临终前也再一次强调不要殉葬,以表达对先帝决定的尊重。由于两代皇帝的坚持执行,终于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明皇宫中的殉葬制度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明朝被选定的后妃们,大多数不仅要忍受寂寞的苦楚,还要面对更为残酷的现实——殉葬!每当皇帝驾崩,皇宫里就哭声一片,她们并不是在死去的皇帝,而是恐惧自己即将为已死的皇帝殉葬。皇帝一死,太监们便把那些没有生育子女的后妃赶到一间小偏殿。地上放着一排小凳子,上面的横梁上悬着一条一条的白绫,这些是为后妃们上吊准备的。网络配图据《明朝小史》卷3记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为他伺寝的40余名妃嫔全部陪葬于孝陵。其后,成祖的长陵也有从殉妃嫔30余人,仁宗的献陵有7名妃嫔陪葬,宣宗的景陵则由10名宫人“殉节从葬”。妃嫔殉葬时,其状甚惨。明成祖死后,宫人殉葬者30余人,全部逼其上吊自杀。为明宣宗生殉的10位宫妃中,有一人名郭爱,进宫不到一月,可能连皇帝的面还没见过,却要为刚刚死去的皇帝殉葬,自知死期后,满怀愁苦的她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首绝命诗:“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
· 残酷的殉葬制度!揭秘古代殉葬女子的凄惨死法
明朝在历史上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最特殊的就是将之前已经废除的殉人制度重新恢复,在朱元璋上位之时,殉葬制度就跟着复兴了,并且还流传开来。在朱元璋儿子死后,朱元璋就让他儿子的两位王妃一同陪葬,说是不让儿子在黄泉路上感到寂寞。网络配图在公元一三九八年,明太祖驾崩,在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也就是新上任的皇帝就命令在朱元璋生前没有为皇家延续香火的妃子一同陪葬。但是命令一下,后宫里哀嚎遍天,又因为当时情况局势很混乱,许多官员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趁机受贿,所以有一些没有生过孩子的妃子活了下来,但是位子必须要填满的啊,所以很多生育过的妃子就遭殃了,一辈子为了生活在后宫忍气吞声,到最后还是落得了陪葬的下场。但是让人更为疑惑的就是这些人是怎么死的?那么大数量的人一起死去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针对这个问题,学者们也是意见不一,有的学者认为这些妃子们应该是自杀的,比如上吊。在我们听来可能是有些荒谬,毕竟要陪葬的嫔妃...
· 明朝的封爵制度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特点
封爵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授予贵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它是历代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行的一种封爵等级制度,对一个朝代的政权统治与社会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朝封爵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较为程序化、制度化与法制化的封爵制度,既有与历代封爵制度相同处,也有许多独特点,抓住其特点及成因,对理解明代制度、政治、文化等方面显得十分必要。回顾明代封爵制度,总结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及成因:一、宗室功臣封爵两体制,只授爵号食禄无封邑明代封爵制度分宗室与功臣外戚两套体制,将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分离,是明代区别于以往朝代的一大特点;并且给勋爵只有爵号与食禄,而不再有封邑,公、侯等爵位的还将赐予铁券,以示其功勋卓著,皇恩浩荡。在宗室封爵体制方面,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列爵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等以封皇室宗亲。其食禄也做了相应的规定:初亲...
· 历史揭秘:王莽到底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元帝去世后,成帝继位,王政君被尊为太后;哀帝时,又被尊为太皇太后。哀帝去世后,王政君立2岁的刘衡为皇帝,此即汉平帝,同时任命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第二年,王莽当上了安汉公。后王莽的女儿被汉平帝选为皇后,权势赫然。网络配图公元5年12月,王莽以祝贺生日为名,用药酒毒死了平帝。不久,有个叫孟通的人声称他在武功掏井时发现了一块上圆下万的白石,土面刻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八个大字。王莽的亲信报告给太皇太后,说这是天意。王政君不相信,没同意。太保王舜又说,为皇帝不是真皇帝,是摄行(代理)皇帝之事的意思,应该同意。王政君感到情况不对,但已无法制止。于是,王莽当上了摄皇帝,立了个两岁的孩子刘婴做皇帝,历史上称之为孺子婴。网络配图公元8年,又有人报告,说有一个亭长梦见"天公使者",天公传话给他,摄皇帝应当做真皇帝。如果不信,明天起身可见亭中有一口新井。据说,第二天亭长果然看...
· 揭秘:王莽篡汉到底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元帝去世后,成帝继位,王政君被尊为太后;哀帝时,又被尊为太皇太后。哀帝去世后,王政君立2岁的刘衡为皇帝,此即汉平帝,同时任命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第二年,王莽当上了安汉公。后王莽的女儿被汉平帝选为皇后,权势赫然。网络配图公元5年12月,王莽以祝贺生日为名,用药酒毒死了平帝。不久,有个叫孟通的人声称他在武功掏井时发现了一块上圆下万的白石,土面刻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八个大字。王莽的亲信报告给太皇太后,说这是天意。王政君不相信,没同意。太保王舜又说,为皇帝不是真皇帝,是摄行(代理)皇帝之事的意思,应该同意。王政君感到情况不对,但已无法制止。于是,王莽当上了摄皇帝,立了个两岁的孩子刘婴做皇帝,历史上称之为孺子婴。网络配图公元8年,又有人报告,说有一个亭长梦见"天公使者",天公传话给他,摄皇帝应当做真皇帝。如果不信,明天起身可见亭中有一口新井。据说,第二天亭长果然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