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春秋战国时期哪个诸侯国存活了1900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3
转发:0
评论:0
解密:春秋战国时期哪个诸侯国存活了1900年?,作为一个小诸侯国,薛国因为地域狭窄、名气不大,所以《诗经》中没有《薛风》系列

  作为一个小诸侯国,薛国因为地域狭窄、名气不大,所以《诗经》中没有《薛风》系列,《史记》中也没有《薛世家》专栏,只有《左传》和《史记·孟尝君列传》对薛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然而,正是这个不太起眼的小国,其存活时间却远远超过了历代所有帝国和王朝。西周、东周合起来不过才八百年,西汉、东汉抱成团也只有四百余年,所以,这个中央政权下的小小封国,能够“传六十四世,国祚千九百年”(《滕县志·薛世家》),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据现存的有关史料记载:薛国的始祖是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禺阳,因其封地为任(今河北任邱)而以任为姓。到了大禹时期,禺阳的十二世孙奚仲曾担任过“车服大夫”(掌管车的官),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薛地(今山东滕州),建立任姓薛国。商朝时期,薛国曾因几次大的迁徙一度改名,但任姓血统却始终没变。周武王克商后,鉴于与任氏有亲缘关系,封任氏后裔畛为薛侯,复国于薛。从禺阳算起,薛国历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到周显王四十六年时灭亡,其存活时间超过一千九百年。

  薛国国祚的延续,固然有历代君王的特别关照,但与那些同样地域狭小的诸侯国相比,邾、杞、滕、鄫等小国多次遭受其它大诸侯国的攻伐,而薛国却很少受到这种来自外部的侵略和干扰。分析个中原委,除了薛国与中央政权关系密切、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外,也与历任国君一贯坚持固城池、重商贾、重农桑、轻赋税的治国举措,以及推行不扩张、不侵略、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分不开的。国家虽小,但其威名远播。加强防御,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结善邻邦,历来都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和长久之计。

  春秋中后期,薛国一改先前国策,从与晋文公结盟开始,此后六十多年的时间里,薛国不断出兵、出资、出物,为霸主争荣,为他国效力,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掘墓。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忽视了发展这个硬道理,抛弃了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薛国这种不自量力、不切实际、不留后路的错误路线,导致,国力耗尽,民怨四起,敌国林立。战国中期,薛国在内忧外患下,被齐、魏两国趁机灭之。华夏一统,固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薛国一千九百多年的兴衰历程,却很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莒国
春秋战国莒地,商为古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区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美丽而古老的莒国历史悠久,历代均有杰出文化艺术人才,创造并延续了灿烂的莒文化,与齐鲁文化并称“齐鲁莒”文化,成为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至今为世人所伟诵。据考,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的部落,《中国史稿》(郭沫若著)载“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十四个民族。”至商代为姑幕侯国,周为莒国,汉为城阳国,后为州为县。古老而年轻的莒地,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积沉了丰厚的文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莒县陵阳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质牛角号,把华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商王朝时期,莒地属青州姑幕国,清雍正《莒县志》记:莒地“唐虞以前无考,商(属)姑幕国。此侯国也,殷爵列三等,而姑幕实侯此土,仅见之汉史中。”在春秋初从计迁莒...
· 卫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幸运的诸侯国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在秦统一中国的刀光剑影中先后烟消云散,最后灭亡的应是公元前221年的齐国。最近,偶尔查阅史料,方才发现这个人所共知的常识其实是个错误,因为还有一个诸侯国即使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然幸运的保存了下来,直到公元前209年被秦二世废掉。但此时它已经在中原大地生存繁衍了838年之久,并且仅仅在它灭亡3年之后,盛极一时的大秦帝国也随之被淹没在了农民大起义的滚滚洪流之中!这个幸运而神奇的国家就是卫国。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在平定三监之乱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定都朝歌。下面就是它长达800多年的大致发展轨迹:康叔下传七代到卫顷侯,顷侯用重金贿赂周夷王,卫国成为侯爵。顷侯下传两代到卫武公四十二年(前771年)时,卫国帮助周室东迁有功,升为公...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燕国经济文化简介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燕国在八百年的历史中,曾建有五座都城,西周初年封召公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燕地为燕国始封地。燕桓侯时山戎不断南下侵扰,燕国被迫迁都临易。齐桓公打败山戎之后,燕庄公逐渐营建上都蓟,并逐渐迁都于此,至燕襄公时上都蓟就成为燕国的国都。春秋晚期,北方的戎狄各部又逐渐强大,迫使燕国又一次徙都到易。子之之乱后,燕昭王在易水高筑武阳城,是为燕下都。太子丹刺秦事败,秦将王剪、辛胜兵临易水,燕王喜与逃到代地的赵公子嘉联兵与秦在易水西决战,失败后,燕军主帅太子丹逃匿于衍水,被秦将李信追斩,燕王喜不得不弃蓟城,率兵退到了辽阳。五年后秦将王贲俘燕王喜,燕国亡。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也空前繁荣起来。燕昭王时期,燕国的都城形成了"三都"体制,即蓟城、中都(今北...
· 历史上哪个小诸侯国存活了一千九百多年?
作为一个小诸侯国,薛国因为地域狭窄、名气不大,所以《诗经》中没有《薛风》系列,《史记》中也没有《薛世家》专栏,只有《左传》和《史记·孟尝君列传》对薛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然而,正是这个不太起眼的小国,其存活时间却远远超过了历代所有帝国和王朝。西周、东周合起来不过才八百年,西汉、东汉抱成团也只有四百余年,所以,这个中央政权下的小小封国,能够“传六十四世,国祚千九百年”(《滕县志·薛世家》),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据现存的有关史料记载:薛国的始祖是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禺阳,因其封地为任(今河北任邱)而以任为姓。到了大禹时期,禺阳的十二世孙奚仲曾担任过“车服大夫”(掌管车的官),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薛地(今山东滕州),建立任姓薛国。商朝时期,薛国曾因几次大的迁徙一度改名,但任姓血统却始终没变。周武王克商后,鉴于与任氏有亲缘关系,封任氏后裔畛为薛侯,复国于薛。从禺阳算起,薛国历经黄...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赵国的发展史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原为赵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赵夙,赵夙孙赵衰事晋献公之子重耳。赵衰随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国为晋文公,赵衰任国政。赵衰卒,其子赵盾嗣;赵盾卒,其子朔嗣。朔子赵武于晋平公十二年(前546年)为晋国正卿,赵武传赵景叔,赵景叔传赵鞅,即赵简子(前518年-前458年),赵简子传赵襄子(前457年-前425年)。赵烈侯六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至赵武灵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称王,至王迁,前222年,灭于秦国。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齐国接界,南与卫、魏、韩三国交错接界,北与楼烦、林胡接界,西与韩、魏两国交错接界。国都在晋阳(今太原),前425年迁中牟(今鹤壁),前386年赵敬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