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中国收费公厕:最早见于清代光绪年间的澳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6
转发:0
评论:0
解密中国收费公厕:最早见于清代光绪年间的澳门,在《点石斋画报》的画面里,收费公厕门口有挪着裤腰进出的方便人,门内置柜台一张

  在《点石斋画报》的画面里,收费公厕门口有挪着裤腰进出的方便人,门内置柜台一张,柜台后立一口叼雪茄烟的洋人,正在向如厕者收钱。透过窗栅栏,可见几个人正在坐式马桶上方便。

  年少时听大人说,在上海(指市区)上厕所要付钱,当时感到很希奇,也有点不太相信。考上中学后父母奖赏去上海玩一次,有意寻访公厕,果然收钱,且是先付钱才准入内,这下算是信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外来打工仔的源源涌入,旅游观光者也络绎不绝,大中城市及旅游景点的收费公厕与时俱增,可用“星罗棋布”四字形容。虽然要掏钱如厕,但毕竟能为人解急,所以还是受人欢迎的。

  这种堪称便民之举的收费公厕,最早见于何时何地?浏览档案报刊时,偶然间有了答案。据《湖南档案》载,我国收费的公共厕所,最早出现在清末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澳门,还曾刊登在《点石斋画报》上。

  恰好图书馆有一套《点石斋画报》,还真看到了。《点石斋画报》是上海大报《申报》的副刊,以“画”为主,大多是新闻题材的绘画,每月三期。光绪十四年八月的一期上,刊登了一幅名为《圊税新章》的图画,正是收费公厕。

  《辞海》云:“圊,厕所,古代又称圊溷。”这幅《圊税新章》图,是根据一篇关于澳门设置收费公厕的新闻报道画的,文字说:“近日葡人在澳门地区创立大便公钞,列厕于市,派人看守,凡士商赐顾者,每人须纳一文钱,否则以闭门羹相待。”

  并说,“相闻前月下旬,由澳署议定将举行”。可知收费公厕出现在澳门的时间,约为光绪十四年的七月下旬。

  画面里,收费公厕门口有挪着裤腰进出的方便人,门内置柜台一张,柜台后立一口叼雪茄烟的洋人,正在向如厕者收钱。透过窗栅栏,可见几个人正在坐式马桶上方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小知识:中国收费公厕最早见于清代光绪年间
在《点石斋画报》的画面里,收费公厕门口有挪着裤腰进出的方便人,门内置柜台一张,柜台后立一口叼雪茄烟的洋人,正在向如厕者收钱。透过窗栅栏,可见几个人正在坐式马桶上方便。年少时听大人说,在上海(指市区)上厕所要付钱,当时感到很希奇,也有点不太相信。考上中学后父母奖赏去上海玩一次,有意寻访公厕,果然收钱,且是先付钱才准入内,这下算是信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外来打工仔的源源涌入,旅游观光者也络绎不绝,大中城市及旅游景点的收费公厕与时俱增,可用“星罗棋布”四字形容。虽然要掏钱如厕,但毕竟能为人解急,所以还是受人欢迎的。这种堪称便民之举的收费公厕,最早见于何时何地?浏览档案报刊时,偶然间有了答案。据《湖南档案》载,我国收费的公共厕所,最早出现在清末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澳门,还曾刊登在《点石斋画报》上。恰好图书馆有一套《点石斋画报》,还真看到了。《点石斋画报》是上海大报《申报》的副刊,以“画...
· 清代光绪年间茶园
清代戏服清代的戏曲服装,基本承袭明制,如以明代的乌纱帽作为官帽、补报作为官衣等等,并掺入了一部分时式服装,如箭衣、马褂、坎肩、及短袄等。据不完全统计,清代戏装的款式,大约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之多,各地区、各剧种、各时期及各戏班还有差异。但总的看来,以蟒、帔、靠、褶、官衣等几种最为常用。图为光绪年间茶园演剧图,图中台上为武打场面,穿戏曲服装的演员。台下为清代穿各种不同生活服装的男子。
· 黄河文化—无弋爰剑最早见于史籍的青海人
一片肥沃的土地,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是文明孕育和发展的摇篮。青海就是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但是,倘若没有柳湾墓地的发掘和沈那遗址的发现,我们就会对青海历史的了解有重大缺失。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最早生活在青海地区的就是羌人。从殷商时期开始,他们就生活在我国的西北和中原地区。在经历了殷、夏、商、周、秦后,羌人一直在河湟一带默默地耕耘,由简单的生产到制造戈、刀等铜质武器,创造着自己的文明。到战国时代,当时河湟地区的羌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部落。羌族的发展强大永远都不能忽略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无弋爰剑。因为,他是史籍记载的青海历史第一人。羌人是我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青海最早的土著居民就是羌人,早在商、西周时期,他们就与中原地区发生了政治、经济联系。日常生活中,他们以畜牧业为生,所以史书上称之为“西戎牧羊人”;无弋爰剑是最早见于史书的青海羌人的历史人物,他可以说是青海历...
· 姜子牙见于史册最早的吕姓人物
吕国在春秋初期被楚国所灭,他们的后代子孙以国为氏,被称为吕氏,史称正宗吕姓。古时,在今河南新蔡,还有一个吕国,史称东吕,其实是咱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春秋时,东吕为宋所灭,其后裔也以国为氏,被称为吕氏。说到后代,不能不提到吕尚,字子牙,又名姜子牙,他是见于史册最早的吕姓人物。姜子牙,在我国妇孺皆知,因雄才大略、足智多谋,与周公、孔子齐名。
· “霾”在上古时就是坏天气定义最早见于晋代
中国最早的雾霾到底出现于何时?有多严重?下面让我们从上古时代谈起,系统梳理下古代的雾霾记录。但必须注意到,古代“雾霾”与现代雾霾在成份构成上是完全不同的,往往是比雾霾更糟糕的沙尘暴类灾害性天气。“霾”在上古时就是坏天气“雾霾”一词,最晚在公元5世纪前后的史书上已出现,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上已有“雾霾”。书中的《前凉录》记载,当时在今甘肃武威这个地方发生一起以女为妻的乱伦事件。当时出现怪异的天气:“是月沉阴昏,雾霾四塞。”就“霾”这个字来说,相当古老,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便发现了“霾”字,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是最早释读出此字的专家之一。在《合集》13467版上有一个,在一期7113版上有一个,郭沫若在《卜辞通纂考释》中认为,雨字头下有一兽形如猫,是“霾”字是毫无疑问的。在已出土甲骨卜辞中,少说已发现了十几个“霾”字,可见霾这种天气现象在上古时代时已出现,且不鲜见。甲骨卜辞多以天气现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