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林四娘:最受清朝文人欢迎的美女 有什么秘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3
转发:0
评论:0
林四娘:最受清朝文人欢迎的美女有什么秘密?,清朝中期有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众多文人都青睐着一位英烈女性,多位文人将

  清朝中期有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众多文人都青睐着一位英烈女性,多位文人将她采入野史笔记或写进小说中,这个人物就是林四娘。

  我们对林四娘并不陌生,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记得第七十八回中曾写到的这个“姽婳将军”,曹雪芹花了很长的篇幅描述这位巾帼英雄,称林四娘故事是“风流隽逸、忠义感慨”的“千古佳话”,不但让贾宝玉在众多清客面前专门诵读了他的长篇《姽嫿词》,还让纨袴子弟贾环和小才子贾兰各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来赞颂林四娘,曹雪芹这么倾情一位女性是很不寻常的。清代另一位文学家蒲松龄也以林四娘的题材为背景,撰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林四娘》,收在《聊斋志异》第三卷中。此外,另有王士祯的《池北偶谈》、林云铭的《林四娘记》、陈维崧的《妇人集》、卢见曾的《国朝山左诗抄》、李澄中的《艮斋笔记》、安致远的《青社遗闻》、邱宗玉的《青社琐记》、王士碌的《燃脂集》等,也收有关于林四娘事迹的笔记,曲家杨恩寿更是以林四娘故事编撰了六出昆曲大戏的文本《姽婳将军》。

  一

  按有关史料记载,林四娘应为明末清初人,因为在清初或清朝中叶时期,林四娘在社会上或文化圈中的名声很大。而按《红楼梦》中的描写,林四娘不但美丽、有武艺,而且还在丈夫恒王死后,勇敢地站出来带领恒府眷属与“流贼余党”奋战,最后“殒身于王”,是不折不扣的节烈女。但在正史中,这个人物却不见踪影,无论《明史·列女传》还是《清史稿·列女传》中都未收录林四娘的事迹,就连长达12卷本《清朝野史大观》也未见有林四娘的条目,看来,林四娘这个人物有可能是子虚乌有。

  林四娘的来历,按《红楼梦》介绍,是恒王的一位宠姬,最得恒王宠爱,被超拔统辖诸姬,但究竟是哪一个朝代人则未点明。《聊斋志异》中的林四娘身份是一位宫女,她的主子变成了衡王,只说她以17岁处女之身,遇衡府剧变,遭难而死,其鬼魂与青州道陈宝钥交往时,曾奏“亡国之音”,但所亡何国,则避而不谈。不过,尽管恒王变为衡王,但其两者系谐音,显然是一个人。清代著名学者“渔洋山人”王士祯(1634-1711)在《池北偶谈》中关于林四娘的身世故事又进了一步,文中林四娘向陈宝钥作自我介绍称:

  妾故衡王宫嫔也,生长金陵。衡王昔以千金聘妄,入后宫,宠绝伦辈,不幸早死,殡于宫中。不数年,国破,(衡王)遂北去,妾魂魄犹恋故墟。今宫殿荒芜,聊欲借君亭馆延客……

  陈宝钥是福建晋江人,字绿崖。据其同乡林云铭在《林四娘记》中的描述,陈宝钥于康熙癸卯年(康熙二年,即公元1663年)任青州道佥事,在衙署时“夜辄闻传桶中有敲击声,问之则寂无应者。”面对有“鬼魂”出现,陈宝钥率仆人及神巫驱鬼均失败,后听从士人刘望龄劝说,决定任其自然,鬼魅遂化作美女,自称林四娘,遂与陈宝钥结为诗酒朋友,并在署事上成为陈宝钥助手,帮助陈宝钥破了许多疑难案子,还惩处了不轨之徒。后来陈宝钥询其生前来历,林四娘告诉他一段凄惋身世:

  我蒲田人也,明崇祯时,父为江宁府库官,逋帑下狱。我与表兄某悉身营救,同卧起半载,实无私情。父出狱而疑不释,我因投镮以明无他,烈魂不散耳。与君有桑梓之谊而来,非偶然也。(林四娘)计在署十有八月而别,别后陈每思慕不止。

  陈维崧(1625-1682)所著《妇人集》一书中也收录了有关林四娘故事的内容,他称“王十一(即王士祯)为余述林四娘事,幽窈而屑瑟,盖《搜神》《酉阳》之亚也。四娘自言故衡府宫人”。接下来,是所附王士祯《林四娘歌》及“小序”,序中叙述的即是陈宝钥邂逅林四娘鬼魂事迹,称“四娘貌本上流,妆从吴俗……环悬利剑,冷然如聂隐娘红线一流。婢东儿青儿皆姝丽,恒持左右,人亦无敢调(戏)者”,居三月才与陈宝钥告别。文之末后有一首伪托林四娘鬼魂写的七绝:“玉阶小立羞娥蹙,黄昏月映苍姻绿。金床玉几不归来,空唱人间可哀曲”。

  这些文人所述林四娘事迹中,林云铭笔下的林四娘,与其他人的身世描写均不相同,一是林四娘父任江宁府库官,与王士祯《池北偶谈》中说她是金陵人虽对得起来,但多了一个福建蒲田的籍贯;二是否定了林四娘是衡(恒)王宫人身份,变成库吏女儿;三是林四娘父亲怀疑她与表兄有染,为明志而投镮自杀,并非为衡(恒)王死节。

  既然多家文人都写到陈宝钥与林四娘的感情纠葛故事,那么,关于林四娘这个人物的出处就一定与陈宝钥有关。据林云铭说,他与陈宝钥是同乡,是他亲自聆听了陈宝钥讲的这段人鬼“奇遇”故事后,才写成那篇《林四娘记》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林四娘的事迹,最初是由清初在青州任佥事的陈宝钥“亲历”或原创编撰的,然后由林云铭正式付诸文字,故事便逐渐传播开来,又经王士祯、卢见曾、陈维崧这些文人予以丰富或改编,遂渐敷成一位节烈女子的事迹。

  林四娘是否实有其人,我们还可从陈维崧的经历中获得旁证。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宜兴人,清初文人,其父陈贞慧,曾是明末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坚决反对阉党。入清后,由于他伤故国之亡,一直并未能得官,故对清廷存有不满情绪,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才举博学鸿词科,任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试想,如果林四娘果系衡(恒)王府宠姬,又如《红楼梦》中描写是与“流贼”奋战牺牲,陈维崧岂会不将她写入《明史·列女传》?显然,林四娘系艺术创作中的人物是无疑的,也正因为这样,文人们撰写的鬼魂怪诞故事只能入笔记小说而不入《明史》、《淸史稿》甚至《清朝野史大观》,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而林四娘这个人物的原创者,就是那位青州道佥事陈宝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最受欢迎的花有哪些?古代文人又独爱哪些花?
春意已至,惊动了花草树木。杭州,自三月开始进入花季,无论是太子湾公园,还是植物园,赏花人络绎不绝。梅花、郁金香、山茶花、泡桐花,纷纷都被珍藏在照片中。古代哪些花最受欢迎?小谱将为你打开文人爱花的视角。文人爱花,不仅是爱花,更爱花的象征。古代有许多文人作品歌颂花的品性。图源网络兰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着高洁典雅。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说,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在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最初古人采集野生兰花,后来在宫廷培育兰花。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在古代兰花的雅称有九畹,九畹花,兰苕,国香,幽兰,服媚,芳兰,侍女,古香等,“一方宣纸几笔墨,画出兰花迎春开。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来”是对兰花的赞美。图源网络牡丹被称之为花王,深受古人的喜爱。宋代的《爱莲说》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雍容华贵,大气磅礴,素来有看过牡丹不看花的美...
· 明清的宣德炉什么时期的最受欢迎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宣德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后人说,宣德炉有五等色:栗壳、茄皮、棠梨、褐色,而以佛经纸的色泽为第一。鎏金的炉腹下铸成祥云涌起的样子,鎏金的炉口下部为祥云翻覆的样子。至于鸡皮色,则是着火气长了才出现的。明朝宣德皇帝在位时,颇爱艺术品制作,为得一精品的铜炉,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汝、官、哥、均、定名窑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绘成图样...
· 为什么黑色油脂的沉香最受欢迎
很多的香友们在选购沉香时特别钟爱黑色油脂的沉香,在很多的人的眼里,乌黑发亮的沉香象征着沉香的品质好,这也并无道理,因为市面上常见的沉香多为黑色,决定沉香颜色的就是其油脂,油脂什么颜色,沉香整体呈现出的就是什么颜色,颜色深就说明油脂多,油脂多就代表品质好。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像富森的红土沉香,红色油脂,价值堪比奇楠,越南芽庄所产的黄土沉香,黄色油脂,也是文明世界,但是大家还是对黑油沉香情有独钟,黑色的油脂的沉香就那么好吗?在我国的历史文化里并没有对沉香的油脂颜色有太多的描述,但是到了清代,张秉成在《本草便读》中描述“色黑质坚沉水者佳”,描述的是“出南越等处”的沉香,也可能是星洲系的沉香味道上有点欠缺,古代人对星洲系沉香并不是很认可,对星洲系沉香也没有什么了解,所以史书上并没有关于星洲系沉香的过多的记载。正是因为我们国香和越南沉香资源的匮乏,人们逐渐开始对星洲系沉香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星洲系...
· 最受欢迎的“美女国度”:赵国女子遍布秦汉皇宫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曾对战国秦汉时期的赵地民俗进行概括:“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余民。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富贵,入后宫,遍诸侯。”孙继民先生在《战国秦汉时期赵俗例证》一文中据此加以引申,探讨了战国秦汉时期赵地民俗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指出赵地女俗以擅长弹奏琴瑟,善踏脚尖舞步,游媚富贵,大量涌入诸侯后宫为妃构成了自身的特点。孙先生还列举了大量事例,诸如秦始皇之母、赵悼襄王后、邯郸梁蚡持女献汉江都王刘建、南越王赵婴齐之后邯郸樛氏女、汉文帝慎夫人、汉文帝皇后窦氏和尹姬、汉武帝王夫人和李夫人以及钩弋夫人等,以印证赵女确实具有“入后宫,遍诸侯”的特点。实际上,除以上所举例证外,《汉书外戚传》还有一则赵女“入后宫,遍诸侯”的典型例证,这就是汉宣帝之母王翁须。汉宣帝是汉武帝曾孙,戾太子之孙,史皇孙...
· 最受欢迎的华裔作家—严君玲
目录简介人物简介简介严君玲(AdlineYenMah)二次大战初期生于天津,长于上海,逃难至香港,在英国伦敦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1964年移居美国后于加州行医。1997年她的自传体小说《落叶归根》出版后,一跃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华裔作家,目前专事写作。人物简介严君玲在六十年代到了美国,之后待了三十年。她和许多在美华人一样,画了很深的上下双眼线,使得她有一对幽深和神秘的眼睛。严君玲曾在自传里说她之所以画夸张的眼线,是因为要在西方社会中凸显自己的东方特质。相对严君玲艰苦的五十年代,九十年代华人的地位显然有改善,这不仅从严君玲出书过程中所受到的礼遇可以知道,从她那西化的外表也可以看出来:她已经不需要强调她的东方特质。见到严君玲的时候,已经看完了“落叶归根”这本书。不过我仍然试想以素朴的眼光来观看她,不是看一本书的作者,不是看一个有过去的人,而只是彷佛注视生活里擦身而过的“他人”。就算是这样不带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