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诸葛亮被塑造成神:三国演义制造了诸葛亮神话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67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被塑造成神:三国演义制造了诸葛亮神话,诸葛亮能登上神坛,《三国演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是罗贯中老先生蓄意造神,而是

诸葛亮能登上神坛,《三国演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是罗贯中老先生蓄意,而是出于文化人的社会良知,最大限度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原民众的心理诉求。

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产生的背景十分特殊。 南宋王朝同之前所有的专制政权一样,必然出现难以遏制的腐败并导致灭亡,新的轮回会在民众的无限苦难中发生。所不同的是,这次轮回不是由汉族内部某一军事集团来完成,也不是农民起义,而是以蒙古族入侵实现的。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原民众,历来有着大汉族主义的思维定势,无法接受蒙古人入主中原这一事实;更加之蒙古族入侵的同时,伴之以野蛮的种族歧视,并带来落后倒退的生产方式,使得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文明与野蛮的矛盾交织一起,使这场改朝换代尤显得。

归,历史车轮总得嘎嘎地向前滚动,腐败的南宋王朝,无法与朝气蓬勃的蒙古铁骑相抗衡,临安的陷落,标志着它的灭亡,流亡于福建的南宋小朝廷,不可能得到世人的承认。

然而在当时,不仅有南宋政府的残余势力在李庭芝,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组织下进行抵抗,更有各地民众组织义军与蒙古入侵者搏杀。正规军也好,义军也好,以及全力支援的民众也好,都需要一面政治旗帜作为号召。然而除了南宋流亡政权这一面破旗之外,别无其它能凝聚人心。



为了使流亡政权具有合法地位,文化人通过以古说今的手段,从历史上寻找依据。有了,他们化妆了三国时期蜀汉的割据政权。既然历史上偏居西南一隅的西蜀政权仍属正统,那么,今天退守福建的南宋小朝廷理所当然也应是正统政权。既然是正统政权,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拿出来作旗帜使用。在当时,宁可委屈了死人,也不能让活人遭受奴役;只要能改变现实,宁可以篡改历史!虽然它是实用主义的古为今用,却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心理诉求。正由于这一背景,各种《三国评话》版本陆续出现,并最终发展为历史宏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从四个方面制造了诸葛亮神话。

其一,赋予蜀汉政权和诸葛亮以新的含义。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除了三国时期蜀吴两个割据政权外,再没有军阀分裂国家受到肯定歌颂的例证。别说是太平盛世时分裂国家的那些人,如西周初年的武庚、管叔、蔡叔;唐初的杨玄感、刘黑挞;明初的方国珍、陈友谅;清初的郑经、吴三桂等;乘着衰世出现的分裂政权或军事集团,如五代时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虽然他们也打着先朝正统的旗号,仍不为后世所承认。即令在三国前边出现称帝或割据的袁术、袁绍、刘表、刘焉、张鲁等,也没有得到当时及后世肯定。陈寿在《三国志》中,虽然客观记述了刘备、孙权的称帝活动,但依然持否定态度,所以都没有《本纪》,而只冠以《传》和《吴主传》。

《三国演义》反说历史,它赋予蜀汉割据政权已正统地位,将剪灭诸多军阀,促使社会平定民众安居乐业的曹操描述成篡汉奸贼;极力歌颂诸葛亮及其《隆中对》,以及造成国家在即将统一时重新分裂的一系列活动。这不是缘于历史而缘于现实。如果在蒙古人南下、能在临安陷落时,东南出现一个割据一方,并使战争形势相对稳定的政权也是好的,中原民众渴望它并企盼以此为根据展开反攻,最终赶走蒙古铁骑,一统河山。各种三国评话版本的出现,江南民众的百听不厌,都是因为触史生情,是为难以渲泻的万千思绪寻找寄托。由是观之,有关三国的评书现象,已经完全摆脱了休闲文化的痕迹,变成了掩盖在休闲文化外衣下的政治文化。

其二,诸葛亮成为民众呼唤的最理想人物。

当时,蒙古铁骑催枯拉朽般地向南奔袭,腐败的南宋小朝庭已没有德高望重、一呼百诺的领袖人物,小皇帝只是傀儡,左丞相文天祥不谙军事,且被俘身死。右丞相陈宜中在人品才具方面,可称道的并不多,他曾因与黄镛等上书攻击奸臣丁大全获得六君子美誉,登入仕途之后,又因依附权奸贾似道而声名狼藉。当元朝大将伯颜迫近临安,由他出面讲和未果时,不能担负道义责任的此公,竟置国家危亡不顾而逃回家乡。在南宋流亡政府灭亡前夕,身担宰辅重任的陈宜中,又一次放弃责任,逃往越南南部的占城。这就是当时南宋王朝的政治形势和政治人物。

军事上情势更糟。自有宋以来,因赵匡胤担心高级将领步其后尘,再来次“陈桥兵变”,搞了个“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的直接结果,是军事将领的野心膨胀得到了有效限制,随之而来的,却是抵御外侮力量的严重削弱。因为军事指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出征将领系临时委任,且不是一个元帅,而是互不关联的几个!军队也是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那样临时抽调。将领与士兵,上级与下级互不认识,互不了解,也在短时间内难以沟通。所以南北两宋一直存在着“积弱”的军事形势,对外用兵中,几乎从没有打过胜仗。蒙古铁骑南下后,恶劣的军事形势和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皇权对将领的束缚虽少了许多,但各支部队相互之间的分散隔离更为严重,军事上不能形成一个拳头。每战必败的结果,都伴随着蒙古人野蛮的,伴随着广大民众遭受奴役和蹂躏。



节节失败中,中原广大民众看不到军事失败的制度原因,而是认为现任将帅都很无能,天真地呼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名将贤相,希望他能顶天立地地站出来改变历史!去哪里寻找这样的人物?现实中既然没有,那就只能从梦幻中寻求。既然已经选中了蜀汉政权作为旗帜,诸葛亮当然成了民众心目中唯一的理想人选。

忠臣是专制制度制造的道德规范,士大夫和普通民众虽对此笃信不疑,然而一进入特殊时期,即皇帝昏庸或政权衰败时,更推崇诤臣、贤臣、廉吏和英雄(特别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唯独对诸葛亮不同,民众更推崇其忠君思想。《出师表》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表述,虽然是以报答私恩的愚忠形式出现的,虽然他有可以接受“十锡”的言论和已接受“五锡”的事实,然而知之者寥寥。而《评话》、《演义》将他作为忠君代表加以歌颂推崇的根本原因,是赋予忠君思想以现实的积极含意。南宋小皇帝逃出临安后,惶惶然已成丧家之犬,这时的忠君,当然要同反抗蒙古入侵联系起来。这时的忠君之人,实质就是民族英雄。民众既对现存的当权者都不看好,所以要呼唤隐士贤达,希望有人能像诸葛亮那样,“遂许先帝以驰驱。”像赤壁大战那样,能一战改变刘备狼奔豕突、四处逃窜的处境,改变南宋小朝廷即将灭亡的颓势,形成新的鼎足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亮堪称神话?诸葛亮是怎么被民间神话的?
诸葛亮堪称神话?诸葛亮是怎么被民间神话的?如果列示历代政治舞台上的明星排行榜,诸葛亮必定可以位居前列。杜甫有“诸葛大名垂宇宙”的诗句,说明这位一代名相在世人心中,很早就具有了至上的地位。诸葛亮可能是中国政治史中少有的为不同政治地位、不同政治立场、不同政治风格的人们所共同称道而享有美誉的政治家。在民间,他又成为智慧的象征。诸葛亮行政的特色,据说可以成为从政者的典范。宋人胡曾说他“勤劳躬亲”,“俭约节适”。清人李光地说他“立法甚严,自律极谨”,甚至赞美他“八面打开,光明洞达,无一点黑暗处可以起人疑惑”。假若果真如此,在千古从政者中,自然是风毛麟角了。诸葛亮自陈心志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更成为一种献身精神的典范。所谓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也被看作民族和合的榜样。民间有关诸葛亮南征抽刀刺山的传说,有关诸葛井、诸葛灯、诸葛铜鼓的传说,许多地方流行的所谓诸葛亮“兵书匣”的传说等,已经使诸葛亮实际上...
· 谈谈军事神话诸葛亮
所谓诸葛,这个姓氏,最早是山东诸县的葛姓大户,后来战乱四处迁徙,总以“诸县的葛家”自称,后改为“诸葛”姓。诸葛亮老家是山东琅玡人。先定个基调,,《三国志·贾诩传》中,贾诩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即陆逊的本名)见兵势”故贾诩是称赞诸葛亮之治国之才的,所以偶也不罗嗦。。另外,诸葛亮也是个发明创造家,改良过弩,发明过木牛,这偶也不罗嗦。再定个基调:),诸葛亮是个过分勤劳的人,可以说是癖,“鞠躬尽瘁”是他的座右铭,不过这和本文无关,也和周恩来总理无关。。请不要进行莫名的联系。(PS:周恩来那是为人民服务,,诸葛亮不过是为蜀汉小政权而已)第三个调子-_-||,诸葛亮是善于治军的(和治国一个道理,即用法律或军规来约束军队,纪律严明,)好了,好话说了不少了。偶主要是批一下诸葛亮的所谓军事才能以及战绩。。开批!~先明示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情节,有助于大家了解一下...
· 蜀汉丞相​诸葛亮​,不过是被后世神话的凡人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一度以来,在罗贯中《三国演义》里,诸葛孔明是那个能呼风唤雨接近神灵的人物。甚至千百年来,诸葛孔明成为了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代表。散文、书法、发明我们不作考究。孔明的政治、军事始终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也正因为如此,那个真正的诸葛孔明倒是渐渐地模糊起来。“借东风”“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一件件纷呈多彩的故事,把一代武侯诸葛孔明塑造成了一个近乎神的形象。在笔者看来,诸葛孔明终究不过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博学多才如他,但也并非无所不能,即便谋略也通也时常失算。可以说诸葛孔明有他高尚的人格,却也有他难以磨灭的性格上致命弱点。深刻的了解甚至是读懂诸葛孔明,笔者认为需要从社会大背景、正史、演义小说一起来看。网络配图正史《三国志》里对诸葛孔明未见刘备之前,是这样记载的:“诸葛亮字孔明...
· 史书上的诸葛亮跟三国演义的一样吗?诸葛亮还是说被夸大了?
不知从何时何处,刮起了一阵反历史人物之风。有被打倒的,有要扶正的,网络的自由让每个人都能喊上几句,可是跟风从众的多,针砭时弊的少;闻风生雨的多,有理有据的少;更有甚者要利用看客们的逆反心理,摘词摘句的否定一切已有知识。就拿诸葛亮来说吧,如果不来网上看看,凭我们的传统印象,诸葛亮绝对是智慧和忠诚的化身,但一来到网络,尤其是部分读过一点《三国志》的人,你要跟他说诸葛亮很厉害,他一定会跳起来指责你:错错错,来来来,我给你讲讲真正的历史,你那是演义!甚至有某著名通古博今的清华才子,摘出一句“甲仗百人”,就说诸葛亮欺负刘禅年幼,带着一百个刀斧手上朝。这“甲仗”能翻译成刀斧手吗?诚然,诸葛亮没演义那么近妖,可诸葛亮也没那么差吧?主观的评价怕是难以服众,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刘备遇诸葛亮前后的年表。遇诸葛亮前:公元161年,刘备出生于涿郡,以卖草鞋为生公元184年,刘备应征入伍,讨伐黄巾起义军公元194年,徐...
· 诸葛亮被神化了吗,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的?
长久以来,诸葛亮在我们的心中,一直都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一柄羽毛扇,好像一挥动,就可以退敌万千。这样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罗贯中《三国演义》对于诸葛亮的神化作用。的确,《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确实让人难以忘怀,总是一种运筹帷幄的样子。但是看史书,似乎他并没有小说里这样的出神入化,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会被如此神化呢?他躬耕之地到底是南阳还是襄阳呢?古隆中,又名诸葛庙,位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这里山峦叠翠,松竹繁茂,清静幽雅,钟灵敏秀,大有“路回山隐隐,树锁昼荫荫”的感觉。“勒马回望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雅秀,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罗贯中就是这样用生花妙笔在《三国演义》中描述隆中景致的。如今,罗贯中所述景致仍依稀可见,只是“猿鹤相亲”早己了无踪影了。隆中之所以闻名天下,原因有三:一是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躬耕陇亩之地方;二是刘玄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