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王安石眼中的官员:按部就班升上去的多是庸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1
转发:0
评论:0
王安石眼中的官员:按部就班升上去的多是庸人,列宁把王安石称作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发动改革之前担任的职务,恰好是

  列宁把王安石称作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发动改革之前担任的职务,恰好是三司度支判官,就是财政官。他在担任三司度支判官的时候就写下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治理文献《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写在宋神宗的爷爷宋仁宗的时候。他在当中提出的思想,也就是后来经常被大家传诵的名句:“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很显然,他把财政、税收、国家的预算看得很重,没有钱是办不了事的。大家都讲三代之治,但三代之治的时候,大家都很穷。而现在不同了,没钱办不了事,抓不住财权,是要丢江山的。

  因此,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王安石开头就说到,宋代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皇帝是一个好皇帝,你简直可以比尧舜,简直比尧舜还辛苦。为什么国家治理一团糟呢?原因就是国家没人才。可是,每天这么多的人才在考试、选拔,怎么就没人才呢?他说,因为我们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对。人才的教、养、取、任皆不得其法。

  怎么叫教不得法呢?他说,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国家的财政、税收、司法和军事。可是,我们现在教的都是课试文章,学的都是文章词赋,让一帮只会考试的人来治理国家。他们会写材料和作诗,会考试,会谈思想,但是,他们不懂政治、经济、财政、司法。所以说,教不得法。因此,必须废词赋明经,扫除课试文章,建学校。

  养呢?他认为也不得法。他说,财政归于中央,于是中央有钱了,就养了大批的官员,官员系统搞得很复杂,文武分开了,官与吏也分开了,历代从没有像宋代养这么多官。他说既然有这么多官员,再多的财政也担负不起那么多的办公费用,于是,官员的薪赋很低,还不断地降薪,可官员也是人,他也要嫁女、娶妻、丧葬。官员正常收入仅够糊口,根本就不能做个体面人。没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让官员做到公正廉洁,不容易。

  取,他觉得也很有问题。他说历朝历代都是能够选拔有能力的人,简而言之,按照能力,择贤而用,但宋代却是一切都按程序走,每一个职务都要干过,每个台阶都要待过。实际上这样选拔出来的干部,其实每一个工作都没干会,或者说,他什么都会一点儿,其实什么都不会,因为干一段时间就调走了。既然选拔就是走程序,那么官员只要不干事,就不会犯错误,于是按部就班升上去的,大部分是庸人。所以取也不得法。

  任,他觉得也不得法。对官员,没有一个科学的考核办法。科举考出来的人治国理政水平很难加以检验。加上为了防止专权,官不久任,导致地方治理出现一系列问题。

  因此,王安石认为宋代的根本问题是在顶层,官员队伍不够专业化。如果说改革要做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要进行专业化。就是按照干实事的标准,去改革组织路线。

  再一个就是王安石说的“养”的问题,宋代以来,因为皇帝处心积虑,解散基层的社会组织,用王夫之的话说,就是“解散天下休息之”,所以,国家办事只能依靠官员,只能依靠官僚系统,结果,官员的队伍就越来越庞大,而工资却越来越低,它又是国家办事唯一依靠的力量,掌握着权力,怎么能不腐败呢?

  到了宋代,官僚阶级就算彻底形成了,它与皇权国家之间是对立的,皇帝要控制官僚,而官僚就用腐败和不作为来反抗,因为社会没有自组织能力,所以,官僚不作为,就运转不良,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按部就班
【成语】按部就班【成语】按部就班【拼音】ànbùjiùbān【解释】部:部署。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出处】晋·陆机《文赋》:“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清·青城子《志异续编·某少年》:“至君之文,按部就班,机神绝不流动。”老舍《四世同堂》四九:“假若他能按部就班的读些书,他也会变成一个体面的,甚至或者是很有学问的人。”【近义词】循序渐进、墨守成规【反义词】勇往直前、闻风而动
· 庸人自扰
出处:《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释义:自扰:自找麻烦。今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典故:陆象先是唐朝一个很有气量的人。当时太平公主专权,宰相萧至忠、岑义等大臣都投靠她,只有象先洁身自好,从不去巴结。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事发被杀,萧至忠等被诛。受这件事牵连的人很多,象先暗中化解,救了许多人,那些人事后都不知道。先天三年,象先出任剑南道按察使,一个司马劝象先说:“希望明公采取些杖罚来树立威名。要不然,恐怕没人会听我们的。”象先说:“当政的人讲理就可以了,何必要讲严刑呢?这不是宽厚人的所为。”六年,象先出任蒲州刺史。吏民有罪了,大多开导教育一番,就放了。录事对象先说:“明公您不鞭打他们,哪里有威风!”象先说:“人情都差不多的,难道他们不明白我的话?如果要用刑,我看应该先从你开始。”录事惭愧地退了下去。象先常常说:“天下本来无事,都是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才将...
· 眼中钉是什么意思?“眼中钉”一词的由来
眼中钉是什么意思?“眼中钉”一词的由来介绍在汉语中,“眼中钉”一词经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那么,这个词的这种用法是怎么来的呢?“眼中钉”一词最迟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据史籍记载,五代时期的后唐人赵在礼在任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期间,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而贪赃枉法、鱼肉百姓,致使当地百姓受尽欺压、怨声载道、民愤滔天,对赵在礼极其痛恨。因此,当赵在礼后来被罢免时,宋州百姓奔走相告,纷纷拍手称快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事见北宋欧阳修修撰的《新五代史》卷四十六《杂传八·赵在礼传》、唐代冯贽的《云仙杂记·拔钉钱》、明代张岱《夜航船》卷七《政事部·拔钉钱》)史书中另一个有明确记载的、被人们视为“眼中钉”的人是北宋真宗年间的宰相丁谓。传说,丁谓当权时和太监狼狈为奸,把持朝政,而当时老宰相寇准尚在朝中。丁谓深知寇准为官公正、刚正不阿,生怕自己所做的坏事被寇准抓住把柄,于是就千方...
· 信仰的力量――外国军人眼中的长征
原标题:信仰的力量――外国军人眼中的长征
· 王安石的背影
演讲人:安德义《德义堂国学》总编、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著有《逆序类聚古汉语辞典》《论语解读》等。我的题目是“王安石的背影”,失败过后,王安石反身离开朝廷后,落寞、寂寥的样子,所以我用“背影”作为题目,侧重从伦理学角度探讨他失败的原因。王安石新法有这么多,但是,他的改革却失败了。我想结合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把社会的食品、环境问题等和王安石改革失败放在一起来思索,归结起来就是诚信的问题、道德缺失的问题。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把人的信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百姓没有信誉就不能站立。国家政府在百姓中间没有信誉,国家就不能获得成功。王安石的改革,严格来说,首先他应该做的一件事是“立信”。历史上,改革成功的不乏其人,比如管仲改革成功,商鞅改革成功。他们改革成功,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自己本身的信誉确立起来,在朝廷上立信,在同僚中立信,在天下百姓中立信。改革能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