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如何测量空气湿度?从观察琴弦到湿度测量仪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5
转发:0
评论:0
古人如何测量空气湿度?从观察琴弦到湿度测量仪,人们通常说的“空气湿度”一般都是指“相对湿度”,它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

  人们通常说的“空气湿度”一般都是指“相对湿度”,它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百分数越大,表明空气湿度越大。

  古人当然不知道相对湿度的百分数,但大致的空气干湿概念还是有的:湿度越小表示空气越干燥,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潮湿。早在西晋,傅玄就有一首《炎旱诗》问世,诗中的“河中飞尘起,野田无生草。”就写出了空气的干燥和旱情的严重。宋代梅尧臣的《梅雨》诗中就有“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其中的“润气”就是潮气、湿气。古人甚至还能根据空气湿度的大小进行天气预测,唐代黄子发著的《相雨书》里便有“壁上自然生水者,天将大雨”、“石上津润出液,将雨数日”等记载。

  空气湿度肉眼是看不到的,怎样大致评估出空气湿度的大小,其实就涉及空气湿度的测量了。

  我国是最早发明测湿仪器的国家。东汉王充在《论衡·变动篇》中曾经谈到,琴弦变松,天就要下雨。琴弦变松,是天变潮湿、弦线伸长所造成的,表示空气湿度较大。可见,古代的弦琴也可当作原始的空气湿度测量仪器。现代毛发湿度计中的“毛发”,其实就是古代琴弦的微缩和精确。

  元末明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一书中也说,如果质量很好的干洁弦线忽然自动变松宽了,那是因为琴床潮湿的缘故;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天将阴雨。他还谈到,琴瑟的弦线所产生的音调如果调不好,也预兆有阴雨天气,这其实也是因为变松宽了的弦线,其音准敏感度降低了,合乎科学道理。

  在《史记·天官书》中曾提到一种把土和炭分别挂在天平两侧,以观测挂炭一端天平升降的仪器。这其实就是原始的“湿度计”。原理是:天气干燥了,炭就轻,天平就倾向于土;天气潮湿了,炭就重,天平就倾向于炭。也就是古人说的“燥故炭轻,湿故炭重”。《淮南子·泰族训》曰:“夫湿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湿气到来的时候,人是看不见的;但是炭已经表现出沉重了。这就进一步阐明了这个测湿仪器能测量出看不见的水汽。显然,这样的测湿仪器在测量方式和精确度上,比“琴弦测湿”又进了一步。

  清康熙年间,西方来华传教士南怀仁曾用小鹿的筋做成一个弦线湿度表,以验空气中的燥湿。其原理也是“鹿筋吸湿”,但如此制作仪器,取材太残忍也太昂贵了。

  最接近现代湿度计的测湿仪器的发明者,当数清代发明家黄履庄。1656年出生的黄履庄,发明或改进过许多光学仪器(如探照灯、望远镜、显微镜),也发明过许多“验器”,其中的验冷热器,就是现代“温度计”的雏形;而验燥湿器,就是现代“湿度计”的雏形,它利用弦线吸湿伸缩的原理,测量空气中的湿度,比瑞士人索修尔发明的毛发湿度计,早了一百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什么是空气湿度
什么是空气湿度由查字典科普知识资料整理“空气湿度”顾名思义是指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大小,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潮湿,水汽距离饱和程度越近。通常我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空气湿度的大小。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越小,人体汗液蒸发越快,人的感觉越凉快。北京地区冬季和春季白天一般湿度为20%左右,夜晚一般在70%左右,由于冬春季节湿度太小,人们往往有不舒的感觉,有时还出现嘴唇干裂、鼻孔出血、喉头燥痒等现象。可是,到了盛夏季节,空气湿度达到80%以上时,由于汗液蒸发缓慢,人们又会感觉酷暑难耐,有时还会中暑或引发肾病、结核病、关节炎等疾病。居室里比较舒适的气象条件是:室温达25℃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50%为宜,室温达18℃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0-40%。有加湿器的家庭应注意经常调节室内湿度,以便充分地为您的健康服务。
· 湿度
综述空气的温度愈高,它容纳水蒸气的能力就愈高。虽然水蒸气可以与空气中的部分成分(如悬浮灰尘中的盐)进行化学反应,或者被多孔的粒子吸收,但这些过程或反应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相反的大多数水蒸气可以溶解在空气中。干空气一般可以看作一种理想气体,但随著其中水蒸气成分的增高它的理想性越来越低。这时只有使用范德瓦耳斯方程才能描写它的性能。理论上“空气中的水蒸气饱和”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的饱和度与空气的成分本身无关,而只与水蒸气的温度有关。在同一温度下,真空中的水蒸气的饱和度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的饱和度实际上是一样高的。但出于简化一般人们(甚至在科学界)使用“空气中溶解的水蒸气”或“空气中的水蒸气饱和”这样的词句。假如饱和的空气的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和空气中有凝结核(如雾剂)的话(在自然界一般总有凝结核存在),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云、窗户玻璃和其他冷的表面上凝结成的水、露和雾、人在冷空气中...
· 测量仪器
种类根据用途分类:温度计、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量杯、磅称、电子秤、标尺等等根据准确度级别分类:根据允差的不同,量器有A、B两个准确度级别。根据精密度分类:很多量器都有不同的精密度,标尺与卡尺、量筒与量杯均有不通的精密度。
· 相对湿度
计算公式以下是计算相对湿度的公式:φφ-->:=ρρ-->wρρ-->w,max⋅⋅-->100%%-->=eE⋅⋅-->100%%-->=sS⋅⋅-->100%%-->{\displaystyle\varphi:={\frac{\rho_{w}}{\rho_{w,max}}}\cdot100\\%={\frac{e}{E}}\cdot100\\%={\frac{s}{S}}\cdot100\\%}其中的符号分别是:通常气温的改变比水汽压的改变要快,所以温度往往起主导作用;当水汽压一定时,温度降低则相对湿度增大,温度升高则相对湿度减小;雾和霜在夜间或清晨产生就是这个道理。应用相对湿度常用于气象预测之中。它反映了降雨、有雾的可能性。在炎热的天气之下,高的相对湿度会让人类(和其他动物)感到更热,因为这妨碍了汗水的挥发。人类可以从而制订出酷热...
· 2000多年前,这样东西不但能称重,还能看空气湿度,预测天气
初三到高中时,课程中有一门化学,经常捣鼓一些小实验,特别有趣。做化学实验常常会要对一些材料进行称重,称重工具是天平。化学中的天平属于现代天平,是由西方发明并传入中国的,据说埃及在3500多年前就已经使用天平;而中国的天平叫衡器。所谓衡,就是衡量、称量的意思,也就是秤(称),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使用,当时还有爰、匀、镒、石等重量单位,有些至今都不知道怎么换算。称重,是中国古代天平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天平只能用来称重,聪明的先人们还用来测量空气湿度。怎么做的呢?当时的天平和砝码的制造技术已经相当精密,以竹片做横梁,丝线为提纽,两端葛悬一铜盘。不过,由于天平很小,所以一般只用于衡量小物件。这对测量空气湿度并不影响。《史记》有说到:即把等重量的土炭、羽毛分别放置在天平的两端,然后把这种天平放在无风的环境中,这样就可以通过天平的平衡性来观测空气湿度。但没有说具体方法,而刘安在《淮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