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人到底穿什么?南京甘熙故居展出“明式衣柜”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1
转发:0
评论:0
明朝人到底穿什么?南京甘熙故居展出“明式衣柜”,200多年的明朝不仅成就了南京的繁华,同时也为整个江苏带来了丰厚遗迹。近日,

  200多年的明朝不仅成就了南京的繁华,同时也为整个江苏带来了丰厚遗迹。近日,一批从泰州大小明代墓葬土的珍贵文物,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向市民、游客展出。补服、长衫、帽靴、头巾等30多件出土的衣物用品,立体呈现400多年前江淮仕人的穿戴风貌。

  来自墓葬里的“明朝衣柜”

  补服、长衫、帽、裙、裤、凤头鞋、背心、披风、靴子、枕片、香袋、手帕……林林总总的各种衣物摆在民俗博物馆的展柜里,犹如一长排令人眼花缭乱的“明朝人衣柜”。据了解,这些衣物都是历年来在泰州地区发现的多座明代墓里出土的,最早的可追溯到1979年5月发掘的明正统年间陕西布政使胡玉墓,最近的则是2011年2月发掘的泰州春兰路明墓。

  这些衣物,有的是随葬在墓中的,有的是直接穿在死者身体上的,也就是所谓的“寿衣”。据介绍,泰州明墓里发现过多具保存完好的遗体,有的遗体甚至栩栩如生,身上就“穿”着完好的寿衣。考古专家小心地将这些“寿衣”剥离,使其被妥善地藏入博物馆。

  展出衣物从头到脚一应俱全

  此次展出的明代服饰种类繁多,色调以暗黄色为主,有酱色素夹袄、花缎裙、云纹绸衫、花缎长衫、八宝纹绸裤、八宝纹绸夹袄、凤头鞋、花缎棉袄等等,每一件都很大。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补服”,胸前正中一块正方形的绸料,约四五十厘米见方。

  专家介绍,这就是“补子”,上面有珍禽瑞兽图案,飞禽代表文官,猛兽代表武官,不同的动物,代表补服主人官品的不同。这件补服的“补子”绣的是两只孔雀。专家说,其主人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工部右侍郎徐蕃,是正三品文官。

  除了衣服,展品中还有各种披风、手帕、护膝、护腿、帽子。专家说,明代的护膝、护腿和现在的护膝、护腿不一样,不是“运动装备”,而是衣服上的装饰。几块明代墓中发现的花绫手帕也颇为抢眼,明黄色的手帕上有蓝色条纹,间以几何图案,下缀流苏,即便放在现在也显得非常时尚。

  展览将一直持续到11月26日,位于甘熙故居中的“四十二号五进”。民俗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展出的多为丝绸文物,展览条件要求比较高,“展柜里都放了干燥剂。目前秋冬季节温度正好,只要将湿度严格控制好,就能确保文物安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京甘熙宅第
简要介绍: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甘熙宅第现已开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甘熙故居里在2012年设立了很多电脑屏幕,供参观者看,还有南京很多民间建筑风格文化传承人,都有小包间,供游客参观,期间艺术家们和他(她)们的艺术作品,给游客以美的享受,也传递了精美、浓厚的南京文化...
· 甘棠乡甘国宝故居
甘国宝故居,位于甘棠乡小梨洋村,为清代民居,正厅前有左右下廊、马弄、现皆毁,楼上正厅悬挂有甘国宝中试后上司赠给的“会魁”金字匾。甘T下村上祠堂,悬有乾隆皇帝御赐“福”字金匾,为甘国宝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9年)十二月省亲进带回。甘国宝曾祖甘良坦墓位于小梨洋后门垅,旧时知县上任后皆要到此墓祭奠。甘国宝生平]编辑甘国宝(1709―1776),乳名任官,字继赵,号和庵,清雍正十一年(1733)武进士,清乾隆三年(1738),以侍卫擢广东右翼镇游击,累官提督,两度出任台湾总兵,逝于泉州。此宅是甘国宝出生地,建在近2.6米高的台面上。宅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由门前埕、大门、照壁、正厅、后座楼房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后座楼上正厅悬“会魁”匾额1方。200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甘国宝故居景区介绍]开放时间:7:30――17:00门票价格:15元最佳时间:宁德属...
· 江苏省-南京-秦淮区甘熙
甘熙(1798~1853),字实庵,生于1798年,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金石家、藏书家。早年就读于钟山书院,师从散文家姚鼐。清道光十九年(1839)进士,以知县迁广西,道光二十二年升郎中。后任户部广东司兼云南主稿、记名知府等职。他博览群书,博学强记,曾对南京历代掌故、民风民俗、街巷名称沿革等仔细搜罗考证,编撰了南京方志著述多种,著有《白下琐言》、《桐荫随笔》、《栖霞寺志》等,还编有《重修灵谷寺志》12卷。其中以《白下琐言》最为后世学人所推崇。甘熙祖上甘熙祖上多名人,相传战国时秦国丞相甘茂、三国时孙吴名将甘宁,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大侠甘凤池与其兄甘凤泉等,都是甘熙直系祖先。“甘熙故居”是由甘熙的父亲甘福开始建造的,后来甘熙又续建、扩建。当时清朝的定规是民间住宅造屋不能超过一百间。据说天帝的房子有一万间,皇宫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王公勋爵的住宅是九百九十九间半,民居便只得九十九间半了。甘熙曾在京...
· 样式雷的故居
雷氏祖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铭文砖刻,上书:“皇清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岁菊月主人雷雨亭记……”据史料记载,雷发达虽贵为朝廷御匠,但仍十分思念家乡。相传,他在朝时,汇钱给雷族大人,委托他们兴建雷氏祠堂。当时雷氏大人,将此钱私自花掉了。雷族大人后听说雷发达要亲自回家拜祭祖先,雷氏大人只好到处借钱,急急忙忙建了一间祠堂,名叫"尊祖堂"(即现在的雷氏祖屋)。雷发达拜完祠堂回京后,又先后多次汇钱回乡对祖堂进行扩建维修。据史料记载,尊祖堂,有石匾1面,为清康熙已丑年(1709年)雷金玉书,尊祖堂雷发达于康熙二十八年出资建造,1709年雷发达长子雷全玉来尊祖堂祭祖,亲书“如松之茂”四字于尊祖堂东侧门楣上并命人刻制,匾长203cm,宽28cm,厚15cm,青石阳刻楷书,尊祖堂在1966至1976年期间拆毁,但匾被雷氏畲民保存良好。眼前,由于年久失修,"尊祖堂"早已倒塌,但在祖居雷村,现仍留有一断墙残壁。据...
· 南京小卷阿-魏源故居
魏源故居――“小卷阿”万东江苏南京小卷阿故居1832年魏源来到南京,即相中地处城西清凉山下乌龙潭边,史称“诗巷”的龙蟠里东侧(今20号)购地造屋。初始魏源为爱屋起名“湖子草堂”后改名“小卷阿”。“卷阿”乃《诗经•大雅》中的篇名。卷者曲也,阿者大山丘也,其远大志向寓于宅名之中,是精神寄托,还是锋芒毕露,不得而知,但他的故居在历经170余年风风雨雨的今天,仍有两间保存完好。他亲笔题写的宅门横额――小卷阿三个大字至今依稀可辨。在此魏源完成了《海国图志》,魏源故居已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翻开南京的文史资料,今年是我国近代思想家、史学家、诗人魏源诞辰210周年纪念年。魏源这个名字不仅与“放眼看世界第一人”紧密相联,更因为有关魏源的历史遗存已融入南京这座文化古城之中……魏源在南京故居著述的不朽长篇巨著《海国图志》,标志着我国闭关自守时代的结束,他以幕僚之身在南京襄理两江政务时疾呼:“借夷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