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军事文书:战斗檄文为何让曹操害怕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1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军事文书:战斗檄文为何让曹操害怕,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如“操作檄文以达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如“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

  源流考证

  从官文书

  演变到军事文书

  檄文最早源自春秋战国,发展到汉代已成为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并因此奠定了后来军事信息传播的体式基础。檄文用于军事信息的传播最初见于春秋战国。

  到汉代,檄文已比较发达,使用频率相当高,成为当时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

  三国以后,檄文逐步摆脱汉代官文书模式,专门向后来的军事文书发展。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已逐步摆脱原来汉代的官文书窠臼,演变成后来用于战斗的军事文书。

  史籍保存下来的军事檄文并不多,其中比较经典的要数隗嚣的《讨王莽檄》、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骆宾王的《讨武曌檄》等。

  经典檄文

  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军事文体,古人有“传檄而千里可定”的说法。在我国古代战争中,檄文堪称抢占先机、实施攻心、凝聚士气的精兵利器,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催生了大量的战争檄文,其中不乏经典的名篇和妙趣横生的故事。

  陈琳讨曹操檄:

  曹操读之一身冷汗 大喊“此愈我病”

  陈琳是东汉末年名士,“建安七子”之一。《为袁绍檄豫州》是他为袁绍写的讨伐曹操的檄文。这篇檄文铺陈史事,洋洋洒洒,历数曹操的种种罪状,呼吁天下人群起讨之。其中有许多文采斐然、斥责有力的名句,如历数了曹操“实为汉贼”的罪行:“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细政苛惨,科防互设”,使国人“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虐烈,于操为甚”。而袁绍“奉汉威灵,折冲宇宙”,来讨伐曹操,正是“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也”。

  史书记载,曹操此时正患头风病,在病情发作时读到了陈琳的这篇大作。起先,曹操是躺在床榻上,等听到一半的时候,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忍不住一跃而起,大声说:“此愈我病。”可见此文的凌厉峻切、言辞激烈,从而对曹操造成了很大的触动。

  骆宾王讨武曌檄:

  武则天读之惜才 指责宰相没发现人才

  唐代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也是一篇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经典檄文,是为起兵反对武则天的徐敬业所作。在文中,骆宾王以慷慨激昂之势,历数武则天的种种“失德”和“无道”行为,指责她“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在这种形势下,徐敬业作为“皇唐旧臣,公侯家胤”,“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体现了当时社会认可的“正义”。为了争取朝中大臣的“反水”,骆宾王向他们发出召唤:“公等或家传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大家应该“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师,无废旧君之命”,共同完成正义的大业。檄文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结尾,大气磅礴,戛然而止,感召之音,久久不绝。

  《新唐书》记载,武则天读到这篇檄文时只是笑,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时,大惊失色,“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武则天被骂而不以为忤,反而指责宰相没有发现这样的人才,这是很耐人寻味的。骆宾王以这篇檄文名动天下,尽显“笔阵横扫千人军”的文采风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檄文是什么?战斗檄文为何让曹操害怕?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如“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源流考证从官文书演变到军事文书檄文最早源自春秋战国,发展到汉代已成为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并因此奠定了后来军事信息传播的体式基础。檄文用于军事信息的传播最初见于春秋战国。到汉代,檄文已比较发达,使用频率相当高,成为当时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三国以后,檄文逐步摆脱汉代官文书模式,专门向后来的军事文书发展。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已逐步摆脱原来汉代的官文书窠臼,演变成后来用于战斗的军事文书。史籍保存下来的军事檄文并不多,其中比较经典的要数隗嚣的《讨王莽檄》、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骆宾王的《讨武曌檄》等。经典檄文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军事文体,古人有“传檄而千里可定”的说法。在我国古代战争中,檄文堪称抢占先机、实施攻心、凝聚士气的精兵利器,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
· 曹操传——讨贼檄文
?几年来,曹操不停地向各地辐射中央朝廷的影响力,袁绍也在不停地辐射他的影响力。公元199年,通过和公孙瓒的一场决战把公孙瓒打残之后,袁绍的力量达到了顶峰。他将当时东汉帝国最大的四个州(冀、幽、青、并)纳入囊中,吃掉这些州后,袁绍本应该消化一段时间,可是曹操的力量扩张过快,让他不得不重返战场,和曹操来一场决战。和曹操开战前,他召开战前会议,要大家各抒己见。不过在他内心深处,希望最好是只有一个意见。这样,他就不必耗死许多脑细胞了。这一回,袁绍高兴坏了,因为意见出奇地一致,都主张讨伐曹操。可他还没有高兴多久,不同意见就出来了。他的首席谋士沮授说:“和曹操开战,未必就得动刀动枪。况且咱们和公孙瓒打了这么多年,百姓已疲惫不堪,不能轻易出兵。咱们应该先休养生息,然后向皇上上表,指责曹操挟持天子。同时,派兵进驻南部战略重镇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慢慢经营河南,制作战舰,锻造武器,派遣多个骑兵小分队不停骚...
· 中国古代四大檄文欣赏
【檄】军事文书。最早出现在史籍的是《史记》载张仪为檄告楚相。这种文书文辞讲究夸饰,《文心雕龙》说:“檄者,徼也。宣露于外,檄然明白也。……摇奸宄之胆,订信慎之心,使百尺之冲,摧折于咫书,万雉之城,颠坠于一檄者也。”又,汉高祖“以羽檄征天下兵”,把羽毛插在檄文上,表示十万火急,又称“羽书”。以汉代,檄文有六种用处:(一)讨敌,如陈琳作讨曹操的檄文;(二)威敌,向外邦显示本朝威德;(三)征召,征发调遣臣民;(四)晓谕,以人民所重要告示事项;(五)辟吏,拔擢委任下属;(六)檄迎,迎接莅临的上司官员。一、《讨曹操檄》陈琳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
· 曹操手下一大将让刘备害怕让诸葛亮忌惮!
三国乱世,军阀混战,曹操手下名将辈出,其中有一位大将,降将出身,却让刘备害怕,也让诸葛亮深深忌惮。这人是谁呢?这人就是曹操手下大将张颌,张颌本是袁绍大军,官渡之战投降曹操,其人善战,有勇有谋,可也不至于让刘备害怕,也让诸葛亮深深忌惮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当时刘备在走马谷火烧都围,夏侯渊前去救火,短兵相接,夏侯渊战败被杀,张颌退回阳平关,当时刚刚丧失主帅,魏军都害怕刘备趁机进攻,全军惊慌失措,夏侯渊的司马郭淮便命令全军说: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刘备也忌惮于他。现在形势紧迫,除了张将军,没有人能稳定军心,于是推张颌为主帅。网络配图于是张颌出面调度部队,众将都服从张颌,军心这才安定下来。当时曹操在长安,派使臣送给张郃节钺。曹操亲自到了汉中,刘备保高山不敢战。《三国志》记载: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
· 曹操手下一大将让刘备害怕让诸葛亮忌惮
三国乱世,军阀混战,曹操手下名将辈出,其中有一位大将,降将出身,却让刘备害怕,也让诸葛亮深深忌惮。这人是谁呢?这人就是曹操手下大将张颌,张颌本是袁绍大军,官渡之战投降曹操,其人善战,有勇有谋,可也不至于让刘备害怕,也让诸葛亮深深忌惮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当时刘备在走马谷火烧都围,夏侯渊前去救火,短兵相接,夏侯渊战败被杀,张颌退回阳平关,当时刚刚丧失主帅,魏军都害怕刘备趁机进攻,全军惊慌失措,夏侯渊的司马郭淮便命令全军说: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刘备也忌惮于他。现在形势紧迫,除了张将军,没有人能稳定军心,于是推张颌为主帅。于是张颌出面调度部队,众将都服从张颌,军心这才安定下来。当时曹操在长安,派使臣送给张郃节钺。曹操亲自到了汉中,刘备保高山不敢战。《三国志》记载: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