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崔琰是如何归顺到曹操麾下的?关于崔琰的评价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9
转发:0
评论:0
崔琰是如何归顺到曹操麾下的?关于崔琰的评价,崔琰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字季珪,是当时曹操手下的著名谋士。在后人的记载描述中

  崔琰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字季珪,是当时曹操手下的著名谋士。在后人的记载描述中,崔琰是个相貌俊美的美男子,据说其须长四尺,眉目疏朗,声姿高畅,就算是曹操也是对其相当敬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崔琰简介,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崔琰吧。崔琰的出生年月不详,然而少年时期的崔琰和大家印象中的崔琰完全不一样,那时的崔琰崇尚的是武功,喜欢的是击剑,而且是个言辞拙劣、迟钝的朴实少年。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崔琰才开始奋发读书,在二十九岁的时候更是到了郑玄的门下求学。只不过由于黄巾之乱,崔琰的求学生涯也只能被迫中断,并且因为归家之路全是贼寇,还有家不能回,只能在几个州际之间游历、流浪。在崔琰回到家中后,也只是弹弹琴读读书自我娱乐。

  袁绍在知道这么一个人的时候,立马就让人去征召崔琰,崔琰也就到了袁绍的阵营。崔琰在袁绍这里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给袁绍分析天下形势,也教袁绍该怎么管教、训练士兵,很受重用,马上就成为了骑都尉。但是后来由于袁绍没听从崔琰的话,导致了官渡之战的惨败,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深知崔琰的能耐,便争相抢夺他。崔琰推病便被他们关进了牢里,后来被陈琳等人相救。在崔琰进入曹操阵营之后,更是将自己的刚正不阿以及真言直谏发挥了出来,在曹操阵营中发挥了大作用。然而曹操后来却因曲解了崔琰的一番话语而将崔琰打进了牢里,之后更是赐死了他。看完了崔琰简介,相比大家对这位敢于真言直谏的名士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

  崔琰原先是袁绍阵营的,在袁绍阵营被曹操打败之后便来到了曹操阵营,崔琰有着很高的学识,再加上他本身又长得丰神俊貌,因此十分被曹操所器重,那么崔琰的成就有哪些呢?崔琰的学识是否配得上他的成就呢?崔琰身为东汉末年的著名谋士,自然引起了当权者的注意,袁绍便是其中之一,在袁绍的邀请下,崔琰便进入了他的帐下。有次看到袁绍的士兵十分暴虐专横,崔琰因此上谏袁绍,告诉他仁慈之军的道理,袁绍听后便让他做了骑都尉。袁绍的官渡之战败北,也是没有听从崔琰规劝的缘故,因此在战败之后袁绍的两个儿子便争相抢夺崔琰,崔琰却称病不愿再辅佐,因此被打入牢狱。

  之后曹操打败了袁绍的所有残余军队,让崔琰做了别驾从事。曹操对崔琰讲,说自己前几天查冀州的户口,总共有三十万人,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个大州了,但是崔琰却是面不改色地跟他讲,现在天下大乱,你注重的竟然不是增强自己的实力、用仁义安抚军民,反倒是先关注户口夸耀自己的实力,难道这就是老百姓所期待的明君么?崔琰说完这些话的时候,曹操帐下的其他人都是大惊失色,但是曹操却很受感动,连忙向他道歉。在曹操去征讨并州的时候,崔琰流了下来辅佐曹丕。有一次曹丕用极其奢华的行头外出打猎,便被崔琰教育了,之后曹操想要做魏王,又被崔琰反抗了,但是这次曹操却是动怒了,把他丢尽了牢狱,最后崔琰被杖死在狱中。

  崔琰是东汉末年魏国的名士,也是曹操曾经十分敬重钦佩的人,但是后来却因为一些误会将崔琰打入了大牢,还赐死了他。关于崔琰的故事有很多,包括崔琰在早年时期求学的故事、在袁绍阵营里时发生的故事以及在曹操阵营里的故事等。但是最为著名的崔琰的故事则是一个叫做“床头捉刀”的典故。那时候的崔琰已经是在曹操的阵营之中了,这时候的曹操也已经统一了北方,在所有的游牧民族之中有着很高的声望,那些游牧部落纷纷依附曹操,所以也会经常派使者出使而来,面见曹操,给予礼物。一次匈奴的使者便带了很多礼物来看曹操,曹操担心自己的样子不能将匈奴人威震到,便让崔琰来扮演自己,而自己则在坐榻旁边扮演一个侍卫。为什么会选择崔琰呢?因为当时的崔琰是一个著名的美男子,不仅风神俊茂,还有着出众的学识谈吐,由他来扮演自己,是曹操心目中最合适的选择。然而在这个匈奴使者会见完假扮曹操的崔琰之后,曹操马上就派人去问这个使者对自己的印象如何。谁知这个使者却说这个魏王长得是十分俊美,但是那个在坐榻旁边提刀而立的人,却是气度非凡,是个真英雄。所以后人便把“捉刀”这两个字来形容代替别人做事,比如“捉刀代笔”一词,便是用来形容文人们代人作文的情况。从这个崔琰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曹操对崔琰很是信任。

  后世对于崔琰评价如何呢?崔琰是东汉末年魏国的著名谋士,在他待在袁绍阵营中的时候,便将自己的才华与远见展露出来了,然而因为袁绍不听从崔琰的意见,导致了官渡之战的败北。从他的所有事迹中可以看出,崔琰是个很有胆识的人,擅长儒家之道,并且能够正确地分析局势,然而他更多做的是有关于“礼”的事迹,少有布局谋略。曹操口中的崔琰评价是这样的,他认为崔琰是一个完全继承了古风的人,有着古人那种风骨,敢于直言不贪名逐利,而且以礼守身,是一个可以托付重任的人,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有着对于崔琰评价的话语,他认为在这个《三国志》中,崔琰是品格最高的,但是由于过直易折,不懂弯曲,而使得崔琰不能长寿,最后还是被枭雄曹操给杀死了,十分可惜。

  在所有后世对于崔琰评价中,大抵都认为崔琰是高风亮节的一个代表,也绝对是魏晋风骨的一个代表,认为他如此砥砺名节的做法是后世身为一名文人最应该去学习模仿的。当时的崔琰也确实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之一了,他有一身的道理来支持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行之事全部问心无愧,初次遇到曹操,以为遇到良主,却不知枭雄与英雄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是这其中的心狠手辣与冰冷无情皆在那一个字中。顺了心意,便是忠臣,惹我不快,便是乱臣贼子,不服自己,那便杀之而后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崔琰的人物生平,崔琰的人物简介,崔琰的一些人物评价
文武双全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了没有一年,徐州的黄巾军攻破了北海,郑玄与其弟子到不其山躲避兵难。那时买进的粮谷十分缺乏,郑玄只好停止授学,辞谢众学生。崔琰既被遣散,又到处都是盗寇,西去的道路不通,于是周旋于青、徐、兖、豫四州郊野,向东到过寿春,向南也几乎到了长江、洞庭湖地区。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归,在家中以弹琴读书自娱。佐命袁氏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当时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他们作战取得胜利。’如今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的为死者伤痛的爱心,追随周文王的仁慈之举。”袁...
· 崔琰是冀州名士,曹操为什么要杀崔琰?
也许,历史不是你认为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当事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个事件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这篇文章“崔琰是冀州名士,曹操为什么要杀崔琰?”或许能够给您答案。?曹操内心里打定了立曹丕为接班人的决心,只是他没有立即宣布,他在等待机会。或者说,他要为未来的接班人创造更好的接班条件,扫清接班之路上存在的所有障碍。曹操称魏王时发生了一个“杨训事件”,它的突然出现搅动了政局。杨训的其他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是冀州人,虽然才能一般,但品行还不错,崔琰主持冀州政府工作期间,把他作为人才向曹操推荐,曹操对杨训进行了礼辟。拿流行的观点来说,这个杨训是“崔琰的人”。曹操称魏王前曾有一次大规模的劝进潮,这个杨训可能因为职级较低,没有出现在劝进者的名单中,但他也像许多人一样,上表对曹操进行赞美,歌功颂德。这也没啥,杨训的行为算是随大流吧,本无可厚非。然而,也许是杨先生拍马心切,也许是他文采太好,总之这篇...
· 崔琰
生平早期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并在郑玄处求学,不到一年,当时为黄巾之乱,徐州黄巾军攻破了北海,郑玄与其子弟到不其山避难,当时粮十分缺乏,玄只好停学,辞谢其子弟,因此琰被遣散,到处都是盗寇,西去道路不通,于是周旋于青,徐,兖,豫四州郊野,向东去寿春,向南到长江,洞庭湖地区。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家,在家只以弹琴读书自娱。为袁绍属下时袁绍听到琰名誉后征召,时绍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琰劝绍:“昔日荀况(荀子)有说道:‘对士兵平日不教训,战斗力不强,即使是商汤及周文王都不能拿那些人来打胜仗’现在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都为看到主公的德政,应令各郡县掩埋尸骸来显示伤痛及爱心,追随周文王之仁慈之举。”于是被任为骑都尉。后来绍要出兵于黎阳,镇守延津,琰说:“天子现于许昌,百姓都想支持朝廷,本军不如谨守治境,向天子述职,方便可安定此区。”但绍不听,因此于官渡被挫败,绍死后,其子袁谭和袁尚夺位时争取琰,但琰以...
· 曹操手下大将崔琰简介曹操为什么杀崔琰?
导读: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个人资料容貌: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官至:中尉家族资料:兄弟姐妹崔林(从弟)相关人物:曹操、袁绍、司马朗、毛玠人物故事劝谏曹丕崔琰(163-216),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原本是袁绍的部下,曾经劝说袁绍不要攻打曹操,袁绍不听。袁绍死后,袁谭、袁尚争着要得到崔琰作为他们的部下,崔琰称病不出,结果被投入监狱,因为得到阴夔、陈琳的营救,才能免罪。曹操得到冀州之后,封崔琰为别驾从事。当崔琰来拜见曹操时,曹操对他说:“我昨天审查了一下冀州的户籍,总共有三十万人,可真是个大州啊!”崔琰回答说:“现在天下大乱,袁氏兄弟又互相残杀...
· 东汉名士崔琰
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德州武城东北)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从兄,曹操帐下谋士。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人物生平文武双全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了没有一年,徐州的黄巾军攻破了北海,郑玄与其弟子到不其山躲避兵难。那时买进的粮谷十分缺乏,郑玄只好停止授学,辞谢众学生。崔琰既被遣散,又到处都是盗寇,西去的道路不通,于是周旋于青、徐、兖、豫四州郊野,向东到过寿春,向南也几乎到了长江、洞庭湖地区。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归,在家中以弹琴读书自娱。佐命袁氏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