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周族的君位继承制度为何?季历因何被选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7
转发:0
评论:0
周族的君位继承制度为何?季历因何被选立?,周武王克商以前,周族的君位继承制度为何?季历因何被选立?前贤对此说法不一。笔

  周武王克商以前,周族的君位继承制度为何?季历因何被选立?前贤对此说法不一。笔者根据文献考古资料和人类学研究成果,探讨了贵族等级名号传嗣制与季历、文王继立的关系问题。这一讨论引导我们对周人革命、帝改元子的性质问题重新去分析讨论,并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古公有三个儿子:太伯、虞仲、季历,但选择了季历作为储君。于是“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如上所言,太伯、虞仲既未即位,亦未被立为储君。

  《左传》有另一种说法,僖公五年宫之奇对虞公说:“太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依宫之奇之说,太伯未继承君位是因不从父命。那么反过来说,如果太伯遵从父命,便可以继父君位。

  《左传》之说是对的,《史记》所说“以传昌”是、而“立季历”非。依殷礼,太伯、虞仲与季历均有依次继位的权利。只是最后由谁传子古公有自己的想法:依次传弟,最后由季历传位于“圣”孙姬昌。“大伯不从”正是这后一点,他与虞仲不愿做过渡式的君主,便一起出逃,连君位也不愿继承了。

  皆为太王嫡子的太伯、虞仲、季历,均曾预立为储君,方式是以次相承。这一推论可从《逸周书·世俘解》所述周克商不久的祀制中得到证明。

  王烈祖自大王、大伯、王季、虞公、文王、伯邑考以列升。《世俘解》正如郭沫若、顾颉刚所论,是周初最可信的文献资料。《郭沫若全集》卷 1,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顾颉刚:《逸周书世俘篇校注、写定与评论》,《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特别是这段材料所展示的祀制,绝非后来的周礼祭制。王国维谓“此太伯虞公邑考与三王并升,犹用殷礼”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第2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 在王国维的时代,殷甲骨文研习未精,王氏袭用传统经学家之说,谓殷礼质而亲亲,周礼文而尊尊,故殷礼未有“嫡庶之分”,商人祭法“无亲疏远迩之殊也,先公之昆弟,在位者与不在位者祀典略同,无尊卑之差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王氏的这些说法已逐渐为今日研究商史的学者所扬弃,商代已有贵贱亲疏的宗法制,已有嫡庶之分。1983年;杨升南:《从殷墟卜辞的“示”、“宗”说到商代的宗法制度》,《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3期。而且根据卜辞周祭祀序可知,殷人只祭祀曾在位的;对未在位的,仅仅祭祀曾预立为太子却未及即位而早逝的。例如大乙之子大丁,武丁之子而祖庚祖甲之兄孝己。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殷卜辞反映的周祭制度在周初的祀典中有所承袭、保留。《逸周书·世俘解》谓武王克殷后,“格于庙,王烈祖自大王、大伯、王季、虞公、文王、伯邑考以列升”。这虽不是按祀日进行的循环往复的周祭,但其相同的一点是:先公不分直系与旁系,曾即位的及虽立为储君但并未即位的都全部予以祭祀。依殷代周祭制度可知,太伯、虞仲、伯邑考虽不是过去曾在位的先公,但一定曾预立为储君,因此才“以列”进行祭祀。

  从上我们可知《史记》等史书所说之失:《周本纪》、《管蔡世家》等书篇所谓古公未立太伯虞仲、文王未立伯邑考之说是错误的。关于伯邑考是否曾预立为储君,这里姑且不谈,这里先看看太伯虞仲的立储问题。若依《周本纪》、《吴太伯世家》所述,太伯、虞仲未曾立为储君,那么,《世俘解》把太伯、虞仲与季历一起列入祀典以次进行祭祀就讲不通了。事实上,太伯、虞仲虽未即位,但他们曾被立为储君,以次相传以至于季历。正如春秋晚期吴国季札诸兄兄弟依次相及,准备传位于季札一样(《史记·吴太伯世家》)。“大伯不从,是以不嗣”,只是太伯虞仲不服古公决定最后由季历传子姬昌,才出逃的。他们虽出逃在外,但因曾被预立为储君,依殷礼,后人武王仍把他们与季历放在一起进行祭祀。

  为什么古公决定兄弟相及至于季历,最后传位于季历之子姬昌呢?《史记》谓古公察小孙儿姬昌有“圣瑞”当兴。《周本纪》曰:

  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吴太伯世家》亦云:

  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依《史记》所言,季历贤,季历妻太任为贤妇人,特别是其子姬昌为“圣子”,有“圣瑞”,振兴周邦者在于姬昌,故欲以殷礼让三子兄弟相及于季历以传昌。“圣子”、“圣瑞”之说,清人崔述已怀疑过,难以置信。崔述:《丰镐考信录》卷8。是的,小小的幼婴能有什么“圣瑞”?但如果我们不从品质、德性方面考虑,而从出身方面看这一问题,便知称昌为“圣子”、有“圣瑞”之说亦有来由。这就是季历妻、文王母大任来自殷商,季历因妻而显赫,文王昌因母而显贵。文王虽小却擅有“圣”号,与他出身有关,因他是“大邑”商族的外孙。

  《诗经·大雅·大明》中周人盛赞先妣挚仲氏大任与先祖季历的婚事: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王季之妻、文王之母大任是从挚仲氏娶来,《诗经》明谓她是殷人商族。然后儒传注正义均以为大任是夏车正挚仲氏之后,任姓。笔者以为此说不可信。《大明》诗中所说“挚仲氏任”不是夏族挚氏,而是商族挚氏,大邑商畿内殷人氏族。笔者以为“挚仲氏”之“挚”当是《逸周书·商誓解》中商邑的“执”氏,裘锡圭先生说:

  《商誓》开头一段里提到的“伊旧何父几耿肃执”,似是商邑的一些大族的名称。肃疑即殷民六族中的萧氏,几疑即殷民七族中的饥氏。裘锡圭:《关于商代的宗族组织与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的初步研究》,《文史》第17辑。裘说是对的。同样,《商誓》头一句中“执”也应是商邑的大族之后,笔者以为“执”应是《大明》诗中“挚仲氏”之“挚”的借字,而“挚仲氏”盖是从挚宗族中分化出来的子氏族。季历之妻是商邑殷民挚族,这正与顾颉刚先生所论同:“所以王季的妻就从殷商嫁来,虽不是商的王族,也是商畿内的诸侯之女”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顾颉刚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季历之妻太任的“任”姓如何解释呢?我们认为“任”绝不是挚仲氏之姓,挚氏是为商邑畿内男服,是周人对先妣之姓作的一种追认。王国维、徐中舒、李学勤等先生指出女子称姓乃周制,周代之前女子不以姓称。王国维指出,周先妣姜、传言黄帝子十二姓、祝融后八姓、虞姚姓、夏姒姓、商子姓,“凡此记录,皆出周世”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第2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徐中舒则根据婚姻制度指出,姓是绝对外婚的产物,夏殷都不是绝对的外婚,故没有姓,“所谓当时的子姓,就是子族”徐中舒:《先秦史论稿》,巴蜀书社1992年版。李学勤考察了卜辞及殷金文,指出卜辞称“妇某”之某很少重合,绝不会是姓。李学勤:《考古发现与古代姓氏制度》,《考古》1987年第3期。后代对殷人的这一特点仍记忆犹新:《礼记·丧服小记》正义云: “殷无世系,六世而婚,故妇人有不知姓者,周则不然。”挚仲氏大任之“任”若不是姓,应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大任之“任”本是为王任事的官职名称,西周时始作为其族之姓,周人并以此来追称先妣。徐中舒先生说:“古男、任是同音字,又与南通”,“而殷代的男服,就是居于殷王畿以南低地区的一些村社。春秋时代称男爵的诸侯;如姜姓的许男,风姓的宿男和任姓的薛国、风姓的任国,可能都是殷代的男服”徐中舒:《先秦史论稿》,巴蜀书社1992年版。。其说诚是。 “任”(男)本为官职名称,西周后有的以之为爵称,有的以之作国名,有的以之为姓。同样,所谓任姓的挚仲氏本为商族畿内男服——《诗·大明》谓大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可证,后来作为姓,以此看来,挚仲氏大任本为殷邦商族之后,也就是《商誓解》中商邑大族“执”氏。

  季历之妻、文王之母挚仲氏是商邑大族,是显赫的贵族。《诗·大雅·大明》怀着满腔的激情盛赞这桩婚事。《史记·吴太伯世家》称“季历贤”,《周本纪》谓其妻太任为“贤妇人”,子姬昌(文王)为“圣子”,具有“圣瑞”,其实质问题都是因季历之妻家、文王之母方是商王畿内氏族显贵。这一联姻抬高了季历在周族中的地位,而古公在选嗣位人时不能不考虑这些重要因素。这就是太王让太伯、虞仲、季历三子以兄弟相及的方式继立,最后传位于幼孙姬昌的原因和背景。而且君位传季历以至其子姬昌,也的确迅速地抬高了周族在方国诸侯中的政治地位。如果我们用联姻的氏族在等级嗣承制中起的作用来分析这种情况,问题则会更为显豁、分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季历的父亲是谁季历去世后由谁继承了王位
季历,原名姓姬,而季只是他在同辈家族中的一个排行,也是最小的一个,他是古公亶父最小的一个儿子,他的母亲名为太姜,季历在继承王位之后,遵循其父的道路,最后使周国越来越强大,就连商王也承认他的实力,季历后为西伯君主。周太王雕塑季历的父亲古公亶父并非就叫古公亶父,“古公”只是当时的人们对他的一个尊称,“亶父”也是对他的一种尊敬,实际上他是姬姓氏,名为亶,世人称他为周文王,又叫做周大王,他是现如今陕西旬邑人,是一名贤明杰出有为的君主、领袖,古公亶父因为收受到了狄戎的逼迫下,只好率领了族人搬迁到周原,他在当地推广仁政,并且使农业发展了起来,最后也成为了灭掉商国的重要关键。古公亶父死后,有由季历担任王位,又以当地人民主要为周姓,最后立国周国,人们将周国的成立始于古公亶父的功绩,后来为他建墓为“太王墓”并且称他为“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太伯,老二叫虞仲,老三便是周文王姬发,古公亶父也是一名...
· 古代的君位继承制度有哪些?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自己的一套的君位继承制度,可以有效防治君位交替之际的内忧外患,同时保证继任统治者在对其选择上的合理性。中国古代君位继承制度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父死子承自夏朝建立到清朝灭亡,中国近四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历代王朝大都采用世袭制来进行权力的交接。即帝王生前在自己的儿子中,选中一人作为自己的法定继承人,死后将君位传给他。父死子承的君位继承制又可细分为两种方式,一为嫡长子继承制,二为秘密立储制。嫡长子继承制宗法社会中称正妻为嫡亲。嫡妻所生的儿子为嫡子。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她所生的长子称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在周朝初期确立,主要内容是: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封诸侯。诸侯之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封为卿大夫。卿大夫之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余下封士;士以下则为庶人。中国古代大多数王朝均采用了此方法。秘密立储制清代雍正皇帝为了避免皇子们为争夺皇权而自相残杀,设计了秘密立储制度。主要内容是:皇帝将...
· 季历的父亲儿子介绍季历去世后谁继承了王位
季历的父亲季历,原名姓姬,而季只是他在同辈家族中的一个排行,也是最小的一个,他是古公亶父最小的一个儿子,他的母亲名为太姜,季历在继承王位之后,遵循其父的道路,最后使周国越来越强大,就连商王也承认他的实力,季历后为西伯君主。周太王雕塑季历的父亲古公亶父并非就叫古公亶父,“古公”只是当时的人们对他的一个尊称,“亶父”也是对他的一种尊敬,实际上他是姬姓氏,名为亶,世人称他为周文王,又叫做周大王,他是现如今陕西旬邑人,是一名贤明杰出有为的君主、领袖,古公亶父因为收受到了狄戎的逼迫下,只好率领了族人搬迁到周原,他在当地推广仁政,并且使农业发展了起来,最后也成为了灭掉商国的重要关键。古公亶父死后,有由季历担任王位,又以当地人民主要为周姓,最后立国周国,人们将周国的成立始于古公亶父的功绩,后来为他建墓为“太王墓”并且称他为“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太伯,老二叫虞仲,老三便是周文王姬发,古公亶...
· 周文王之父季历
季历,姬姓,季是排行,尊称公季、王季(周王季),周太王之少子,周文王之父。季历接位后,师承古公遗道,笃于行义,领导部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训练军队,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文化,加强政治联系。在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商王文丁时,受封为“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后因权重遭忌,被文丁死,归罪为文丁所杀。人物生平]季历,本名姬历,名字之前的“季”字,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次序,即最小。他是古公父第三子,母亲叫太姜,周文王之父,其兄太伯(泰伯)、虞仲。据《史记》的《周本纪》和《吴太伯世家》记载,周族的开基之祖古公父觉得自己的少子季历最为贤明,更为可贵的是,季历的儿子昌(姬昌)有圣瑞之兆。古公父赞叹道:“我的后代当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昌吧?”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姬历,以便将来能传位于昌,所以两人便逃亡到了荆蛮,按当地风俗身刺花纹,剪短头发,...
· 解密:武则天为何不建立一套女皇皇位继承制度
前几天的时候周杰伦的事情是闹的沸沸扬扬的,说的是周杰伦为了一个粉丝的灯牌辱骂执勤警察,现在的社会为什么警察、科学家以及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就这么的廉价,戏子就是身价几亿呢?现在要是有人大家你的理想是什么?要是以前的话应该都是当科学家、医生、警察等等,要是现在的话大家应该就是要当明星了,其实以前就是一个戏子而已,为何现在戏子就这么的有价值呢?网络配图要是古代的时候愿意当一个皇帝,皇帝是要什么有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可以当皇帝的,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大家应该知道吧,就是唐朝的武则天,这个也是挺佩服她的,一个女的当上皇帝谁人不服啊!众所周知的是唐朝原来是李家的江山,而武则天把唐朝的天下拥为了自己所有,当然武则天得到李家的江山也是使出了很多的手段,甚至是杀掉自己最亲的兄弟姐妹,那么武则天拥有了李家江山为什么要归还给李家而不是让武家继位呢?有一天武则天提起了要立嗣(立嗣就是古代的时候长辈立为嗣子只能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