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尧舜禹的禅让 是事实还是被后世美化的传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0
转发:0
评论:0
尧舜禹的禅让是事实还是被后世美化的传说?,大约在四千年前,我国实行过被后世传为美谈的“禅让制”,它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

  大约在四千年前,我国实行过被后世传为美谈的“禅让制”,它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在部落联盟内推举首领的一种制度。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就是我国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例子。

  许多人对这一事情深信不疑,连教科书上也将“禅让制”作为原始民主制加以推崇。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禅让制”虽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但绝非人们想象中那么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讲,“禅让”中也带有强迫和流血的味道。

  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三个大的氏族部落先后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方的炎帝部落,东方的夷人部落,西北的黄帝部落。他们为了争夺生存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最后结成了强大的部落联盟。

  部落联盟里,设有一个联盟议事会来管理日常事务。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是议事会的成员,议事会设有首领一至二人,具体执行议事会做出的决议。除主持祭祀、管理政事,解决联盟内的纠纷外,还有权决定对外战争与媾和。议事会首领的产生和继承,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首领推举。

  由于这种制度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特别是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是产生在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阶段,那么联盟首领的推举,就不可能没有斗争。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上提出后继人的问题时,讙兜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才推荐舜。

  尧为了方便考察舜,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结果证明舜的确是一个品德高尚、能力超群的人,于是尧就把治理天下的权力交给了他,自己退居一旁养老。这就是历史上“尧舜禅让”的故事。

  “尧舜禅让”虽然是一段妇孺皆知的远古时代的政治传说,但史书中开始有明确记载这件事的时候已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其间隔几千年,对于它的真实性当时就有人怀疑,而且历来说法不一,反对的意见一般有以下三种。

  第一,畏劳说,也就是“逃避劳动”的说法。有一些学者认为尧让位于舜没有那么神圣,只不过是尧不想再操那份心了,想找个人承担这份辛苦的职务罢了。

  关于这个观点,韩非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当时的当权者没有因为自己是帝王之尊就可以养尊处优。尧在位之时,吃、住都很简陋,屋顶的茅草不整齐,房子的椽梁不雕饰,吃的是粗粮,咽的是野菜,冬天裹着兽皮,夏天披着葛布,而且还经常亲自参加劳动,经常大腿被磨得没有成块的肌肉,小腿被磨得没有汗毛,生活连普通人还不如。

  所以,古代的让天下,只不过是当权者想远离奴隶般的辛苦, 他们可不想自己辛苦一生,更不想把这份辛苦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庄子》《高士传》等书里就记载了让位不成功的事件,比如尧让位许由,结果被人家认为是脏了自己的耳朵;想让位给子州支父,结果人家说自己刚好得了忧郁症,没心情治理天下。(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这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这慷慨的帝位赐予,看来这“禅让”似乎并不如儒家渲染得那么神圣庄严。

  第二,拥戴说。荀子、孟子是这种说法的拥戴者,他们认为天子职位最高,权势最大,尧不可能心甘情愿地让位。

  那么舜是怎样获得天下的呢?荀子说,他们是靠本身的道德来赢得人心的;孟子认为,那是靠上天的赐予和民众的拥护。也就是说,不管尧禅让与否,民众和诸侯一起拥戴,天下就必然是舜的了,后世只不过是粗浅地猜测和附会而已。后来舜的故事重演,禹也顺利地登上了帝位。

  这种说法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可以想象,舜早期的孝行让他争取到了来自朝野的广泛认可,而后来八年的摄政,更让他凝聚了人气。这个时候,尧其实已经了,舜接位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种没有阻挠的“拥戴”,与几千年后赵匡胤的几乎如出一辙。

  第三,篡夺说,这种说法的可信度也极高,是“拥戴说”的后续。这种说法的支持者认为,舜是直截了当地从尧的手中多了权,根本不存在禅让一说。

  《史记》里有这样的记载:舜登上帝位后,为了的地位,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改革:舜起用了尧在位期间长期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八恺”、“八元”,历史上叫作“举十六相”—这显然是扶植亲信。与此同时,舜除掉了尧重用、信任的姒鲧、共工、三苗、讙兜,历史上叫作“去四凶”。舜赐给“四凶”的丑恶的绰号和不同的罪状是:姒鲧—梼杌(罪状:治水无功),共工—穷奇(罪状:淫辟),三苗—饕餮(罪状:不遵王命),讙兜—混沌(罪状没有记载)。

  梼杌、穷奇、饕餮、混沌都是古时候出了名的猛兽,多用来比喻恶人。其实事情很明白,他们的罪名不值一提,只不过是舜排除异己的借口而已。而经人事重新安排之后,已了的尧,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支持这一观点的事实,还有尧的结局。尧让位以后,本以为可以安享天年,因为他毕竟是舜的岳父。但当他交出权力后,舜并没有放过他,而是将他流放(史书记载是出巡),死于途中。

  而《竹书纪年》等史书中确定的指出,尧不是死于途中,而是被舜放逐到尧城囚禁,跟他所有的儿子隔绝,最后死在那里。后来,舜还把尧的儿子流放到了丹水。因此《韩非子·说疑》篇里有这样的感叹:“古之所谓圣君明王,都不过是构党羽,聚巷族,逼上弑君,以求其利也。”

  根据史料记载,舜晚年也学尧将政权禅让给禹,然后起程南巡,那时候他已是近百岁高龄了,最后死于苍梧之野,埋葬在九嶷山。他的妻子娥皇、女英得知这个消息后,来到湖南一代,悲痛地抱着竹子,放声痛哭,眼泪滴到竹子上,留下了点点滴滴的斑痕,后人称这种竹子为“斑竹”,也叫“湘妃竹”。后来,两姐妹不愿苟活在这个世上,相继投湘水自尽。

  舜的结局看起来跟尧如出一辙,却经不起推敲。试想,几千年前的苍梧一带是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既非知名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没有强邻劲敌,交出权力的舜实在没有南巡的理由。

  再说,舜把都城建立在蒲坂,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市,与苍梧相距数千里,根据当时的交通条件,需要几年时间才有一个来回。这对于当时已近百岁高龄的舜来说,即使有心视察也没有这个能力了。因此,舜南巡只有一个解释,即他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的。

  在史学家以及儒家的笔下,“禅让”被描述成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景象,但尧舜禅让的真相到底如何?他们那个年代的民风是否真的如此淳朴,以至于出现尧甘心让位的高尚举动,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各种有限的史料来看,其中疑点重重,也许历史的真相会让我们大跌眼镜也说不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背嵬军以五百破十万是真的假的到底是传说还是事实
背嵬军以五百破十万是真的假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相信大家都比较喜欢历史吧,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将才,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杰出的将领,为国家或者民族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他们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们的成就与贡献都使他们的名声名垂千古,在史书中更是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在历史上有一位民族英雄岳飞,相信大家对他是非常熟悉的,“尽忠报国”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一手创建的岳家军更是广为人知,岳家军最鼎盛的时候发展到了十万人,他被岳飞分为十二军,但是在这十二军中,背嵬军确实最厉害的部队,可谓是岳家军中精锐的精锐,正是因为有了这精锐的部队,在以后的战争中可谓是百战百胜,打的敌人闻风丧胆,使其不敢与之争锋。岳家军中十二军中分别是: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十二军,背嵬军最多的时候编制是8000人,其...
· 世袭制是怎么代替禅让制的?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怎么样的?
世袭制是怎么代替禅让制的?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怎么样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封建制度时期,皇位都是采取世袭制,如果皇帝没儿子就在宗亲里面选,反正肯定不会传给外人,除非是朝代被灭亡了。不过尧舜禹时期采用的都是禅让制,为什么后来禅让制会被世袭制取代呢?这是因为当时发生了一起事件,从而改变了这项制度。能当皇帝,自然没人想主动禅让,所以很多皇帝哪怕已经无力执政但依然不愿放权。尧舜禹当时究竟是怎么做的呢?一起来了解下吧。尧舜禹时期施行“禅让制”,可笔者发现这几个人让来让去,除了舜之外,其他人都跟“黄帝”有血缘关系,也就是说禅让制执行了三个朝代,权力最终又回到了黄帝一脉,而且还是“让”回来的。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世上还真有不对王位动心的人,而且一出现就是三个,不管三人是否出于真心,他们这份“勇气”着实令人敬佩!首先要从帝尧这个人说起,他是黄帝的五世孙,根正苗红的皇二代,就...
· 古时候的禅让,是真的禅让还是被逼迫的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上皇帝位,面对座下跪了一片的群臣,曹丕由衷的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这才知道当年舜禅位给禹是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呢?看着汉献帝是怎么心甘情愿的禅位给曹丕的过程,大约曹丕也琢磨出历史上那些贤明皇帝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是怎么回事。在曹丕以前禅位只是在传说和史书上记载,没有人真的见过是怎么回事,但是曹操一死,曹丕却想玩一个和古代贤明君主一样的禅位的游戏,他手下的大臣也挺配合他的。大臣们先是给汉献帝上书,说汉朝完了,您理应禅让皇位给魏王曹丕。汉献帝也是聪明人,一看满朝文武都姓曹,自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而江山其实早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答应的很快,下旨禅位给曹丕。但是曹丕不能立刻欢欣鼓舞的做到皇帝位上,说这把椅子我想了很久了。这不像话。他要依照古礼进行推脱,推了三次,说我不想当皇帝,我不要当皇帝,最后连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劝说曹丕,戏演演就得了,演过了就叫尬演...
·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真的还是传说?有哪些事实依据?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真的还是传说?有哪些事实依据?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听说了,大禹治水的成功与丰功伟绩奠定了中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的基础,是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大禹精神也成为了华夏民族精神的代表。那么大禹治水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还是神话传说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大禹治水的事迹虽见于中国各种文献,但因大禹建立的夏朝在中国史学界与考古界一直没有得到确认,大禹治水的故事也被怀疑为神话和传说,进而怀疑大禹人物的存在,否定大禹个人的真实身份。史料中虽明确记载大禹的父亲以堵的方法治理水患,九年而不成;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治理洪水,采用疏通河道的方法,终于治水成功,得到各地氏族部落的拥戴,华夏大地成为统一的王朝。对于大禹父亲鲧以堵的方法治理水患失败和大禹以疏通河道的方法治理洪水成功,不仅普通民众感到很迷惑,相信史学界与专业学者也会感到很困惑...
· 虚伪的禅让:南北朝时期的“禅让”是做戏吗?
南朝四代,宋齐梁陈,朝代更迭很有特点,不是刀光剑影杀出血路夺了人家的江山,而都是通过貌似温情脉脉的“禅让”来荣登宝座的。用现在的话说,特“和谐”。不过,禅让在南朝的轮番上演,虽然少了些血雨腥风,却充斥着更多的狡诈与阴谋,实际上还是篡权夺位。因为要打禅让的旗号,所以必须把顺天应人的戏做足,“劝进”于是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是主要环节。元熙二年(公元四二○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晋恭帝很聪明,知道东晋气数已尽,皇帝早就是军阀的傀儡,所以刘裕让人将写好的禅位诏书拿给他抄的时候,他欣然命笔,没有丝毫犹豫。按说这事儿就算结了,刘裕应该满心欢喜地圆他的皇帝梦去了。可是不,刘裕一定要“奉表陈让”,说自己德行浅、功劳小,当不起这个大位。这时候,晋恭帝早已知趣地搬出皇宫去了,这个陈让表自然不能送达。数百名大臣联袂上表劝进也不行,刘裕硬是把架子端着。这个时候,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亮相了,他就是太史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