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持太平天国大局 但地位为何低于陈玉成?
天平天国运动中涌现出一些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李秀成和陈玉成便是。两人早年参加太平军,作战机智勇敢,都是从普通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为了挽救天平天国危急形势,李秀成和陈玉成被洪秀全提拔为王,李秀成被封为“万古忠义”的忠王,他和陈玉成在太平天国后期衰弱的形势下,在军事上连连获胜,中兴了天平天国,两人也成为天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
然而在历史上李秀成比陈玉成的历史地位如何?因为名字一般靠其后,就感觉似乎要低。那就先看看陈玉成,这位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家、统帅。他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统陆军后十三军和水营前四军,转战湖北﹑安徽等地。他治军严整,骁勇富谋略,善筑垒围攻。 当太平军在江北战场捷报频传的时候,曾国藩趁机进犯安庆,又围困安徽重镇三河,形势十分紧张。陈玉成闻讯后,一面启奏天王调李秀成同去救援,一面率训星夜驰援三河。陈玉成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率军到达庐江县西之白石山、金牛镇以切断湘军退路,李秀成也赶来在白石山屯兵为后援,集优势兵力,使湘军陷入四面被围的境地,曾国藩准备先发制人,突然袭击陈玉成的营盘,冲过金牛。陈玉成在李秀成配合下,三河守将也从城中冲出,三路兵马,一鼓作气,攻破敌军营盘,全歼清军六千多人,曾国藩大伤元气。此役的胜利,在太平天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鼓舞了士气,稳定了局势,太平军从此转为主动。随后几战,更加使陈玉成成为太平天国后期威名显赫的将领。1859年夏,年仅二十三岁的陈玉成被封为英王。
再说说李秀成,其实个人认为其作用甚至不亚于早期更重要的一些将领。他1857年就被升为了副掌率,提兵符令,进入领导核心。但洪秀全不肯信外臣,而专信同姓。李秀成性格直率,斗胆劝告洪秀全,要“择才而用,定制恤民,申严法令,肃正朝纲,明正赏罚……。”李秀成的犯颜直谏,惹恼了洪秀全,将李秀成一度罢官,后来才不得不恢复李秀成的职务,在封王时为牵制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其陈后。李秀成占领苏常地区后,率军直指上海。盘踞在上海的英法勾结地方官绅,出资雇用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李秀成在青浦一战大破洋枪队,打死“常胜军”头子华尔。但是洪秀全命他执行“进北攻南”的计划,希图把战火能上能下和敌人后方,伺机消灭湘军以解京围。洪秀全此举使李秀成损兵折将,锐气大伤。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京城不能守,曾帅兵困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的建议。又说:“不如舍天京,尽弃苏浙两省地,御驾亲征,直趋北方,据齐、豫、秦、晋上游之势以控东南。其地为妖兵水师所不能至,洋鬼势力所不能及,然后中原可图,天下可定也。”但洪秀全断然拒绝了这一正确建议。
不久,李秀成攻下武昌县,逼近武汉。因得知陈玉成部在集贤关等处作战失利,他径自撤军,退出湖北。由于李秀成对西征的消极态度,因而造成了会剿失约,武汉会师的计划落空。在安庆形势十分紧张,太平军广大战士艰苦的进行浴血奋战的危急关头,李秀成又率军从安庆附近撤回江浙,而不回军去协力援救。他这种不顾大局的行动,引起太平天国将领们的不满和指责。后来安庆的失陷,李秀成应负一定责任。1864年洪秀全病逝,十六岁的幼主洪天贵福即位。7月,湘军挖地道用火药炸塌城墙,冲入城内。太平军一万多人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部分战死,其余在混乱中突围。李秀成将他的马让与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掩护其突围,结果他自己因“马不能行”,在天京城外东南的方山被清军擒获。他在清囚笼中写了数万言的自供状,提出“收齐章程”,向曾国藩乞降。但是,他的变节并没有换取一死。
相比之下,李秀成有大功却犯有较大过失,而陈玉成就较少,这也可能是李秀成历史地位有所降低的原因,他俩和洪仁玕维持天国的残局达七八年之久,尤其在1862年以后,主要是李秀成独撑危局,虽然他在很多问题上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特别变节的事情为后人所诟病,但李秀成不失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的政治军事核心人物之一,这仍然不会影响他作为太平天国乃至整个晚清一位举足轻重的农民政治军事家的历史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