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远交近攻战略:秦昭王统一六国的军事策略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2
转发:0
评论:0
远交近攻战略:秦昭王统一六国的军事策略,远交近攻战略“远交近攻”是指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战国

  远交近攻战略

  “远交近攻”是指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战国时期范雎为秦昭王统一六国所提出来的外交和军事策略。

  秦昭王画像

  历史上有许多战争都采用了“远交近攻”的这种战略,如袁绍夺取冀州就是运用这种“远交近攻”的战术。袁绍先与公孙瓒进行联合,让公孙瓒攻打冀州,对韩馥造成正面的打击,然后自己率领同时压向冀州,让韩馥走投无路,又派出了说客进行游说,最终韩馥选择投降,让出了冀州。但袁绍并没有因此而感谢公孙瓒,反而将下一步的目标对准了公孙瓒。与公孙瓒进行合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旦达到了目的,便开始兵戎相向。

  上面一个例子是运用“远交近攻”策略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是历史上也有许多运用失败的例子,尤其在宋朝。先犯错误的是北宋,北宋末年,宋国的北边的邻国是辽国,而在辽国以北的地方就是新兴的金国了。北宋的皇帝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与金国进行联合选择灭掉辽国,想讨回自己的领地,但结果在灭掉辽国之后的金军长驱直下,对宋朝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幸好有长江为庇护,才算是保住了宋朝的半壁江山。之后的南宋又犯了一个与北宋同样的错误,在南宋末年,南宋的皇帝又搞“远交近攻”,派使者与蒙古结盟,夹攻金国,金国虽被灭了但是南宋也被彻底灭亡了。

  从以上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来看,“远交近攻”虽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军事策略,但是需要用在恰当地方上,不能盲目使用。

  远交近攻的意思

  “远交近攻”最初是作为外交和军事上的策略,主要的策略就是指与远方的国家进行结盟,而对邻国进行攻击。这样做的话既可以防止邻国发生叛变,又可以使得邻国两面受敌,无法与自己国家进行抗衡。

  秦昭王画像

  “远近外交”是秦国宰相为秦昭王统一六国所提出来的策略,范雎建议秦昭王采取的近攻魏、赵、韩三个国家而远交齐、楚两个国家的外交策略,这个策略的非常有效,帮助了秦国实现了统一六国的大业。产生于春秋时期的“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到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仍然在运用。其中日本和印度是最典型的两个国家。之所以要“远交”是因为距离较远的地方的力量是潜在的战略性的同盟或者是宿敌。之所以要“近攻”是因为敌国就在自己的眼前。在历史上,相邻国家都是出于互相敌对的状态,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土地为了获取资源而相互进攻。在历史的长河中,以邻为友的国家是几乎找不到的,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进攻的方式,去抢夺别人的地盘,因此邻里之间常常会爆发打战争。

  但在如今全球化的发展中,提出了“以邻为友”、“以邻为伴”的国际关系的新的外交策略,树立了新的价值观,这个战略自然跟历史上的“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存在了很大的差异,应该说是与我国所提倡的新的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

  远交近攻的来历

  “远交近攻”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秦策,范雎建议秦始皇说:“大王不如选择对远方的国家进行结盟,对近国进行攻打。得到一寸土地是大王的土地,得到一尺土地还是大王的土地。”这句话是范雎说服秦始皇的一句名句,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计策。

  “远交近攻”策略

  春秋战国末年,七雄开始了争霸。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之后,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发展的特别快。于是,秦昭王就开始了他吞并六国的计划,把六国都给吞并,自己独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出兵攻打远在天边的齐国。范雎见此情景,就向秦昭王献上了自己的计谋,就是“远郊近邻”的策略,劝说秦昭王不要轻易攻打齐国。范雎对秦昭王说:“齐国的实力很强大,而且离秦国又非常远,攻打齐国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必定会经过韩、魏两个国家。军队派少了的话,难以取得胜利。但是军队多的话,就算打胜了秦军也无法占有齐国的土地。不如先与齐国进行结盟,再攻打邻国的韩、魏,然后逐步进行推进。”秦昭王听了范雎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决定先攻打韩、魏,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进行结盟,秦昭王又派使者主动去跟齐国进行结盟。以后的四十余年,秦昭王继续坚持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远方的齐、楚两国进行结盟,首先攻下了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了赵国河燕国,统一了北方,又攻破了楚国,平定了南方,最后才对齐国进行用兵,齐国也被收入囊中。就这样,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愿望。

  秦国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是秦国的宰相范雎向秦昭王提出的策略,建议秦国将地理位置离的最近的韩、魏两国作为秦国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距离稍远的齐等国保持良好的联盟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没有其他的顾虑。这个策略使得秦国能够兼并六国,实现了秦国的大统一。

  秦国宰相范雎剧照

  这个策略是范雎为秦国量身定做的,是占领别国的土地为目标。那么秦国有哪些先天的条件呢?首先,秦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日渐强盛,吞并六国,实现大统一是他的目标。其次,在力量的对比上,秦国的实力是强于其他任意一个国家的,但是秦国的实力又弱于六国联合的实力。因此,秦国在吞并六国的时候,并不能特别着急,他也只能选择一个一个进行吞并。

  那么六国中,到底要先打哪一个,后打哪一个呢?这就是范雎为秦国考虑的地方,范雎认为需要隐藏自己的战略目标,对远方的国家表示友好的态度,先攻打自己的邻国。因为选择进攻,打下的土地就是秦国的,但是如果要打远方的国家,即使打下了也未必能让秦国所占有。而且,如果同时树立好几个敌方,会迫使六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这样秦国会失去自己有利的军事力量。范雎的“远交近攻”正是为这个秦国吞并六国提供很好的策略,也让秦国有了先后要消灭的战斗的目标,最终六国被秦国一一击破,统一了华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远交近攻是秦昭王统一六国时的外交和军事策略
“远交近攻”是指一种外交河军事上的策略,和远方国家结盟,而与相近的国家为敌。是因为这个策略秦国才能统一华夏,吞并六国,为秦始皇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愿望。图片来源于网络秦昭王即位时期,秦国因为商鞅变法使得国力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六国。几十年来,虽然秦国在与六国的对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是在扩大秦国的疆域上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也没有明显的进展,这是因为秦国在策略上并没有正确的战略目标,秦昭王急需一位能在他扩大疆域的道路上指点迷津的人士,直到他碰见了策士范雎,终于为他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远交近攻”的策略正是他们谈话时的精华所在。范雎先是向秦昭王列举了秦国在军事上所拥有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却并不能转化成实际的利益,紧接着范雎向秦昭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提出全力进攻秦国的邻国韩、魏两国,放弃本来想要攻打的齐国。并且与远方的齐国等国进行联盟。秦昭王其实也有想过用这个方法,但是又担心韩、魏两国不会轻...
· 远交近攻战略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军事策略吗?
“远交近攻”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秦策,范雎建议秦始皇说:“大王不如选择对远方的国家进行结盟,对近国进行攻打。得到一寸土地是大王的土地,得到一尺土地还是大王的土地。”这句话是范雎说服秦始皇的一句名句,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计策。“远交近攻”策略春秋战国末年,七雄开始了争霸。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之后,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发展的特别快。于是,秦昭王就开始了他吞并六国的计划,把六国都给吞并,自己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出兵攻打远在天边的齐国。范雎见此情景,就向秦昭王献上了自己的计谋,就是“远郊近邻”的策略,劝说秦昭王不要轻易攻打齐国。范雎对秦昭王说:“齐国的实力很强大,而且离秦国又非常远,攻打齐国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必定会经过韩、魏两个国家。军队派少了的话,难以取得胜利。但是军队多的话,就算打胜了秦军也无法占有齐国的土地。不如先与齐国进行结盟,再攻打邻国的韩、魏,然后逐步进行推进。”...
· 秦始皇的远交近攻:秦统一天下的外交策略和意义
秦的统一,第一个条件,生产力提高,联系加强;第二个条件,人民渴望;台湾什么人最愿意跟大陆好?台商。联系加强,我跟你这挣钱,打仗我钱挣不着了,就是这个意思。第三个条件,秦国实力强,国富兵强;第四个条件,秦王嬴政的战略策略。秦始皇本人雄才大略,远交近攻。离他近的先灭掉,远的交好。灭六国是这么一个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先灭掉韩国,韩国国小力弱,一下就灭,拿杯水泼蜡烛似的。然后是赵国,再是魏国。楚国虽然庞大,但事先已经被打过一回了,首都都给攻克了,屈原都投河了,很虚弱的,所以也拿下。燕太远,多活了几年,不过也是望风披靡的。最后灭齐,因为齐最远,实力又很强。所以他跟齐王田建说,我灭那几国你别管,你看着,等灭完了之后,咱俩平分天下,我是西帝,你是东帝。田建很高兴,后果很凄惨。各国求援他都不救,就等着做东帝,结果那五国一完,他就成了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没什么东帝,关山洞扫地去!最后饿死了。山东六...
· 秦昭襄王为什么没能统一六国,昭襄王在位做了哪些事情
秦昭襄王为什么没能统一六国,昭襄王在位做了哪些事情秦昭襄王为什么没能统一六国,昭襄王在位做了哪些事情?秦昭襄王可以说是秦国统一的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秦王了,秦昭襄王时期,可以说极大的打击了六国,尤其是与赵国的那一场长平之战,更是将赵国的实力削弱不少,但也有人认为,既然秦昭襄王时期已经能做到这样的地步了,为什么秦昭襄王没有完成统一的大业呢?秦昭襄王是否有实力去做这样的事情,那为什么最后又没有做呢?今天就让历史百科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燕国为人质机缘巧合夺王位秦昭襄王嬴稷是秦惠王与楚国公主芈八子幼子,在秦惠王末期进入燕国做了单方人质。从战国时代的天下大格局来说,当时的燕国,在燕昭王治理下进取精神远远超过了其余的王族诸侯。论战国初期的国家实力,燕国超过了秦、韩两国。在赵武灵王变法之前,燕国实力与赵国不相上下,甚至在国土纵深、成军人口数量方面,还略略强于赵国。秦惠王为了破解列国合纵战略,遥远...
· 秦统一六国之战
中国封建社会最早的统一战争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国家。战国时期,经过长期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弱小国家被消灭,中国境内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七雄局面的形成,既是春秋以来兼并战争的结果,又是中国统一的前奏。为增强国力,统一全国,七雄相继展开了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魏国任用李悝变法,楚国使用吴起变法,赵国有武灵王改革,但最有成效的是秦国商鞍变法。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改革,国力逐步强盛。从秦孝公到秦王政的100多年时间中,秦国国力更加强盛,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