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墓遭盗挖 伯夷叔齐为什么被称颂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是《史记·伯夷列传》篇章中,开篇引用孔子对伯夷叔齐的看法,表明孔子对伯夷叔齐“贤人”姿态的评价。
![](https://imgs0.zupu.cn/zupuls/p1508/a1b9ec9a-f3c3-4c02-af3d-2932efb1698d.jpg)
文中写道: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评价是相对较高的,但司马迁在此引用孔子的话,并非表示赞同,实为对此提出了疑惑,伯夷叔齐秉持着思想高度极为圣贤的精神,却不能善终,原本是商朝贵族,最终却落得采薇而食,饿死山中的结局。
其实在孔子的七十二贤才弟子中,受到孔子颇多赞扬的只有颜回一人,但颜回的结局我们都知道,穷困潦倒的生活,连糟糠都不足饱腹,青年时期便去世了,留得一世遗憾。这不得让人深思,儒学中所尊崇的思想为何总与这世道格格不入,贤人圣人都难以自保,竟都以决绝的方式与这个社会断绝,这是思想的禁锢亦或是世道的落后。
因此得出结论,“伯夷叔齐不念旧恶”并非是正确的处世之道,这其中的孰是孰非只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伯夷叔齐的典故或许放置如今的社会,又会被诸多人所诟病,但若放置商周时期,民智尚未开化,礼制严谨的时代,着实是令人敬佩的。
伯夷叔齐之死
伯夷叔齐的故事发生于商朝末年,自古以来备受古代先贤盛赞、被誉为是品格高尚的隐士高人,在经典的著作中也多处提及伯夷叔齐的典故,例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https://imgs0.zupu.cn/zupuls/p1508/0780fc06-f44f-4ea8-a8bd-9336fa855b78.jpg)
关于伯夷叔齐之死,《史记》中记载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饿死”,足见伯夷叔齐惊人的意志与坚守,世人因此将此二人作为“抱节守志”的典范。
那么“耻食周粟,采薇饿死”的故事具体是什么呢?商朝末年,商纣无道,民不聊生,但在以天为大的初始社会,民智尚未开化,世人皆尊奉君王为天,无人敢推翻商朝政权,但周武王以救世主的姿态横空出现,冲破了封建社会固守陈规的限制,举兵讨伐商纣王。
周武王率军,杀进殷都朝歌,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伯夷、叔齐听说现在是周朝的天下,他们都变成了周的子民,兄弟俩无法接受这种历史的必然更替。他们认为做弑君夺位的武王之臣民是可耻的,对商纣王是不忠不义的,因此逃到首阳山上采薇菜为生,坚决不食周粟。伯夷、叔齐饿得面黄饥瘦,奄奄一息,他们就做《采薇歌》以明心志:“登上西山去采薇,以暴易暴不知悔,神农虞夏时代远,命运多舛勿怨谁。”伯夷、叔齐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上。
伯夷叔齐墓遭盗挖
2015年12月3日,河南郑州发生了一起文物保护单位伯夷叔齐墓遭盗挖事件,被盗的古墓主人正是商周时期的伯夷叔齐,位于新郑市孟庄镇寺西村。
![](https://imgs0.zupu.cn/zupuls/p1508/e17f6c44-d498-4432-9f7f-ad0d45118c25.jpg)
当日有市民向有关文物保护单位反映,伯夷叔齐墓遭盗挖地发现两个盗洞,担心墓内的文物遭到破坏,文物保护单位随即派出工作人员前往墓地勘察。穿过京广铁路,在一片荒草地中来到伯夷叔齐墓的所在地。据了解,现存伯夷叔齐墓为二塚,两塚南北相距约三十米,两塚皆高约五米,周长皆三五十米。“这次被盗的是位于北侧的叔齐墓,墓塚上面有两个盗洞,有十多米深。”文物保护志愿者彭保红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叔齐墓的前面,竖着新郑市人民政府今年刚立的石碑,上面写着“新郑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1月12日由新郑市人民政府公布。
顺着一条小路,走上叔齐墓的顶端,可以清晰看到两个没有填土的坑洞,洞口有一些木板,坑洞内的四周从上往下放置着脚手架,深不见底。
“从现场盗挖的痕迹看,盗贼在此盘踞的时间应该比较长。”彭保红告诉记者,墓塚所在的地方比较偏僻,一般人是很不好找到这个地方的。希望相关部门尽快介入调查,看看有没有文物被盗走。中午13点左右,孟庄镇派出所的民警来到现场,在了解了情况后,表示将向上级汇报伯夷叔齐遭盗挖一事,以做进一步调查。
伯夷叔齐为什么被司马迁称颂
太史公司马迁把伯夷叔齐放在列传之首,足见司马迁对伯夷叔齐的褒奖之意之高。众所周知,《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被载入《史记》的人都是代表着当世时代特征的领袖人物,具有其独有的精神高度与特点,而伯夷叔齐的身份仅为商朝的贵族,便享有如此殊荣,细细想来,伯夷叔齐为什么被司马迁称颂足以思考一番。
![](https://imgs0.zupu.cn/zupuls/p1508/73c8feb9-c31a-45b0-bf6e-036cdf4c13d3.jpg)
《史记》记述:伯夷、叔齐是殷末周初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国王生前指定小儿子叔齐继位。他死后,叔齐却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认为君命不可违,要尊重父亲的决定,因此拒绝就位,并出逃外国。叔齐则认为伯夷贤德,治理国家最合适,又符合长幼尊卑秩序,便执意离开孤竹国,追随兄长伯夷而去。
之后又发生了武王攻伐商纣王一事,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伯夷、叔齐听说现在是周朝的天下,他们都变成了周的子民,兄弟俩无法接受这种历史的必然更替。他们认为做弑君夺位的武王之臣民是可耻的,对商纣王是不忠不义的,因此逃到首阳山上采薇菜为生,坚决不食周粟。
以上两件事迹表明了伯夷叔齐是维护封建社会规章制度的守门人,从他们身上所散发的正是维护封建大厦最为有用的思想禁锢,有利于教育臣民,恪守君臣父子之道,严格遵守社会统治秩序,保证统治者牢牢把握政权。如果都像伯夷、叔齐那样谦虚让位,与世无争,逃离尘世,争霸权而发生的子弑父、臣弑君的流血事件也会大量减少了,如此一来,伯夷叔齐为什么被司马迁称颂这一疑问,就顺理成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相关资料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36a51b47-97ba-403b-9d73-1089700f3c78.png)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https://imgs0.zupu.cn/zupuls/p1525/386a7d48-95da-402b-a960-390c87809eb7.jpg)
![](https://imgs0.zupu.cn/zupuls/p1376/16cad415-82ff-4d1b-b704-4ebd75dd9a0d.jpg)
![](https://imgs0.zupu.cn/zupuls/p1508/285330c3-0641-4776-bdba-2ccb968dfcd7.jpg)
![](https://imgs0.zupu.cn/zupuls/p1480/10999627-fd36-440e-966a-7a7fea02c509.jpg)
![](https://imgs0.zupu.cn/news/1/20191023/6f5b04cb-adf9-4d39-b250-4a284fddd339.jpg)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