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你懂的”:两千年来的政治隐语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2
转发:0
评论:0
你最好不要想;如果你想,就不要说出来;如果你说,就不要写下来;如果你写,就不要公开发表;如果你公开发表,就不要奇怪你将会遭遇什么。——苏联谚语在中国古代礼法中,尊者、长辈的名是不能直呼的,由此产生了一种今天看来既有趣又严酷的规矩——避讳。有的避讳是被动的,如皇帝名字;有的却是民间主动创造的“避讳”,特别是那种朝廷不许说,百姓们又很想说的人或事。在国家政治生活与民间对接的桥梁中,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隐喻、隐语是构成这个国家语言系统的重要部分,它指代性时而模糊,时而明确,或幽默,或刻薄,或严酷,充分反映了升斗小民对政治的看法,以及政治对他们的影响与限制。在中国,避讳是逃不开的概念。政治隐语是被恐惧和愤怒逼出来的无可奈何的“艺术”。手在甲骨上雕刻和在帛纸上书写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前者只能一刀一刀费力刻画,后者却可以运笔如飞,书写自如。但甲骨文和纸上文字最大的区别却并非省力或费力,亦非字形,而是内容

  你最好不要想;如果你想,就不要说出来;如果你说,就不要写下来;如果你写,就不要公开发表;如果你公开发表,就不要奇怪你将会遭遇什么。——苏联谚语

  在中国古代礼法中,、长辈的名是不能直呼的,由此产生了一种今天看来既有趣又严酷的规矩——避讳。有的避讳是被动的,如皇帝名字;有的却是民间主动创造的“避讳”,特别是那种朝廷不许说,百姓们又很想说的人或事。

  在国家政治生活与民间对接的桥梁中,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隐喻、隐语是构成这个国家语言系统的重要部分,它指代性时而模糊,时而明确,或幽默,或刻薄,或严酷,充分反映了升斗小民对政治的看法,以及政治对他们的影响与限制。

  在中国,避讳是逃不开的概念。

  政治隐语是被恐惧和愤怒逼出来的无可奈何的“艺术”。

  手在甲骨上雕刻和在帛纸上书写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前者只能一刀一刀费力刻画,后者却可以运笔如飞,书写自如。但甲骨文和纸上文字最大的区别却并非省力或费力,亦非字形,而是内容——前者秉笔直书,直言不讳;后者却时时曲笔讳饰,遮遮掩掩。所谓笔不由心,口是心非。

  也许恰恰是因为甲骨刻画费力,所以上古先人才懒于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禁忌避讳来隐藏自己的意图。所谓“夏之政忠”,翻看记载上古王臣言论的《尚书》就会发现,不仅君主的名字可以叫来叫去,不必避讳,就连恐吓威胁也是赤裸裸不加修饰的:“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如果不听话,不仅杀了你,还要灭你全家。

  甲骨文中大都是直截了当的简单对答,在一则最典型的甲骨文中,商王很直白地问臣下:不好,有祸患,到五月丁酉日,西边将有灾祸。(“有祟,其有来艰。乞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臣下也很直白地告诉君上,确实有土方、工方两个方国对东西边境发起进攻。(“土方正于我东鄙,灾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田。”)君臣之间并不懂得什么是委婉,什么是报喜不报忧。

  但也恰恰在这个时代,历史上第一句“政治隐语”被制造出来。那就是民众对夏朝末年暴君桀的那句耳熟能详的诅咒:“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决心和太阳同归于尽。

  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能表现出民众对自己领导者的极度憎恶了。但这句话最巧妙的地方是,它不仅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将人间的主宰君主比作天空的主宰太阳,更是一语双关,因为在上古时,“日”与“帝”的发音是相似的。只要别有用心的人把舌头稍微拐一拐,“时日曷丧”就变成“时帝曷丧”。

  为何人们一定要采取这种隐语的方式去诅咒君主,却不像以前一样直言不讳地批评君主的过失?原因只有一个,直言进谏付出的代价只有死亡,所以人们只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小心地包裹起来,用隐晦的语言将其道出——政治隐语是被恐惧和愤怒逼出来的无可奈何的“艺术”。

  不能明说:讽谏与避讳

  语言和文字原本是为了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直观而明晰,但最后却用来将真实的看法和观点包裹起来,没有什么比这一矛盾更具讽刺性的了。

  但也恰恰是从这句话开始,人们发现隐语有时比直言更有力量,将自己的观点稍加修饰,就像把礼物装在一个漂亮盒子里一样,用这种隐语的方式推销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更能引发他人拆开包装时的好奇和兴趣,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包裹得太多太繁琐,以至于让人失去耐心。

  伊尹一定谙熟个中之道,这位辅佐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基业的贤臣,正是使用政治隐语赢得了成汤的信任。史籍记载,在第一次拜见成汤时,伊尹扛着一只烹饪用的大鼎,用食物的滋味作喻向成汤陈道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段精彩的对话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后世却有无数人将伊尹作为效法楷模。

  春秋战国时代在列国间奔走,企图捞得一官半职或是打算宣扬自己主张的“诸子百家”,几乎都会采用伊尹当年的手法来说动君主,翻翻《国语》、《战国策》就会发现,这方法屡试不爽。无论是将自己比作泥沼中悠闲的乌龟而谢绝官爵的庄子,还是那位苦恼于鱼和熊掌之间抉择的亚圣孟子,都是伊尹的异代子孙。

  这种用讽喻来表达自己主张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讽谏”。这种“不能明说”的语言艺术是一种思维工具。但政治隐语另一个重要功能却是禁止思考,它就是“避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懂鸟语的孔一
1111过去,招信县(今明光女山湖镇)城边有个知名的郎中,姓孔,叫孔一,据说是孔圣人的后代,专治跌打损伤,方圆百里无人不晓,求医者络绎不绝。孔一已年过半百,只要是腿伤者,都亲自上门治疗。他看病收费有个讲究:富户给足药费,诊费多少看赏,贫苦人家分文不取。所以,孔一行医半辈子了,家境仍然不宽裕,整日布素食。1111一日,孔一出诊回家,路过城中街市,见一猎户卖一猎物,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当孔一停足看那大雁时,大雁扑打着它那受伤的翅膀发出哀鸣,两眼还流下泪来。猎人认得孔一,他见孔一看雁忙说:"孔郎中苦想要这只大雁就提回家,可肥呢。"孔一不由自主摸了一下衣袋,还没说话,猎人已提起受伤的大雁:"孔郎中,不必付钱,我送你的,去年您替我儿治腿伤分文不收,我还欠着您的人情呢。"1111孔一把受伤的大雁抱回家,经验伤原来是打伤了左翅膀,被铁砂子打了几个洞,主骨没断,稍医几日便可恢复。于是孔一每日为雁换药疗伤。果...
· 他是最懂明朝政治的首辅让明朝续命60年
万历皇帝执政的前十年,国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变法,使吏治得到了很高程度的肃清,革除了不少财政上的弊端,特别是一条鞭法的推行,大大增加的国库的税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明朝经济一片繁荣,史称这十年的时间为“万历中兴”。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明朝二百多年来最具实力和责任心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被梁启超称为整个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张居正作为首辅执政的这十年时间内,对于晚明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网络配图张居正侍奉过明朝三代皇帝,他于嘉靖二十六年考上进士后,很快便得到了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徐阶的赏识,让他供奉翰林,熬熬资历。没过多久就提升他为国子监司业,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在这个职位上,他认识了更多官场上的人,打开了人脉,深谙明朝官场上的各种蝇营狗苟。从此他和徐阶,高拱结成同盟,一同对抗当时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严嵩。严嵩倒台之后,徐阶进阶为首辅,张居正和高拱在徐阶的帮助下一同进入内阁参与朝...
· 有懂家谱的宗亲吗?
我是河南驻马店上蔡文氏,有几百文氏族人,不懂家谱,想找懂的宗亲交流一下
· 揭秘:两千年来关羽墓为何从未被盗过?
数千年来,中国的盗墓业可谓长盛不衰,曹操的摸金校尉更是将其发扬光大,但三国时代的关羽墓地,为何两千年来未曾被人盗掘过?网络配图关羽,蜀汉五虎将之首,有万夫莫敌之勇。公元220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吴军所杀,孙权害怕刘备报复,于是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意图嫁祸曹操。并将其身体以侯王礼制葬在湖北当阳。曹操也以侯王礼制将关羽的首级葬在河南洛阳。即“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网络配图既然天下人皆知关羽陵墓在何处,为什么就没有人盗过关羽的陵墓呢?原来尽管关羽最后败亡,却丝毫不影响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关羽去世后,民间尊其为“关公”,清朝时更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称其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网络配图谁会顶着骂名去盗一代武圣之墓,这就是数千年来关羽墓没人敢盗的原因。
· 两千年来最有资格称明君的五个皇帝秦始皇第一
在我看来,能不能成为明君,不是看他杀了多少人,开拓了多少疆土,而是建立了什么影响后世的制度,对老百姓如何。中国封建时代两千多年,皇帝不少,在当代的粉丝也不少。只是,名君未必是明君,暴君倒经常被当作明君。网络配图1、秦始皇秦始皇虽然有一些苛政,但是统一六国,结束战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废黜封建制,建立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建驰道,完善交通;修筑长城,对抗匈奴。这几大贡献无论是哪一项,放在后世都是了不起的贡献。虽然秦始皇也有,比如焚书坑儒,比如苛捐杂税,比如虐待六国贵族,但是功大于过。他对历史的贡献,两千年来,是无人可比的。2、唐太宗大唐帝国的实际建立者,贞观之治的创造者。这是个被后世无数人推崇的帝王,他开明贤达,接受谏言;他开疆拓土,使得大唐国威远播,太宗本人也被称为“天可汗”——普天之下的共同主宰。唐太宗时代,周边各国都比较尊重大唐,唐王朝对他们也都不错。长安成为世界名副其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