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威王逆向思维铁血手段整肃吏治 世人如何评价他?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4
转发:0
评论:0
封建社会的帝王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小生长在宫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贫穷饥饿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在他们身边,除了生养他们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女人,剩下的只有两种人——太监和大臣。在他们当中,除了开国创业的太祖太宗们,大多数不知道民间是怎么一回事。别说是普通老百姓,就是地方上的官员也很少能够见到他们。由于地位的原因,这些人又必须要了解他们的臣民。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帝王要了解地方官员和民风国情,只能通过身边的这两部分人,所知都是间接的。假如他身边多为正直之人,那么他所了解的情况大多会真实可信;反之,他身边若是多为贪腐之人,他所了解的情况肯定多为虚假。既然天下皆为帝王所有,下层官员要想获得升迁和赏赐,他的政绩就必须要帝王们知道。但帝王们又是“天高皇帝远”,自己的政绩怎么能让皇帝知道呢?这就需要皇帝身边的人为其进言。所以,整个封建社会,根本就没有向帝王行贿一说,因为那叫“进贡”,所谓

  封建社会的帝王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小生长在宫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贫穷饥饿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在他们身边,除了生养他们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女人,剩下的只有两种人——太监和大臣。在他们当中,除了开国创业的太祖太宗们,大多数不知道民间是怎么一回事。别说是普通老百姓,就是地方上的官员也很少能够见到他们。由于地位的原因,这些人又必须要了解他们的臣民。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帝王要了解地方官员和民风国情,只能通过身边的这两部分人,所知都是间接的。

  假如他身边多为正直之人,那么他所了解的情况大多会真实可信;反之,他身边若是多为之人,他所了解的情况肯定多为虚假。既然天下皆为帝王所有,下层官员要想获得升迁和赏赐,他的政绩就必须要帝王们知道。但帝王们又是“天高皇帝远”,自己的政绩怎么能让皇帝知道呢?这就需要皇帝身边的人为其进言。所以,整个封建社会,根本就没有向帝王行贿一说,因为那叫“进贡”,所谓行贿都是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及帝王身边能说上话的人行贿。这些帝王身边的人,接受了他人贿赂,当然就得替人说好话。又因为帝王的特殊身份,他们不能一一核实,多数人、多数情况下都是会听信近臣之言。

  偏听偏信,是大多数帝王的通病。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他们要将这些“进言”加以核实,以防止被这些身边的人所蒙蔽。齐国的威王就是较早这样做的帝王。齐威王不是开国之君,也是从小生长在帝王之家,他能够这样做,的确有别于一般帝王的思维方式,可以称之为逆向思维吧!

  齐威王是田姓齐国第三代君王,叫田因齐,在他当齐国国君的前几年,淫逸安乐,沉湎酒色,经常是通宵达旦长饮。国家政务都交给卿大夫处理,管理无章,官职无序,朝政混乱不堪。诸侯见齐国如此,都来侵略夺地,不用说像韩、赵、魏这样的强国来侵,就是像鲁、卫这样只能割地事人的弱小国家,也来侵夺土地,齐国危在旦夕。尽管如此,大臣们还不能直说,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齐国有个善辩之士名叫淳于髡(音:kun),他用隐语对齐威王说:“都城里有一只大鸟,就落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了,可是它不飞又不叫,大王可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齐威王把齐国七十二座城的地方长官全部召集到都城召开朝廷会议,重赏了即墨大夫,杀了阿大夫。接着发兵御敌。事情来得突然,各诸侯国根本就没有思想准备,军事上也来不及拿出应对之策,一时间惊慌失措,只好把侵占的土地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赏罚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根据事实所作出的决定。他对即墨大夫说:“自从您治理即墨,毁谤你的言论每天都有。可是我派人到即墨视察,看到的是田野得到开发,百姓生活富足,官府没有积压的公事,齐国的东方因而得到安宁。这是由于您不会逢迎我的左右以求得赞扬啊!”于是封给即墨大夫一万户食邑。他又对阿城大夫说:“自从你治理阿城,赞扬你的话每天都能听到。可是我派人到阿城视察,却看到田野荒废,百姓贫苦。从前赵军进攻甄(音:zhen)城,你未能救援;卫国夺取薛陵,你也不知道。这是你用财物贿赂我的左右来求得赞扬吧!”于是当天就把阿城大夫烹杀,同时被烹杀的还有那些曾经吹捧过他的人。

  齐威王想一鸣惊人,就必须整肃吏治,而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源于逆向思维。一般人都会认为身边的人就是最亲近的人,他们是对自己最好的人,对他们基本都会相信。而齐威王却从中看出了问题,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赞扬和对一个人的毁谤天天都有呢?为人有长处有缺点,为官有政绩有失误,不可能好的天天好,没有一点儿差池,也不可能差的天天差,一无是处,只要把人向绝对里定论,此事一定有猫腻。齐威王正是想到了这不正常之处,采取了核实调查的方法,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有了这一赏一罚,齐国震惊,官场肃然,官吏们没有谁再敢文过饰非,人人努力表现出忠诚,齐国大治,诸侯惊恐。檀子镇守南城,楚国不敢犯边,楚国的附属国也都来朝拜齐国;盼子镇守西陲,赵国人都不敢下黄河捕鱼;黔夫镇守北境,燕国人都不敢开南城门。种首负责治安,齐国路不拾遗。直到齐威王一世,诸侯没有哪国敢对齐国用兵。

  齐威王的逆向思维不仅仅表现为这一件事,他经常有些与众不同的看法和做出一些非常规的举动。整肃吏治十几年后,威王二十四年(前355),魏惠王到齐国郊外打猎,他问威王有没有宝物?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沾沾自喜,炫耀似的对威王说:“我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子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威王举了上面四人的例子,说:“我是以人为宝。”并强调说,这些忠于职守、有才干的官员都将光照千里,绝不是区区十二辆车的光芒。这从中也可以看出齐威王思维和眼光的独特之处。

  还有那个围魏救赵之战,也能从另一个方面反映齐威王的逆向思维。威王二十六年,魏国军队在大将庞涓的率领下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在救与不救赵国的问题上,齐国的高层是有不同意见的。最终,齐威王采纳了段干朋的意见,救赵,但军队不是向北去赵国和魏军作战,而是向南进攻魏国的边城襄陵。后来,这次战役在田忌、孙膑的指挥下演绎成了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之战。最初提出围魏救赵设想的人是段干朋,他的思维方式很是符合齐威王的思维特点,所以,齐威王马上做出了攻魏以救赵的决定。否则,碰到大多数按照常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帝王,段干朋不被笑话为“南辕北辙”吗?

  田因齐做齐国君主三十六年,死后被谥号为“威”,他威加诸侯二十多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而这一切都是根源于他的铁血手段整肃吏治。好政策还必须要有行政体制保障执行,必须有廉洁勤政的官员保证这种体制的高效运转,齐威王抓住了这点,的确是抓住了事物的关键。

  历史评价

  齐国名臣鲁仲连: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

  西汉淮南王刘安: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

  南朝史学家范晔:梁惠王玮其照乘之珠,齐威王答以四臣。夫忠贤武将,国之心膂。

  金朝名臣高汝砺:昔齐威王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及左右之尝毁誉者,由是群臣恐惧,莫敢饰非,齐国大治。

  清朝进士汤鹏:昔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子不事吾左右,而毁言日至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子厚币事吾左右,而誉言日至也。”于是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於乎!左右不严,则毁誉不凭;毁誉不凭,则黜陟不析;黜陟不析,则治乱不总。

  清朝重臣张廷玉:昔王孙圉不宝玉珩,齐威王不宝照乘,前史美之。

  近代史学家何兹全:齐威王注意选拔人才,把人才看作国家的宝。他用的淳于髡,就是个曾被髡作奴隶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整肃吏治,严惩贪腐
?明朝建立之初,继承的是元朝腐败的吏治遗产。朱元璋登基不久,就敏锐地觉察到,“所任之人,不才者众,往往蹈袭胡元之弊”。他们擅权枉法,蠹政害民,“掌钱谷者盗钱谷,掌刑名者出入刑名”。这种不法行为,不仅侵犯朝廷的经济利益,妨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且额外加重人民的负担,激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明朝司法部门讯问江西赣州的“降寇”,他们即“咸言有司贪墨,守御官军扰害,以故逃窜山林,群聚为盗”。朱元璋联系到自己在元末目睹吏治腐败的感受:“朕向在民间,尝见县官由儒者多迂而废事,由吏者多奸而弄法,蠹政厉民,靡所不至,遂致君德不宣,政事日坏。加以凶荒,弱者不能聊生,强者去而为盗。”认识到“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下决心整肃吏治,严惩贪腐。登基的次年,他即对百官宣布:“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卿等当体朕言。若守己廉而奉法公,犹人行坦途,从容自适。苟贪贿罹法,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可移;纵得出,...
· 齐威王
齐威王(?~前320)中国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继位,在位36年。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因齐初立,见吴越两国俱称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称“齐王”。威王初即位,日事酒色,不理政事。以致韩、魏、鲁、赵等国都来入侵,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局面。但他虚心纳谏,立即振作起来,下定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平民邹忌以鼓琴求见,劝威王用贤臣、除奸佞,恤民养战,经营霸王大业。威王见邹忌是个人才,三个月后就用为相国,加紧整顿朝政,改革政治。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大夫,勤理政务,荒地得垦,人民富饶,不但人正直、不善结纳近臣,故时有毁言谤语;阿城(今山东阳谷县东北)相反,田地荒芜,仓库空虚,防务松弛,但对阿大夫却日有美言。齐威王派人查得真情,立即召回二位大夫,当众给即墨大夫加封万户土地的封赏;对阿大夫则处以烹刑...
· 齐威王
生卒年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索隐注引纪年:“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齐康公五年,即前400年。齐桓公出生于此年,以古人平均30岁一世,20岁左右始有一子,所以齐威王至少应在前380年以后出生。《史记·田世家》记载威王前379年即位,接着在前370年一鸣惊人,壮大齐国。而当时仅十岁,不可能治理国家,故《史记》所载的齐威王元年,即前378年,应当作齐威王的出生年,其父桓公此年为23岁,有子合理。据近人杨宽考证,齐威王的卒年当在前320年,如此则年寿有59。《资治通鉴》依据《史记》记载,作齐威王于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年)登位,去世年作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比《史记》晚10年,以求与《战国策》齐威王魏惠王徐州相王的事迹相同。门庭若市宰相邹忌就告诉威王,“城北的徐公明明比自己美,但妻子、小妾、门客都不敢说”的故事,劝齐王要纳谏。齐王果然从善如流,一时大臣争相提出意见,宫廷门前熙熙攘攘,...
· 老子的逆向思维法: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作者:张其成|来源:一元一国学网摘要:老子[注: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反向、对待的思维方式:你居上,我就居下;你呈强,我就示弱;你华美,我就素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是老子参透了宇宙人生之后的总结,是为人谋事的最高法则!“反者道之动”是说“道”的一种运动变化形式就是一个字——“反”。“反者道之动”就是“反动”啊,万事万物的规律都是“反动”的,反向运动、反复运动。“反”字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返回、反复,同“返”;第二个意思是反对、相反。这两个意思,是同时具备的。先看第一个意思,大家想一想我们所看到的宇宙万物,它运动变化的规律是不是都是反复、回归--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比如说太阳今天早晨从东方...
· 齐威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齐威王的故事介绍
“一鸣惊人”是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本是指林中的一只鸟,平时并没有飞起,也没有鸣叫,然而一当它振翅而飞,张嘴名叫的时候,却是惊人的。指代那些常日里没有什么特殊表现的人,一下子就做出了惊人的成果来。在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的君王就是这样的一鸣惊人,他是称雄七国的齐威王。淳于髡虽然貌不惊人,但是聪明才智却是常人不能比的,极善辩论,由他代表齐国出使诸侯国就没有受过什么屈辱。齐威王在即位之初,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至于国家大事都被他一并交给了卿大夫们。在很长的时间里,朝廷是散乱无纪,各路诸侯也是乘着齐国的荒于治理而侵扰不断,齐国可谓是危在旦夕了。在众位大臣不敢进言触犯齐威王之际,这个淳于髡就挺身而出,以比喻的形式来唤醒沉睡中的齐威王。淳于髡告诉齐威王,说齐国里有一只大鸟,就栖息在王宫的后院中,已经有三年没有振翅高飞和鸣叫了。齐威王听了,豁然开朗,就说这鸟只是不飞罢了,一旦起飞那就是冲破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