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崇祯自缢,其实明朝并没灭亡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2
转发:0
评论:0
揭秘:崇祯自缢,其实明朝并没灭亡,崇祯死了。他在李自成军攻陷皇城时,毅然自缢。崇祯的死,被当成明朝灭亡的标志。

  崇祯死了。他在李自成军攻陷皇城时,毅然自缢。崇祯的死,被当成明朝灭亡的标志。姑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这部已印三百余次、总发行量超过四千万册、流传极广的辞书,于其卷末《历代纪元表》,将明代的起迄标注为“1368-1644”,所列最末一位君主是思宗朱由检,也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崇祯皇帝。

网络配图

  对此,大中学校历史教材如出一辙,每位学生所得知识,都是在崇祯上吊的那天,明朝灭亡了。 然而,这并非事实。崇祯的死与明朝灭亡之间,不能划等号。当时的情形,其实是这样的: 4月25日清晨,崇祯死后,北京为李自成所占。大顺军控制了黄河以北、山海关以南,包括陕、晋、鲁、北直隶和约一半河南在内的数省区域。如果手头有明朝版图,你立刻可以直观地看到,这是一片不大的区域;而且,这种控制并不牢固,总的来说还相当脆弱。 

  5月22日至27日,明军吴三桂部和满清联军,与李自成大战于山海关一片石,将后者击溃。李自成败退北京,于5月29日匆匆称帝,“是夜,焚宫殿西走。”一周之后,清军进入北京。但是,大顺军溃逃所留下的地盘,并未立即纳入满清控制之下。在一段不短的时间内,满清对原属明朝疆土的掌控微乎其微;大致,仅北直隶(以今河北为主)一地而已。其左近处,晋、陕两省尚在争夺中(与李自成),而河南和山东的大部,一时间满清、大顺和大明谁都不能据有,互有交错。

网络配图

  至于此外的广袤地方,满清干脆连一只脚印也还不曾留下。 反观此时明朝,虽旬月中,京都两番易手,从朱姓先改李姓,复改爱新觉罗氏,但亦仅此而已。所谓巨变,除了京都周遭可算名副其实,其他地方都谈不上。关外后金崛起已近三十年,陕晋之乱也有十多年,张献忠1640年就攻打了四川……这些,均不自1644年始。如果说明朝是个烂摊子,则崇祯在世即已如此,而他殉国之后,暂时也没有变得更糟。

  大部分地区,到此仍是明朝之天下。自荆楚以至浙闽,从淮河迄于粤、桂、滇,都还姓朱。它们不单面积广大,尤其重要的是,皆系中国富饶之地,天然粮仓几乎悉数在此(除天府之国已成瓯脱),工商于兹为盛,税赋根基未尝动摇。 此外,明朝为两京制,北京之外,还有南京。朱棣以北京为京师后,南京旧制保存未变,从六部到国家礼器一应俱全。过去二百多年,这种叠床架屋的配制不免糜耗冗费,现在意外起到“系统备份”的作用,使明朝免于崩溃。事实上,因着南京这套备用系统的存在,面对京师沦陷乃至国君殒命,明朝所受到的打击并非想象的那么严重。 

网络配图

  最后再看武装力量。福王南京登极后,史可法对兵力重新部署,将江北明军主力设为“四镇”。《小腆纪年附考》有一处提到,“四镇之兵不下数十万人”;另一处说,单单四镇中最强的高杰所部,便计“十三总兵,有众四十万”。四镇之外,明军主力还有一个“巨无霸”,这便是驻扎湖北的左良玉部。左部之强,四镇加起来也抵不过——“良玉兵无虑八十万,号称百万”。以上数字应有水分,未足信凭,但这时明朝总兵力仍超百万应无问题。 尽有天下膏腴之地、国家组织完好、拥兵百万——这样一个朝廷,距“灭亡”二字不亦远乎?总之:第一,明亡于1644年的知识本身是错的,是年,明朝不过死了一位皇帝,却很快又有了新皇帝,继续运转。第二,虽然政治中心从北京转到南京,并且失去对黄河以北的控制,但这政权既不支离破碎,更没有陷于流亡境地,某种意义上,其客观条件比对手们更优越。第三,倘若以为明朝随着崇祯自缢而亡了,不知道至此它其实仍然活得好好的,颇有能力和大把的机会去收复失地、重整山河,那么我们不光在史实上出错,实际也无法搞懂明朝怎样灭亡以及为何而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真相:崇祯上吊后明朝其实并没有灭亡
导读:我们说明代的历史大多以1368年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为起点,以崇祯上吊煤山的1644年为结束,其实在崇祯皇帝死时,明朝并未亡国,明代还拥有100万军队。另外,明代还曾有“南明”朝廷,它存在有四十年之久,一直延续着国家的机器运转。网络配图1644年明朝未亡崇祯死了。他在李自成军攻陷皇城时,毅然自缢。崇祯的死,被当成明朝灭亡的标志。姑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这部已印三百余次、总发行量超过四千万册、流传极广的辞书,于其卷末《历代纪元表》,将明代的起迄标注为“1368-1644”,所列最末一位君主是思宗朱由检,也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崇祯皇帝。对此,大中学校历史教材如出一辙,每位学生所得知识,都是在崇祯上吊的那天,明朝灭亡了。然而,这并非事实。崇祯的死与明朝灭亡之间,不能划等号。当时的情形,其实是这样的:4月25日清晨,崇祯死后,北京为李自成所占。大顺军控制了黄河以北、山海关以南,包括陕、晋、鲁、北直...
· 历史真相:崇祯上吊明朝并没有灭亡
导读:我们说明代的历史大多以1368年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为起点,以崇祯上吊煤山的1644年为结束,其实在崇祯皇帝死时,明朝并未亡国,明代还拥有100万军队。另外,明代还曾有“南明”朝廷,它存在有四十年之久,一直延续着国家的机器运转。网络配图1644年明朝未亡崇祯死了。他在李自成军攻陷皇城时,毅然自缢。崇祯的死,被当成明朝灭亡的标志。姑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这部已印三百余次、总发行量超过四千万册、流传极广的辞书,于其卷末《历代纪元表》,将明代的起迄标注为“1368-1644”,所列最末一位君主是思宗朱由检,也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崇祯皇帝。对此,大中学校历史教材如出一辙,每位学生所得知识,都是在崇祯上吊的那天,明朝灭亡了。然而,这并非事实。崇祯的死与明朝灭亡之间,不能划等号。当时的情形,其实是这样的:4月25日清晨,崇祯死后,北京为李自成所占。大顺军控制了黄河以北、山海关以南,包括陕、晋、鲁、北直...
· 崇祯自缢非明朝灭亡李自成进京官军仍过百万
尽有天下膏腴之地、国家组织完好、拥兵百万——这样一个朝廷,距“灭亡”二字不亦远乎?崇祯死了。他在李自成军攻陷皇城时,毅然自缢。崇祯的死,被当成明朝灭亡的标志。姑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这部已印三百余次、总发行量超过四千万册、流传极广的辞书,于其卷末《历代纪元表》,将明代的起迄标注为“1368-1644”,所列最末一位君主是思宗朱由检,也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崇祯皇帝。对此,大中学校历史教材如出一辙,每位学生所得知识,都是在崇祯上吊的那天,明朝灭亡了。然而,这并非事实。崇祯的死与明朝灭亡之间,不能划等号。当时的情形,其实是这样的:网络配图4月25日清晨,崇祯死后,北京为李自成所占。大顺军控制了黄河以北、山海关以南,包括陕、晋、鲁、北直隶和约一半河南在内的数省区域。如果手头有明朝版图,你立刻可以直观地看到,这是一片不大的区域;而且,这种控制并不牢固,总的来说还相当脆弱。5月22日至27日,明军吴三桂...
· 在崇祯自缢后,明朝又经历了多少年才灭亡?
首先要提的是,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了十六位皇帝。1644年李自成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一片石之战后,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趁势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明朝被清朝所取代,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南明政权在明朝国度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四帝与一监国。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后,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清军入主中原。其中大部分明朝宗室以及文武大臣纷纷南逃,也就是说南明政权还占据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来抵抗清军,并且还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但由于清军迅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清军,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短暂的北伐,同时还采取联寇抗清政策,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
· 大明王朝的亡国之象明朝会灭亡其实不怪崇祯!
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汉南续郡志》记,“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祯朝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离失所。崇祯二年五月正式议裁陕北驿站,驿站兵士李自成失业。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又大饥,陕西巡按马懋才在《备陈大饥疏》上说百姓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崇祯六年,“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百姓死亡过半”。网络配图崇祯七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书吕维祺上书朝廷:“盖数年来,臣乡无岁不苦荒,无月不苦兵,无日不苦挽输。庚午(崇祯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