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真相 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挥泪斩马谡”?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4
转发:0
评论:0
历史真相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挥泪斩马谡”?,当刘备发现马谡时,他特意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刘备

  当刘备发现马谡时,他特意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刘备的话,可谓一针见血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取蜀入川,之后曾经先后担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等职务。因为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并被用为参军。但马谡却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作战失利而失守街亭,导致蜀国兵败撤军,因而被诸葛亮挥泪所斩。马谡失街亭,是在蜀国北伐最好时机下的失利,从此,蜀国之后数次北伐,在没有出现这样好的机会,只能是积年无为,徒劳无功,马谡也在历史上落得个“徒有虚名”的称号。

网络配图

  马谡,是荆州人氏,是当时的名士,其家族兄弟五人被称为“马氏五常”,各有才华。后来,马谡以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入川,并被先后任命为地方长官。马谡因为其才华出众,特别是喜欢讨论军事问题,引起了诸葛亮的重视和器重。但马谡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亮相,却是在白帝城刘备病逝的时候。当时,刘备因为夷陵大败,病重在白帝城,临终前特意从成都召来诸葛亮、李严等人,托以后事,而马谡此时也在随从人员之列。当刘备发现马谡时,他特意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刘备的话,可谓一针见血,对马谡的评价相当到位,这体现刘备能够识人的能力。但刘备对马谡的评价,并未引起诸葛亮的重视,诸葛亮依旧对马谡十分赏识,委以参军之职,并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史书记载,诸葛亮自刘备逝世后,掌握蜀国军政大权,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罚二十军棍都有亲力亲为。但他还能抽时间与马谡日夜讨论问题,足见其对马谡的器重。马谡在参军的职务上,做的也比较出色。特别是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向诸葛亮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将为下”的战略方针,而在作战中,诸葛亮也是采用了这种战略方针的,最后南疆终蜀之世未再有战事,这可说其中有马谡的功劳。

  诸葛亮南征之后,就厉兵秣马,积极准备北伐。于公元228年,正式出师伐魏。当时,魏国君臣都把刘备当做对手,认为刘备死后,蜀国不会再兴兵进攻,所以对诸葛亮的这次北伐丝毫没有准备。而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进展也十分顺利,连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进逼关中,形式一片大好。而魏国则是举国震动,魏明帝曹睿不得不御驾亲征,亲自坐镇长安,稳定局面,并派出名将张颌为先锋,抵御蜀军。然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局面下,诸葛亮却犯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误,错用了马谡为先锋,结果街亭失守,北伐失利。当时,面对魏军的抵抗,众人皆认为宜用蜀国的名将魏延、吴懿等人为先锋对抗魏军。

网络配图

  但诸葛亮却没有按照大家的意思安排,反而任命主动请缨参战,毫无战争经验的马谡统领军队在前。诸葛亮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任命马谡为先锋呢?史无详载。我们分析来看,首先马谡主动请缨,主观的积极性高;其次,马谡才华过人,诸葛亮甚为器重,也想给马谡一次立功的机会;再者,马谡是诸葛亮如同兄弟的马良的亲弟弟,从私交方面说,诸葛亮照顾马谡,给马谡机会也是有可能的;此外,诸葛亮对当时战场形势利好的局面过于乐观,也有点轻敌的思想存在,认为马谡只有按照自己的既定安排部署,就可以完全抑制魏军。但诸葛亮却会忽视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马谡的能力问题。从马谡的履历来看,马谡基本上是在地方任行政长官,或在诸葛亮身边担任参军的职务,丝毫没有任何领兵打仗的军事经验,尽管马谡平时喜欢谈论军事问题,对军事理论也比较精通,但从理论到实际应用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如果说马谡担任一名参谋部的作战参谋,应该说还是比较称职的,任命为直接领兵的将领就名不副实了。而马谡的对手,却是魏国文武双全,久经沙场的名将张颌,两项对比,马谡也毫无优势。诸葛亮如此安排,结果可想而知。

  尽管诸葛亮安排了谨慎心细的王平作为马谡的副手,协同参战,但自负才智的马谡到达街亭后,他自以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理由,没有安照诸葛亮的部署安营扎寨,诸葛亮的叮嘱也早已飘在九霄云外,王平几番劝谏,他也是浑然听不进去,执意上山屯兵。而到达战场的魏将张颌,马上发现了蜀军的失误,立即派兵围山,并且断了汲水之道,然后纵火烧山。不久,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张颌趁势进攻蜀军,蜀军大败,街亭失守,马谡则上演了又一出的“纸上谈兵”的历史笑话。

网络配图

  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之前连的三郡也得而复失,第一次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作战失利的马谡,却在史书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局。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也记载,“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这些表明马谡是被诸葛亮所杀;《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则记载,“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邰战于街亭,为邰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表明马谡死于狱中。而《三国志·蜀书·向朗传》则记载,“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又有马谡逃亡一说。同一本史书中的记载,有这么多的与众不同之处,陈寿的《三国志》实在让人费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真相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挥泪斩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取蜀入川,之后曾经先后担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等职务。因为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并被用为参军。但马谡却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作战失利而失守街亭,导致蜀国兵败撤军,因而被诸葛亮挥泪所斩。马谡失街亭,是在蜀国北伐最好时机下的失利,从此,蜀国之后数次北伐,在没有出现这样好的机会,只能是积年无为,徒劳无功,马谡也在历史上落得个“徒有虚名”的称号。马谡,是荆州人氏,是当时的名士,其家族兄弟五人被称为“马氏五常”,各有才华。后来,马谡以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入川,并被先后任命为地方长官。马谡因为其才华出众,特别是喜欢讨论军事问题,引起了诸葛亮的重视和器重。但马谡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亮相,却是在白帝城刘备病逝的时候。当时,刘备因为夷陵大败,病重在白帝城...
· 揭秘: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挥泪斩马谡”?
当刘备发现马谡时,他特意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刘备的话,可谓一针见血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取蜀入川,之后曾经先后担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等职务。因为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并被用为参军。但马谡却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作战失利而失守街亭,导致蜀国兵败撤军,因而被诸葛亮挥泪所斩。马谡失街亭,是在蜀国北伐最好时机下的失利,从此,蜀国之后数次北伐,在没有出现这样好的机会,只能是积年无为,徒劳无功,马谡也在历史上落得个“徒有虚名”的称号。网络配图马谡,是荆州人氏,是当时的名士,其家族兄弟五人被称为“马氏五常”,各有才华。后来,马谡以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入川,并被先后任命为地方长官。马谡因为其才华出众,特别是喜欢讨论军事问题,引起了诸葛亮的重视...
· 揭秘: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挥泪斩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取蜀入川,之后曾经先后担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等职务。因为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并被用为参军。但马谡却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作战失利而失守街亭,导致蜀国兵败撤军,因而被诸葛亮挥泪所斩。马谡失街亭,是在蜀国北伐最好时机下的失利,从此,蜀国之后数次北伐,在没有出现这样好的机会,只能是积年无为,徒劳无功,马谡也在历史上落得个“徒有虚名”的称号。网络配图马谡,是荆州人氏,是当时的名士,其家族兄弟五人被称为“马氏五常”,各有才华。后来,马谡以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入川,并被先后任命为地方长官。马谡因为其才华出众,特别是喜欢讨论军事问题,引起了诸葛亮的重视和器重。但马谡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亮相,却是在白帝城刘备病逝的时候。当时,刘备因为夷陵大败,病重...
· 历史的真相:古代战争到底有没有武将单挑
曾经有个笑话,说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遇上了明朝李如松的辽东铁骑,那时候日军中有个将领,读三国演义发了疯,非常崇拜三国中单挑的武将们,跳出来大喊:“谁和我‘一骑打’(单挑)”,明军以为他神经病,一顿火枪把他打成了筛子。看来三国演义害人不浅啊,读古代演义小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武将单挑”。两军交战之际,士兵排好阵型。双方的将领,乘白马或红马,持长枪或大刀,着银盔或金甲,纵马出列,奔至最危险的第一线,高声喝道:“尔等鼠辈!谁敢出阵与吾交锋?”这时,对方的阵营里,既不用乱箭射他,也不用群起殴他,竟然也是一样,闪出一员骁将,奔至最危险的第一线,高声喝道:“汝是何人?速速报上名来,吾枪下不死无名之辈!”接着,就是两个人的单挑。单挑的结果:不一合,或三五合,或数十合,一方将领被挑下马来。而士兵们也不做任何反扑,就立即拱手认输,于是,战争结束。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只要主将战胜,则全军皆胜;...
· 解密历史真相:古代战争到底有没有武将单挑?
曾经有个笑话,说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遇上了明朝李如松的辽东铁骑,那时候日军中有个将领,读三国演义发了疯,非常崇拜三国中单挑的武将们,跳出来大喊:“谁和我‘一骑打’(单挑)”,明军以为他神经病,一顿火枪把他打成了筛子。看来三国演义害人不浅啊,读古代演义小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武将单挑”。两军交战之际,士兵排好阵型。双方的将领,乘白马或红马,持长枪或大刀,着银盔或金甲,纵马出列,奔至最危险的第一线,高声喝道:“尔等鼠辈!谁敢出阵与吾交锋?”这时,对方的阵营里,既不用乱箭射他,也不用群起殴他,竟然也是一样,闪出一员骁将,奔至最危险的第一线,高声喝道:“汝是何人?速速报上名来,吾枪下不死无名之辈!”接着,就是两个人的单挑。单挑的结果:不一合,或三五合,或数十合,一方将领被挑下马来。而士兵们也不做任何反扑,就立即拱手认输,于是,战争结束。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只要主将战胜,则全军皆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