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提出中西医结合的第一人是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83
转发:0
评论:0
揭秘:提出中西医结合的第一人是谁?,导读:中医主要以调理为主,它是属于见效慢但是可以根除病源。西医则恰好相反,它主要

导读:中医主要以调理为主,它是属于见效慢但是可以根除病源。西医则恰好相反,它主要是见效快。反正是各自有各自的好处。中国一直是中医世家,那西医是何时传入中国,中西医结合的第一人又是谁呢?

  康熙皇帝与中西医结合

  认真研读清宫档案,会发现多处记载西洋药物的临床使用案例,并大多在康熙朝,这与康熙皇帝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康熙对待西药经历了学习认识、临床使用、日渐熟知、理性赞同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初步认同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萌发中西医结合思想的皇帝,对西医药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揭秘:提出中西医结合的第一人是谁?

网络配图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受益者

  康熙患有长期的季节性咳嗽病,常为之苦恼,急于求得特效药:“朕每年逢大寒季节仍有咳嗽症,今又复发,用西洋人吴实之冰糖达摩方,但朕服后未见效;再若有好药方,问后具奏下房。”康熙四十六年(1707)二月康熙皇帝问及:“治疗朕之咳嗽、吐痰之硫磺花药制作得如何?”当时治疗咳嗽、吐痰的硫磺花药已于二月初七日制成,名为肺胸舒丸。此药在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咽喉堵塞、咳嗽、吐清痰,以及由咳嗽引起的各种肺胸等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对治疗哮喘、痨病也大有裨益。但此药药效缓慢。

  在治疗康熙皇帝咳嗽病的时候西洋人张诚还尝试按西药制露的方法来加工中药:将龙涎香一两、冰糖一两、麝香二钱五分,三种药研成很细粉状,用一斤玉泉酒露拌之,置于银制胆瓶中,再用一个银制胆瓶将口盖封,固定在热炭上,用微火煮三天三夜,将药过滤后,可得龙涎香露九两五钱。

  龙涎香为抹香鲸肠内分泌物的干燥物,具有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喘气逆,气结症积,心腹疼痛,淋病。但此药所用的龙涎香十分珍贵难得,被誉为“海洋中的灰色金子”。麝香中国虽产,但也是珍贵稀有的药材,用它们配制的药露成本高,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只供那些皇室宗族、达官贵族们享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萌发者

  为了达到尽快治病救人的效果,康熙皇帝曾多次让中医大夫和西洋医生一同出诊,如康熙四十二年(1703)十一月康熙皇帝西巡至山西省时恰逢川陕总督华显生病,康熙皇帝降旨,留西洋大夫和齐大夫一起为华显治病。初时至十二月初六日医治喜有疗效,疮口附近的烂肉开始脱落,长出新肉,毒素也在消减,虽身体仍然虚弱,但不至危及生命。

揭秘:提出中西医结合的第一人是谁?

网络配图

  鉴于康熙皇帝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态度,在以后的宫廷医案中多见御医中西药结合开方治病,如:康熙四十九年(1710)五月十九日,内阁大学士张玉书“眼面稍肿,手脚皆微肿,脸色似有火”。太医院大方脉大夫刘声芳诊治“系湿热气滞伤脾之症,中脘胀满,按之微痛,四肢浮肿,恶心懒食,小水短赤,大便微溏,六脉弦数,年老病大”,给服德里鸦噶(林华在《康熙皇帝与西医西药》中猜测西药德里鸦噶,根据发音和用途判断,疑为干酵母一类的药)后,“其恶心、胀痛等症稍好,泻肚亦稍缓”。后来刘声芳中西药同用,给服德里鸦噶和渗湿和中汤,张玉书的中脘之胀满渐渐缓解,大便不再溏稀,逐渐痊愈。

  中西医结合思想的缘由

  西医药,在清前期只是被一小部分人接受的新鲜事物,这“一小部分人”中就有康熙皇帝。在《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和《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中,他还多次亲自为病臣开方赐西药。对于这一外来事物,康熙皇帝为什么较之于他人更能接受和尝试,并萌发出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呢?

  首先,康熙皇帝“生来就有一种博大,睿智和好奇的精神”。《郎士宁年谱》中记载:“玄烨前从张诚、白晋(均为法国传教士)所习之几何、植物、解剖、医科等学,至是遂日渐精通。”通过学习,康熙皇帝对一些西药十分熟悉,并能开创性地做到中西医学的会通。

  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一生中遭遇的疾病与之有密切关系。

  1.康熙的经历与西医有缘康熙皇帝幼年时深受天花之苦,虽侥幸存活,但脸上还是留下了许多痘痕,深知预防、控制疾病重要性。康熙皇帝日夜操劳,人到中年后,身体每况愈下,于是对西洋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自此,康熙朝不断有西洋医生进京为皇帝效力,开创了一个西医进京的高潮,且西洋医生在宫中颇受重视。

揭秘:提出中西医结合的第一人是谁?

网络配图

  2.康熙与金鸡纳霜清宫中的西药最着名的莫过于金鸡纳霜(奎宁)了,其首位使用者是康熙皇帝。

  根据当代医学者研究发现: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功效,若长期饮用适量的葡萄酒(每天1至2小杯)能够很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可有助于激活肌体免疫力,调节激素分泌。看来,当年康熙皇帝饮用葡萄酒治愈心悸病是可信的。

  面对如此神奇的西洋葡萄酒,康熙皇帝十分钟爱,因此引发了一个进贡西洋葡萄酒的高潮,直到康熙五十年(1711),在众多的西洋物品中,康熙皇帝仍对西洋葡萄酒格外垂青:“嗣后倘得西洋葡萄酒、绘画颜料送来,其余俱停。”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这句话还真不假,纵观康熙的一生,大大小小的病症不断。久而久之自己也就对治病有了一些心得,所以才将中西医结合了起来,这一举动也为后人治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什么是推恩令?推恩令谁提出的?
时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内容: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虽然文景两代采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汉武帝初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严重威胁着汉朝的中央集权。因此公元前127年正月,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晁错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这使得诸侯王国名义上没有进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 号称吕布之下第一人的华雄是被谁杀害的
曾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华雄是谁?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是看过《三国演义》或者是看过《三国志》的人肯定都知晓,华雄是一名武将,并且他的主子就是暴虐和的董卓。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华雄的出生时间不详,而去世时间就是公元191年。此人在董卓帐下担任都督一职,是一名猛将,但是在各路诸侯联合攻打董卓的时候,孙坚还只不是长沙太守,但他骁勇善战,成为第一个大破董卓军的人,而华雄就在此次战役中被斩杀。而到了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之中,就对这段情节有所改变,改成被关羽所杀。关于华雄的名字后人也有所争议,在《三国志》中,他的名字写成华雄,而在《广韵》里的记载,认为应该是都尉叶雄。针对这个名字,也有很多对此附和,赵幼文在《通志》中曾记载过,他是支持这种说法,而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也写出“都尉叶雄”。而到了现在,教授吴金华有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是因为深受元朝以来小说的影响,才会在宋朝以后,把“叶雄”都改叫成“华雄”。因...
· 名相谢安的另一面:提出言论封杀的第一人
说到谢安也算是魏晋时期的一代名相,曾在淝水之战中稳如泰山的下棋足见其从容,收到捷报后仍然不动声色亦可见其淡定。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却有个一生的瑕疵。图片来源于网络晋哀帝隆和年间(562—565),才子裴启出了一本书——《语林》,记载魏晋时代名士们的言谈、容止和轶闻,开了志人笔记之风,“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可以算得上是当时的畅销书了。一天,庾道季拉着谢安的手说:“裴郎(即裴启)云:‘谢安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裴郎又云:‘谢安目支道林(晋朝名僧),如方卑之相马,略其玄黄(不重外表),取其隽逸(只观风神)。”(《世说新语》)不料,一向沉静从容,淝水之战中亦稳如泰山地下棋、收到捷报后仍不动声色的谢安一听就怒了;“都无此二语,裴自为此辞耳!”意思是说,我从没说过这两句话,这都是姓裴的自己编的!庾道季一愣,随后又拿出了王珣的《经酒垆下赋》展示给谢安。庾道季本是想告诉谢安...
· 揭秘:“剃发令”是清人提出来的吗?
明朝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之为最有“刚”的朝代,在这个朝代里没有和亲、没有割地,更没有两宋时期的年年纳税上供,大明朝一度繁荣昌盛,万国来朝。然而,在强大的王朝也不可能永世传承,在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之下,明朝也走到了历史的终结点。但是,有很多忠君爱国人士,对明朝有着极其强烈的好感,以至于即使明朝灭亡,依然有很多人想尽办法光复大明朝。不过,有人想光复明朝,就有人想坑害明,大朝朝也出过一个败类,他做的坏事儿足可以遗臭万年,甚至所有知道此事的人,都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就是这个汉人像清政府提出了恶贯满盈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从而给天下汉人带来了一场大。这个人便是明朝的孙之獬,此人是山东淄川县人,曾高中进士,并在明朝任职。但是,由于此人人品不佳,且贪慕权势,所以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可是此人为了官位,不惜投到当时的大太监魏忠贤麾下,并希望借此官运亨通。可是好景不长,在明朝皇帝朱由检即位以后,权势滔天的...
· 揭秘:号称吕布之下第一人的华雄究竟是被谁杀的
曾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华雄是谁?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是看过《三国演义》或者是看过《三国志》的人肯定都知晓,华雄是一名武将,并且他的主子就是暴虐和的董卓。关于华雄的出生时间不详,而去世时间就是公元191年。此人在董卓帐下担任都督一职,是一名猛将,但是在各路诸侯联合攻打董卓的时候,孙坚还只不是长沙太守,但他骁勇善战,成为第一个大破董卓军的人,而华雄就在此次战役中被斩杀。而到了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之中,就对这段情节有所改变,改成被关羽所杀。关于华雄的名字后人也有所争议,在《三国志》中,他的名字写成华雄,而在《广韵》里的记载,认为应该是都尉叶雄。针对这个名字,也有很多对此附和,赵幼文在《通志》中曾记载过,他是支持这种说法,而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也写出“都尉叶雄”。而到了现在,教授吴金华有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是因为深受元朝以来小说的影响,才会在宋朝以后,把“叶雄”都改叫成“华雄”。因此,我们现在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