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揭秘:历史上哪四个文人辱骂过曹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2
转发:0
评论:0
历史揭秘:历史上哪四个文人辱骂过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枭雄人物,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四个文人辱骂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枭雄人物,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四个文人辱骂曹操,三个被杀,另一个却升官了,到底是什么回事呢?世人都知道曹操爱才如命,就算他犯了一些罪也会赦免他,正因为曹操的“唯才是举”的推行,使得天才文人才子都喜欢投奔曹操,使曹操的谋士力量不断壮大,但是曹操也有怪癖,他敬重文人才子的智慧,但是非常讨厌那些自傲清高的迂人,正因为如此,曹操对这几个文人进行了侮辱和痛下杀手。这使得他爱才如命的标签有所不符,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曹操如此痛恨这几个文人呢?

网络配图

但是后面有一个和前面三个文人一样的品行,曹操非但不杀他,而且他还升官了,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让我们速速去看看这几个文人到底是如何得罪了曹操,曹操又是如何的对付这几个文人的呢?

第一位、祢衡

这个是书呆子,纯种的文人,但是此人恃才傲物,不知天高地厚,目中无人,出言不逊,处处挖苦,时不时就讽刺一两句。他不懂政治,不懂大战,不都谋略,却在曹操面前指指点点,出言不逊,像一只疯狗在那里胡乱狗吠。曹操对他的行为非常不满,曹操恨不得杀了图个痛快,但是曹操顾忌的是如果直接杀了他,会引起其他文人的不满,和坏了他的爱才的名声,所以曹操对付这种迂腐的文人,曹操有他一套做法。首先就是对他从不以礼相待,故意疏远他,对他的任何建议当做没听到,在精神上给他打击。

曹操精明的地方还不止这些,曹操还用借刀杀人的方法,他故意派遣祢衡这个书呆子去荆州做使者,真是狗改不了吃屎的性子,祢衡到了荆州之后,由于张口闭口都是处处挖苦,处处讽刺,出言不逊,最后被一武将黄祖给一刀砍了头下来,曹操得知假装对失去一个文人而可惜的样子,其实曹操心里那是个开心得不得了。

网络配图

第二位、崔琰

此人半吊子文人,但是他出身皇权贵族,他的文韬武略也算是不错,能够代表这权贵势力的拥护。崔琰虽然依附了曹操,但是打心里就是不服曹操,因为曹操是个官宦世家出身,现在自己却要在其手下某事,有点屈才的心里,对曹操是阳奉阴违。崔琰因为看到自己举荐的文人才子---杨训赞同曹操称王,也就是建议曹操称帝的意思。崔琰此时心里非常不高兴,于是写信给杨训痛骂了杨训一顿,在书信里口出狂言,反曹操之意也明目张胆。杨训那个不服气咯,告诉了曹操,曹操知道后大怒,将这个骨子里留着黄权贵族的傲慢之人给关押了起来,而且在关押期间,才跟其他人书信来往很多,特别是跟那些老迂腐不肯臣服曹操的老臣意图谋反,这给曹操知道了,曹操是无法再忍如此小人,见利忘义,知遇之恩都不报的小人,曹操以谋反的罪名送他上了西天,这也是曹操杀了第二个文人,而且是名正言顺的杀个痛快啊。

第三位、孔融

大家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吧?跟第一位不同是,孔融既是一个名声赫赫的文人,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子孙,官高名远,众望所归,自然而然做了文人才子的领袖。但是孔融就是看不起曹操,因为孔融深知曹操杀人不眨眼,最重要的是曹操说过了一句“宁可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此等奸雄,孔融定然是不会追随。虽然孔融最后来到许都跟了曹操,但是一直是看成为傀儡汉献帝做事,并不是为曹操效劳,就是不想和曹操为伍。这样以来,曹操非常不满,我堂堂曹丞相不配与你为伍?我的志向岂能和你相提并论?不过当时由于局势动荡,不好杀掉孔融,因为孔融当时名声比较大,杀了他可能引起众怒。于是到了建安三十年,局势已定,曹操已经准备完成大一统了,为了能铲除内患,私下派心腹筹划诬告孔融意图谋反,和恶意诋毁朝廷大臣的罪状,最终将孔融杀了,连同孔融的家人都不放过,来个灭族,泯灭人性的杀戮。

网络配图

以上这三位文人死于曹操之手,一个是恃才傲物,自作孽不可活;一个是不知好歹,死不足惜;而第三个却是曹操忌才,痛下杀手。杀的都杀了,以下这位可就是捡到宝了,一样口出狂言,骂了曹操祖宗十八代,曹操却不杀他,而是升他做了曹操身边差使的秘书。这个人就是陈琳。

第四位、陈琳

当时是这样的,陈琳替袁绍写了一篇辱骂曹操的文章,骂的可是惊天地,泣鬼神,就连曹操的祖宗十八代都骂完了,可是曹操正头痛发作,看了之后气得头痛都好了,于是不仅仅不生气而且是要见见这个陈琳,按道理来说,曹操肯定是不能容忍这事的,且看陈琳是怎么给曹操解析的。曹操抓住了陈琳后,笑问“你骂我可以,为何骂我祖宗十八代?我祖宗得罪你了?” 陈琳那个机智,我都服了他,他这样回答“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骂都骂了,还不如骂个痛快,只是骂得过头了。”曹操听了意味深长,心想不愧是七子之一,是个不可多得人才,最后不仅没有杀了陈琳,还把他留下来做了差使的秘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哪四个文人辱骂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枭雄人物,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四个文人辱骂曹操,三个被杀,另一个却升官了,到底是什么回事呢?世人都知道曹操爱才如命,就算他犯了一些罪也会赦免他,正因为曹操的“唯才是举”的推行,使得天才文人才子都喜欢投奔曹操,使曹操的谋士力量不断壮大,但是曹操也有怪癖,他敬重文人才子的智慧,但是非常讨厌那些自傲清高的迂人,正因为如此,曹操对这几个文人进行了侮辱和痛下杀手。这使得他爱才如命的标签有所不符,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曹操如此痛恨这几个文人呢?但是后面有一个和前面三个文人一样的品行,曹操非但不杀他,而且他还升官了,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让我们速速去看看这几个文人到底是如何得罪了曹操,曹操又是如何的对付这几个文人的呢?第一位、祢衡这个是书呆子,纯种的文人,但是此人恃才傲物,不知天高地厚,目中无人,出言不逊,处处挖苦,时不时就讽刺一两句。他不懂政治,不懂大战,不都谋略,却在曹...
· 揭秘蔡国有哪四个首都?为何会有四个?
首都,也叫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由于战乱不断和其它原因,中国历朝历代的首都也在不断变化,蔡国在599年之内就曾经3次迁都:第一个首都,在老蔡国(如今的上蔡县城)。老蔡国有18任“国王”:蔡叔度、蔡仲、蔡伯荒、蔡宫侯、蔡厉侯、武侯、蔡夷侯、蔡僖侯、蔡共侯、蔡戴侯、蔡宣侯、蔡桓侯、蔡哀侯、蔡穆侯、蔡庄侯、蔡文侯、蔡景侯、蔡灵侯。第二个首都,在新蔡国(如今的新蔡县城)。新蔡国有4任“国王”:蔡平侯、蔡侯朱、蔡悼侯、蔡昭侯。新蔡县离上蔡县有100公里。第三个首都,在下蔡国(如今的安徽省凤台县城)。下蔡国有4任“国王”:蔡成侯、蔡声侯、蔡元侯、蔡侯齐。凤台县离上蔡县有300公里。第四个首都,在高蔡国(如今的湖南常德地区),离上蔡有600多公里,蔡国在这里又延续了80年,最后一位“国王”是蔡圣侯(第27任“国王”)。对于蔡国的这种历史变迁,很多领导都不太清楚,毛主席...
· 揭秘三国狂人祢衡:辱曹操、辱刘表、辱黄祖!
东汉后期,皇帝无能,大权旁落,军阀纷纷割据混战。文人学士,谋求的是建功立业,辅佐明主,往往东奔西走,为功名富贵卖身投靠,仰人鼻息。祢衡却偏偏不理这一套,视天下英雄如粪土,也便有了三骂权臣的豪气。一、击鼓辱曹、蔑视权贵祢衡,出生于东汉末年,从小就聪明伶俐,被誉为神童,在当地很有名气。长大后,更是博学多才,善于论辩,名声越来越响。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这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汉献帝。可汉献帝只是一个挂名天子,没有实权,什么事都要听命于独揽朝政大权的曹操,便把荐表交给了曹操,由他去作主。由于孔融也常在曹操面前称赞祢衡的才学,曹操又是一个善于网罗人才的人,便也想趁机把祢衡笼络过来,为他所用,于是传命召见。可是,祢衡却是一个饱读诗书、正统观念浓烈的人,对权臣的专权十分不满。听到曹操的召见,就自称得了狂病,不肯前往,并且,还说了许多难听的话。在那个小报告盛行的年代,祢衡...
· 三国历史上有哪四个被过度拔高的将军?都是谁
说三国的事情好像总是绕不开《三国演义》,你明明是在说一段历史,就会有人来反驳你,而反驳你的理由,就是人家所看到的《三国演义》上不是这样说的。比如说那个关羽关云长,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等英雄业绩,却不知道这仅仅是“小说家言”,于史实却是丝毫不沾边。不过,这关羽却也称得上是历史名将,他能在万众之中斩下颜良的首级,而袁绍手下诸将还没有人能够挡得住,足可见他并非浪得虚名。还有樊城大战令曹魏震动,水淹七军擒获敌方大将,都是于史有据的事情。有了这个基础,再给他加上几件“光辉业绩”也就算不得什么啦!不过,三国将领当中还真有那么几个人,他们的能力被夸大,功劳被拔高,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本来的事迹。且看三国四大被过度拔高的将军。吕布在《三国演义》当中,吕布无疑是三国时期第一勇将。虎牢关前,关羽张飞联手战吕布不下,刘备忍不住只好亲自出战助阵,就这样,兄弟三人才...
· 盘点: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君主是哪四个?
导读: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帝制社会的形成时期,起于公元前770年,终于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春秋时期为公元前770—前476,战国时期为公元前475—前221。春秋战国,是一个分外辉煌的时代,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时代,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神奇的时代。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君主”1.齐桓公齐桓公(前685—前643),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首,姜姓,名小白,其兄齐襄公在位时,昏庸暴乱,诸弟出逃,小白也逃往莒国。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杀,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在齐国高氏帮助下,取得君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在内进行行革,发展生产,使齐国经济、军事力量大增,对外?「尊王攘夷」,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又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