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曹操几时结识刘备?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情仇?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6
转发:0
评论:0
曹操几时结识刘备?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情仇?,关于曹操与刘备相识的时间,大部分史书提到的都是在杀吕布之前,在更早几年的郯城

  关于曹操与刘备相识的时间,大部分史书提到的都是在杀吕布之前,在更早几年的郯城之战二人曾有过交手,但未必见过面。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因为黄巾起义兴义兵与曹操见过面,后来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再见。其实这些都不是他们认识和打交道的准确时间。关于他们最早相识的记载是在王粲所著《汉末英雄记》一书里,共有两条。

  其一: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其二: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之于袁绍,绍知操有图已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以上这两则关于刘备与曹操早年交往的佚事仅见于《汉末英雄记》一书,因而显得很珍贵。尽管有人怀疑其真实性,主要针对的是刘备在董卓之乱前后是否已经与曹操相识。但作为曹操手下的近臣,王粲不大可能无中生有。王粲写曹操有一般史家不具备的优势,他与曹操朝夕相处,很多材料来自于曹操本人,因而这两则记录应该是真实的。

  从刘备、曹操早年行迹来看,说他们很早便认识是有可能的。曹操二十岁以前在家乡沛国谯县生活,后入洛阳太学学习,二十岁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骑都尉、济南国相、典军校尉等职,行迹是很清楚的。刘备早年的事迹不如曹操那么清晰,但基本情况也是可查的。

网络配图

  刘备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小曹操五岁。他的祖籍是幽州刺史部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根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书的记载,刘备是西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的祖父亲叫刘雄,当过兖州刺史部东郡辖下范县的县令,他的父亲叫刘弘,“仕州郡”,大概在本地当基层公务员。刘备很小的时候父亲刘弘就死了,家道比较衰落,他的母亲以“贩履织席为业”,成为手工业者兼小商贩,在那个轻商的时代他们一家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但是刘备有个好母亲,她对儿子的教育抓得很紧,十五岁那年母亲让刘备外出求学,与同宗的刘德然、辽西的公孙瓒共同拜涿州本地人卢植为师,卢植是汉末名将,担任过九江郡太守,也是大学者。刘备师出名门,不仅增添了身价,而且结识了公孙瓒等同学,有了这些社会资源刘备日后才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卢植那里结业后,刘备开始“交结豪侠”,他很有个人魅力,也很讲义气,又是卢大师的学生,因而“年少争附之”,这其中就包括河东郡解县人关羽和涿郡本地人张飞。

  转眼到了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这一年刘备二十三岁,他的人生出现了重要转折,这一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的家乡涿郡是重点地区之一,朝廷缺乏必要准备,仓促之间组织几支军队黄巾军,这些军队分别由皇甫嵩、朱俊等人率领,刘备的老师卢植在担任九江郡太守期间曾经有过民变的经验,被朝廷任命为左中郎将,负责冀州、幽州方面的军务。

  这是刘备与曹操最早的合作,这时候曹操大概三十四五岁,刘备大概三十岁左右。但是这次合作时间不长,曹操的募兵可能进行得不顺利,也有可能洛阳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曹操又回到了洛阳,总之这次没有募到太多的人马,刘备等人转而被何进派到毌丘毅那里去丹阳郡募兵了。

  《汉末英雄记》里的后一条记载,看着像是发生在官渡之战前,因为那时候刘备正周旋在曹操与袁绍之间,但仔细分析又不像,如果曹操对刘备的“密言”发生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许昌,他泄露给袁绍就应该是与曹操决裂改投袁绍之后,但这个时候已经不存在“绍知操有图已之意”了,因为这时袁、曹对决已经开始,这件事天下人都已经知道了,不用刘备再去告密。

网络配图

  如果不是这时,刘备能周旋与曹操、袁绍之间的,也唯有董卓之乱前在洛阳时,也就是刘备随曹操到沛国募兵前后,这个时候袁绍权势很大,曹操等人事实上都在听从袁绍的调遣,但曹操又极看不上袁绍的为人,不止一次表达过对袁绍的轻视,也许跟刘备聊起过什么,而刘备转眼报告给了袁绍,曹操很后悔,不惜咬烂舌头作为“失言之戒”。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刘备在洛阳那段时间虽然地位并不太高,但却比较活跃,能跟袁绍、曹操这样的重量级人物经常来往,并且与曹操的关系挺密切,曹操可以把一些知心话给他说。

  以后,曹操在陈留郡的已吾起兵,参加了酸枣会盟,一步步壮大实力,当上了兖州牧,成为一路诸侯。刘备等人在高唐县也没有干太多时间,老同学公孙瓒在幽州事业越来越发达,刘备转投公孙瓒,被公孙瓒任命为平原国相,相当于郡太守。兖州牧曹操跟徐州牧陶谦爆发了战争,曹操三征徐州,而陶谦是公孙瓒的盟友,公孙瓒派刘备等人援助陶谦,在郯城保卫战中刘备与曹操直接在战场上相见,昔日的战友成为今天的敌人。

  陶谦死后刘备接掌了徐州,还没等曹操与他刀兵相见,刘备自己这边出了事,四处游荡的吕布被曹操打得无路可走,到徐州来投刘备,刘备缺乏警惕性收留了吕布,结果吕布与袁术串通趁刘备与袁术交战之机背后下手,把刘备赶出了徐州,尽管后来双方达成了谅解,但刘备与吕布的矛盾依然很深,官渡之战前,曹操下决心解决吕布,刘备投靠了曹操,被曹操任命为豫州牧、左将军,这是他们第二次合作。

  尽管曹操手下不少人劝他杀掉刘备,以免后患,但曹操始终没有动手。刘备在曹操那里一直心存不安,加上他暗中参与了董承谋反事件,干脆一走了之,不久与曹操翻脸,之后转投袁绍。官渡之战后,刘备又转投了刘表,后来发生了赤壁之战,刘备联合孙权打败了曹操,扳回了关键的一局。

  纵观赤壁之战前,刘备与曹操有过合作也有过斗争,他们之间多次发生正面冲突,总是以刘备的失败而告终,刘备还没有实力与曹操过招,他甚至一听说曹操亲自来讨伐他就不战而逃。但是曹操对刘备评价颇高,认为他是一个英雄。

  曹操这样的评价来自于他对刘备身上锲而不舍顽强精神的赞赏,刘备出身低下,靠着自己的奋斗一步步走来,真正应着那句话:“不放弃,不抛弃。”刘备多次陷入险境和低谷,但最后都挺了过来,这种品质是曹操最欣赏的。曹操自己的经历也跟刘备差不多,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但又不断遇到挫折和失败。由于双方类似的经历和性格中某方面的共同之处,曹操对刘备有“惺惺相惜”之感。

  赤壁之战给了刘备以自信,原来无比强大的曹操也是可以战胜的。赤壁之战后,曹操的事业有点走下坡路,而刘备则迅速崛起,两股势头不同的力量终于爆发了一次对决,这就是汉中之战。此战由刘备和曹操,曹操这时已经六十多岁了,进入了“烈士暮年”,而刘备还不到六十岁。刘备倾其所有务求打赢这场战争,整个益州都被动员起来了,结果刘备胜出,曹操的势力退出了汉中,刘备自称汉中王。

  曹操六十六岁时死了,刘备比曹操多活了三年。他们一生的经历有许多不同,他们的性格也有很大差异,但他们活跃在同一段历史舞台上,有时互为朋友,有时互为敌手,彼此相当熟悉和了解,都对汉末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网络配图

  刘备率关羽、张飞等人跑去找卢老师效力,被卢植编入一个叫邹靖的校尉手下,校尉是高级军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师长,刘备等人军职不详,可能不是太高。在黄巾军的过程中刘备立了功,被朝廷任命为中山国安喜县尉,这个职务低于县长或县令,大约相当于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别看它品秩不高,但很能锻炼人,曹操、孙坚、孙权都干过。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刘备在这个职务上干得不顺利,后来发生了“鞭打督邮”事件,他把上级派来的检查组组长给打了,刘备只得弃官而逃。这个时候正赶上何进、袁绍四处募兵,一些投机分子都往洛阳跑,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等人来到了洛阳,被何进编入一个叫毌丘毅的人手下。《汉末英雄记》里关于刘备与曹操在洛阳相识的经历,大约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但是,《三国志》和《汉末英雄记》的记载有些出入。根据《三国志》记载,何进派毌丘毅到扬州刺史部的丹阳郡募兵,刘备等人一同前往,走到下邳国时,遇上黄巾军,在作战中刘备又立了功,被任命为下密县丞,相当于副县长,又改任高唐县尉,后来升任高唐县长。下密县和高唐县都在山东境内,刘备既没有再去丹阳郡,也没有回到洛阳,而是直接去山东任职了。但据王粲的说法,刘备是跟曹操一块离开洛阳的,到沛国“募召合众”,曹操离开洛阳发生在袁绍弃官远走冀州的同时,如果曹操逃出洛阳的时候带着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就与《三国志》的说法相矛盾了。

  考察曹操的行踪,他逃出洛阳比袁绍还狼狈,根据《三国志》卞皇后的传记记载,他甚至来不及通知家里人一声,夫人卞氏及在洛阳的家人都惊恐不已;据《魏书》、《世语》和《杂记》三本书的记载,曹操逃亡路过成皋县的时候到过老朋友吕伯奢的家,杀了吕家的人;据《世语》记载,曹操逃到中牟县时被人认出来是通缉犯,结果被抓了起来,幸亏县里的功曹申明大义,认为“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劝县令把曹操放了。以上种种记载表明,曹操是只身逃亡的,尤其是关于吕家的不同版本也说明,曹操当时身边没有其他人,否则也不会给后世留下那么多争议了。

网络配图

  刘备没有再回洛阳,曹操逃亡时他不在。同时,各种史料都记载曹操逃亡没带其他人,显然《汉末英雄记》里的那要记载不真实。《汉末英雄记》虽然不是正史,但也不是传奇小说,它里面记载的大多数史实都是有根据的,因为王粲是那段历史的亲身经历者,《汉末英雄记》可以视为“口述历史”。尤其是记录曹操的内容,王粲更不会胡编乱造,关于刘备跟随曹操一块去沛国募兵这条记载如何理解呢?

  其实,详细考察一下曹操出逃前后的历史可以看出,这一记载应该也是真实的,只是它的时间不在曹操出逃时,而是更早一些,在何进被杀之前。何进被杀前曹操的职务是典军校尉,这是著名的“西园八校尉”之一,这是一支新军,正在建设之中,曹操担任这个职务首要问题就是募兵,有了兵源后进行编练。同时,袁绍给何进出主意引外兵入京,何进除召董卓等人来洛阳外,还派不少人出去募兵,像张辽、鲍信、张邈、王匡、毌丘毅就是这时候派到各地的。过去一直没有注意被派下去募兵的人里还有曹操,如果分析《汉末英雄记》里的这条记载,可以确定其实曹操也参加了募兵,募兵的地点是他的老家沛国,在这次募兵中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也参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备传——结识曹操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大约在春季,29岁的刘备来到京城雒阳。他在这里碰到了谁?又有什么新行动呢?请听一一道来。在当时,雒阳的“雒”,不是三点水的“洛”,而是带“隹”(音同追)字偏旁的“雒”,而这一名称的得来,又与当时的一种文化上的讲究有关,如果对此没有了解,也就不能深入懂得三国,所以先得说一说。这种讲究,叫做“五德终始”,源自先秦五行家,是一种解释历代王朝更替的政治文化模式。要点有二:第一,每一个新兴的正统王朝,都与五行当中的某一行相对应;第二,历史上正统王朝的兴替,是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来进行,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周而复始。汉朝对应的啥?是火。而水克火,所以东汉光武帝开国定都洛阳,就将洛阳的“洛”,改为同音的“雒”来回避。到了曹丕代汉称帝,又下诏改回带“水”字偏旁的“洛阳”,从此沿用至今。为啥要改?他的诏书说,咱们曹魏对应的不是火而是土,与水不相克了,所以必须给...
· 揭秘:多尔衮与皇太极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
在多尔衮和皇太极之间,一直有着许多传闻,诸如努尔哈赤的大妃、多尔衮生母是被皇太极假传遗嘱害死的;皇太极的爱妃庄妃与多尔衮关系非同一般等等。皇太极与多尔衮的矛盾不可调和,事实究竟怎样?也许多尔衮聪明,也许多尔衮长得可人,皇太极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格外关爱。在执政的17年中,皇太极对他十分信赖,并委以重任。网络配图天聪二年,多尔衮16岁,他随皇太极征蒙古林丹汗的察哈尔部,表现十分英勇,皇太极在庆功宴会上特意表奖之,赐号墨尔根代青;天聪五年,大金国始设六部,皇太极任命他掌管六部之首的吏部;天聪九年,他奉命率岳、萨哈廉、豪格等人赴蒙古找寻林丹汗之子,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携玉玺归金,立下大功。再次受到皇太极的嘉奖;天聪十年,他被封为睿亲王;崇德三年,他被任命为奉命大将军,率军征明,比他大十二岁的阿巴泰为副将。大军深入明朝腹地,纵横于河北、山西、山东,攻克城池40余座,俘获25万人,拿下了号称中原第一大...
· 维京人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他们有着哪些风俗
维京人过着家族生活,父母子女祖孙姑侄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头。他们彼此忠诚,家族中的一员受了欺负,全家人就一起去部落大会要求公正。如果一名男子被杀,他的家族多半会要求得到金钱或是土地的赔偿。如果部落大会认为他们确实有权力做出这样的要求,凶手的家族爽快的付了赔款,那就万事照旧;但如果死者的家族觉得裁决有欠公正,他们就会私下里杀死对方的一名成员,于是怨怨相报,没完没了的世仇可能成为古老家系的额外传统。女性谈婚论嫁由全家人决定,但她有权力从列出的清单中挑选一名。婚后她还保有以前的财产,并且在丈夫出远门时负责照看家里的土地。离婚很简单,夫妇俩发表一个声明,当着公证人的面说清他们离异的原因。有些理由看来很可笑,比方说有丈夫抱怨他的妻子老是穿裤子而不是裙子。孩子们则与长辈住在一起,直到他们成年后,出去加入另一个家庭。在这之前,男孩子学习耕作、战斗技巧和航海术,以及工具和武器制造;女子则学习纺线织布,制作黄油...
· 伊邪那岐有几个孩子?他们都有着怎样的来历
从黄泉国回来后,为了除去冥界的污秽,伊邪那岐命来到了日向国阿波岐原,在这里举行修禊仪式。阿波岐原位于入海口处,岸边柳青树茂、波光粼粼,景色十分优美。伊邪那岐命把身上所佩戴的东西全部脱掉,杖、腰带、衣服、裙裳、头冠、左右手玉镯等均化为各种不同的神,共十二位。接着,他见上游水流湍急、下游又太平缓,便在河的中段认真地洗濯全身,洗左眼时,左眼突然闪耀光辉而化成了“天照大御神”;洗右眼时生成了“月读命”;洗鼻子时又生成了“须佐之男命”。这三神合称为“三贵子”!从身上洗掉的其他污垢也都化为“八十祸津日神”、“大祸津日神”等十一神。另有底筒之男命、中筒之男命、上筒之男命这三神,并称为住吉三神,是航海的守护神。得到“三贵子”,伊邪那岐命非常高兴。于是取下脖子上戴的勾玉所串之颈珠,摇动得琮琮作响,赐给天照大御神,并对她说:“你去治理天界的高天原!”这串玉串,取名“御仓板举之神”,代表了统治高天原的无上权威。...
· 今川义元有着怎样的成就?他有着怎样的战绩
义元不仅武勇卓越,且能歌善赋,可称得上是一位儒将。他自幼入善得寺拜护国院常庵龙崇长老(太原雪斋)为师,精修佛法。同时喜好汉诗、和歌。据《续丛书类丛》载其“爱读宋景濂之富士诗”,留下诗歌众多。如天文二年为迎仁和寺尊海而与雪斋三人的连句诗:花待春宿梅——喜卜(尊海);友三话岁寒——九英(雪斋);扣水茶煎月——承芳(义元)。今川义元担任今川家督后,由于对京都文化有狂热的崇拜,将京都文化往关东地区流传视为使命。因此他刻意仿效并且遵循京都里华丽的王孙公卿,穿直衣、戴立乌帽子、涂黑齿、描蝉眉、抹脂粉、召开诗会,甚至是脔童。今川义元所刻意兴建的临济寺(此临济寺非河北省正定县的临济寺),只是为了利用骏府在禅宗文化传播中的地理优势,来满足自己对脔童的癖好。也因为今川义元以京都文化作为包装行脔童之实的行为影响到骏河人,导致骏河人普遍将相貌尚可以上的男童送入临济寺去接受寺庙僧侣的调教与打扮,以求麻雀变凤凰的可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