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建立以后的满人如何处理与汉人间关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2
转发:0
评论:0
清朝建立以后的满人如何处理与汉人间关系,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在我国历史上,大部分的帝王都出生汉族或者有汉族的血统,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在我国历史上,大部分的帝王都出生汉族或者有汉族的血统,可以说是汉人之国。但是到了明朝后期,大明帝国的统治者破坏了女真内部的团结统一,杀害了努尔哈赤的家人。从此努尔哈赤向明朝宣战,联合了蒙古各部落,将明朝朝廷当作共同的敌人。努尔哈赤也和成吉思汗一样,被外国人称作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英雄。他足智多谋、英勇过人,最终在他的带领和谋略下,铸就了大清朝的兴起和兴旺。

  那清朝建立以后,满人如何处理与汉人之间的关系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实行剃发易服令

  剃发易服是满族战争中,剃发易服是征服其他民族的只要标志之一。皇太极继位后,清军每征服一处汉族的土地,就要求当地人不分老幼一律剃发。要求汉人剃发易服,就是按照满族人的习惯,让汉人前额剃发,后脑留发,将辫子垂于后背。

  当时的剃发命令要求非常严厉,执行的也很坚决。伴随着后金占领明朝土地的扩大,剃发就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固定的制度。剃发易服也成为了满清立国的策略,要求所有臣民遵照执行。在清朝乾隆年间的《东华录》对顺治年间的剃发令作了很客观的记载。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下令道:“自今布告发布以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上,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除了出家的僧人,都不轻易剃发的。汉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有强势感的,自己的文化比“匈奴”、“蛮夷”人要优秀的多,可是现在却被来自北方文化落后的满族强行剃发、易服,这实在是汉族人的奇耻大辱。清朝满族在强制实行剃发易服的初期,遭到了无数的汉人抵杭,尤其当时最响亮的口号就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可惜当时很多反抗的汉人无情的遭到了清军的,没有留住头。尤其当时很著名的“江阴十日”,江阴人誓死效忠于明朝,捍卫头发,坚守城池数月,杀死清军数万,可惜最终被清军破城,清兵进城十日,无数的军民百姓死于了清兵屠刀之下。随着清政府在全国的统一和残酷,反抗的声音也越来越少了。 

  其实,汉民族有数千年的灿烂文化,这让满清王朝有着天生的恐惧心里。他们害怕汉族团结起来反抗,这个刚脱离匈奴制度的王朝,于是采取了如此残酷的政策,这带有民族压迫性的政策,只是想在精神上彻底征服汉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大兴文字狱

  清朝初期大兴文字狱,也是扼杀汉人思想的手段之一。满清在汉人的书中找出一些对清朝不恭敬的文字,便怕是汉人在其中做“文章”,甚至了大批的文人。在当时一些敏感的字,如“明”、“皇”等字更是容易被认为有谋反之心,如果出现,轻则发配边疆,重则满门抄斩。

  在乾隆朝时期就出现了当时著名的“胡中藻案”。胡中藻的诗句中有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认为“浊”字居然在国号“清”之上,这不就是敌对我大清国吗。于是下令将胡中藻凌迟处死,家属全部监禁并抄没全部家产。 

  满清如此实行文字狱,是对汉族进行民族思想压迫性统治的另一种表现。这样文人也不敢进行正常的文学创作,而只得去研究那古人的文字了。因为古代已经成为史实的文字,去整理好研究也就不用担心满清统治者的不满了。在我国历史上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基本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形成各自时代所独有的艺术特征。可是清朝的文学成就整体很一般,这就不得不怪罪当时的“文字狱”了。不过在清朝也形成了一个很有名的学派“乾嘉学派”。这也被称为汉学,考据学派。之所以叫“乾嘉学派”,是因为在乾隆和嘉庆两朝非常盛行。乾嘉学派继承了古代经学家考据训诂的方法,注重音韵、文字、训诂学,在当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据说,《红楼梦》的残缺,就与文字狱有很大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沿用科举制度

  清军入关以后,权利集团是以满族贵族为政治核心,根本没有汉族人参与的份。但随着清朝在全国的统治逐渐稳固,为了笼络汉族的知识份子,清朝统治者继续实行了科举制度,让汉族百姓中的知识份子也能继续通过科举考试来为国家效力。可以说,满清为了能与汉族融合,尤其愿意团结汉族的知识分子。这一点,也反映了满清统治全国以后,对待汉族的政策不光是精神压迫和,拉拢与融合并存。其中纪晓岚、刘墉、曾国藩、李鸿章等这些清朝一代名臣都通过科举出名的。

  其实,民族问题不光是我国,也是世界难题。清朝的统治者为了国家的统一团结,一直强调满汉一体,各个民族在文化上相互交流、学习。清朝的领导人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还是比较成功的。从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在他的子孙下努力扫除分裂国家统一的反动势力,这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使大清朝的统治延续了两个半多世纪,并不比别的朝代短,这与满清的领导者们很好的处理了民族的矛盾,不无关系,这也开创了中华民族统一的新纪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建立金朝的女真人真的是建立清朝的满人的祖先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到底是不是建立清朝的满人的祖先?二者的关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应该说女真人和满人之间有一点关系,要不然努尔哈赤也不会把自己的国号改为后金。但是要说女真人就是满人的祖先,还是有一点牵强,当然有人存在这样的疑问,原因就是这两个民族主要都发源于中国的东北地区,也长年以狩猎为生,生活方式相同,语言文化也相近。1115年,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直到1234年被蒙古所灭,存在了约110多年的时间。金朝疆域最大时,几乎横跨了整个中国北方。1234年金朝被蒙古消灭后,女真人退回到中国东北地区,经过了的战争,女真人元气大伤。退回东北之后,再也没有恢复过来,而此时的东北地区,也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只有女真一个民族了,而是出现了其他的一些民族。这里面包括女真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这些民族的人民共同生活在东北地区,慢慢的融合,通过通婚等形式交融在一起,这样在...
· 倪良正:从我做起,让孝满人间
倪良正,圣奥集团董事长,从浦江山村的一个小木匠到如今坐拥净资产20多亿的大集团掌门人,倪良正经历了很多艰辛和磨练,也收获了很多成就和荣誉。在事业获得成功的同时,倪良正并没有忘记感恩。倪良正的老家在金华浦江。20多年前,他背着木匠工具,走出家门,辛勤打拼,艰苦创业;今天,他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事业蒸蒸日上。倪良正讲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他的奶奶,烧上一大盆玉米、番薯,放在路边,给进山打柴的人充饥。“帮助弱者,帮助有需要的人,是我们的家风,也是祖训。”倪良正做慈善,就是出于这样朴素的一个初衷。2012年11月,倪良正回到浦江,向浦江县会捐资100万元,正式成立“圣奥博爱基金”。帮助那些贫困且单亲,或父母失管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境贫困、久病孤寡的老人,以及天灾人祸至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的家庭。慈心为怀,公益为本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圣奥慈善基金会在众人期待中正式揭牌。“慈心为怀,公益为本,扶贫济困...
· 清朝八旗的关系: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的关系?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也有禁旅与驻防之别,编制基本上与满洲八旗相同。但汉军八旗每佐领下置领催四人,马兵三十人,步军领催一人,步军十二人,共计四十七人,与满洲八旗略异。编入汉军八旗的兵丁,不再是分属满洲八旗的奴隶,而是国家直属的军队。其地位当然低于满洲八旗,但因降清较早作战有功,军事、政治地位又都优于入关后的汉人降军绿旗。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藩王,所率领的旧部虽按八旗制度编制,设统领,但各自成系统,并不隶属满洲八旗或汉军八旗。在历年作战中,收降的绿旗兵,也由藩王直接管辖。“三藩”战后,康熙帝将吴三桂藩下人丁编入内务府三旗,分遣到辽东各地。尚之信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驻防广州的汉军旗。耿精忠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福州的汉军旗。原属孔有德藩下的兵丁,也编入汉军旗。
· 吞武里王朝和清朝的关系怎么样?郑信是如何与清朝修好关系的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许还有血缘的关系,郑信当上暹罗国王后便急于与北方的强邻大清国建立友好关系。他遣使到中国告捷,称:“……自遭缅匪侵凌,虽复土报仇,绍裔无人,群吏推昭为长,遵例供献方物。”1768年,郑信委托中国广东船商陈美生呈书清政府,希望中暹两国继续友好亲善,并请求清朝象过去敕封阿瑜陀耶王一样也敕封他为暹罗王。乾隆皇帝当场将郑信的文书掷还,还命军机处以两广总督李侍尧的名义,回了一封措词严厉的饬文。郑信接到回文后尽管极为失望,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与中国修好的努力。1771年8月,他命人解送一批缅甸俘虏进献北京。这一次乾隆皇帝不再那么硬绷绷了,他指示李侍尧:“不必概付不答,绝之太甚,自应即以该督之意,酌量赏给缎匹。”郑信看到事情有了转机,便一再主动通好。他送还了从缅甸人手中解救出来的中国被俘士兵,数次送中国商民回国,又一再献上缅甸俘虏。终于,乾隆皇帝对郑信的看法有了改变,他指示李侍尧,如暹罗再...
· 皇太极处理满汉民族关系的政策
1626年(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皇太极承继皇位。当时,后金三面临敌:南有强敌明朝,西有叛服不定的蒙古,东有与之为敌的朝鲜。内部满、汉、蒙几十万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都聚集在辽河东、西。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满族统治者内部等等各种矛盾都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后来,又数次入关掳掠了上百万人畜,辽东汉人一下子几倍于满人。如何稳定汉族人的民心几乎成为后金胜败存亡的关键。面对“邦家未固”的局面,皇太极意识到“治国之要,莫先安民”⑴。因此,他即位之初,就强调“满汉人民,均属一体”⑵,特别注重消弥和缓和辽东满汉民族间的矛盾。1626年(天命十一年)皇太极即位的当年,就屡下谕旨,强调宽待辽东汉人,“我国中汉官、汉民,从前有私欲潜逃,及今奸细往来者,事属以往,虽举首,概置不论”⑶;强调满汉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⑷;下令禁扰汉人,“有擅取庄民(指汉人)牛、羊、鸡、豚者,罪之”⑸;明确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