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破案的故事有很多,但正史记载的只有一个
从古至今,为官者可说车载斗量,贪官不少,青史留名的好官也很多。这些人中,要说在民间名声最大的好官,还是非北宋的“包黑子”莫属。
当然,“包黑子”其实长得并不黑,黑炭脸那都是后人艺术创造的结果。
“包黑子”就是包拯,俗称包青天或包公,寄托了古代老百姓对吃官饭者最美好的憧憬。由于古代为官者多数都不怎么样,至少达不到造福一方的清官标准,只要能够不肆意欺压老百姓,老百姓就得谢天谢地了,于是,在这些恒河沙数般的不肖官员的衬托下,模范官员包公就在后人的心目中,形象越来越伟岸,越来越高大,终于几乎等同于神明。
网络配图
直到今天,老百姓对包公的崇拜、仰慕之情,也不曾稍减,那流传至今数之不尽、神乎其神的包公故事,就可见一斑。而且,今天的艺术工作者还在不停地创作着新的包公故事,好尽情地宣泄人们对包公的膜拜之情。
包公,在真实的历史上也确实算得上是一位极其优秀的人物,但有幸生于北宋仁宗年间的包拯,他的一生其实并没有经历太多的波澜,后人口中那无数精彩曲折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杜撰的。
包拯28岁登进士,随后做了短短一阵子的小官,就以父母年迈为由辞官回家,孝养双亲。父母相继去世后,包拯守孝期满,才重新出山。那时候,他已经38岁了。
网络配图
此后,包拯历任天长(今属安徽)知县、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殿中丞等官。53岁的时候,包拯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后世又称包公为包龙图。57岁的时候,包拯被召任权知开封府,虽然没有干多长时间,但贡献突出,影响很大,后世许多人提到包公,还以为开封府就是包家的呢,狗头铡的故事更是路人皆知,这真可以算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包拯最大的官做到了枢密副使,差不多相当于军委二把手,不过只干了不到两年,就病死于任上,终年64岁,谥号孝肃,所以包拯又称包孝肃。
网络配图
包拯为官刚正不阿、清正廉明、执法如山,那是不消说的,最有名的段子就是他劝谏宋仁宗时,唾沫星子喷到了仁宗脸上,仁宗还无可奈何,最后只好从了包拯。当然,这则故事也很能说明仁宗的肚量。
上面啰啰嗦嗦扯了一大堆,都没有扯到正题,下面就简单说一下正史上记载的有关包拯断案的唯一一个故事。
天长县任上,包拯遇到了一件偷割牛舌案。有一个无赖,将一户与其结怨的农家的牛舌割掉了。户主告到官府,包拯对那人说,你回家把牛宰杀吃了。那人回家后按照包拯吩咐把牛杀了。宋代法律规定,擅杀耕牛是犯法的。因此,那个无赖到县里,那农家杀牛。包拯升堂,立即审问那无赖,你为什么把人家的牛舌割了。无赖大惊,只得如实招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