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成都发现15座成片古墓群 出土罕见明瓷枕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6
转发:0
评论:0
成都发现15座成片古墓群出土罕见明瓷枕,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天灯村变电站工地进行施工时,一挖掘机突然掘出一个古墓。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天灯村变电站工地进行施工时,一挖掘机突然掘出一个古墓。工人们在充满积水的墓室中,发现了一个造型精美的明代瓷器枕头。而在其后的施工中,古墓数量越挖越多,相关部门赶到后对古墓群实施保护。经考古专家初步鉴定,该处发现的是一汉、明大型墓葬群。本周,相关部门将对该墓群进行进一步发掘,揭开古墓之下尘封的秘密。

  古墓群位于天灯村13组一个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土坡上,当地本来准备修建一个超高压变电站,但昨日中午,整个工地的施工都因发现了古墓群而停止下来,镇上派来两个民兵看墓。一李姓民兵说,等考古专家来发掘之前,他们会24小时在这里看墓。

网络配图

  发现古墓的工人易德忠不停地拿着相机转悠,见到记者他遗憾的说,“为了保护墓室,我们已按要求回填了泥土,恐怕在发掘完成前,你都见不到有着大柱子、梯步的墓室和精美的墓门板咯。”古墓群现场,记者只见到了未被封严的坟墓洞口,其上已经放置了大石板。墓里淌满了水,但没有异味。

  墓旁则有一个半米大的圆洞,透过洞口,记者看到地下有40厘米粗的柱子和方砖铺成的走廊,一米多长的巨大石块排列规则。易德忠指着墓群一旁农田田坎里露出的半截砖墙说,这个雕刻过的石头,专家已经鉴定过是汉朝的。

  易回忆说,5日下午3时许,挖掘机正在土坡上进行平整地面的作业。突然挖斗一下去,就挖出来几块雕着精美花纹的石板。泥层之下,人们发现了一个棕色瓷器。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其刨出,清理干净后看到这是弧形瓷枕,上面还雕刻有精细的蓝色花纹。

  工人们觉得古墓里可能还有文物,所以不敢继续挖掘,转到另一个墓堆施工。没想到几铲挖下去,又一个古墓入口呈现出来。工人们又接连换了几处地方,往往是一锄头下去,一个古墓就冒了出来。

网络配图

  易德忠说,后来就没人敢再动锄头和挖掘机了,立即上报文物部门。5日下午,省电力公司、电力建设指挥部、国土局和龙泉文物局等部门就赶到,仔细察看后立即封锁现场,并说这是一个汉、明的古墓群,不能继续施工,等待考古发掘。

  “这群古墓到底存在多久,谁都说不清。”在天灯村教书40多年的70岁村民陈庆水说,只知道墓群清末的演变,再往前就不知道了。

  陈回忆,墓群的土坡被人称为“黄家山林”。陈庆水说,按照风水学这里是天灯村的龙脉,“黄家山林”则正好位于天灯村的龙脉正中。小时候,他就常听老人说该地最早的主人是黄姓家族,他们是湖广填四川时来到天灯村定居的。黄家是一个大户人家,土坡是他们的家族墓地,族人都埋在里面。清末时,黄家逐渐衰败。

  民国时,这一大片土地便被当时的大军阀陈书龙买去,并转手租借给曹姓人家。随后“黄家山林”变为“曹家山林”,作为曹家的家族墓地。解放后,曹家土地被当地政府分给了当地群众,“黄家山林”便被当地居民作为公共坟地。几易其主后,山包便形成了坟中坟的景象。

  龙泉驿区文管所所长方全明表示,这处高不过10余米,横切面积近千平米的小土坡,就是一座巨大的古墓封土堆,已现身的15座墓葬分别来自汉代至明代。根据墓穴的建造方式和石棺的材质,可以确定墓主多为古代时在此生活的平民。保存如此完好的民墓在成都平原很少见,这对研究中国古代丧葬习俗的变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网络配图

  据文管所工作人员透露,墓室中发现的瓷枕头有可能是明代瓷枕,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在成都的考古中发现瓷器、特别是瓷枕的几率很小。至于墓群之下是否还有更多的宝藏?这些墓室的主人究竟是谁?对于人们的疑问,方全明表示由于发掘工作没有全部展开,这些谜题目前很难找到答案。本周内,考古队将正式进场展开发掘工作,届时希望能够找到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河北:邯郸发现近百座罕见三朝叠层古墓群
河北省[注:唐代中书省(隋因避讳作“内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中书省与门下省,它们合称为两省或北省(尚书省称为南省)。]邯郸市文物局近日透露,当地文物工作者在该市复兴区联纺路与建设大街附近发现罕见战国、汉、魏晋三朝叠层古墓群,共清理古墓葬97座,出土文物210多件(套)。据邯郸市文物局局长王兴介绍说,发掘地原为住宅开发用地,今年4月本地房地产开发公司来文物局办理开工手续,该局随即展开勘探,墓葬被陆续发现,直至近日97座墓葬才勘探、挖掘完毕。王兴说,此次清理的古墓葬均开口于表层土下,古墓大小、深浅不一,形制各异,经鉴定分属战国、汉、魏晋三个时代,呈“三明治”形状,分为上中下三层。此次发现战国墓29座,填埋比较深,最深6.6米,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斗状和直壁式两种墓壁。其中,夫妇并穴合葬墓14座(7对)。此次考古发现汉墓最多,达64座,均属西汉中[注:汉中,简称“汉”,美誉...
· 古人为何喜欢睡硬的瓷枕头?古代枕头的起源。
枕头在现在生活中应该算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而现代的枕头一般都是乳胶枕和羽绒枕,相对来说都是比较软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枕头在古代的大部分都是比较硬的瓷枕头,而且枕头的起源还能追溯到原始时期,那么古人为何喜欢睡硬的瓷枕头?古代枕头的起源。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历史上出现枕头的雏形是在原始社会,不过在当时条件相对比较简陋,所以大家都是用石头或者将草捆做一团垫在脖子或者脑袋下面,并且在那时人们是没有意识到寻找较为舒适的睡觉方式的,直到后来人们为了睡觉的时候更加舒适,人们才有了意思寻找舒适的枕头睡觉。根据研究,我国最早出现成型的枕头是在商朝。之后枕更是成为了古人生活中必备的寝具,像是在《礼记》中就记载着人们早期收拾枕头和竹席,还有先秦时期关于枕的记载,都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已经离不开枕头了。其实最初,古代的枕头已经有了硬软之分了,硬枕头有石头材质的,有木材质的,也有玉材质的,软枕头有素...
· 福建发现商周时期农业文明遗址 罕见青铜锛出土
福建霍童溪流域是宁德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2000年5月至7月间在芦坪岗遗址和瓦窑岗遗址考古发现旧石器后,福建霍童一带现再次发现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农业文明遗址,一批青铜锛、陶器等残片被发掘出土。宁德市博物馆馆长钟亮29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青铜锛是战国时期[注: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的农具,主要用于砍削木料,该批珍贵文物的发现对研究远古闽东农业文化具有极高价值。据钟亮介绍,此次发现青铜锛的地点位于霍童境内溪尾山遗址,该遗址北依溪尾山,南临宽阔的霍童溪,西面不远处为芦坪岗遗址和瓦窑岗遗址,海拔72米,相对高度34米。由宁德市博物馆和蕉城区博物馆联合组成的霍童溪流域考古调查队,今年6月初开始展开霍童溪流域考古调查。考古队员通过进一步对现场土壤进行采集,在青铜锛发现处附近采集到大量商...
· 古代的枕头为什么是硬的?使用瓷枕有哪些好处?
古代的枕头为什么是硬的?使用瓷枕有哪些好处?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很多古装剧里面,古人睡觉时候用的枕头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现如今人们的枕头用的都是软软的,顶多有一些凉席枕头比较硬,但也都是可以改变形状的,但是古代的瓷枕是没办法改变的,而且非常硬,古人这样睡觉真的不会觉得不舒服吗?睡觉的时候不会硌头吗,第二天起来头疼不疼?今天就一起来揭秘瓷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在日常起居方面,科技也是影响深远,就拿我们日常睡的床和枕头来说,都是很有科技的气息在里面的。但是在遥远的古代,并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的科技,更没有了弹簧床,也没有鹅毛枕,而是又冷又硬的枕头,这样的床上用品,难道在睡觉的时候,人不会感到难受吗?这些又高又硬的枕头的究竟又哪些好处呢?说到古人的枕头,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瓷枕了。瓷枕,在古代又被人们成为玉枕,它诞生于隋朝,发展于盛唐,流行于两宋的床上用品...
· 云南保山昌宁发现战国古墓群 出土大量青铜器
这把长约60厘米,器物形状较为硕大的人面纹饰弯刀属首次发现。大型扣饰直径约40厘米(左一)今年10月8日,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的两名村民在大甸山为附近的砖厂取土时,无意中从推土机下发现了一个长约60厘米、形似弯月状的青铜器[注: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这一偶然发现,揭开了一个大型古墓葬群。目前,经省、市、县三级考古专家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后,古墓葬群已发掘面积2000多平方米,抢救性发掘墓葬100余冢,出土各类器物近200件套,其中人面纹饰弯刀、铜柄铜钺、藤编护腿、琥珀串珠、藤指护等在我省为首次发现。如何发现昌宁一砖厂工人取土推出青铜器今年10月8日,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村民杨志美在龙泉村大甸山取土造砖时,无意间发现了部分青铜器,杨志美说:“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