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曾剃头的绰号由来:一个真实嗜杀的曾国潘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2
转发:0
评论:0
曾剃头的绰号由来:一个真实嗜杀的曾国潘,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所处的年代,正是清王朝走向衰败、内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所处的年代,正是清王朝走向衰败、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时代。在这年代,曾国藩踏上了仕途之路,凭借着自己的才智,步步升迁,直至一品官位。后又组建湘军,太平天国,被清王朝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网络配图

  曾国藩满腹经纶,深受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影响,在政治上有自己的见解,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有一套理论,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他办洋务、拒外敌也是有功有过。曾国藩俨然一副读书人的形象:“貌之过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身材仅中人,步行极厚重,言语迟缓。”但他在太平天国起义上,却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杀人魔鬼形象。

  曾剃头

  曾国藩“曾剃头”的外号不是因为他杀太平军而获得的外号,而是因为他在长沙开审案局,杀了太多的所谓湖南“土匪”而得到的外号。杀错的人有没有呢?有。当时长沙的知府叫苍景恬,他写了一份回忆录,里面就记载曾国藩的审案局,就因一个案子,就错杀了至少4个人。那是一个冤案,但是曾国藩把好人杀了,把坏人放了。

  在进攻太平军时,他采取的是政策和焦土政策,并认为杀得越多越好。湘军攻陷安庆后,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就杀死了一万多名太平军战士。曾国荃怕到阴曹地府受到惩罚,曾写信给曾国藩,流露出后悔之意。曾国藩立即回信说:“你现已带兵,自然要以杀贼为志,何故后悔杀人多?”可见曾国藩残忍嗜杀的程度。所以,人们送他一个绰号叫“曾剃头”,喻指他杀人和剃头一般,不眨眼、不手软。

网络配图

  湘军对天京的烧杀屠戮,更使其“曾剃头”的形象暴露无遗。

  当时湘军攻到哪里抢到哪里,抢完即放火焚烧,大火一连烧了十余日,将一座繁华古都直烧得残墙断壁,一片废墟。更是残忍,不论是太平军将士,还是平民百姓,均遭惨杀,年轻妇女则在被奸淫之后杀掉。整个天京城内,尸骸塞路,秦淮河里积尸如麻,河水也被鲜血染红。

  据《太平天国》一书统计,仅江浙一带,几年之内,被湘军所杀的,就有287万人之多。曾国藩“曾剃头”的称号真是名不虚传。

网络配图

  湘军在曾国藩的纵容下,不仅杀人如麻,而且杀人手段也令人发指。一位英国军人曾记述过湘军太平军俘虏的实况:“这批俘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从刚出生的婴儿至八十岁蹒跚而行的老翁,从怀孕的妇人,到十至十八岁的姑娘,无所不有。清军把这些妇女和姑娘交给一批流氓轮奸之后,再拖回来把她们处死。有些少女被刽子手翻转过来面朝天,撕去衣服,然后用刀直剖到胸口。这批刽子手做剖腹工作,能不伤五脏,并且伸手进胸膛,把一颗冒热气的心掏出来,被害人直瞪着眼,看他们干这样惨无人道的事。还有很多吃奶的婴儿,也被从母亲怀中夺下剖腹。很多力壮的男俘虏,不但被剖腹,而且还要行凌迟非刑。刽子手们割下他们一块一块的肉,有时塞到他们嘴里,有时则抛向喧哗的观众之中。”

  这是何等残忍的!这都是“曾剃头”的功绩。曾国藩就此受人唾骂,也是罪有应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曾国潘的“三戒”曾国潘家书
曾国潘,为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世人有称,正是有他与另三位名臣的存在,让清王朝多延续了50年。他是中国近现代化建设的先驱,建造了第一个军舰,办理了第一个兵工学堂,就是他第一次提出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这一批留学生中,很多都成为后来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他一生办实业,镇压太平天国,广罗人才,建立了许多功绩伟业。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但曾国潘不仅仅是在政治军事方面拥有很高成就,他在思想文化上的成就亦不可小觑。曾国潘许多言行,以及许多由他说出的话语,都极具教化意义,因此世人称其为”半个圣人“。曾国潘”三戒“: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虽然世人称曾国潘为”半个圣人“,但圣人也是人,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曾国潘的圣,不在于他浑身毫无瑕疵,完美无缺。而在于他虽然身有缺点,但却一心告诫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把自己引上正...
· 紫金曾姓的由来及简介
一、曾氏来源曾氏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夏禹五世孙少康,中兴夏宝,少康十三年(约公元前1883年)封次子曲烈于鄫(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北)立国。夏被商灭后,鄫人仍留居中原。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鄫国为子爵。周平王时期将鄫国徙封到今河南拓城县北、睢县东南。不久,郑国占领鄫国。鄫国又迁往东夷之地,建鄫城于今山东临沂苍山县西北的向城镇。春秋时,鲁襄公五年(公元前568年)鄫国成为鲁国的附庸国。鲁襄公六年莒国吞并了鄫国。鄫国被灭之后,鄫世子巫在叔孙豹的帮助下,逃奔至鲁国,定居南武城(现山东嘉祥县内),任鲁国大夫,他去邑鄫为曾氏。史称五十四代祖鄫巫为曾氏定姓始祖。“天下一曾无二曾”,是指曾姓都是一脉传自太子鄫巫。南武城成为曾氏的第一发祥地。二、迁徙史略由曲烈立国,世代相传,三易其地,经历夏、商、周三个朝代,传至53代。曾氏族人把曲烈到五十七代曾点作为远祖,而把五十八代的“宗圣”曾子(曾参)作为开派祖。...
· 正月不剃头的由来
夏历第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自由。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清军入关时,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顺治二年六月,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
· 曾国
历史曾国(以下配合史载称随国)历史首见于《左传》,公元前704年,楚国攻打随国,但随后撤兵,即速杞之战。需要指出的是,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一地名随,即《春秋左氏传·隐公五年》记载的“翼侯奔随”。此地后来作为晋国名臣士会的封地,因此《春秋左氏传·文公十三年》有将士会称为随会。这一位于今山西省汾河流域的随地,据童书业说,前身也是一古国。童书业并指出,山西省汾河流域的古国如随国、鄂国、唐国(后改称晋国)、沈国、黄国等,在江汉流域附近都有同名国。随国属于汉江流域的姬姓诸侯国集团(即汉阳诸姬)。在春秋初期楚国未成长为霸主前,随国势力一度强大,为汉水东岸各国之首。公元前706年楚武王侵略随国却半途而废,楚国此时自认不得志于汉江流域。公元前704年,楚国再次侵略随国,并取得会战的胜利,然楚国实力尚不足以吞并随国,所以在当年即与随国讲和。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卒于侵略随国的征途,当年随国求和。此后的几十年间,...
· 江苏省-苏州潘曾绶
潘曾绶,初名曾鉴,字绂庭,吴县人,潘世恩子,曾沂、曾莹弟,潘祖荫父。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历官内阁中书、内阁诗读等。以父年高致仕,引疾归养。父丧终,不复出。后以祖荫贵,就养京师,优游文史,宏奖后进,布衣萧然,无异寒素。老病杜门,仅与李慈铭相往还。工诗文和词。符葆森《国朝正雅集》云其“为诗清丽有则,无贵介气。”著有《兰陔书屋诗集》。生平事迹,见其自订《绂庭先生年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