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秀成之死:曾国藩为何决定在南京杀害他?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4
转发:0
评论:0
李秀成之死:曾国藩为何决定在南京杀害他?,1864年7月19日(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荃督湘军从太平门攻入南京,太平天

1864年7月19日(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荃督湘军从太平门攻入南京,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失陷。第二天清晨,忠王李秀成带一千多人,护着幼天王从太平门冲出。这一着确是高招,一百年后,毛泽东登上太平门,盛赞李秀成这种胆识和智慧。

网络配图

出城后,李秀成让幼天王等先走,自己断后。由于李秀成出城时把自己惯骑的战马让给了幼天王,现找的马很不得力,渐渐地跟不上队伍,后面敌兵紧追,不得已,只好藏在南京郊外方山的农民家,不料被两个奸民认出,并向敌人报告,7月22日,李秀成不幸被俘。 

7月23日,李秀成被送曾国荃部肖孚泅营。据曾国藩幕僚赵烈文日记记载曾国荃“闻生擒伪忠王至,中丞(曾国荃)亲讯,置刀锥于前,欲细割之。或告予,予以此人内中(指清廷)所重,急趋至中丞处。耳语之。中丞盛怒,于座跃起,厉声言‘此土贼耳,安足留,岂欲献俘耶?’叱勇割其臂股,皆流血,忠酋殊不动。”曾国荃久攻南京不下,对李秀成恼怒之极,暴跳如雷。而李秀成则表现的大义凛然。

网络配图

当晚,赵烈文前来探访。李秀成与之作了长谈。最后,赵烈文问李秀成对生死作何考虑,李秀成答道“惟死而已”。但也留了一句话“顾至江右者皆旧部,得以尺书散遗之,免戕害彼此之命,则瞑目无憾!”此时在安庆的曾国藩听说抓获了李秀成,一面上奏朝廷对李秀成是“槛送京师,抑或即在金陵正法,咨请定夺。”一面赶往南京。

7月28日,曾国藩赶到南京,当晚即提审李秀成。审后,曾国藩下决心在南京杀害李秀成。第二天,曾国藩给在安庆的儿子曾纪泽写信说“伪忠王曾亲讯一次,拟即在此正法。”曾国藩为什么决定在南京杀害李秀成,主要是怕清廷从李秀成嘴里得到对他不利的东西。 

俘获李秀成,轰动朝野,为对天下有个交待,曾国藩“取伪忠王详供”(曾日记),让李秀成写一份“供词”。于是,李秀成在他生命的最后17天中,不顾伤痛和酷暑,留下了一部数万字的“自述”。李秀成被害后,曾国藩把李秀成自述作了删改,抄一份交清廷。

网络配图

为掩天下人耳目,十几天后,就在安庆刊出了经曾国藩删改的刻本,取名《李秀成供》。以后坊间流传的五花八门的刻本都是根据这个安庆本演化而来的。这份自述的真迹,一直秘藏于曾氏家中。直到1962年,在台湾的曾国藩后人才将这部秘藏了98年的原稿影印刊行,书名《李秀成亲笔手迹》。第二年,中华书局据这个影印本,题书名为《忠王李秀成自述》,以线装影印发行。在这份自述中不仅叙述了李秀成一生的经历,而且涉及到几乎太平天国的全部历史,同时,流露出屈膝乞降的思想。一百多年来,史学界(其实不光是史学界)围绕这部文献争论不休,其论述之多,有人统计,几乎占到整个太平天国史研究论文的十分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秀成究竟有没有投降曾国藩?解读李秀成之死
李秀成究竟有没有投降曾国藩?太平天国后期支柱忠王李秀成,在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后四天被俘,在俘虏期间,李秀成写出了数万字的所谓《李秀成自述》的“供状”。该“自述”或者称“供状”,引起了对李秀成极大的争议,认为“忠王不忠”,李秀成向太平天国最大的敌人湘军首领曾国藩投降了。而更具有爆炸性的是,有人称李秀成曾劝谏曾国藩造反,曾国藩不得已才杀掉已经投降的李秀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此事经过和《李秀成自述》的主要内容。李秀成是在1864年7月23日被俘,期间被恼羞成怒、嗜杀成狂的曾国荃整整折磨了五天(用尖锥刺李秀成、用凌迟刽子手削李秀成部分身体等),7月28日晚曾国藩赶到后,曾国藩单独与李秀成密谈几个小时后,坚韧不拔的李秀成态度才有所松动,在7月30日起至8月6日共计8天,在小小的一个坐笼里开始写下五万字的所谓《李秀成自述》,有一些证据表明,曾国藩篡改、删除了不少文字,实际文字上缴朝廷仅为三万三...
· 李秀成被杀前为何向死敌曾国藩献强兵之策?
太平天国在1856年“天京之变”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建国元老死的死、跑的跑,军事局面主要依靠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等年轻将领勉力维持,其中尤以李秀成的功绩最为显著。李秀成的战绩择其要者,包括1856年大破清军江北和江南大营;1858年,再破江北大营;1858年三河大捷,全歼湘军李续宾部;1860年再破江南大营,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建苏福省;1861年克杭州、绍兴,建天浙省。1862年夏,湘军开始包围天京(即南京),太平天国随即陷于困境。虽经李秀成等率部东奔西突,终因兵力不足、饷糈不继而成果寥寥。到1863年12月,天京崩溃之势不可挽回,李秀成特意从苏州潜入天京,请求天王洪秀全不要再死守天京:“京中人心不固,老小者多,战兵无有,俱是朝官,费粮费饷者多……曾妖兵困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此议遭洪秀全严厉斥责,他说:“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
· 李秀成被杀前为何要向死敌曾国藩献强兵之策吗
太平天国在1856年“天京之变”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建国元老死的死、跑的跑,军事局面主要依靠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等年轻将领勉力维持,其中尤以李秀成的功绩最为显著。李秀成的战绩择其要者,包括1856年大破清军江北和江南大营;1858年,再破江北大营;1858年三河大捷,全歼湘军李续宾部;1860年再破江南大营,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建苏福省;1861年克杭州、绍兴,建天浙省。图片来源于网络1862年夏,湘军开始包围天京(即南京),太平天国随即陷于困境。虽经李秀成等率部东奔西突,终因兵力不足、饷糈不继而成果寥寥。到1863年12月,天京崩溃之势不可挽回,李秀成特意从苏州返回,请求天王洪秀全不要再死守天京:“京中人心不固,老小者多,战兵无有,俱是朝官,费粮费饷者多……曾妖兵困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此议遭洪秀全严厉斥责,他说:“朕铁桶江山,尔不扶...
· 攻下南京后曾国藩为何不自己当皇帝?
1863年曾国藩攻下南京后,爵封一等侯(除开清初的三藩,一等侯爵是清王朝对汉员的最高礼遇,左宗棠军功盖世,也只封为二等侯)。就军事实力而言,他比清政府已经超出了很多,若曾国藩振臂一呼,从满朝人的手中夺回统治权,应当说并不困难,但但他没有这么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据传,曾国藩握有制衡东南半壁的兵权后,动了异心。主要是帝王学大师王闿运极力怂恿他拥兵自重,自立为王,与清王朝和太平天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以彼为鹬和蚌,听其相争,自为渔翁,坐收其利。不过曾国藩权衡再三,觉得风险实在是太大,没有答应。网络配图一、怀有报恩之心其实,曾国藩从一个艰苦立学的农家子弟到京城高官,其被提拔之快,在整个清代都少见,这显然与满清的特殊重用密不可分。因此他对满清皇朝,心存感激。曾国藩的晚年接受了道家的思想。道家有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功成身退。攻克南京以后,曾国藩脑子里想的就是如何功成身退,而不是怎样造反。他在劝他的弟弟...
· 家奴为何杀害彭宠彭宠之死三大原因
家奴为何杀害彭宠‍‍彭宠最后死于家奴之手,那家奴为何要杀死彭宠呢?有以下三点原因。原因之一:彭宠个人的性格问题,无法否认的彭宠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为人也是极易骄傲自满。在做了燕王后对待下人颐指气使,家奴心中总是十分怨恨的。从几件事情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在他担任渔阳太守时,也算是管理有方,渔阳一带百姓生活安定富庶,他自认自己的功劳最大,后来还起兵谋反,自封为燕王,在这之后也没有什么企图心了。更是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于是自信心爆棚,权欲熏心,对待下人更是鼻孔朝天。原因之二:刘秀已经容不下彭宠。彭宠在任渔阳太守时受刘秀招揽,在吴汉的劝说下出兵和吴汉一起拿下邯郸,后来又为刘秀出战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他却据此为傲。后来刘秀称帝彭宠向刘秀邀官。,刘秀对彭宠的嫌隙更加大。后来他怕刘秀降罪,自立为王,刘秀更是容不他了。原因之三:彭宠并不是汉室后裔,谋反并无正名,自己身边又无亲信随从,加上刘秀此时已经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