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天大的阴谋!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6
转发:0
评论:0
天大的阴谋!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宋太祖赵匡胤雄才大略,五十岁时却突然暴死,第二天其弟赵光义便于灵柩前即位,是

  宋太祖赵匡胤雄才大略,五十岁时却突然暴死,第二天其弟赵光义便于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按照常理,皇位应该传给长子赵德昭的。可是赵匡胤当年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子,而是将弟弟立为储君呢?这一有悖常理的做法,真是他本人的意愿吗?难道真的是因为哥俩好就把皇位传给了弟弟?

  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他母亲杜太后的遗愿。

网络配图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即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杜太后弥留之际忽然传召赵普进宫。杜太后说:你和光义都是我生的,你将来要传位给弟弟。四海之大,亿万之众,国有长君,乃社稷之福啊!”赵匡胤频频点头。赵普当即在太后榻前写下这份盟约,并在末尾署上“臣普记”三个字,然后将盟书封存在一个金匮中,命谨慎可靠的宫人保管。这就是著名的“金匮之盟”。

  对于这一事件,很多史书中都有大致相同的记载。一千年来,似乎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直到清代,才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盟约的内容是虚构的。到了20世纪,更有众多学者纷纷撰文,提出“金匮之盟”纯粹是伪造的,出现的时间应是太平兴国六年,作伪者当为赵普。“金匮之盟”的真相果真如此吗?

  其实,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杜太后一生经历了唐末五代,而这是一个王朝更替形同轮转的特殊历史时期。杜太后一生的经验告诉她,必须确立一个年长的储君,才能保证大宋王朝的帝祚永昌。换言之,在大宋立国之初、根基未稳的情况下,万一赵匡胤遭遇不测,年仅十余岁的赵德昭是绝对无法应付的。因此,年已二十几岁且拥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赵光义,显然是最理想的皇位继承人。

  其次,如果说“金匮之盟”是一件彻头彻尾的政治赝品,那如何解释赵匡胤始终不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甚至终其世连王爵都不封呢?而与此相反,杜太后去世仅一个月,赵匡胤便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尹、同平章事,后又封晋王,位在宰相之上。按五代惯例,这其实已经赋予了赵光义准皇储的地位。由此看来,赵匡胤正是按照杜太后的遗愿,把弟弟赵光义视为既定接班人的。

  既然“金匮之盟”的真实性不能断然否定,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全都集中在了赵普身上。作为盟约唯一见证人的赵普,为何不在赵光义即位时公布盟约,而要等到太平兴国六年,他的动机是什么?时隔20年才抛出来的盟约符合原貌吗?进而言之,他和赵光义有没有可能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联手篡改盟约呢?

网络配图

  在考察这些问题之前,要先弄清这份神秘遗嘱出笼的来龙去脉。

  赵普是赵匡胤时的宰相,曾经在赵匡胤开创帝业和稳定政权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因为赵普多次反对立赵光义为继承人,且与赵光义的心腹朝臣卢多逊不睦,所以赵光义即位后立即将他罢免,只给了他一个太子太保的虚衔。随后的几年中,赵普一直郁郁不得志。愤愤不平的赵普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时机反击。

  反击的王牌,就是那份沉睡了20年的“金匮之盟”。

  据史书记载,当天退朝后,赵普立刻给赵光义上了一道密奏,把手中的“金匮之盟”这张牌打了出来。赵光义马上找到了赵普所说的那个金匮,打开之后看到了这份盟约,当即召赵普入宫,发出一句满怀歉意的感叹:“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矣!”几天后,赵普被擢升为司徒兼侍中,重新回到了帝国权力的中枢。

  仅仅半年之后,赵廷美谋反案爆发,卢多逊也被牵连而死。赵普总算如愿以偿,既恢复了相权,又整死了老对手,而且与赵光义前嫌尽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

  那么这个“金匮之盟”出笼前后发生的这一切,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宋史·赵廷美传》中,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些至关重要的线索:“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开封,德昭实称皇子。”《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网络配图

  赵光义和赵普所公布的“金匮之盟”,人们称其为“独传约”,即由赵匡胤传位赵光义,一传而止。而《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载的,可称其为“三传约”,即赵匡胤传位赵光义,赵光义传位赵廷美,赵廷美传赵德昭。有此三传,皇位仍回太祖一系,既保证了国有长君,又能让赵匡胤荫及子孙。

  至此,“金匮之盟”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一切不合情理、悬而未决的问题终于都有了答案。

  综上所述,“金匮之盟”并不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而是经过改造的政治赝品。

  该盟约订于建隆二年,原始内容是“三传约”,目的是既保证国有长君。而太平兴国六年公布的“金匮之盟”,则经过了赵光义和赵普的篡改,最重大的改动就是把“三传约”改成“独传约”,目的是既维护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又除掉其他潜在的皇位继承人,保证赵光义帝位的一脉单传。赵普也得到了他想获得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天大的阴谋!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
宋太祖赵匡胤雄才大略,五十岁时却突然暴死,第二天其弟赵光义便于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按照常理,皇位应该传给长子赵德昭的。可是赵匡胤当年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子,而是将弟弟立为储君呢?这一有悖常理的做法,真是他本人的意愿吗?难道真的是因为哥俩好就把皇位传给了弟弟?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他母亲杜太后的遗愿。建隆二年961年六月,即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杜太后弥留之际忽然传召赵普进宫。杜太后说:你和光义都是我生的,你将来要传位给弟弟。四海之大,亿万之众,国有长君,乃社稷之福啊!”赵匡胤频频点头。赵普当即在太后榻前写下这份盟约,并在末尾署上“臣普记”三个字,然后将盟书封存在一个金匮中,命谨慎可靠的宫人保管。这就是著名的“金匮之盟”。对于这一事件,很多史书中都有大致相同的记载。一千年来,似乎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直到清代,才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盟约的内容是虚构的。到了20世纪,更有众多学者纷纷撰文,提出“金匮...
· 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
导读:自古皇帝为了把江山留在自己手中,都会将皇位传给自己心爱的儿子。但是赵匡胤却没有这么做,他非但没将皇位传给儿子,反而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这是为什么呢?宋太宗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五代后期,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后周时,周世宗进行了改革,力量大为增强,他采取了先南征后北伐的统一方针,攻占了南唐江淮之间的大片土地和其他一些地区,为以后北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网络配图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政权,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他用了13年时间,消灭了南方诸国,接着出兵攻打北汉都城太原,北汉在辽军援助下,打败宋串,不久,宋太祖病逝,他的弟弟赵匡义继承皇位,就是宋太宗。968年宋太宗亲自率领4路大军攻打北汉坚守危城,辽也继续增兵来援,宋军无功而退;979年,宋太宗又亲征北汉,这时候宋已统一南北,国力大大增强,辽用重兵守幽燕,援北汉只有大同一路兵。宋军击败辽兵,猛攻太原城,6月3日...
· 揭秘:赵匡胤为何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不传给儿子?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所以你百年以后应该把帝位传给你兄弟光义,光义百年后再传给三第光美,光美再传给你的长子德昭。赵匡胤表示同意,也做出了承诺,于是杜太后让丞相赵普把他们母子之间的对话记录下来,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网络配图但是,这种说法似乎有点不能完全让人信服,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4岁,正值壮年,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14岁了,次子赵的芳也已经8岁,公元976年赵匡胤驾崩,他做了17年皇帝当时年龄50岁,也就是说在那时他的长子已经28多岁,完全不存在幼帝执政的情况,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
· 揭秘:赵匡胤为何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不传给儿子?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所以你百年以后应该把帝位传给你兄弟光义,光义百年后再传给三第光美,光美再传给你的长子德昭。赵匡胤表示同意,也做出了承诺,于是杜太后让丞相赵普把他们母子之间的对话记录下来,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但是,这种说法似乎有点不能完全让人信服,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4岁,正值壮年,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14岁了,次子赵的芳也已经8岁,公元976年赵匡胤驾崩,他做了17年皇帝当时年龄50岁,也就是说在那时他的长子已经28多岁,完全不存在幼帝执政的情况,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局面,况...
· 赵匡胤一夜暴毙为何在死后被迫将皇位传给弟弟
皇权交接中充满着阴谋和迷雾,处处暗藏杀机和险恶,人为制造了许多未解之谜,因而这些猜疑常常给历史蒙上错乱使人不清晰。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制作了历史上两件有名的事件“”和“杯酒释兵权”可他却没想到自己会死于“烛光斧影之下”赵匡胤在一夜之间暴毙,正史上没有他相关患病记载,民间野史中的说法不一,他的死因,在历史中抹上了一笔悬念色彩,后人们更是众说纷纭。网络配图《湘山野录》曾记载说,在晚上的一个雪夜中,赵匡胤不知为何突然急宣他弟弟赵光义进宫,本以为有要事商量没想到,兄弟二人却在寝室中对饮美酒,一直饮酒之到深夜,赵匡胤突然的甩玉斧刺向地面,同时大声喊到:好做,好做。赵光义当夜并没有离开皇宫而是选择留宿于此,第二天刚亮,就听闻赵匡胤不明不白的死讯,很快的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宣读了继承皇位的遗诏。《烬余录》上说,赵光义一直对花蕊夫人有爱慕之情,而花蕊夫人是赵匡胤的妃子。那次趁着赵匡胤酒醉弥睡之时,半夜便去调戏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