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赤壁之战背后隐藏的真相你都知道几个?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0
转发:0
评论:0
赤壁之战背后隐藏的真相你都知道几个?,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是一段极为精彩的曲目,里边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借东风,

  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是一段极为精彩的曲目,里边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借东风,草船借箭,庞统献计,蒋干盗书,等等。那么这些都是真的吗?

  “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  

  赤壁之战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孙刘联军连箭都很缺乏,还谈什么抗曹?“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战,两军战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 

  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起初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子虚乌有

  人们通常认为,曹军将战船用铁链相连,使得黄盖的火攻奏效,实际上,曹军的战船之间并没有用铁链相连,只是首尾相连、衔接紧密,看上去好像连成一串。实际上,曹军的船舰是用木板两两钉在一起,这样船身晃动幅度大大减小,北方兵在船上可保持战斗力。同时,两大船一体,可以即时进行接舷战的步兵数量增多,特别令江东军头疼。江东水军历来以接舷战制胜,如今接舷战的难度变大,就不得不为此发愁了。

  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武锋校尉黄盖向周瑜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在孙刘联军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黄盖提出的火攻的确是上佳的方案。 

  三国历史上并没有黄盖使用苦肉计,但诈降确有其事。黄盖为保证无武装的火船不被截击而能够顺利地接近曹军水寨,便向曹操投书诈降。《江表传》记载了黄盖的诈降书,他在诈降书里认为以江东地区六个郡的兵力,不能够抵挡中原的一百多万兵力,但是孙权、周瑜执迷不悟,妄想抵抗,所以,他为了避免与孙权、周瑜一起被消灭,情愿向曹操投降。  

  周瑜打黄盖

  曹操告诉黄盖的代表,接受他的投降,叫他于指定的日期带自己的部队与兵器粮草,乘船由南岸到北岸来。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为了使得曹操深信黄盖不是诈降,而是真降,特地行了一番“苦肉计”,先叫黄盖在举行军事会议的时候,公然冒犯周瑜。于是周瑜大怒,叫左右把黄盖拖下去斩首,众将领纷纷求情,黄盖才幸免一死,改打了五十下“脊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事实是,黄盖不曾吃这个苦,也不需要吃这个苦。曹操很容易相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一,他的兵力比孙刘联军的兵力多。黄盖这样的人之所以不愿与周瑜同归于尽,是很合乎常理的。第二,曹操所能知道的关于黄盖的情形是:黄盖曾经做过孙坚的部下,资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未甘。第三,十几年来各方的将领背弃原主而投降曹操的太多。曹操受降成习惯,因此对于黄盖之降,没有存太多怀疑之心。再说,黄盖降了之后,落入自己的手心,想处置随时即可,因此,曹操接受黄盖投降。  

  周瑜打黄盖

  蔡瑁、张允没有卷入“反间计”

  历史中的蒋干确系周瑜的同郡,也确实被曹操派去说服周瑜。但并非在赤壁之战中,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把它记在赤壁之战后,并且只有蒋干劝降,没有中周瑜的反间计。 

  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纵然是这样灵巧的辩士却无法撼动周瑜的意志,归来见曹操时蒋干还赞誉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这一段情节旨在为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的胸怀作佐证,但却成为小说家为赤壁之战添油加醋的作料。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利用蒋干传递了伪造的降书,使得曹操对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产生了怀疑,并最终处死了二人,从而为周瑜去掉了一个大隐患,成为赤壁之战周瑜取胜的关键。  

 反间计

  事实上,史书上的蔡瑁、张允并没有被卷入“反间计”之中,他们甚至压根就不是曹操的水军都督。《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谈及蔡瑁、张允的时候,只论及二人是刘表的次子刘琮的党羽,在刘表临终时阻止刘表长子刘琦进见,而极力扶持刘琮上台。随即曹操南征大军将至,第一个跳出来劝刘琮投降的却不是蔡、张二人,而是蒯越、傅巽、韩嵩等一班刘表旧臣。这几个人共同的特征都是躲避战乱、客居荆州的中原人士,相比起蔡瑁、张允等荆州本土人来说,荆州的利益对于他们毫无意义,他们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更有好感,更愿意纳土归降以求得一官半爵。因此曹操在得荆州后也大施恩惠,给蒯越等十五人封了侯。但点名的名单里并未出现蔡瑁、张允,可见二人虽然也位列归降众臣中,也得到了封赏,却实属才智平平,未能得到重用。

  至于曹操的水军都督是谁?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以曹操用人的习惯而言,不可能用外人指挥这支庞大的水师。而曹操早在年初就在邺城掘玄武湖操练水师,相信都督水师的人选在那时就已经选定。后来的文学作品出于塑造周瑜角色的需要,虚构了蔡瑁、张允统领水师又被冤杀的情节,也使曹操水军一击即溃在理论上趋于合理化。

  这就是其中的几个历史真相了。总之,如果仅仅是看演义,这都是错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琅琊榜》中夏江抛妻弃子背后隐藏的真相
《琅琊榜》中谢玉深爱其妻,夏江最重其子,两个反面人物都有内心柔软的一面,都有千回百转放不下的东西。当年璇玑公主被夏江的夫人救出掖幽庭,又当女儿又当妹妹般的疼爱。后来夏江和璇玑暗生情愫,夏夫人无法忍受,千般劝阻无效,于是带着儿子离开。然而,这一切,只是事情的表象。作为那个朝代,男人纳妾的年代,男人不专一是个常态。就算夏夫人因为自己和夏江是师兄妹,习武之人,性情刚烈,也不至于如此任性,放下一切不管,带着儿子去流浪,除非她原本不爱夏江,早就厌倦这一切。如果不爱,更不必如此决绝,不过是纳个美妾而已。要知道夏夫人不是一般的女人,有高境界高修为,非寻常人。那么,夏夫人力劝的究竟是什么?以她的智商和能力,她已经明白璇玑和夏江想要做什么?为了儿子,为了夏府上下所有人的安全,她力劝师兄不要为了滑族而作恶。但是一来夏江已经内心爱上璇玑,二来夏江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滑族的冤屈,所以他势在必行,三来他有自己想要谋得的...
· 刘备三顾茅庐的背后隐藏了什么?背后真相如何?
提到《三国演义》的时候,相信大家都对三顾茅庐这样一件事情表示非常的熟悉吧,应该不会有人对此感到陌生,那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呢?我们先简单的回忆一下三顾茅庐到底说的是什么,其实三顾茅庐又被称之为是三顾草庐。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主角就是刘备,而对象则是诸葛亮,讲述的就是当时刘备三次到达隆中也就是诸葛亮的住处,而目的就是在于想要邀请诸葛亮来辅佐自己,如此的诚恳打动的诸葛亮,以至于我们在《出师表》中看到了这样的话,就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而在《三国演义》中则对三顾茅庐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了更为全面的描写。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相信大家对于我这个论断是感到非常的赞同的,那么当时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说那是天下大乱的时刻,而曹操则是那个坐据朝廷之人,刘备当时可以算得上比较落魄了,但是又有着雄心壮志需要去大展宏图。那么事情就发生了,他听说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有学识的人才,刘...
· 你知道楼兰吗?揭秘在历史背后隐藏的秘密!
楼兰,这个昔日绿草遍地,人往如织的繁荣故城,在公元4世纪以后,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城廓巍然,人物断绝”的不毛之地和待后人破解的千古之谜。可是,直到1000多年之后,楼兰才终于才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下面趣历史小编带大家去了解一下。楼兰楼兰古城建于何年,何时形成楼兰王国就目前现有史料没有记载,但在罗布泊周边及楼兰城边地发现有史前石器,如石斧、石锄、石铲、石刀、石矛、石镞、玉斧、玉铲、玉刀、玉佩等。这说明在史前时期罗布泊洼地与周围就有人类活动,而且很明显在阿尔金山、昆仑山有石城遗址。罗布泊及周边所发现新石器居多,距今有6000年左右。西汉时,楼兰是西北地区36个城邦国之一,《史记》等当中载:楼兰“有城郭,临盐泽”,人口14000余,圣兵2900多人。当时,古楼兰是古丝绸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西汉末年朝廷,匈奴乘虚而入,与地...
· 秦人尚武背后隐藏着什么历史真相?
《史记》上说:秦,带甲百万。意思是秦国有百万身披盔甲的军队,但展现在世人眼前的秦兵马俑却让人大感意外。他们不仅不戴头盔,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甲片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主力步兵的甲衣只是护住前胸和后背。而站在最前边的弩兵部队身上一个甲片也没有。隐藏在这一奇怪现象背后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两千多年前,秦国一位兢兢业业的县法律秘书“喜”为人们探索这个谜提供了一个线索。喜曾经三次从军,他用竹简记录了秦军攻打刑丘时发生在部队中的两起案件。在攻打邢丘的战斗中,士兵甲斩首了敌人一个首级。士兵乙企图杀死士兵甲,据首级为己有,却被第三个士兵发现,图谋不轨的士兵乙当场被捉拿归案。另外几枚竹简上说:两个士兵为了挣抢一个首级也动了手。秦人尚武秦军在战场上为对手的一个首级竟要自相残杀!是什么驱使他们对敌人的首级如此渴望呢?秦统一中国前135年,改革家商鞅为秦国制订了一套任何别的国...
· 三国中最奇葩的几种死法,看看你们都知道几个?
top1:关羽亡魂索命吕蒙吴下阿蒙一代名将,一个传奇的人。一生可谓使我们学习榜样,从一个大字不认识几个,成为东吴一代名将,并成功的夺取荆州。而他的死却有点离奇,《三国演义》中对吕蒙的死是这样描述的:吕蒙尽收荆襄之地后,孙权犒赏三军,大设宴会庆功。孙权亲自酌酒赐吕蒙,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亦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罗贯中的这种写法让人着实费解,吕蒙死前举止反常,死后七窍流血,这按理来说应该是中毒的症状,怎么会是关羽亡魂索命呢?学过哲学的应该知道,物质决定意识。当物质不存在时,又哪来的意识呢?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