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王安石游褒禅山为啥半途返回?真因巨石挡路?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7
转发:0
评论:0
王安石游褒禅山为啥半途返回?真因巨石挡路?,位于马鞍山含山县城北七公里处的褒禅山与华阳洞,面积约20公里,因王安石一篇《游褒

位于马鞍山含山县城北七公里处的褒禅山与华阳洞,面积约20公里,因王安石一篇《游褒禅山记》而闻名中外,《游褒禅山记》列入中学生必读范文。褒禅山历来是佛家聚集之地,在含山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褒禅山与华阳洞曾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与故事。

网络配图

王安石当年非常后悔

褒禅山华阳洞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写下著名的散文《游褒禅山记》。在华阳洞口有一碑廊,刻有全文。当年的王安石为什么会写下这篇文章呢?公元1054年的7月,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3年期满回家探亲的途中,路过这里,当时王安石与他的两个好友和两个弟弟一道同游此山,但他们一行5人在探洞时,并没有走完全程就出洞了。所以,之后王安石非常后悔,深有感触地写下这篇文章。

《游褒禅山记》全文仅500余字,短小精悍,谋篇布局曲折多变,读来琅琅上口。这篇文章虽是游记,但重在游后感悟之上,启示治学贵在严谨,做事勇于创新,遇事百折不挠。正是这篇游记包含着深邃思想,多年来该文一直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港、澳、台地区也将此文列入中学生必读范文。

为何没有继续走下去

《游褒禅山记》可谓家喻户晓,但人们很少知道王安石到了华阳洞,为何没有再继续走下去。据含山旅游部门介绍,华阳洞最为有名的是它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在洞中可以观赏到中国的文房四宝,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进到洞中,有一片豁然开朗的大厅,叫“回步厅”,就是当年王安石一行5人打着火把从后洞进入走到此处,其中一位说:“不出火且尽。”他们只好一同由此出了洞。出洞后王安石感到很后悔,于同年七月以追忆的形式写下了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这里还有“荆公回步”4个字,是后人在公元1200年怀着对王安石的崇敬心情,沿着王安石当年走过的路重游到此写下的,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网络配图

在记者一行来到“荆公回步”厅时,才感受到当初宰相王安石不能再走的真正原因,它不仅仅是怕火把用灭了出不来,而是在这“荆公回步”洞口有一块大石头给挡路了。至今人要是不弯腰,是进不去的,洞口离地面只有六十公分高,宽度大约一米多。即使小孩进去,也要猫着腰才能进得去。如果是成年人进这么小的洞口,要扶住石头把身子侧到地面才能进去。我想当时的通判王安石,不会低着头侧着身再进这个洞口了。

“华阳洞”三字是王安石的手迹

华阳洞口有座小石桥,叫“怀贤桥”,意为怀念立志改革的王安石。洞口的右方,有一块石碑,上刻“华阳洞”3个大字,据含山旅游局介绍,这是王安石的手迹,是从王安石的老家江西临川“王安石纪念馆”拓印来的,字体为行书,既刚健苍劲又俊美秀丽。洞口上方生长着天然的青檀树,树在悬崖石壁之上,“石包树、树抱石”,为褒禅山奇景之一。这种青檀树,其树皮是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目前野生天然青檀林全国仅有三处,褒禅山是其中之一。

据含山旅游局介绍,褒禅山与华阳洞是连在一起的,现在已经成了马鞍山著名旅游景点。

褒禅寺最早建于唐朝贞观年间

据含山文物局介绍,含山褒禅山中的褒禅寺最早建于唐贞观年间,其创始人是唐代高僧慧褒禅师,他与唐玄宗的国师慧忠为昆季,慧褒云游至此,见山势幽深,景色宜人,犹如灵山仙境,遂结庐修寺于此。

网络配图

   此后宋代高僧中会和尚又扩建了寺庙,到南宋庆元年间褒禅寺香火渐盛。明代永乐年间,褒禅寺院千余间,住僧近千人,达到鼎盛时期。原褒禅寺不远处还有褒山大塔和山腰小塔各一座,大塔砖石结构,七层,高约20多米,塔建于宋元丰3年,“文革”中被造反派用炸药炸毁。县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征集到附近农民从大塔地宫中挖到的铜菩萨遗像3尊,银果盒2只,其中一盒内有慧褒禅师7粒五色舍利子。

褒禅山是几座山峰的总称。东起灵芝山,西止鳌鱼岭,北有起云峰、碗儿岭等,这些山峰众星捧月般环抱着一个馒头状的小山,此乃褒禅山。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开篇写道:“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这就是褒禅山名的来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安石游褒禅山为何半途返回?或因巨石挡路
位于马鞍山含山县城北七公里处的褒禅山与华阳洞,面积约20公里,因王安石一篇《游褒禅山记》而闻名中外,《游褒禅山记》列入中学生必读范文。褒禅山历来是佛家聚集之地,在含山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褒禅山与华阳洞曾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与故事。网络配图王安石当年非常后悔褒禅山华阳洞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写下著名的散文《游褒禅山记》。在华阳洞口有一碑廊,刻有全文。当年的王安石为什么会写下这篇文章呢?公元1054年的7月,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3年期满回家探亲的途中,路过这里,当时王安石与他的两个好友和两个弟弟一道同游此山,但他们一行5人在探洞时,并没有走完全程就出洞了。所以,之后王安石非常后悔,深有感触地写下这篇文章。《游褒禅山记》全文仅500余字,短小精悍,谋篇布局曲折多变,读来琅琅上口。这篇文章虽是游记,但重在游后感悟之上,启示治学贵在严谨,做事勇于创新,遇事百折不挠...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
在王安石的集子里,游记文并不多。但他的《游褒禅山记》却写得相当出色。这不止是说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在这篇游记里表观了杰出的散文艺术才能,更值得重视的是这篇游记表现了作为家的王安石的学识、见解、魄力和气度。可以说,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通过一定的具体事例,精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是这篇《游褒禅山记》的显著特色。顾名思义,游记文是记叙游览观赏的文章,因而免不了要描绘山川之胜,风物之美,并且免不了要抒发由这山川风物所引起的内心感受。一般的游记文也就往往侧重于写景、抒情,而王安石的这篇《游褒禅山记》却是把写景、抒情同叙事、说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并且从中寄托政治上积极进取的怀抱,体现了对社会人生的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是很可贵的。王安石早年做地方官到过东南一带的许多地方,后来在京城做官,又曾北上远至宋辽边界。他所到之处,登临游赏,或有所感,或有...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与赏析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 《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赏析
《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赏析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
· 半途而废
【成语】半途而废【成语】半途而废【拼音】bàntúérfèi【解释】比喻事情没有做完就停止,不能坚持到底。【近义词】功亏一篑、有始无终、浅尝辄止、因噎废食、一噎止餐、半途而返、戛然而止、付之东流、打退堂鼓、前功尽弃【反义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知难而进、有始有终、接连不断、滴水穿石、竟底于成【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成语故事】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惠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