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拍戏结束为何叫杀青?渊源竟可追溯至秦国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6
转发:0
评论:0
拍戏结束为何叫杀青?渊源竟可追溯至秦国,不少网友都很好奇拍戏为什么叫杀青,很多演员在拍摄完自己的戏份时通常都会和粉丝

  不少网友都很好奇拍戏为什么叫杀青,很多演员在拍摄完自己的戏份时通常都会和粉丝们分享这个小消息,剧组更是又“杀青宴”之类的,那么拍戏为什么叫杀青,今天就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科普一下吧!

  1、纸没发明之前,“杀青”一词来源先秦时代,人们在竹简上写字,但是竹简表面是油质的,不容易刻字,而且容易被虫蛀,所以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把竹简放到火上烤,这道工序就叫“杀青”或“汗青”。

  后来到了秦代,人们用毛笔在竹青上写字,就免了刀刻这道工序,所以定稿的时候只需要削掉竹青,在竹白上写字就行了这一道手续也叫“杀青”。杀青就意味着定稿。

  现在人们也常用杀青指一部电影拍摄完成,比如:“一路转战甘肃、北京,艰苦拍摄了两个多月的《天下无贼》,昨天傍晚终于杀青”。

  2、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的初制工序中的最后一道。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不管是哪种解释,“杀青”都是指完成前的最后一个步骤。

  现代人推而广之,用以形容影视作品的拍摄完毕。也就是说影视作品“杀青”后,拍摄内容已经完成,就不会再有大的修改了。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书写初稿的时候,是写在竹表面的青皮上,等到想修改的时候,用刀把这层青皮刮下去,露出竹子里面的白色,在竹白上写修改稿。也有人说,过去人们把草稿写在竹简上,等到修改定稿了,再誊抄在锦帛上,这个过程也称为“杀青”。这两种解释的内容虽然不一样,但意思是差不多的:定稿了,就是杀青。

  这么看起来,这两种解释和现在影视片拍摄完的“杀青”之意最为相近。

  另有关于杀青的一种解释,是和造纸有关的,索性也借这个机会介绍一下。

  明代有个叫宋应星的人,写过一本《天工开物》,属于科技类的百科全书,介绍了很多生产技术,其中也包括造纸。谈到造纸时,宋应星专门写了一章,名字就叫“杀青”。

  书里是这么说的:“凡造竹纸……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意思就是,用竹子做原料造纸的时候,把竹子泡在水里很多天,然后去掉竹子外面的青皮,就是“杀青”了。

  所谓“杀其青而白乃见”,之后白花花的纸就可以制作出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杀青
制茶“杀青”是制茶工艺的重要工序之一,在绿茶、黄茶及黑茶的制程中都有,红茶及白茶则无,青茶的炒青工序则部分功能相同。从制茶工艺角度看,杀青是以高温让茶叶中的酵素停止作用,免除酵素发酵茶叶的茶多酚,使茶叶保持茶多酚的应有的色素。不同的制茶工艺可以制出不同品味的茗茶。绿茶因此而得名。但黄茶与黑茶的杀青,则在停止茶叶的酵素作用后,添加人工或天然的菌种来进行发酵,产生特定的风味。青茶的炒青,则具有轻微发酵与停止发酵两种效果。杀青有干热法及湿热法;前者导热方式为金属导热、空气导热,后者为蒸气导热。金属者称为釜炒,空气者为烘青,蒸气者为蒸青。中国自古已有此三法,现今主流为釜炒,少数特色茶用蒸青;日本主流为蒸青,少数用釜炒。工业化生产的绿茶,大多以热风机作空气导热杀青。值得指出的是,高级茗茶,都是经过多道的特殊杀青工艺,杀掉茶多酚的某些活性素,或者是保留某些活性素,并进行比例控制而得到的高级品茗。写作“...
· 惠氏渊源七至九
第七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惠公姜元,属于以帝王谥号为氏。《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记载:“齐惠公子子襄之后。惠旧作桓”齐惠公是齐懿公之子。齐懿公在位时期非常骄横,人心不归附。所以齐懿公被丙戎和庸职杀死。齐国民众还不解气,又废黜了齐懿公在国内的太子,从卫国迎接公子姜元回齐国为君,是为齐惠公。齐惠公在位十年,多实施惠民之策,得到民众的欢迎。至周定王姬瑜八年(公元前599年),齐惠公病逝,其子齐顷公姜无野继位。齐惠公在位时期,宠臣崔杼曾得到齐惠公的宠幸,到齐惠公逝世后,另外的高氏、国氏贵族怕受崔杼胁迫,便联合起来把崔杼驱逐出国,崔杼便逃到卫国。齐顷公继位后,给上谥号为“惠”。周定王十八年(齐顷公十年,公元前589年),齐顷公率军南下攻鲁国龙邑(今山东泰安),其宠臣卢蒲在战斗中被杀,齐顷公怒而攻至巢丘(今山东泰安)。同年,齐顷公在马鞍山下(今山东济南)与晋国展开了著名“鞍之战”,结果大败,齐顷公...
· 邢窑烧制瓷器可追溯至北朝 当地曾是重要生产区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日前发布消息称,近日在河北邢窑遗址内丘城关窑区发掘的8座早期窑炉和早期堆积层,证明了邢窑烧制瓷器的历史追溯至北朝[注: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时期,也证明了内丘城关一带正是早期邢窑瓷器生产的重要区域。邢窑是中国古代[注:中国古代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的制瓷窑场,以烧制白瓷著名,有“南青北白”的称谓。这次发掘的8座窑炉遗迹可上推到隋或北朝,发现集中且保存完整,至少有3座尚存窑顶、烟囱,作为窑炉重要组成部分的窑门、火膛、窑床、窑壁等都基本保存完好。其中4座窑炉环绕在一个不甚规则的工作场周围,共用一个窑前工作场地,这种多窑组合在一个工作场周围的做法为国内罕见,为研究邢窑早期窑炉开凿方法、...
· 涂氏姓氏渊源第四至八个渊源
第四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两汉时期古洪州涂水,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等所载,东汉以前,有古洪州人居于涂水流域。该涂水非上述第三个渊源中的涂水,而是今江西省南昌地区的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涂水,唐朝时期改其“涂”字为“滁”字,此后一直至今皆称“滁河”。在古涂水两岸的住民中,即有以河流名称为姓氏者,称涂氏、滁氏,后滁氏族人亦去“阜”为“涂”,皆称涂氏,世代相传至今。第五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以地名汉化改姓为氏。回族涂氏,源出宋、元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的西域穆斯林商人,其实就是阿拉伯地区的商人,在福建泉州港登陆后,喜爱中华风俗,留居不去,以泉州“涂关”之名为汉化姓氏,省称涂氏,之后在涂关外法石沿海港区一带定居(今泉州丰泽区东海镇,黎明大学西北端),世代相传至今。第六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 惠氏姓氏渊源一至五
惠氏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出自黄帝直系裔孙惠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远古时期,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陆终的第二子就叫惠连。在惠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祖上的名字为姓氏者,称惠氏,世代相传至今。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的周惠王,属于以帝王谥号为氏。东周王朝时期,第五位君主名姬阆,于公元前676~前652年在位,逝世后谥号为“惠”,史称周惠王。在周惠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为惠氏,世代相传至今。第三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僖公之子公子惠,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姓纂》中记载:陈僖公生公子惠,字子得,后分两支:一为子禽氏,一为惠氏。陈僖公(陈公)妫孝,是陈国的第七位君主,在位期间为公元前832~前796年共三十六年。其有个儿子为公子惠,字子得。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惠氏。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惠公之子公子尾,属于以先祖名字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