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颛顼的重臣:靠天吃饭的南正重和靠地吃饭的火正黎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0
转发:0
评论:0
颛顼的重臣:靠天吃饭的南正重和靠地吃饭的火正黎,颛顼颁布了两条人事命令:任命南正重氏主管神事,任命火正黎氏主管民事,将民事和

  颛顼颁布了两条人事命令:任命南正重氏主管神事,任命火正黎氏主管民事,将民事和神事分开,垄断了和神沟通的途径,获得了祭天的权力。那么,被他委以重任的重、黎两人又有着怎么样的来头呢?

  想知道重氏的来头,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一个东西,就是建木。在远古时代,人类都是住在高原上的,在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后,才慢慢的迁到平原上的,那些高山高原生活的回忆,早已经融入了各个部族的历史记忆之中,所以先民们对高山的崇拜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部族都有着自己的祭天神山,比如东夷部族的长留山和黄帝部族的昆仑山。

  黄帝在成为了华夏部族的首领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尊崇自己部族的祭天神山,昆仑山。《山海经》中对这座神山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记载,大意就是这座山方圆八百里,高一万仞,是天下的中心,天下五大水系都发源于此,山上应有尽有,连天上最牛的神仙们都住在这里……

  黄帝氏族把自己的祭天神山捧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让其他的氏族信服呢,各个部族都有自己的祭天神山,凭什么你们家的就这么牛呢?黄帝凭的是什么呢,有人说了,自然是实力啊。我武力值高,所以我嗓门就大,你不服,我就打到你服好了。

  但是呢,自古以来,我们都讲究个“师出有名”,所以黄帝部族也为自家的这座山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黄帝时代,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认知:大家都是伏羲的后人,所以,从那时开始,黄帝部族中就开始流传了这样的一个传说——

  当年伏羲和女娲决定结为夫妇,请示神明的时候,他们登上的就是黄帝部族的神山,昆仑山。他们就在山顶上对着诸神请愿,如果同意他们结合,就让天上的云合拢在一起,神明们准了他们的请求。可是,在山顶上对着诸神请愿,毕竟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为了能和神明更加方便的沟通,伏羲想到了一个方法,他从太阳照在大树上留下的影子中受到了启发,发明了一种用来测量日影的工具,也就是建木。当然,伏羲不可能通过竖一根木头就能解决沟通问题,他是通过建木的经验,一木星作为主观测星,观察到木星的运行,创造了一种历法。

  成功者的经验往往会被模仿,后来,各个氏族部落都学会了用建木来同神灵沟通的方法,建木也就逐渐的变成了和神明沟通的神物,而这种工作,也交给了专门的人,也就是巫师。

  介绍完了建木,我们再回来说重氏,先看这个字的写法,上“東”下“土”。“東”的本意是“日头正好照在木头上”,所以,拥有“重”这个姓氏的部族,就是在大地上专门树立木柱,测量日影的人。再说之前的伏羲的部族定都在在“陈”,陈的一边也是“東”,所以“重”氏应该是带伏羲部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主管祭天了。据《左传》记载:“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由此可见,重氏和少昊氏还应该是世代通婚的关系。

  那么,南正又是什么官职呢?南正,主司太阳历的大巫师。因为地球极轴倾斜,在北半球上观测太阳之运动,必定位于南,故称南正。加上少昊氏本身太阳图腾的崇拜,是以南正的地位之尊崇,不言而喻。

  那么火正黎呢?

  相信大家都听过“七月流火”这个词语,这里的“火”是一颗星——“大火”。它属心宿的第二号星,简称“星宿二”。早在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开始观测这颗星星。

  每个春分前的黄昏,“大火”都会在东方升起,叫做“昏见”,在这一天,人们会在火正的带领下放火烧荒,隆重祭祀,宣告新的一年春耕时刻的到来。

  进入季秋时节,这颗“大火”在黄昏时在西方落下,叫做“昏状”大家就在火正的带领下,把火种收起来,再一次祭祀,答谢上天赐予的粮食,

  至此,大地春回为一年的开始,秋实累累则宣告一年的结束。

  “大火”也就成为农事中极为重要的一颗星星,而火正,就是观测这颗星星的官员。根据对它的观测,先民们总结出了一套“火历”,而发明这套“火历”的人,就是祝融氏。

  在颛顼的部族中,黎氏正是祝融氏的一个支裔,便被颛顼委以火正的重任。南正重氏和火正黎氏,一个靠天吃饭,一个靠地吃饭,也就成为了颛顼的肱骨之臣。为了保证亲密关系,黎氏和重氏,都同颛顼氏通婚,同时他们也互相通婚,于是,便又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氏族,重黎氏,这个氏族会在之后的文章中提到。

  对于颛顼来说,这两道人事命令其实很不简单,他这道命令主要针对的,就是当时在南方打的不可开交的两个部族,共工氏和祝融氏,在天下各个氏族中,最合适成为南正的人其实是共工部族,因为他们世代守护着不周山上的天柱,和重氏相比,要高出很多,最合适成为火正的人则是祝融氏,黎氏也只是他们的一个分支罢了。

  当时,共工氏和祝融氏已经十分强大,他们正逐渐脱离了颛顼的掌控,颛顼这么做,其实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他已经准备好迎战南方的挑战者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颛顼的重臣:靠天吃饭的南正重和靠地吃饭的火正黎
颛顼颁布了两条人事命令:任命南正重氏主管神事,任命火正黎氏主管民事,将民事和神事分开,垄断了和神沟通的途径,获得了祭天的权力。那么,被他委以重任的重、黎两人又有着怎么样的来头呢?想知道重氏的来头,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一个东西,就是建木。在远古时代,人类都是住在高原上的,在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后,才慢慢的迁到平原上的,那些高山高原生活的回忆,早已经融入了各个部族的历史记忆之中,所以先民们对高山的崇拜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部族都有着自己的祭天神山,比如东夷部族的长留山和黄帝部族的昆仑山。黄帝在成为了华夏部族的首领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尊崇自己部族的祭天神山,昆仑山。《山海经》中对这座神山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记载,大意就是这座山方圆八百里,高一万仞,是天下的中心,天下五大水系都发源于此,山上应有尽有,连天上最牛的神仙们都住在这里……黄帝氏族把自己的祭天神山捧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让其他的...
· 本多正重
生平在天文14年(1545年)出生,家中四男。与哥哥正信一同仕于松平家康,不过在永禄6年(1563年)的三河一向一揆中,成为一揆方武将,与正信一同成为家康的敌人。不过在永禄7年(1564年),一揆被镇压后,归返成为家康的家臣。此后以德川家武将的身份,参加进攻远江挂川城、元龟元年(1570年)的姊川之战、元龟3年(1572年)的一言坂之战、三方原之战,更在此两战中担任殿军,立下武功。天正3年(1575年),参加长篠之战,并立下武功。此后从德川家之下出奔成为浪人,仕于泷川一益,参加进攻播磨神吉城。之后离开一益,转仕前田利家,在与佐佐成政战斗时立下武功,不过之后又离开前田家,转仕于移至会津的蒲生氏乡。文禄4年(1595年),在氏乡死去后,因为蒲生家发生御家骚动,于是离开蒲生家。之后在庆长元年(1596年)归返德川家。庆长5年(1600年),在关原之战中担任检使,因为这次功绩而在庆长7年(1602
· 闻香不见烟——隔火熏香的醇正意境
古人喜煮茶焚香以待客,追求清雅恬淡之意境。尤其当贵重的客人上门时,主人都会拿出自己珍藏已久的香材待客。不过比起直接燃香,在文人雅士中更流行熏香。焚香取味,不在取烟古人品香,讲求“焚香取味,不在取烟。香烟若烈,则香味漫然,顷刻而灭。取味则味幽,香馥可久不散,须用隔火。”为免烟气熏染,让香气释放更加舒缓、温润,香韵悠长,便有了隔火熏香,即不直接点燃香品,以专门的香炭块为燃料,通过“隔片”灸烤香品。虽然“熏”香不如“烧”香来得简单,但其香气更为醇和宜人,也更添情趣,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明代戏曲家高濂也以无烟为好,曾在《遵生八笺》中列举了“焚香七要”,是为:香炉、香盒、炉灰、香炭墼、隔火砂片、灵灰、匙箸。隔火熏香的香灰质量以洁净、松软、通气性好为佳。香灰可用松针、荷叶、杉木枝、宣纸等煅烧成灰,瓷罐防潮密藏。若久未得火,潮气过重,应先用炭烘烤去湿后使用。古人对炭墼也很有讲究,须用炭、蜀葵叶(或花)、...
· 明明靠脸吃饭偏偏靠才华的吃饭的水浒帅哥
水浒里有很多帅哥,比如吕方郭盛,充当了保护宋江的重任。其实还有些帅哥,他们不仅颜值高,本领更是一流的。如果排座次的话,应该是这样的:第一位:燕青,人称浪子。燕青的颜值出众是一流的,书上说:这人是北京土居人氏,自小父母双亡,卢员外家中养的他大。为见他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卢俊义叫一个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一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不则一身好花绣,那人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更且一身本事,无人比的。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枝短箭,郊外落生,并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间入城,少杀也有百十个虫蚁。网络配图若赛锦标社,那里利物,管取都是他的。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能耐如何,却是不凡:唇若涂朱,晴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驰名。伊州古调,唱出...
· 廉江黎正石碑
清朝大臣真迹现廉江?专家拓印碑文辨真伪昨天上午,笔者跟随湛江文广新局的领导、专家一行人,来到廉江市石岭镇汶塘的黎氏大宗祠里,这个大宗祠里有块传说是清朝大臣王安国赠予汶塘黎氏的祖先――廉江市清朝唯一进士黎正的石碑,湛江文广新局的领导、专家此行正是为了拓印这块石碑上的字回去研究,以鉴定这块石碑的真假、以判断这石碑上的字是否真是出自王安国的真迹。未拓印前的石碑字迹比较模糊,但当专家将宣纸放上石碑含着水一喷,再用棕刷慢慢地刷,字迹就好象变魔术似的渐渐清晰起来,等到专家再用拓包蘸上墨往宣纸上慢慢地沾,干透之后字迹就完全印在了宣纸上,像极了一副刚写完的漂亮的书法。专家研究以鉴定这块石碑的真假据悉,早在今年2月22日,黎正进士文化研究室就邀请了湛江市文广新局艺术研究室、廉江市委宣传部、廉江市文广新局、廉江市粤剧团等领导以及湛江市剧作家、廉江市剧作家、汶塘黎氏常务理事等一行20多人前往汶塘黎氏大宗祠参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